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律发音治疗对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失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宸 谢瑛 +3 位作者 吴春薇 桂沛君 吴辉 张勃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旋律发音治疗(MIT)对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失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合并言语失用的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 目的探讨旋律发音治疗(MIT)对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言语失用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合并言语失用的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MIT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6周常规言语训练,MIT组患者给予6周常规言语训练联合旋律发音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言语失用评价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等手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言语失用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T组治疗后言语失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516,P<0.01);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WAB各项评分中,MIT组患者的自发语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07,P<0.01);复述(t=2.711,P<0.05)、命名(t=2.183,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听理解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05);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失语商(A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96,P<0.01);两组疗效比较,MIT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497,P=0.034)。结论MI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早期非流畅性失语患者的言语失用及主动言语表达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 非流畅性失语 言语失用 旋律发音治疗
下载PDF
旋律发音配合治疗性演唱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颖 刘松怀 王春雪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9期791-795,共5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2岁,因"语言不能、右侧肢体无力2个月"于2015年10月8日入院。患者于2015年8月18日13时午饭时突发神志不清,伴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具体量不详。同时伴有视物不清,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家属将其送至当地医院,急查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未见明显异常,经对症治疗后于当晚19点30分神志转清,症状缓解,呼其名有目光对视,但仍言语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发音治疗 治疗性演唱 运动性失语 汉语普通话
下载PDF
音乐治疗用于失语症的康复:1例报告 被引量:13
3
作者 姚聪燕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28-5229,共2页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干预对失语症患者的歌唱发音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改善作用。其中歌唱发音能力包括保持音时限、乐句完整性、音色清晰度、自发性语句、模仿性歌唱和填空式歌唱的参与、节奏的正确率。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单音清晰度和发音... 目的:观察音乐治疗干预对失语症患者的歌唱发音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改善作用。其中歌唱发音能力包括保持音时限、乐句完整性、音色清晰度、自发性语句、模仿性歌唱和填空式歌唱的参与、节奏的正确率。语言能力包括语言单音清晰度和发音性能。方法:患者是一位因铊中毒而引发失语症的30岁女性。使用的音乐治疗方法为治疗性歌唱法、主题语言刺激法、旋律发音治疗法。结果:在歌唱发音能力中,患者保持音时限、节奏的正确率、乐句完整性和音色清晰度这4项的变化显示与治疗次数的相关性极其显著(P<0.01)。患者自发性语句、模仿性歌唱和填空式歌唱参与的变化显示与治疗次数之间无显著性。患者语言单音清晰度中,口型、声调、声母、韵母这四项能力在治疗后有一定的改善。患者发音性能中音调过低、音量过小、发音时限过短及音调忽高忽低这4项问题在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嘶哑声、气息声和声音震颤3项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结论:音乐治疗对失语症患者的歌唱发音能力有明显地改善作用,而歌唱发音能力的提高能泛化到语言发音能力上,使之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治疗 失语症 康复 旋律发音治疗 主题语言刺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