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宫转调”谬说再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永福 《艺术探索》 2023年第4期84-91,共8页
“调高”与“调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术语,决定了“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即不同宫系统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变换,即同宫系统的转换。“旋宫转调”是“一个概念”之说,并非古代文献之本义,其语... “调高”与“调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术语,决定了“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即不同宫系统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变换,即同宫系统的转换。“旋宫转调”是“一个概念”之说,并非古代文献之本义,其语言逻辑缺失,结构层次紊乱,因而不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高 调式 旋宫 转调 两个概念
下载PDF
旋宫转调理论在中国当代调性作曲中的应用与思考——以颜铭钢琴作品《采花椒》为例
2
作者 王艺萤 颜铭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2期74-77,共4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钢琴家、作曲家颜铭的中国钢琴独奏作品《采花椒》2023年修订版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在作曲中所运用的旋宫转调技巧,并研究这一技巧的应用和效果。研究旨在探索旋宫转调技巧在中国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以中国当代钢琴家、作曲家颜铭的中国钢琴独奏作品《采花椒》2023年修订版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探讨其在作曲中所运用的旋宫转调技巧,并研究这一技巧的应用和效果。研究旨在探索旋宫转调技巧在中国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和发展,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四川民歌 中国钢琴作品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曾侯乙编磬的悬法与旋宫 被引量:6
3
作者 应有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29,共10页
迄今为止对曾侯乙编磬编列的研究方法都先列出出土所存的磬铭,推出磬头上未标的序号,然后推出音名,再从序号、已知音名和三个磬匣中置磬槽旁的数字以及架上悬磬的局部规律等3方面去推理和复原磬架上的编悬方式的。本文改变以往对编磬考... 迄今为止对曾侯乙编磬编列的研究方法都先列出出土所存的磬铭,推出磬头上未标的序号,然后推出音名,再从序号、已知音名和三个磬匣中置磬槽旁的数字以及架上悬磬的局部规律等3方面去推理和复原磬架上的编悬方式的。本文改变以往对编磬考证的推理顺序,首先推出组成整套磬中各枚磬的较完整铭文,再配合上述3个方面的规律去探寻其原有编列。这样做能发现残缺磬铭一览表上所不容易发现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侯乙 编磬 悬法 旋宫 闲置磬 音阶外音 音域外音
下载PDF
中国传统音乐的“调性色彩变换手法”——“旋宫”、“犯调”及“变音阶”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德祥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8-67,共10页
“旋宫犯调”是中国传统乐学的核心部分,近年学界议论较多。本文尝试运用现代音乐语言和数理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认为“旋宫”与“犯调”分别指“调高变换”与“调式变换”,同时提出与“旋宫”、“犯调”类似的中国传统音乐“调性色... “旋宫犯调”是中国传统乐学的核心部分,近年学界议论较多。本文尝试运用现代音乐语言和数理研究方法对此进行探讨,认为“旋宫”与“犯调”分别指“调高变换”与“调式变换”,同时提出与“旋宫”、“犯调”类似的中国传统音乐“调性色彩变换手法”还有“变音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性色彩变换 调高 旋宫 调式 犯调 调头 变音阶
下载PDF
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兼与刘永福先生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施咏 刘绵绵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对刘永福的《"旋官转调"辨析》一文中部分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转调是包括调高与调式两方面的转换;转调与旋官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相容、属种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 旋宫转调 调高 调式 概念 内涵 外延 相容 属种
下载PDF
破解《三五要录谱·琵琶旋宫法》转调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庄永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9年第1期12-17,I0008,共7页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 《三五要录谱》保存有我国早已佚失的唐代《乐书要录》中的三卷,其中"琵琶旋宫法"中对十二均的各自音位表述以及转调机制,被认为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分明是唐代权威的学说,这对我们今天了解唐代乐调(调性、调式)的运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古人音乐上的旋宫转调,自有一种理论上的套路。问题是由于《乐书要录》是唐武后亲自敕撰的,故而其学说中一开始就渗入了政治的成分,因此,这个"琵琶旋宫法"的理论与实践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是在定弦上大都杂有宫、角两音,宫者就象征着君主,又以宫、角大三度对音乐调性加以固定。其实,真正的四弦四相琵琶定弦中,以不出现宫、角音为多,这样就更便于同主音旋宫转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书要录 三五要录谱 琵琶旋宫 调性运转 夷则宫
下载PDF
“旋宫”“八十四声”“六十调”——[明]倪复《钟律通考》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洪军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2期74-83,共10页
《钟律通考》为明代倪复所撰,是迄今所见最完整的钟律著作。本文通过对其第20章、第21章、第22章之点逗、整理、解读,对于其中有关"旋宫""八十四声""六十调"的论断,可报告如下:(1)"旋宫"是按... 《钟律通考》为明代倪复所撰,是迄今所见最完整的钟律著作。本文通过对其第20章、第21章、第22章之点逗、整理、解读,对于其中有关"旋宫""八十四声""六十调"的论断,可报告如下:(1)"旋宫"是按照三分损益法——"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一下一上生得十二律吕的顺序进行的;(2)"八十四声"是建立在十二正律宫亦即十二均基础上的八十四声,每均有七声,即宫、商、角、徵、羽五正声及变宫、变徵二变声,十二均合而为八十四声,十二均结构一致统一,十二律宫的律体系构成是增加了六变律的十八律;(3)"六十调"是建立在十二本律之上的六十调,每一本律上立宫、商、角、徵、羽五调,十二本律合而为六十调,采用之调命名法,每一本律上的五调为同主音系统调,其起调毕曲首尾皆用本宫,同律名五调为同宫系统调,故六十调其实即十二宫调,六十调采用相同的音阶形式,即今之所谓雅乐音阶或古音阶;(4)《周礼.春官.大司乐》的用乐只在"五正声"之宫、角、徵、羽上立调,而"商""二变"之不可为调也,其十二调之乐与六十调纲纪不同,前者为"为调体系",后者为"之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 八十四声 六十调 同主音系统 同宫系统 为调体系 之调体系
下载PDF
丝绦蚴集群与猬旋宫绦虫种名有效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温廷桓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44-450,共7页
寄生虫和宿主的学名要服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关键要素是科、属、种分类单元名称的载名模式原则、优先原则和同名关系原则,指导动物学家正确、一致地使用可用名,不正确的名称是无效名。集群是为某些集合动物体的分类权宜而特别建立... 寄生虫和宿主的学名要服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关键要素是科、属、种分类单元名称的载名模式原则、优先原则和同名关系原则,指导动物学家正确、一致地使用可用名,不正确的名称是无效名。集群是为某些集合动物体的分类权宜而特别建立的名称,按属级名称对待,但无模式种,不参预优先原则竞争。假叶目绦虫的稚绦期发育中,全尾蚴的中文术语不合称裂头蚴,无据称"无头蚴";俗名丝绦蚴用作专业术语丝绦蚴,以属级名称对待权宜称丝绦蚴集群。双槽绦虫名称不该被裂头绦虫占用,旋宫绦虫名称比迭宫绦虫更符合原文。旋宫绦虫属genus Spirometra原始指定的属模种是伪装双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 decipiens(Diesing,1850);2010年英国保健与农业局数据库(CAB Thesaurus)收录猬旋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是有效名,欧猬旋宫绦虫Spirometra erinaceieuropaei和曼氏双槽绦虫Diphyllobothrium mansoni(Joyeux et Houdemer,1928)都是其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稚绦 全尾蚴 丝绦蚴 集群 双槽绦虫属 旋宫绦虫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下载PDF
“旋宫方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贝妮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3年第4期92-100,共9页
"顺旋"、"逆旋"和"左旋"、"右旋",是指"旋宫图"中声盘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两种方式,文章就上述"旋宫方式"在《乐书要录》和《宋史·乐志》中的概念问题,综述... "顺旋"、"逆旋"和"左旋"、"右旋",是指"旋宫图"中声盘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两种方式,文章就上述"旋宫方式"在《乐书要录》和《宋史·乐志》中的概念问题,综述各家之说,来探讨《乐书要录》与《宋史·乐志》中"旋宫方式"的逻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方式 《乐书要录》 《宋史·乐志》 左旋 右旋 顺旋 逆旋
下载PDF
旋宫论———右旋还是左旋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其翔 陆治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5-41,共7页
本文指出,中国古代的两种旋宫法:右旋和左旋,不仅是旋宫方向不同、调式命名不同,而且所得调式的音高是不相同的。蔡元定根据右旋法所加的六律并未在实际的音乐中运用。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旋宫法应是左右旋并用,以左旋为主的旋宫法... 本文指出,中国古代的两种旋宫法:右旋和左旋,不仅是旋宫方向不同、调式命名不同,而且所得调式的音高是不相同的。蔡元定根据右旋法所加的六律并未在实际的音乐中运用。中国古代音乐的实际旋宫法应是左右旋并用,以左旋为主的旋宫法。而需增加的六律应为:变蕤宾、变大吕、变夷则、变夹钟、变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 燕乐二十八调 五度相生律 三分损益律 十二律 黄钟 右旋 变徵 调式 八十四调
下载PDF
“旋宫”问题的存在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8年第3期74-78,共5页
"旋宫"是中国古代乐律学名词,具体含义指改变乐曲的调高或调式。从发现三分损益律、纯律所生之律为不平均律始,旋宫成为我国古代乐律理论的一个难题,许多人努力,终未成功。直至朱载发明新法密率,准确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数值,... "旋宫"是中国古代乐律学名词,具体含义指改变乐曲的调高或调式。从发现三分损益律、纯律所生之律为不平均律始,旋宫成为我国古代乐律理论的一个难题,许多人努力,终未成功。直至朱载发明新法密率,准确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数值,才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一难题。然中国古代音乐在此之前都不能顺利旋宫?从现知古代乐器和乐曲看并非如此。我国民间长期实践中,其实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可以解决旋宫的音律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 三分损益律 纯律 十二平均律
下载PDF
管色十二律位系统的旋宫实践与音律结构——系列研究之一:“阴阳旋宫”的音律结构与律制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宏锋 《音乐文化研究》 2019年第2期54-69,M0003,共17页
管色乐器及其音乐表现,是传统器乐独奏艺术与笙管乐、丝竹乐等乐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管色乐器的形制特征、演奏技法和音律结构等,直接影响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律、宫调乃至创曲理论。本文为“管色十二律位系统的旋宫实践与音律结构”... 管色乐器及其音乐表现,是传统器乐独奏艺术与笙管乐、丝竹乐等乐种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管色乐器的形制特征、演奏技法和音律结构等,直接影响着中国传统音乐的音律、宫调乃至创曲理论。本文为“管色十二律位系统的旋宫实践与音律结构”系列研究之一,首先聚焦笛、箫、管子等传统管色乐器的“阴阳旋宫”实践,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演奏技法与音律数据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理论上揭示管色乐器以“按孔音位”为基础、以“十二律位”为统率、以“阴阳旋宫十八律”为特质的律调理论规范,阐明其与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理论的渊源,及其在音乐历史形态发展中的融通与流变,为传统音乐理论的继承与阐扬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色乐器 十二律位 阴阳旋宫 音律结构 乐种学
下载PDF
“中国旋宫”与质疑“燕乐词源”说——兼论苏轼《竹枝歌》可入词集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靖华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9期1-11,共11页
"中国旋宫"——唐代"祖孝孙音阶及其宫调体系"的发现是音乐界大事,也对"燕乐词源说"发生冲击。"唐乐"之标志,是祖孝孙旋宫体系的"大唐雅乐,"它是真正催生和哺育"词"产生... "中国旋宫"——唐代"祖孝孙音阶及其宫调体系"的发现是音乐界大事,也对"燕乐词源说"发生冲击。"唐乐"之标志,是祖孝孙旋宫体系的"大唐雅乐,"它是真正催生和哺育"词"产生的温床。"燕乐"之称,应从音乐实质上予以重新定位,"宴(燕)乐"只是指使用众多音乐以为"宴享"服务的仪式和场合,它自身并没有统一音阶,不能与以"胡乐"为主体的实质性"燕乐"相混称。"燕乐"并不能涵盖当时的音乐全体,它仅属于祖孝孙宫调体系改造"胡乐"后的一个组成部分。"唐乐"是多调性结构,"音乐"与"词"是两个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词的产生既需要有适当音乐的配合,也有其"诗之裔"的传统影响。苏轼作词,有其"见微知著"的发展过程。《竹枝歌》应属填词性质,它是苏轼"通判杭州后大量写词"的前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旋宫 “燕乐词源”说 苏轼 《竹枝歌》
下载PDF
欧洲六声转调与中国五声“旋宫”异同辨析
14
作者 李兴梧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42,61,共7页
在七声音阶体系建立之前,欧洲音乐的音阶体系是六声音阶体系(A system of hexachords)。六声音阶体系中的六声转调-Mutation,是一种旋律意义的转调,其思维和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一均三宫理论和旋宫转调实践有许多不谋而和之处。本文旨在... 在七声音阶体系建立之前,欧洲音乐的音阶体系是六声音阶体系(A system of hexachords)。六声音阶体系中的六声转调-Mutation,是一种旋律意义的转调,其思维和手法与中国传统音乐一均三宫理论和旋宫转调实践有许多不谋而和之处。本文旨在对这两种异域音乐中的转调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对比与分析,试图说明两种异域音乐文化中的某种共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声音阶体系 MUTATION 旋宫 转调 一均三宫
下载PDF
接通乐律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现代两幅旋宫图为例
15
作者 王洪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0-75,共6页
文章在确认天文学中星图左、右旋与传统旋宫图左、右旋之关联的基础上,对现代两幅旋宫图的左、右旋进行了与天文学中星图之关联评断。旨在阐明:对中国若干传统文化现象的认识建构,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把握,这是我们探讨若干传统问题... 文章在确认天文学中星图左、右旋与传统旋宫图左、右旋之关联的基础上,对现代两幅旋宫图的左、右旋进行了与天文学中星图之关联评断。旨在阐明:对中国若干传统文化现象的认识建构,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宏观把握,这是我们探讨若干传统问题应有的理念。唯此,现代对传统的解读才有可能逼近传统的真实,现代与传统的关联才不至于被切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图 旋宫 左、右旋 接通
下载PDF
“皆无‘调式’之含义” 何来“旋宫转调说”
16
作者 刘永福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宫调"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是无可争议的"一个系统"。作为"基本原理"的"琴五调"及其"旋宫转调说",均具有"调高"和"调式"的双重含义。&... "宫调"是"同类事物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是无可争议的"一个系统"。作为"基本原理"的"琴五调"及其"旋宫转调说",均具有"调高"和"调式"的双重含义。"琴之‘五调相转’仅体现了五个调高的相转,而不体现五个调式的相转"的观点和结论,恰恰是对"琴五调"原理的彻底否定。从"应用性"(应用理论)的角度讲,不只是"琴之调式及其相转需结合琴曲的具体作品而定",琴之调高及其相转也需结合琴曲的具体作品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五调 旋宫转调 宫调关系 基本原理 应用理论
下载PDF
《乐书要录·琵琶旋宫法》再解
17
作者 庄永平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5-10,共6页
我国唐代武则天(624-705)敕撰的《乐书要录》一书,是一本重要的有关古代乐调理论的书籍,在当时应该说是绝对权威的音乐著作,其所载的自然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可以认为是唐代的学说,故而对研究唐代音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日)... 我国唐代武则天(624-705)敕撰的《乐书要录》一书,是一本重要的有关古代乐调理论的书籍,在当时应该说是绝对权威的音乐著作,其所载的自然是古今音乐全盘的通论,可以认为是唐代的学说,故而对研究唐代音乐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通过对(日)《三五要录谱》所载的[琵琶旋宫法]的研究,力求解开唐代乐调运用之谜。指出当时主要是通过调弦(改变弦的张力)的方式,同时也运用了同主音转调方式,以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是可以运用到五宫(调性)的。至于"已外七律,更无调声"基本上是属于理论上推演出来的,在实际中几乎是不能运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书要录 琵琶旋宫 五旦之名 旦作七调 已外七律 更无调声
下载PDF
也"谈'旋宫又转调'与'转调又旋宫'"
18
作者 刘永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5年第3期53-55,共3页
"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二者既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相容、属种关系。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旋宫转调&q... "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转换。二者既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是相容、属种关系。中国传统乐学理论中的"旋宫转调"不同于"西洋乐理"中的"转调"。"旋官又转调"、"转调又旋宫",语言晦涩,逻辑关系混乱,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转调 调高 调式 传统宫调 西洋乐理 逻辑关系
下载PDF
“旋宫古法”探赜
19
作者 刘永福 《音乐探索》 2021年第1期48-56,共9页
古代乐律学研究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了包括“生律法”“旋宫图”在内的“旋宫”术语及操作方法。“调名”及“调关系”术语的产生,标志着“旋宫古法”的成熟与完善。“五声之旋”是“旋宫古法”的本质特征,而以琴、瑟等为代表的古老乐器... 古代乐律学研究都程度不同地涉及到了包括“生律法”“旋宫图”在内的“旋宫”术语及操作方法。“调名”及“调关系”术语的产生,标志着“旋宫古法”的成熟与完善。“五声之旋”是“旋宫古法”的本质特征,而以琴、瑟等为代表的古老乐器则为“五声之旋”音乐实践创造了“物质条件”。“调弦法”从整体上反映出了“旋宫”与“转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与民间借字手法中的“隔凡”与“压上”原理相通。从历史源头上寻求流变之法、固本之道,不仅有利于传统宫调话语体系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是民族音乐形态学研究及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宫古法 生律法 旋宫 调名 调关系 五声之旋 调弦法
下载PDF
旋宫转调八字口诀 被引量:1
20
作者 茅原 《南艺学报》 1981年第4期75-77,共3页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 已故山东诸城学派古琴家詹澂秋先生,是我母亲的古琴老师,也是我幼年时期的古文老师。我很早就听詹老师说到过"清角为宫,慢宫转角"的旋宫转调方法,但当时听不懂。1957年夏,在詹老师家中读了王露(王心葵,诸城三王之一,詹澂秋先生的老师)先生所遗手稿,对古琴音乐传统的旋宫转调方法,才有了一个概念。听说徐立荪先生整理的古琴曲集中,亦有此方法,可惜未有机会拜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角为宫 半音 角音 宫音 旋宫转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