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乐星图谱《总叙诀》辨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来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45,共11页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明代黄佐(才伯)只在其《乐典》中做了转载.清代很多学者对此多有引述,然不得甚解.致使清人胡彦升叹曰:"《乐典》所言,凡宫商羽角俱有犯,则以俗乐调名不正,亦各有因.然正旁偏侧既不分明,而所载歌诀几如哑谜,尤难晓解.黄才伯既载其说,当谙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钟
乐星图
谱字
八十四调
旋宫转调理论
音乐实践
事林广记
音乐史料
结声
姜白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旋宫转调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建华
《音乐研究》
1981年第4期47-65,共19页
湖北随县“曾候乙大墓”出土的六十四件成套编钟及大量有关资料,虽证实了我国先秦典籍中关于旋宫转调理论记载的真实性及其在音乐技术上的实质性意义,但人们迄今却仍未发现旋宫转调技法在我国商周音乐发展史上之真正价值。具体地说:旋...
湖北随县“曾候乙大墓”出土的六十四件成套编钟及大量有关资料,虽证实了我国先秦典籍中关于旋宫转调理论记载的真实性及其在音乐技术上的实质性意义,但人们迄今却仍未发现旋宫转调技法在我国商周音乐发展史上之真正价值。具体地说:旋宫转调是我国先商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成果。由于它的产生及最初应用,不仅使原始音阶进化成完整的五声音阶,而且在“五音”之基础上经旋宫组合而逐步确立了“十二律音系”,同时,旋宫转调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七律”——雅乐七声音阶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典籍
吕氏春秋
我国古代
旋宫转调理论
重要成果
殷代
先商
十二律
音阶体系
山海经
原文传递
对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的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自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10,共7页
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今人的任务就是要予以正本清源,切不可因袭迁就,削足适...
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今人的任务就是要予以正本清源,切不可因袭迁就,削足适履。与之相反的燕乐调理论,则是唐宋以来千百年间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应视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贵成果予以继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
雅乐调
理论
燕乐调
理论
旋宫转调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天全
《艺术探索》
1995年第3期62-65,共4页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弦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河南舞阳七孔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管子时代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已...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弦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河南舞阳七孔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管子时代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已开始使用五声乃至七声音阶,也证明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七声音阶
音的长度
春秋时期
旋宫转调理论
五声音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乐星图谱《总叙诀》辨析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来璋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5-45,共11页
文摘
一、引言宋末元初,陈元靛《事林广记》一书卷九所载之《乐星图谱》(以下简称图谱),是研究我国宫调理论不可或缺的珍贵音乐史料.它涵容着我国自隋唐以来的旋宫转调理论和历代乐工艺人从音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种口诀.篇幅虽短,内蕴甚广.明代黄佐(才伯)只在其《乐典》中做了转载.清代很多学者对此多有引述,然不得甚解.致使清人胡彦升叹曰:"《乐典》所言,凡宫商羽角俱有犯,则以俗乐调名不正,亦各有因.然正旁偏侧既不分明,而所载歌诀几如哑谜,尤难晓解.黄才伯既载其说,当谙其法。
关键词
黄钟
乐星图
谱字
八十四调
旋宫转调理论
音乐实践
事林广记
音乐史料
结声
姜白石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旋宫转调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建华
出处
《音乐研究》
1981年第4期47-65,共19页
文摘
湖北随县“曾候乙大墓”出土的六十四件成套编钟及大量有关资料,虽证实了我国先秦典籍中关于旋宫转调理论记载的真实性及其在音乐技术上的实质性意义,但人们迄今却仍未发现旋宫转调技法在我国商周音乐发展史上之真正价值。具体地说:旋宫转调是我国先商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成果。由于它的产生及最初应用,不仅使原始音阶进化成完整的五声音阶,而且在“五音”之基础上经旋宫组合而逐步确立了“十二律音系”,同时,旋宫转调也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七律”——雅乐七声音阶得以形成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
先秦典籍
吕氏春秋
我国古代
旋宫转调理论
重要成果
殷代
先商
十二律
音阶体系
山海经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对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的探讨
被引量:
4
3
作者
吕自强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10,共7页
文摘
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今人的任务就是要予以正本清源,切不可因袭迁就,削足适履。与之相反的燕乐调理论,则是唐宋以来千百年间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应视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贵成果予以继承发扬。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
雅乐调
理论
燕乐调
理论
旋宫转调理论
分类号
J613.6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被引量:
1
4
作者
罗天全
出处
《艺术探索》
1995年第3期62-65,共4页
文摘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罗天全"三分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弦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河南舞阳七孔骨笛的出土,说明早在管子时代以前的音乐实践中已开始使用五声乃至七声音阶,也证明管子《...
关键词
三分损益法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七声音阶
音的长度
春秋时期
旋宫转调理论
五声音阶
分类号
J621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乐星图谱《总叙诀》辨析
李来璋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旋宫转调
孙建华
《音乐研究》
1981
2
原文传递
3
对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的探讨
吕自强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管子“三分损益法”
罗天全
《艺术探索》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