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式深旋松耕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性状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56-165,共10页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将是进一步挖掘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潜力的有效途径。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7年设置定位试验,在全膜覆盖垄作模式下设计立式深旋松耕40cm(VRT)、深松耕40cm(DLT)和传统旋耕15cm(TT)3个处理,测定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以及田间持水量和萎蔫系数、生育期土壤含水量、马铃薯产量等,计算土壤有效贮水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研究立式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状、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VRT显著降低了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较DLT和TT分别下降了10.8%~25.3%和11.2%~24.8%;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12.3%~23.7%和29.7%~46.6%,饱和含水量和土壤毛管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1%~54.4%和38.8%~82.9%,萎蔫贮水量下降了11.0%~49.0%。与TT相比,DLT降低了20~4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萎蔫贮水量,显著提高了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基于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特性的优化,VRT在0~40cm土层的有效贮水量显著高于DLT和TT,分别增加了34.3%~136.9%和44.6%~75.2%,DLT较TT在20~40cm土层也有显著增加。较高的土壤有效贮水量促进马铃薯生长,并显著提高块茎产量,VRT分别较DLT和TT增产24.8%~156.8%和47.8%~41.0%,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18.9%~92.3%和19.2%~26.6%,干旱年份(2016)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正常降水年份(2017)。因此,立式深旋松耕显著优化了土壤的水分特性,提高了土壤有效水含量,促进马铃薯发育,提高块茎产量和WUE,这一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是适合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抗旱增产、水分高效的耕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深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有效贮水量 马铃薯 块茎产量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下载PDF
深旋松耕作法对东北棕壤物理性状及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1
2
作者 李华 逄焕成 +4 位作者 任天志 李轶冰 汪仁 牛世伟 安景文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656,共10页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 【目的】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东北地区玉米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置土壤耕作试验,以旋耕(R)和深松耕(S)为对照,对比研究深旋松30 cm(DRS30)、深旋松30 cm+地膜覆盖(DRS30P)、深旋松50 cm(DRS50)、深旋松50 cm+地膜覆盖(DRS50P)对土壤某些物理性状、玉米根系、植株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等的影响。【结果】(1)深旋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显著改善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四组深旋松处理的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DRS50P最低,R最高。DRS50P和DRS30P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高于其它处理;DRS50和DRS30苗期含水量低于其它处理,其它时期高于对照。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土壤某些物理性状差异显著。(2)深旋松促进了玉米根系生长。拔节期和灌浆期,DRS50P和DRS30P的根数、根长、根体积及根冠比显著高于DRS50和DRS30,DRS50和DRS30高于对照,R最低;成熟期DRS50P和DRS30P的根长和根数最大,根体积和根冠比略低于其它处理。DRS50P与DRS30P、DRS50与DRS30植株性状差异较小。(3)深旋松促进了玉米地上部生长发育,增加了籽粒产量。DRS50P和DRS30P显著增加了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DRS50P获得最高产量,DRS30P次之,分别为12 137.4 kg.hm-2、11 929.2 kg.hm-2。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但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DRS50P和DRS30P分别比R增产23.0%和20.8%,分别比S增产14.1%和12.1%。【结论】综合作业成本和动力消耗等因素,DRS30P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物理性状 生长 东北棕壤
下载PDF
深旋松耕作法对华北缺水区壤质黏潮土物理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5
3
作者 杨雪 逄焕成 +4 位作者 李轶冰 任天志 董国豪 郭智慧 王湘峻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401-3412,共12页
【目的】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变硬、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华北地区作物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4种耕作处理,即传统旋耕15 cm、间隔深松耕30 cm、深旋松耕30 c... 【目的】针对华北高产农区连年旋耕导致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变硬、耕层生产能力下降的问题,探讨深旋松耕作法在华北地区作物生产上的可行性。【方法】在河北吴桥地区设置了4种耕作处理,即传统旋耕15 cm、间隔深松耕30 cm、深旋松耕30 cm、深旋松耕50 cm,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性质与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耕作处理对土壤蓄水量的影响较大,深旋松耕处理表现出利于降水入渗、储蓄更多水分的优势,并且越是干旱的时段,表现越突出。在冬小麦返青期深旋松耕处理土壤蓄水量均极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其中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0—50 cm土层土壤蓄水量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增加11.69 mm和10.56 mm,提高12.21%和10.90%。(2)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容重影响很大,耕作一年半之后,深旋松耕两个处理在0—30 cm土层容重显著低于深松和旋耕两个处理,其中深旋松耕30 cm在20—30 cm土层容重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13.67%和13.99%,深旋松耕50 cm在20—30 cm土层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14.20%和14.51%,30—50 cm土层深旋松耕50 cm土层依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中,40—50 cm土层分别比深松和旋耕低了22.66%和22.80%,深松处理在冬小麦播前略低于旋耕处理,之后的时期则与旋耕处理间几乎没有差异。(3)耕作方式的不同对土壤性质有影响,并进而影响作物群体LAI、干物质积累和灌浆速率以及产量的形成,对冬小麦季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冬小麦花期深旋松耕50 cm处理的群体LAI分别比旋耕处理和间隔深松处理提高51.98%和39.22%,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比旋耕和间隔深松处理提高26.78%和16.92%,冬小麦灌浆30 d时深旋松耕50 cm分别比深松和旋耕的籽粒干重提高10.37%和11.40%。(4)所有耕作处理中,深旋松耕土壤耕作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高于深松耕作和旋耕耕作,其中耕作一年半后夏玉米季深旋松耕50 cm处理产量达到了13 822.68 kg.hm-2,深旋松耕30 cm处理产量也达到了13 127.87 kg.hm-2,均显著高于旋耕处理,对比旋耕处理分别增产38.19%、31.24%。【结论】考虑生态经济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深旋松耕30 cm处理为最适合华北缺水区的耕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物理性质 产量
下载PDF
深旋松耕改善耕层结构促进马铃薯增产 被引量:19
4
作者 张莉 翟振 +6 位作者 逄博 李玉义 王婧 逄焕成 韦本辉 王庆伟 綦少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了探究深旋松耕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可行性。在山东省胶河地区以常规旋耕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质、马铃薯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旋松耕能打破犁底层,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的容重和穿透阻力... 为了探究深旋松耕提升马铃薯产量与质量的可行性。在山东省胶河地区以常规旋耕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对土壤物理性质、马铃薯根系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旋耕相比,深旋松耕能打破犁底层,显著降低20~40 cm土层的容重和穿透阻力,提高0~50 cm土层的贮水量25.67%,促进作物生长,其中马铃薯根系生物量显著提高26.61%,中、下层叶片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0.82%、37.13%,进而提高花后光合产物积累量,促进花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使得单块薯重量提高29.82%,马铃薯增产3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穿透阻力 干物质积累 块茎产量
下载PDF
立式深旋松耕对半干旱区饲草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方彦杰 张绪成 +5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171,共11页
在半干旱区研究立式深旋松耕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为饲草玉米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9年在定西市安定区设传统旋耕(TT)、深旋耕(DT)和立式深旋松耕(VRT)3种耕作方式,分析立式深旋松耕对饲草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单... 在半干旱区研究立式深旋松耕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为饲草玉米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2017-2019年在定西市安定区设传统旋耕(TT)、深旋耕(DT)和立式深旋松耕(VRT)3种耕作方式,分析立式深旋松耕对饲草玉米土壤贮水量、花前花后耗水、单株鲜重和干重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DT和TT相比,VRT能够提高干旱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吸收利用,使得花期60~18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降低10.0%和7.6%,180~300 cm土层降低17.6%和18.5%,花前0~300 cm土层的土壤耗水量提高14.6%和13.8%,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6.1%和9.2%,2018和2019年生育期总耗水量分别提高2.0%和7.9%、10.1%和14.9%,收获期单株鲜重增加2.4%~16.2%、干重增加1.0%~7.8%,籽粒产量增加2.4%~38.6%,群体生物量增加3.4%~16.2%。立式深旋松耕改善了土壤环境,提高了土壤耗水量,增加了饲草玉米产量和生物量,尤其在干旱年份增产增效显著,在半干旱区具有明显的抗旱增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深 土壤水分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饲草玉米 半干旱区
下载PDF
水旱田兼用系列旋松机的设计研究
6
作者 张国安 卢学田 +2 位作者 黄兴华 孙玉珩 沈昌蒲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1-24,共4页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为作物生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土壤环境,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水旱田兼用系列旋松机的研制保证了这一耕作体系的实施。文章分析了这一新耕法提出的农艺要求,论述了配套机具的设计原理,介绍了系列旋松机在研制过程... 稻田少耕轮耕体系为作物生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土壤环境,并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水旱田兼用系列旋松机的研制保证了这一耕作体系的实施。文章分析了这一新耕法提出的农艺要求,论述了配套机具的设计原理,介绍了系列旋松机在研制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和设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体系 配套机具 水旱田 设计
下载PDF
轿车轮胎自动拆卸机螺栓旋松装置的结构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雅慧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第22期173-174,共2页
文章提出了一种轮胎自动拆卸机的轮胎螺栓旋松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换扳手、固定板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装设在固定板上,其输出端与可更换的扳手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入轴、万向连接杆和伸缩杆。伸缩杆伸缩,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会带动... 文章提出了一种轮胎自动拆卸机的轮胎螺栓旋松装置,该装置包括可换扳手、固定板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装设在固定板上,其输出端与可更换的扳手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输出轴、输入轴、万向连接杆和伸缩杆。伸缩杆伸缩,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会带动输出轴在条形滑槽内滑动,从而使若干扳手分散或是聚拢,来拆卸或安装轮胎上不同间距的螺栓。该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装置 可换扳手 驱动机构
下载PDF
深松浅旋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斌 李满有 +3 位作者 王欣盼 董秀 庞军宝 兰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针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深松浅旋程度:深松30 cm+浅旋5 cm(S_(1)Q_(1)),深松30 cm+浅旋10 cm(S_(1)Q_(2)),深松40 cm+浅旋5 cm(S_(2)Q_(1)),深松40 cm+浅旋10 c... 针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人工草地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深松浅旋程度:深松30 cm+浅旋5 cm(S_(1)Q_(1)),深松30 cm+浅旋10 cm(S_(1)Q_(2)),深松40 cm+浅旋5 cm(S_(2)Q_(1)),深松40 cm+浅旋10 cm(S_(2)Q_(2)),深松50 cm+浅旋5 cm(S_(3)Q_(1)),深松50 cm+浅旋10 cm(S_(3)Q_(2))以及不做处理(CK)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生产性能及饲草品质的影响,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评价其改良效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浅旋能够不同程度降低紫花苜蓿草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分枝数和叶茎比。其中,S_(2)Q_(1)处理可降低0~40 cm土层土壤容重,S_(2)Q_(2)处理可提高紫花苜蓿分枝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经PCA综合分析,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叶茎比和粗蛋白贡献率较大,牧草相对饲喂价值和中性洗涤纤维贡献率较小;深松浅旋S_(2)Q_(2)处理能够获得较高的紫花苜蓿干草产量(6505.44 kg·hm^(-2))和粗蛋白含量(20.74%);综合性状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S_(2)Q_(2),S_(1)Q_(2),S_(2)Q_(1),S_(3)Q_(2),S_(1)Q_(1),S_(3)Q_(1),CK。由此说明,深松40 cm+浅旋10 cm对半干旱区退化紫花苜蓿草地改良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苜蓿草地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中大口径火炮弹丸外弹道空气动力作用下引信旋松可能性
9
作者 冯单翔 王雨时 +2 位作者 张志彪 闻泉 王光宇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50,共6页
为了研究中大口径火炮弹丸在外弹道飞行时弹道炸由引信旋松引起的可能性问题,应用FLUENT软件仿真与理论分析,得到了76 mm口径舰炮弹丸在外弹道上飞行时在空气动力作用下引信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系数,由此进一步得到了引信旋松判据所需力... 为了研究中大口径火炮弹丸在外弹道飞行时弹道炸由引信旋松引起的可能性问题,应用FLUENT软件仿真与理论分析,得到了76 mm口径舰炮弹丸在外弹道上飞行时在空气动力作用下引信所受的各种力和力矩系数,由此进一步得到了引信旋松判据所需力矩。对比这些力矩表明,在不考虑微观振动效应的前提下,76 mm口径舰炮弹丸在外弹道飞行阶段不会使引信相对于弹体发生相对转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螺纹 力矩 气动参数
下载PDF
立旋深松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土壤水分、肥力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娟 谭伟军 +8 位作者 陈自雄 徐祺昕 何万春 黄凯 孟红梅 马海涛 陈小丽 张思邈 马宁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探明立旋深松技术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传统旋耕(T)、深翻(D)、立旋深松(V)3个处理,对马铃薯播前、花期和收获期土壤容重、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 为探明立旋深松技术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生长、产量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于2018、2019年设置传统旋耕(T)、深翻(D)、立旋深松(V)3个处理,对马铃薯播前、花期和收获期土壤容重、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及马铃薯的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V处理比T、D处理马铃薯出苗率分别提高3.21%和1.36%,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3.6%~12.8%;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个处理播前、花期和收获后土壤萎蔫系数都逐渐减小,2018、2019年V处理比T、D处理土壤萎蔫系数分别平均降低0.14%、0.14%、0.11%,0.02%、0.06%、0.0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处理播前、花期和收获后土壤田间持水量逐渐减小,其中V处理在花期和收获期田间持水量分别高于T、D处理1.1%、0.7%和1.0%、0.7%;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各处理不同层次土壤养分都有减小的趋势,但收获后V处理各层次土壤养分变化幅度比T和D处理小;2018年和2019年V处理比D、T处理平均增产4.4%和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半干旱区 耕作 土壤水分 土壤肥力 土壤理化性状 马铃薯 产量
下载PDF
H型钢开坯机压下丝杆自动旋松分析及改进
11
作者 王海鹰 《山西冶金》 CAS 2010年第3期64-64,共1页
对开坯机在生产期间出现的自动旋松现象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开坯机 自动 改进
下载PDF
1GSF-200型旋松施肥机
12
作者 王惠臣 韩许 +2 位作者 卜祥荣 于金海 乔东升 《现代化农业》 1994年第3期32-34,共3页
1GSF-200型旋松施肥机王惠臣,韩许,卜祥荣(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工程所)于金海(黑龙江省大兴农场)乔东升(黑龙江省北兴农场)旋耕复式联合作业机具的研究,是国家“八五”计划中的重点科研项目,旋松施肥机是其中的一个主... 1GSF-200型旋松施肥机王惠臣,韩许,卜祥荣(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工程所)于金海(黑龙江省大兴农场)乔东升(黑龙江省北兴农场)旋耕复式联合作业机具的研究,是国家“八五”计划中的重点科研项目,旋松施肥机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项目。1GSF-200型旋松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机 IGSF-200型 施肥机
下载PDF
立式深旋松耕技术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13
作者 曾芳荣 张小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第7期8-10,共3页
为了探索立式深旋松耕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会宁县旱塬地区以常规旋耕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了立式深旋松耕试验。结果表明:立式深旋松耕可明显减小土层容重及穿透阻力,土壤保水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旋耕,出苗率比常规旋... 为了探索立式深旋松耕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会宁县旱塬地区以常规旋耕种植方式为对照,进行了立式深旋松耕试验。结果表明:立式深旋松耕可明显减小土层容重及穿透阻力,土壤保水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旋耕,出苗率比常规旋耕种植高2.4个百分点;20~60 cm土壤含水量立式深旋松耕明显高于正常旋耕,说明立式深旋松耕在当年就改变了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提高了耕层土壤持水能力;成熟期的株高差异不显著;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立式深旋松耕的商品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立式深 产量 影响
下载PDF
1XS-2.0型水旱田旋松机
14
作者 林永宽 《现代化农业》 1991年第3期33-34,共2页
1XS-2.0型水早田旋松机可对水旱田进行旋耕深松联合作业,以代替传统的翻、耙、耢耕作法。能保持地表平整,上层土壤疏松,底层间隔深松,防止了多年来铧式犁作业将生土翻到地表、形成犁底层的缺陷,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发育。
关键词 1XS-2.0型 水旱田
下载PDF
旋播加深松技术初探
15
作者 李五群 刘胜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2年第4期10-10,共1页
通过对旋播加深松技术机理和小麦增产对比试验研究,证明采用旋播深松技术可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确保小麦进一步增产增收。
关键词 播深技术 对比试验
下载PDF
针刀松解肩胛骨下回旋肌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李家明 吕晓耀 +2 位作者 皮守信 施丽岩 刘春莲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192-219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肩胛骨下回旋肌群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疼痛科门诊收治的6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干预,其中白签患者接受传统针刀松...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肩胛骨下回旋肌群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疼痛科门诊收治的60例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干预,其中白签患者接受传统针刀松解肩胛骨下间隙法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蓝签患者接受针刀松解肩胛骨下回旋肌群治疗患者30例为研究组,对2组患者最后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4、8周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总体功能评估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患者,采取针刀松解肩胛骨下回旋肌群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患者肩关节综合功能恢复,具有极高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Ⅱ期 针刀解肩胛骨下回肌群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Constant评分 针刀解肩胛骨下间隙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不同耕作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万春 韩敬仁 +3 位作者 王红梅 姚乔花 张娟宁 黄凯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1038-1041,共4页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为了给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最佳种植模式,进一步挖掘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潜力,以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垄上微沟种植技术基础上,设置4个不同耕作... 合理耕作可增强土壤水分供给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进而提高作物抗旱性和生产力。为了给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最佳种植模式,进一步挖掘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潜力,以陇薯10号为指示品种,在垄上微沟种植技术基础上,设置4个不同耕作方式处理,研究了各耕作方式下的耕作环境效应及其对土壤水分和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立式深旋松耕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沟内种植绿肥毛苕子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块茎折合产量达48168.0 kg/hm^(2),较其余处理增产12.01%~40.62%。可见,采用立式深旋松耕垄上微沟种植马铃薯+沟内种植绿肥毛苕子是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最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深 马铃薯 垄上微沟种植 绿肥 块茎产量
下载PDF
西北半干旱区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张绪成 马一凡 +3 位作者 于显枫 侯慧芝 王红丽 方彦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293-3301,共9页
探明深旋松耕作技术(VRT)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阶段性耗水、个体和群体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可为寻求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旋耕15 cm... 探明深旋松耕作技术(VRT)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阶段性耗水、个体和群体生长状况、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可为寻求抗旱增产、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方法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旋耕15 cm (TT)、深松40cm (DLT)、深旋松耕40 cm (VRT) 3种耕作方式,测定马铃薯不同生育时期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和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商品率、商品产量、纯收益和新增收益等指标,探究深旋松耕作对马铃薯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T和DLT相比,VRT能显著促进马铃薯在盛花期和块茎膨大期的耗水,2016和2017年分别较DLT、TT增加了46.7、35.7和27.2、47.3 mm.由于VRT促进马铃薯耗水,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提高,证明它能促进马铃薯个体和群体发育.基于较高的个体和群体生长量,VRT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在2016和2017年较DLT和TT增加了156.8%、47.8%和24.8%、41.0%,WUE相应地提高了92.3%、19.2%和18.9%、26.6%.深旋松耕作使马铃薯商品薯产量显著增加,纯收益和新增纯收益显著提高,在2016和2017年分别达到12631.9、11019.1和29498.3、18245.5元·hm-2.深旋松耕作促进马铃薯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耗水,使马铃薯叶片SPAD值、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显著提高,导致块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明显升高,并提高了商品薯产量和纯收益,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种植的耕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马铃薯 阶段耗水 产量 经济收益
原文传递
短期深旋松对黄淮海沙姜黑土耕层结构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翟振 李玉义 +5 位作者 张莉 逄博 逄焕成 韦本辉 王庆伟 綦少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11-1218,共8页
针对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所导致的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的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深旋松耕,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冬小麦产量.设置深松20 cm(SS20)、深旋松30 cm(DVR30)两个处理,以深松20 cm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作对... 针对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所导致的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的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深旋松耕,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冬小麦产量.设置深松20 cm(SS20)、深旋松30 cm(DVR30)两个处理,以深松20 cm为对照,研究深旋松耕作对土壤物理特性及小麦开花期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VR30处理能够充分破除犁底层,DVR30处理10~20和20~30 cm土层容重分别较SS20处理降低了9.5%和11.2%,DVR30处理20~30 cm穿透阻力较SS20处理降低了42.3%.DVR30能够增强水分入渗能力,提高土壤深层贮水量.随着深度的增加,DVR30处理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30~40和40~5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较SS20处理提高16.9%和10.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50 cm土壤贮水量提高3.3%.DVR30处理创造了良好的耕层环境,促进了小麦开花期光合能力的提高,与SS20处理相比,DVR30处理小麦开花期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及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3%和15.5%,小麦地上部、地下部干物质累积量亦有显著增加,同时DVR30处理通过提高小麦有效穗数,提高了产量,实际增产12.4%.综上,短期深旋松耕作能够充分破除犁底层、深松活土,为构建合理耕层结构、充分挖掘耕层潜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 犁底层 穿透阻力 光合特性 水分利用率
原文传递
“旋松一体”耕作对潮土和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蒋发辉 王玥凯 +2 位作者 郭自春 张中彬 彭新华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810,共10页
为改善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大,穿透阻力强,犁底层紧实等结构障碍。研究提出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方式,并在山东德州的典型潮土和安徽怀远的典型砂姜黑土进行试验。其中,潮土设置旋耕15 cm、旋松一体30 cm两个处理;砂姜黑土设置旋... 为改善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大,穿透阻力强,犁底层紧实等结构障碍。研究提出一种"旋松一体"耕作方式,并在山东德州的典型潮土和安徽怀远的典型砂姜黑土进行试验。其中,潮土设置旋耕15 cm、旋松一体30 cm两个处理;砂姜黑土设置旋耕15 cm、深翻30 cm和旋松一体30 cm三个处理,研究旋松一体耕作对两种土壤0~40 cm土层土壤容重、紧实度、水分动态和小麦玉米根系及产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显著降低了潮土和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与深翻相比,旋松一体耕作也显著降低了砂姜黑土容重和穿透阻力。旋松一体耕作显著提高了降水后土壤水分下渗速度、下渗量及下渗深度,进而提高潮土深层,砂姜黑土小麦季表层及玉米季深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与旋耕相比,旋松一体耕作分别增加潮土和砂姜黑土小麦产量11.4%和7.1%,玉米产量6.7%和37%(受涝害胁迫),提高直接经济收益1748和3277元hm-2。旋松一体耕作有效改善了潮土和砂姜黑土物理性质,提高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可作为华北平原土壤耕层结构改良的新型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一体耕作 土壤紧实度 小麦产量 玉米产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