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字化体验价值的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黎玲 胡珑川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数字化体验已渗透到旅游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对旅游者幸福感产生了新的影响。在开发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量表的基础上,探讨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由功能性、情感性、社交性和社会影... 数字经济时代,旅游数字化体验已渗透到旅游的全要素和全过程,对旅游者幸福感产生了新的影响。在开发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量表的基础上,探讨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游客幸福感的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由功能性、情感性、社交性和社会影响四个维度构成。人口学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对旅游者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六要素中,餐饮、购物、娱乐三个要素的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对旅游者幸福感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旅游数字化体验价值四个维度均对旅游者幸福感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建议从行前、行中和行后三个阶段,通过加强旅游数字化营销,创新旅游数字化产品,构建数字化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升旅游者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旅 旅游体验价值 旅游者幸福感
下载PDF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王国权 任连萍 +1 位作者 邱汉琴 姚延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关于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目前多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定量方法,对其复杂性缺乏深入探讨。该文立足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旅游者幸福感(享乐幸... 关于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目前多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定量方法,对其复杂性缺乏深入探讨。该文立足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旅游者幸福感(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因果模型,并纳入“拥挤感知”变量,以进一步探析旅游者幸福感的前因组态条件。研究表明:①在拥挤感知、兼容、程度、心理逃离、物理逃离和迷恋6个前因要素中,“迷恋”的一致性最高,对旅游者高幸福感的生成具有重要解释力,但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两类幸福感的充要条件;②共析出9种能促进高旅游者幸福感的复杂组合路径,其核心条件均涉及“心理逃离”,表明该要素是旅游者高幸福感生成的重要基础;③旅游者高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组态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享乐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前因组态的核心条件稍显复杂;④在具有最高一致性的路径组合中,两类幸福感均“一定不包含”高拥挤感知。研究结果可深化对旅游者幸福感生成机制的理解,并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和管理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 旅游者幸福感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拥挤感知
下载PDF
恢复性体验对乡村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
3
作者 曾洁 王玲 《世界经济探索》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幸福感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定性分析方法,基于网络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对乡村旅游者恢复性体验的维度进行归纳,总结出了恢复性体验通过目的地信任影响乡村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此次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众幸福感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定性分析方法,基于网络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对乡村旅游者恢复性体验的维度进行归纳,总结出了恢复性体验通过目的地信任影响乡村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此次研究加深了对乡村旅游者这一客群内心需求的了解。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部门和旅游目的地在乡村旅游的环境设计、氛围营造以及体验活动设置等方面提供参考建议,以提升乡村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达到提升其幸福感的目的,增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理论 恢复性体验 旅游者幸福感 目的地信任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文化主题公园旅游者幸福感构成要素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泽亚 董艳文 +1 位作者 张艺 王静雅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5期28-32,共5页
近年来,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业蓬勃发展,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娱乐功能有效地提升了旅游者的幸福感。清明上河园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之一,作为旅游文化知名品牌,其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国内交易性在线旅游社区的旅游者评... 近年来,文化主题公园旅游业蓬勃发展,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娱乐功能有效地提升了旅游者的幸福感。清明上河园是国内较为成功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之一,作为旅游文化知名品牌,其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国内交易性在线旅游社区的旅游者评论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清明上河园文化主题公园旅游者幸福感影响要素模型,发现文化主题公园从游前期待、情绪感受、社会联结、优质体验、期望差异、个人成长、重游意愿等方面对旅游者的幸福感产生影响,这为文化主题公园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扎根理论 UGC 文化主题公园 清明上河园
下载PDF
红色旅游体验为何能唤起国家认同——基于旅游者幸福感视角的经验研究
5
作者 陈丽 陈大柳 《经济论坛》 2023年第11期88-101,共14页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旅游活动,能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旅游者国家认同。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旅游体验-旅游者幸福感-国家认同”理论模型,探究红色旅游体验下旅游者幸福感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结...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具有政治色彩的旅游活动,能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旅游者国家认同。研究基于“刺激-机体-反应”理论构建“旅游体验-旅游者幸福感-国家认同”理论模型,探究红色旅游体验下旅游者幸福感对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红色旅游体验显著正向影响国家认同;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在红色旅游体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机制中均起中介作用。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上为红色旅游体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也在实践层面为引导红色旅游目的地开发具有提高旅游者幸福感效益的红色旅游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体验 旅游者幸福感 国家认同
下载PDF
快乐抑或实现?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转向——基于国外幸福感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晓 白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44,共13页
目前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普遍借用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这种借用将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局限于情感要素,而忽视了旅游体验的价值和意义。借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使得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化和术语使用存在模糊和混淆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借助哲... 目前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普遍借用主观幸福感这一概念,这种借用将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局限于情感要素,而忽视了旅游体验的价值和意义。借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使得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化和术语使用存在模糊和混淆等问题。鉴于此,文章借助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对现有国外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研究发现,早期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者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个维度,欠缺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的深入挖掘。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意识到直接借用主观幸福感概念的局限性,进而开始转向从实现主义视角理解旅游者幸福感。这一研究转向不仅引发了学界对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反思和拓展,还为未来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快乐论 实现主义幸福 真实幸福感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述评: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蔡礼彬 宋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63,共12页
在旅游业成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愈加受到重视,在旅游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集成梳理具有迫切性。文章以52篇中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全局性视角对当前... 在旅游业成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愈加受到重视,在旅游研究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集成梳理具有迫切性。文章以52篇中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以全局性视角对当前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内容进行框架梳理与重构。研究发现:(1)当前研究围绕"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内容"这一核心类属,存在幸福渴望、幸福触发、幸福抑制、幸福呈现、幸福干预、幸福延展和幸福认知7大主类属,其下细分为47个次类属。(2)研究脉络存在时间脉络、层次脉络、范围脉络和故事脉络4种。(3)当前关于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存在积极与消极、整体与局部、主观与客观等悖论。(4)旅游者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内容显示,旅游者幸福感异质化特点突出,互动因素产生重要影响,并依据时间效果产生瞬时幸福、长期幸福和后发幸福3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扎根理论 幸福悖论 异质化 互动因素
下载PDF
同伴角色、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者幸福感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许春晓 郑静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3,共5页
当代旅游活动中同游需求及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凸显,旅游同伴角色对旅游者幸福感的产生意义重大。界定了旅游同伴角色的定义和维度,依据活动理论构建了旅游同伴角色、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者幸福感关系的概念模型,选取张家界天门山... 当代旅游活动中同游需求及游客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凸显,旅游同伴角色对旅游者幸福感的产生意义重大。界定了旅游同伴角色的定义和维度,依据活动理论构建了旅游同伴角色、旅游体验质量和旅游者幸福感关系的概念模型,选取张家界天门山旅游区为调研案例地,以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得到:迎合角色、强势角色、榜样角色和自我宣传角色通过旅游体验质量显著影响旅游者幸福感;强势角色通过旅游体验质量显著影响旅游者实现幸福感;旅游体验质量的中介效应明显。旅游企业应该积极搭建社交平台、营造同伴氛围、尊重同伴关系,以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增强旅游者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同伴角色 旅游体验质量 旅游者幸福感 品质旅游 社交平台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动力机制初探 被引量:1
9
作者 潘澜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9期177-179,共3页
旅游者幸福感可以划分为身悦、意悦、心悦三个层面,不同层次具有相异的动力机制。身悦来自感官刺激,最易被体察;意悦深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在转型期的中国,引人瞩目;心悦更多从内心涌动,深刻而持久,但是需要主客观条件配合,获取不易。解... 旅游者幸福感可以划分为身悦、意悦、心悦三个层面,不同层次具有相异的动力机制。身悦来自感官刺激,最易被体察;意悦深受社会意识的影响,在转型期的中国,引人瞩目;心悦更多从内心涌动,深刻而持久,但是需要主客观条件配合,获取不易。解读幸福感动力机制,可以为转型期的国内旅游提供开发、决策和应用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旅游者幸福感 动力机制
下载PDF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晓 刘明 白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1,共15页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入探讨,这种做法局限了幸福感的解释力和视域。幸福感的概念分析缘起于哲学,幸福作为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自古希腊哲学起就得到充分诠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幸福研究的两大哲学范式,其中,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自然主义哲学范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中幸福研究的主导范式。因此,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与构成要素的研究,需要重新挖掘自然主义哲学传统中的相关概念资源。文章借助哲学领域中幸福概念的诠释学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文本的质性分析,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在非惯常环境中对其体验到的外在和内在对象经过内在认知反省后获得的积极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由主体满足要素和主体实现要素两部分组成。扎根分析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一个多维构念,具体由愉悦感、抽离感、临场感、获得感、满足感、能动感和仪式感7个维度构成。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构成要素的深度分析弥补了原有直接借用心理学幸福感概念化旅游者幸福感的缺陷,使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定义和测量更为合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获得的积极效益,进而使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建构主义 自然主义 旅游者幸福感 主体满足 主体实现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的持续性机制研究——基于理论竞争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艾凌 姚延波 吕兴洋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共15页
旅游不仅可以提升游客在游中的幸福感,甚至可以提升游前及游后等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由此表现出了旅游者幸福感的持续性特征。但对于旅游为何能够超越旅游范围,对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造成影响,其内在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尚未有定论。对于... 旅游不仅可以提升游客在游中的幸福感,甚至可以提升游前及游后等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由此表现出了旅游者幸福感的持续性特征。但对于旅游为何能够超越旅游范围,对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感造成影响,其内在影响机制如何,目前尚未有定论。对于旅游者幸福感持续性的深层原因,现有两项理论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其一是享乐适应理论,认为旅游者幸福感的持续性是对回忆的品味导致的,其二是资源理论,认为活力是旅游者幸福感持续性的原因,两项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旅游者幸福感得以持续的机理,但两项理论中谁的解释力更胜一筹,仍不得而知。针对此,文章聚焦于游后阶段,基于理论竞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旅游者游后1个月的追踪调查,构建潜增长曲线模型,考察品味与活力对旅游者幸福感持续性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品味能够有效预测旅游者幸福感在游后的变化趋势,而活力则无法预测其变化趋势,证明了享乐适应理论对旅游者幸福感持续性的解释力,同时排除了资源理论对旅游者幸福感持续性的解释可能性。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旅游者幸福感的持续性奠定了基础,完善了旅游者幸福感领域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享乐适应 资源理论 品味 活力
下载PDF
疫情防控中身体距离作用下旅游者幸福感影响路径——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fsQCA)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1-51,共11页
旅游是实现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疫情特殊时期的人际交往特征产生了新的变量影响旅游者幸福感。文章从价值幸福感和享乐幸福感两个层面出发,在已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身体距离变量,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阐... 旅游是实现幸福感的重要途径,疫情特殊时期的人际交往特征产生了新的变量影响旅游者幸福感。文章从价值幸福感和享乐幸福感两个层面出发,在已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身体距离变量,运用分析多变量交互作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阐述多重复杂并发因果。结果表明:(1)在身体距离、交往意愿、休闲参与、休闲效益、心流体验、服务质量、目的地魅力7个单因素中,交往意愿一致性最高,但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幸福感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2)在针对两类幸福感各形成的128种组合中,分别有20个和12个充分性条件组合形成良好的解释力。(3)不同条件组合构成了参与互动逻辑、体验效益逻辑和目的地产品逻辑3大逻辑,3种逻辑综合作用能够产生一致性最高的条件组合。(4)交往意愿是路径组合中的最高频变量,显示出旅游者强烈的人际需求。(5)对于价值幸福感来说,休闲参与成为仅次于交往意愿的组合高频要素;对于享乐幸福感来说,所有的路径都离不开休闲效益、心流体验或服务质量的其中之一。(6)在最高一致性的路径组合中,两类幸福感都"一定不包含"亲近的身体距离,显示出虽然交往意愿强烈,但保持身体距离也是当前旅游幸福感的重要路径要素。研究结论有助于在疫情防控中提升旅游者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旅游者幸福感 身体距离 定性比较分析 模糊集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概念化及其量表开发 被引量:24
13
作者 妥艳媜 白长虹 王琳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78,共13页
旅游是国民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但如何科学地测量旅游者幸福感却是研究的难题所在。已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基本遵循“拿来主义”取向,直接采用其他领域的幸福感测量方式来捕捉旅游者的幸福感。由于缺乏针对旅游的情境化尝试,现有的旅... 旅游是国民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但如何科学地测量旅游者幸福感却是研究的难题所在。已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基本遵循“拿来主义”取向,直接采用其他领域的幸福感测量方式来捕捉旅游者的幸福感。由于缺乏针对旅游的情境化尝试,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测量未能真正反映其本质内涵,也导致出现诸多自相矛盾的结论。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站在主位研究视角(旅游者视角)提出了旅游者幸福感定义,并基于原型理论,在严格遵循量表开发流程的基础上通过质性研究(深度访谈与关键事件法)与实证研究,最终构建出旅游者幸福感的测量模型。本文认为,旅游者幸福感作为一个多维构念由六个维度构成,分别是积极情感、控制感、个人成长、成就体验、社会联结和沉浸体验。本文研究为学界提供了测量旅游者幸福感的方式,为进一步探究该构念的前因后果提供了工具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感 旅游者幸福感 量表开发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对其环境责任行为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杨 白凯 马耀峰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31,共16页
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旅游体验,亦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其为积极的人-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实证。文章基于已有文献,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综合视角对旅游者幸福感与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传统观点认为理... 幸福感不仅关乎个体的生命质量与旅游体验,亦具有深刻的社会属性,其为积极的人-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提供了实证。文章基于已有文献,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综合视角对旅游者幸福感与其环境责任行为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传统观点认为理性人假设是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但在旅游情境中,相较于理性模型,旅游者幸福感所包含的满意度、积极情感等因素能够对个体的环境责任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幸福感因素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亦受到性别、年龄等因素的调节作用。文章依托情感-行为理论,建构了旅游者幸福感对其环境责任行为影响的积极意义,探索了旅游者幸福感的利他效应,说明了旅游者幸福感的提升并非仅关乎个体的自我旅游体验。文章立足于微观的个体行为层面,为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可持续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环境责任行为 理性 计划行为模型 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以庐山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程玉玲 何小芊 《江西科学》 2022年第2期386-393,404,共9页
对旅游者幸福感进行探究可以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对旅游地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庐山风景区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部分旅游者能获得幸福感,54%的旅游者有可能... 对旅游者幸福感进行探究可以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对旅游地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庐山风景区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贝叶斯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旅游者幸福感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大部分旅游者能获得幸福感,54%的旅游者有可能性获得较高的幸福感;旅游者获得高的旅游形象满意度概率为61%,其次为旅游形象满意度、旅游活动要素满意度、自我价值实现、旅游积极情绪;2)旅游形象满意度的敏感度最大,它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大;旅游活动要素满意度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敏感度次之,旅游积极情绪的敏感度最低,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小;3)在影响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因子中,高敏感度节点为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者偏好,中敏感度节点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景点等旅游活动要素,旅游形象满意度是影响旅游者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影响因素 贝叶斯网络 庐山风景区
下载PDF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的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研究热点和前沿——基于Web of Scien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瑞霞 周志民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37-46,62,共11页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梳理其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199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76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国家(地区... 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热点,梳理其知识基础、理论演化、研究热点和前沿,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利用CiteSpace V可视化软件,对1990~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676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国家(地区)与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共被引文献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揭示旅游者幸福感研究相关问题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 实现幸福感
下载PDF
红色旅游体验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强 刘志 《中国林业经济》 2020年第6期75-79,共5页
通过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红色旅游体验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提出红色旅游体验和旅游者幸福感的维度构成,将红色旅游体验划分为八个维度,将幸福感划分为积极情绪与满意度。结果表明坚苦体验、敬仰体验、愉悦体验和反思... 通过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红色旅游体验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提出红色旅游体验和旅游者幸福感的维度构成,将红色旅游体验划分为八个维度,将幸福感划分为积极情绪与满意度。结果表明坚苦体验、敬仰体验、愉悦体验和反思体验对旅游者积极情绪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坚苦体验,自豪体验、愉悦体验和反思体验对旅游者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关系;悲伤体验、愤怒体验和感动体验则与二者之间都没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体验 旅游者幸福感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河湖情景下旅游者幸福感的具身生成机制
18
作者 邵佳瑞 张蕾 +1 位作者 许雪 赵敏 《中国生态旅游》 CSCD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让游客获得幸福感有助于增强河湖旅游地的社会福祉。本研究采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河湖旅游情景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具身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河湖旅游者幸福感包含积极情感、沉浸感、社会联结、成就感和自我发现等5个... 让游客获得幸福感有助于增强河湖旅游地的社会福祉。本研究采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河湖旅游情景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及其具身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河湖旅游者幸福感包含积极情感、沉浸感、社会联结、成就感和自我发现等5个构成要素,其中,积极情感、沉浸感、社会联结偏享乐幸福感,成就感和自我发现偏实现幸福感。(2)河湖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是游客在场身体和离场身体与情景动态交互的结果。旅游者在场身体通过河湖旅游情景的具身体验(多感官感知、身体动作或行为、情景互动及回忆与联想)生成幸福感。旅游者离场身体通过与日常和旅游情景的互动生成幸福感期待和幸福感沉淀。(3)河湖旅游者具身体验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双向建构关系。旅游者生成的幸福感会促使身体与情景再次互动获得具身体验,进而再次生成幸福感。研究结论对提升河湖旅游情景下的游客幸福感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旅游 旅游者幸福感 具身体验 生成机制
原文传递
回忆疗愈: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不幸福感的治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兴洋 刘涛 +2 位作者 谢小凤 黄雷 张凤英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9,共16页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其中,实验一检验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效果及作用机制;实验二进一步对比不同回忆内容的疗愈效果差异;实验三验证不同时期的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回忆过往旅游经历一方面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增强老年人当下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存在意义感增强老年人回溯幸福感,对老年心理问题具有疗愈作用。此外,相比于回忆过往生活经历,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尤其是早年旅游经历的疗愈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仅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探讨了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剖析了旅游对个体生命的整体意义,还证明了旅游经历在心理问题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疗愈 旅游者幸福感 回忆疗法 老年人 过往旅游经历
下载PDF
虚拟旅游产品体验中游客幸福感的生成机制研究——基于具身体验视角 被引量:8
20
作者 贾慧敏 张运来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35,共19页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为旅游者带来了全新的、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影响着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幸福感的获得。文章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切入,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虚拟旅游产品体验与游客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 以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应用为旅游者带来了全新的、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影响着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幸福感的获得。文章从游客具身体验视角切入,使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讨虚拟旅游产品体验与游客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虚拟旅游产品中的游客具身体验由旅游过程中的参与体验和旅游结束后的价值体验构成,两者共同对旅游者幸福感发挥作用。(2)虚拟旅游产品体验中的游客幸福感由幸福感生成和幸福感沉淀两个阶段组成。旅游者借助“身心一体”的参与体验,生成由愉悦感、趣味感、满足感、惊奇感和获得感构成的游客幸福感;随着旅游结束后价值体验的参与,旅游者获得的幸福感开始沉淀为美好的幸福回忆和对未来的幸福期待。(3)在整个幸福感生成过程中,虚拟旅游产品提供了具有仿真性、丰富性和创新性特征的客观旅游情境,在旅游体验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并干预旅游者幸福感的生成和沉淀过程。文章对虚拟旅游产品中游客具身体验和游客幸福感进行分析,有助于旅游目的地及景区重视旅游者身体存在及旅游情境的作用,帮助旅游目的地及景区设计、改善其产品供应,加速产品优化升级,对提高旅游目的地及景区的吸引力及游客体验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者幸福感 具身体验 虚拟旅游产品体验 扎根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