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与现在——苏珊·桑塔格后期两部小说中的旅行隐喻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晓红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87,共3页
苏珊·桑塔格在其后期两部小说《火山情人》(1992)和《在美国》(1999)中采用了"时空穿梭"的创作手法进行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小说重现历史事件或刻画历史人物并非桑塔格的目的,她不过让其小说人物在时间中旅行,以"... 苏珊·桑塔格在其后期两部小说《火山情人》(1992)和《在美国》(1999)中采用了"时空穿梭"的创作手法进行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小说重现历史事件或刻画历史人物并非桑塔格的目的,她不过让其小说人物在时间中旅行,以"历史"为幌子玩了一个游戏,而真正关涉的对象则是20世纪后半叶人类的自我探索。这种时间层面上的旅行隐喻对应着"自我审视"的生存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珊·桑塔格 时空穿梭 旅行隐喻 自我审视
下载PDF
教育旅行、反观光思想和英国性——《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旅行叙事和旅行隐喻 被引量:3
2
作者 许娅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68-73,共6页
旅行叙事和旅行隐喻是福斯特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小说和场所精神两大主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点。19世纪后期大众旅行的兴起稀释了英国传统教育旅行,并与之并存对立,引发了福斯特对旅行的教育功效、旅行主体的多样化、观光与反观... 旅行叙事和旅行隐喻是福斯特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小说和场所精神两大主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点。19世纪后期大众旅行的兴起稀释了英国传统教育旅行,并与之并存对立,引发了福斯特对旅行的教育功效、旅行主体的多样化、观光与反观光思想并存等文化、身份和道德问题的反思。《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表面借用传统旅行文学和成长小说叙事模式,实质探讨的却是旅行途中暴露出的英国社会内部的阶级、性别、文化等身份问题,即在旅行地不同种族的民族身份特质差异下凸显出的英国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旅行 反观光思想 英国性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下载PDF
韩国外交演讲语篇中的旅行隐喻
3
作者 姚巍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21年第2期33-37,共5页
文章以乔治·莱考夫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选取近5年韩国外交演讲语篇作为语料,归纳整理语篇中使用的旅行隐喻并进行分析,发现旅行隐喻在韩国外交演讲语篇中主要用于世界、国家、经济等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方面。
关键词 外交演讲语篇 旅行隐喻 映射
下载PDF
特朗普国情咨文演讲的概念隐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婵 蒋敏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1期244-246,共3页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隐喻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话语中,政治语篇以其特殊的话语体征,成为各类语言学者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对特朗普总统2019年国情咨文演讲中...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隐喻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话语中,政治语篇以其特殊的话语体征,成为各类语言学者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对特朗普总统2019年国情咨文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分析,深入研究该语篇中概念隐喻从源域到目标域的具体映射过程,并讨论概念隐喻在特朗普演讲中的简化功能和说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演讲 概念隐喻 战争隐喻 旅行隐喻 简化功能
下载PDF
连贯压制原则与话语隐喻的认知解读
5
作者 李伟 《蚌埠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2-65,共4页
依托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特定社群的文化认知对个体成员话语隐喻生成和理解的连贯压制作用。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力源于隐喻性话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情境和个体间交互主观性的认知心理状态。以习近平“旅行”政治话语隐喻为例分析得出,特定... 依托概念隐喻理论,探讨了特定社群的文化认知对个体成员话语隐喻生成和理解的连贯压制作用。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力源于隐喻性话语产生的社会文化情境和个体间交互主观性的认知心理状态。以习近平“旅行”政治话语隐喻为例分析得出,特定语境下文化认知的连贯压制能够影响“旅行隐喻”的话语构建,以及读者、受众对政治话语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知 连贯压制 话语隐喻 旅行隐喻
下载PDF
从乔托壁画到自然风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游客凝视和身份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许娅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5,158,共8页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的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和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对旅行叙事的狭义界定和对旅行隐喻的不完全理解造成的。这...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一部借旅行叙事来表达成长主题的小说。由于小说上下两部分分别聚焦于意大利旅行和英国本土生活,其叙事连贯性和主题统一性一直备受争议。这主要是由于对旅行叙事的狭义界定和对旅行隐喻的不完全理解造成的。这种局限性导致以往的批评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凝视活动在主人公露西的身份建构历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为延续旅行叙事和实现旅行隐喻的一个关键手段,凝视活动在小说上下两部分贯穿始终。围绕凝视客体和凝视主体的"意义"和"真实性"问题,小说描述了露西在凝视对象、凝视方式和凝视关系上的转变,展现了她在凝视活动中对他人身份进行识别和分化、对自我身份加以认识和定位的成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旅行叙事 旅行隐喻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