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旋律创作和声的新思路——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创作思考
1
作者 吴彪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如何在多声部创作中来具体运用好和声实践,为旋律创作和声开拓新思路,是音乐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思考从确定旋律调式、选择和弦、终止式巧安排、构建旋律中间部分和声进行的功能骨架和弦、衔接好各功能骨架... 如何在多声部创作中来具体运用好和声实践,为旋律创作和声开拓新思路,是音乐创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为旋律和声内涵编配的思考从确定旋律调式、选择和弦、终止式巧安排、构建旋律中间部分和声进行的功能骨架和弦、衔接好各功能骨架和弦之间的和声进行空隙、和声的结构与布局、完成和声创作方面作了分析、设计、归纳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创作和声 新思路 和声内涵编配 创作思考
下载PDF
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探析
2
作者 唐静 《铜陵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6-107,共2页
旋律与和声是构成音乐表现的核心。旋律是音乐的基础,乐思的表达,主要在于旋律;而和声则可以辅助旋律,是旋律的补充,可使旋律更为完满地表达乐思。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互相吸收、密不可分。
关键词 旋律 和声 和声旋律 和声效果
下载PDF
和声、旋律调式调性分析的公式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宾杰 《中国校外教育》 2008年第4期164-,159,共2页
调性分析是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功。怎样使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调性,是一个摆在基层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调号出现的规律和同主音大小调式的比较,以及调式... 调性分析是基本乐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本功。怎样使学生更快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调性,是一个摆在基层教学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调号出现的规律和同主音大小调式的比较,以及调式Ⅲ、Ⅵ、Ⅶ级的特点,我总结一些公式,可以直接判定和声及旋律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号调 降号调 同主音大小调 和声旋律调式 调性分析 公式
下载PDF
平行和声的“历史”与“风格”的研究——以李斯特与德彪西的作品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石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2-78,共7页
谈到平行进行,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将其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然而,平行进行并非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有关平行进行的各种实践在二十世纪以前即已出现。本文将聚焦于平行和声这一特定技法,通过对李斯特以及德彪西作品中的平行和... 谈到平行进行,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将其和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联系在一起。然而,平行进行并非印象主义音乐所独有,有关平行进行的各种实践在二十世纪以前即已出现。本文将聚焦于平行和声这一特定技法,通过对李斯特以及德彪西作品中的平行和声技术进行梳理,试图从这个特定的视角展示西方和声语言风格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进行 和声静止 延长 平面化 和声旋律
下载PDF
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比较
5
作者 杨天中 《艺术评鉴》 2018年第11期17-18,21,共3页
芦笙分为传统和声和笙之和声,其中传统和声具有和声旋律特性,故也被称"旋律性和声";笙之和声则是在传统芦笙和声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民族因素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现代化色彩,两者都与西洋传统和声存在很大的差异,相比西洋传统和... 芦笙分为传统和声和笙之和声,其中传统和声具有和声旋律特性,故也被称"旋律性和声";笙之和声则是在传统芦笙和声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民族因素形成,因此具有一定的现代化色彩,两者都与西洋传统和声存在很大的差异,相比西洋传统和声而言它不具和声功能性质。芦笙的和声结构不仅有"装饰性和声"还有笙的"旋律性和声",两种结果均包括了五八度、四八度和五度、四度和音,但不同是两种结构在音乐旋律表现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对芦笙的了解,分析了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芦笙 笙之和声 旋律和声 功能性和声 比较分析
下载PDF
马思聪歌剧《热碧亚》前奏曲民族化创作语言分析
6
作者 陶磊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1期84-87,共4页
马思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在小提琴演奏、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为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他几乎涉猎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歌舞剧方面的创作大多在他的晚年,这一时期中国式的歌剧、舞... 马思聪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在小提琴演奏、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为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创作中,他几乎涉猎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歌舞剧方面的创作大多在他的晚年,这一时期中国式的歌剧、舞台剧的创作已经到了发展期,不同于探索期的盲目和萌芽期的无奈,中国形式的歌剧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慢慢地找到了自身的发展规律。《热碧亚》作为马思聪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体现了马思聪创作晚期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奏曲 民族性 和声:旋律
下载PDF
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梅 《当代音乐》 2015年第19期93-94,共2页
本文通过研究格里格的代表作品——钢琴抒情小品,从旋律、和声、调式与调性的处理使用这几个视角对他的创作手法、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分析,尝试证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中的民族性,及对20世纪音乐创作所做的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格里格 民族性钢琴抒情小品 旋律和声 调式与调性
下载PDF
钢琴伴奏在二胡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8
作者 伍和友 《北方音乐》 2011年第4期67-68,共2页
二胡跟钢琴分别为中国和西方乐器的典型代表,在各自的音乐领域中占据的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进入21世纪后,两者的合作频率日益增多,在众多新创作的的二胡作品中,钢琴伴奏都无一例外的出现,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两者间的互补作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 节奏 音律 旋律和声 音响 作品创作 艺术发展
下载PDF
城市文化转型视野下民族音乐的新发展——以广西新民歌作品《篝火映瑶寨》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思蔓 《戏剧之家》 2017年第11期97-97,共1页
2015年4月18日在南宁民歌湖举办的南宁"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新原创作品现场音乐会上,一首广西金秀瑶族过山音与流行元素碰撞所产生的新民歌作品《篝火映瑶寨》,以其新颖的编曲创作引起笔者注意。笔者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 2015年4月18日在南宁民歌湖举办的南宁"三月三"文化艺术节——新原创作品现场音乐会上,一首广西金秀瑶族过山音与流行元素碰撞所产生的新民歌作品《篝火映瑶寨》,以其新颖的编曲创作引起笔者注意。笔者对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节拍进行简要分析,再将其与同风格音乐作品作比较,从而思考城市文化转型视野下民族音乐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歌 旋律和声 节奏节拍 推广与传播
下载PDF
储望华八首钢琴四手联弹音乐分析
10
作者 邓宇 《艺术评鉴》 2016年第16期26-29,共4页
储望华近5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他非常善于用已有的音乐素材进行钢琴化的改编创作。21世纪以来,他用8首风格迥异的各地民歌进行改编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是储望华近50年创作改编道路的不断延续。本文将以这八首作品为例,从... 储望华近5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钢琴音乐创作,他非常善于用已有的音乐素材进行钢琴化的改编创作。21世纪以来,他用8首风格迥异的各地民歌进行改编创作的四手联弹作品是储望华近50年创作改编道路的不断延续。本文将以这八首作品为例,从旋律、和声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创作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和声
下载PDF
黄自声乐创作中的写作风格与技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博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5-18,共4页
本文对黄自先生的部分声乐作品的写作形式、风格特点、技法的使用、体裁的驾驭以及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结合做一般性的评析。
关键词 旋律/和声/复调/体裁
下载PDF
论音乐思维在创造性模式中的体现——解读柴可夫斯基《六月一船歌》
12
作者 黄倩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9期253-254,共2页
在音乐的创作中是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没有单一的套路可依的。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不受任何条框约束的。也许这正是音乐思维的魅力所在。但随着音乐的生成与发展,其自身又创造出了具有了引导性及可持续的“语言”,并逐渐形成一种独... 在音乐的创作中是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没有单一的套路可依的。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是不受任何条框约束的。也许这正是音乐思维的魅力所在。但随着音乐的生成与发展,其自身又创造出了具有了引导性及可持续的“语言”,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因此,音乐所展露出的种种形态被赋予了生命的形象感。使人在接受音乐时,与自身形成了异质同构的情感体验。本文就以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为例,对音乐展示中的共性规律作了基本列举与归纳,从而窥测到音乐思维的内质与外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思维 创造性 模式(旋律和声、曲式、节奏)
下载PDF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艺术风格的简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星汝 《北方音乐》 2016年第13期40-40,共1页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一创作于1802年,它的三个乐章都使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本曲成熟的音乐风格集中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个作曲家和音乐家的浪漫主义情怀,民间乐曲的传统风格和悲剧戏剧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 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作为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鸣曲之一创作于1802年,它的三个乐章都使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本曲成熟的音乐风格集中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个作曲家和音乐家的浪漫主义情怀,民间乐曲的传统风格和悲剧戏剧性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该曲是贝多芬在奏鸣曲体裁创作中的一个典范,具有极大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音乐语汇(节奏、旋律、曲式、和声)
下载PDF
浅析艺术歌曲《秋风在说》的情感把握
14
作者 武将 《北方音乐》 2019年第21期63-64,共2页
著名作曲家刘聪创作了一套艺术造诣相当高的歌曲《故园恋》,其中有两首中音独唱,《秋风在说》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中音独唱在歌词的艺术造诣、配乐和和弦的相互衬托、音色与情感的融合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刘聪《秋风在说》的... 著名作曲家刘聪创作了一套艺术造诣相当高的歌曲《故园恋》,其中有两首中音独唱,《秋风在说》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中音独唱在歌词的艺术造诣、配乐和和弦的相互衬托、音色与情感的融合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从刘聪《秋风在说》的创作背景;对艺术歌曲《秋风在说》的情感分析和演唱处理分析;对歌词的分析、对节奏、速度、力度的分析以及对音乐旋律和声的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对艺术歌曲的处理和情感与音色的表达处理的论述,浅析《秋风在说》的情感把握。并结合实际演唱经验进行论述,从而使自己对作品有更加深刻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风在说》 艺术歌曲 情感把握 音乐旋律和声 刘聪
下载PDF
作曲心语
15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8期12-12,19,58,共3页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而不是漠相关的。--萧淑娴。
关键词 复调音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旋律和声的关系 作曲 民族性 全人类
下载PDF
作曲心语
16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3期40-40,56,68,94,共4页
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而不是漠相关的。
关键词 复调音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旋律和声的关系 作曲 民族性 全人类
下载PDF
生命恒律动与灵魂盈清漾 看《旋律与和声——黄邦雄、张卫艺术回顾双个展》有感
17
作者 李冰 《雕塑》 2019年第3期26-29,共4页
2019年5月9日《旋律与和声——黄邦雄、张卫艺术回顾双个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一共展出了112件套作品。黄邦雄和张卫两位先生一同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四十年来,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各有特色... 2019年5月9日《旋律与和声——黄邦雄、张卫艺术回顾双个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正式开幕,一共展出了112件套作品。黄邦雄和张卫两位先生一同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并留校任教,四十年来,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面貌各有特色,可以说是两条风格迥异的艺术创作之路。对于百年人生来说,除去童年与求学的阶段,四十年可以说是生命最为主体的部分,通过此次展览充分展示了两位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律和声——黄邦雄、张卫艺术回顾双个展》 中国传统雕塑 雕塑作品 《声声慢》
原文传递
作曲短论
18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6期47-47,共1页
歌剧是歌剧,交响曲是交响曲。单纯为了取悦管弦乐队,而在歌剧里写上几段交响音乐,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威尔第歌剧是要通过诗歌和音乐去表达内容的一种戏剧。--李劫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 歌剧是歌剧,交响曲是交响曲。单纯为了取悦管弦乐队,而在歌剧里写上几段交响音乐,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威尔第歌剧是要通过诗歌和音乐去表达内容的一种戏剧。--李劫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而不是漠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乐 复调音乐 管弦乐队 李劫夫 旋律和声的关系 威尔第歌剧 交响曲 作曲
下载PDF
作曲短论
19
《音乐教育与创作》 2021年第3期73-73,共1页
歌剧是歌剧,交响曲是交响曲。单纯为了取悦管弦乐队,而在歌剧里写上几段交响音乐,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威尔第歌剧是要通过诗歌和音乐去表达内容的一种戏剧。——李劫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 歌剧是歌剧,交响曲是交响曲。单纯为了取悦管弦乐队,而在歌剧里写上几段交响音乐,这种做法我不敢苟同!——威尔第歌剧是要通过诗歌和音乐去表达内容的一种戏剧。——李劫夫在复调音乐写作中,旋律与和声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血肉之相联,而不是漠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乐 复调音乐 管弦乐队 李劫夫 旋律和声的关系 威尔第歌剧 交响曲 作曲
下载PDF
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元祝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民间传统芦笙的和声,应属于以增强部分旋律音量和装饰旋律色彩为主的“装饰性和声”;民族传统笙的传统和声,则是具有和声旋律特性的“旋律性和声”。二者与西洋传统和声(现代改良芦笙和改良笙中也不时使用)的“功能性和声”比较,并不具... 民间传统芦笙的和声,应属于以增强部分旋律音量和装饰旋律色彩为主的“装饰性和声”;民族传统笙的传统和声,则是具有和声旋律特性的“旋律性和声”。二者与西洋传统和声(现代改良芦笙和改良笙中也不时使用)的“功能性和声”比较,并不具有和声功能性质。芦笙的“装饰性和声”与笙的“旋律性和声”的和声结构,均为协和的五八度、四八度和五度、四度和音,但它们在音乐旋律的表现运用中却大相径庭。其主要区别在于,“装饰性和声”是以旋律装饰为目的;而“旋律性和声”则为以旋律运用为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笙 “装饰性和声 旋律和声 “功能性和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