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徘徊于理论与现实之间——20世纪20年代中国旅苏游记中的苏联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晓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5-70,共6页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 跨文化的旅行活动和写作不仅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促进本土文化和社会变迁的潜在推动力。近代以来的旅苏游记塑造的苏联形象,成为中国人认识苏联实体的重要媒介,同时也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对于苏联的不同评价和情感态度。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的苏联并非是瞿秋白一人的独白,而是处在众声喧哗中,是一个理论上令人向往实际上却魅影幢幢的形象,它蕴含着当时中国人民对于俄罗斯传统、苏联革命及现实的种种矛盾态度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 旅苏游记 联形象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旅苏游记中的社会主义
2
作者 王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20世纪30年代,赴苏考察在知识界成为一股潮流。考察归来撰写的旅苏游记描画了一个依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苏联,展现了一个朴实、平等、奋发向上的"普罗的世界",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物质贫乏、社会痼疾严重及缺... 20世纪30年代,赴苏考察在知识界成为一股潮流。考察归来撰写的旅苏游记描画了一个依赖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苏联,展现了一个朴实、平等、奋发向上的"普罗的世界",同时也呈现了一个物质贫乏、社会痼疾严重及缺乏自由的"有缺点的苏联"。循此考察,大多游记从经济层面去认识社会主义,视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视带有均平色彩的平等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主张中国学习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而苏联的缺点却在当时推崇社会主义的热潮中被"忽略"。游记所折射的社会主义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年代 旅苏游记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