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毛形线虫P53重组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江巍 韩彩霞 +3 位作者 袁金钱 朱艳梅 宋铭忻 路义鑫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91-594,共4页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53排泄分泌(E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旋毛形线虫P53ES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100μL),血清稀释度为1∶2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抗体...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53排泄分泌(ES)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旋毛形线虫P53ES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确定了间接ELISA的最适反应条件:抗原包被浓度为2μg/mL(100μL),血清稀释度为1∶200,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抗体稀释度为1∶10000,抗原和血清于37℃反应1.5h,血清和二抗于37℃反应1h,底物于37℃显色10min。应用该方法对试验小鼠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适用于检测特异性P53血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原核表达 P53重组抗原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染色法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小莉 李亮 +3 位作者 方强 崔洁 郭凯 沈继龙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041-1042,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染色方法。方法:分别以0.5%番红、1.0%中性红和0.5%甲基蓝3种染液,对死或活旋毛形线虫成虫进行染色。结果: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能使死亡旋毛形线虫成虫着色;旋毛形线虫活成虫对3种染液均不... 目的:探讨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的染色方法。方法:分别以0.5%番红、1.0%中性红和0.5%甲基蓝3种染液,对死或活旋毛形线虫成虫进行染色。结果: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能使死亡旋毛形线虫成虫着色;旋毛形线虫活成虫对3种染液均不着色。结论:0.5%番红、1.0%中性红染液染色均可快速鉴别旋毛形线虫成虫死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番红 中性红 甲基蓝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分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姚春雨 汪明 +1 位作者 刘明远 付宝权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5,共4页
概述了旋毛形线虫属种分类研究的现状及虫体杂交试验、同工酶酶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试验等旋毛虫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际上已将毛形属分为8个隔离种(即T.spiralis,T1;T.nativa,T2;T.britovi,T3;T.pseudospiralis,T4... 概述了旋毛形线虫属种分类研究的现状及虫体杂交试验、同工酶酶谱分析、分子生物学及分子遗传学试验等旋毛虫分类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国际上已将毛形属分为8个隔离种(即T.spiralis,T1;T.nativa,T2;T.britovi,T3;T.pseudospiralis,T4;T.murrelli,T5;T.nelsoni,T7;T.papuae,T10:T.zimbabwensis,T11)和3个分类地位尚未确定的基因型(即T6、T8和T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分类 进展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肌幼虫代谢分泌抗原的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黄学贵 贺莉芳 +2 位作者 袁仕善 刘晖 王鑫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5-639,共5页
目的采用免疫共沉淀偶联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旋毛形线虫肌幼虫代谢分泌抗原中的血清学抗原。方法收集感染旋毛形线虫的新西兰兔血清,硫酸铵沉淀法分离血清Ig G;从感染肌肉中分离纯化肌幼虫并培养收集代谢分泌抗原。免疫共沉淀和SDS-PAGE... 目的采用免疫共沉淀偶联质谱技术分离和鉴定旋毛形线虫肌幼虫代谢分泌抗原中的血清学抗原。方法收集感染旋毛形线虫的新西兰兔血清,硫酸铵沉淀法分离血清Ig G;从感染肌肉中分离纯化肌幼虫并培养收集代谢分泌抗原。免疫共沉淀和SDS-PAGE分离代谢分泌抗原,Western blot法分析血清学抗原,并予质谱鉴定。结果间接ELISA检测旋毛形线虫感染新西兰兔的血清抗体滴度达1∶6400以上;采用硫酸铵沉淀法获得血清Ig G。免疫共沉淀的旋毛形线虫肌幼虫代谢分泌抗原经电泳分离获得4条较清晰的蛋白质条带,Western blot法分析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Mr)40 000、50 000、83 000处存在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识别、而正常兔血清不识别的3条较强的蛋白质条带。切取Mr40 000、50 000、83 000处的蛋白质条带进行质谱鉴定,获得4种蛋白质分子,分别为丝氨酸蛋白酶、肌幼虫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43 000分泌糖蛋白、53 000代谢分泌抗原。结论采用免疫共沉淀偶联质谱技术从旋毛形线虫肌幼虫代谢分泌抗原(ES)中获得4种血清学抗原,为旋毛形线虫病有效诊断和疫苗候选分子的获得提供了新的来源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代谢分泌抗原 免疫共沉淀 质谱技术
下载PDF
抗旋毛形线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抗原定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冯瑞元 阎和平 刘英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4,共4页
作者用旋毛形线虫感染期幼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率92.1%,抗体阳性率16.6%,通过克隆化已初步建立分泌抗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8株。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法,以证实能特异... 作者用旋毛形线虫感染期幼虫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癌细胞进行杂交。融合率92.1%,抗体阳性率16.6%,通过克隆化已初步建立分泌抗幼虫可溶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8株。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法,以证实能特异地识别此虫感染期幼虫抗原组分的3株McAb定位抗原,揭示相关抗原组分主要位于幼虫的角度层、杆状体,其次为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单克隆抗体 抗原定位
下载PDF
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犬猫寄生旋毛形线虫的区系调查 被引量:1
6
作者 蒋成玉 罗公平 +3 位作者 肖梅春 赵兴存 孙善华 张子群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6-36,共1页
对黑河沿江地域 (瑷珲区、孙吴县、逊克县 )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犬、猫寄生旋毛形线虫进行调查 ,(Trichinellaspiralis)调查结果 ,4 4只犬 ,36只猫 ,检出犬的阳性数 6只 ,猫的阳性数 4只 ;犬的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感... 对黑河沿江地域 (瑷珲区、孙吴县、逊克县 )及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犬、猫寄生旋毛形线虫进行调查 ,(Trichinellaspiralis)调查结果 ,4 4只犬 ,36只猫 ,检出犬的阳性数 6只 ,猫的阳性数 4只 ;犬的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感染率为 17.6 3% ,猫的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的感染率为 12 .9% ;其中逊克县犬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感染率为 2 3.0 7% ,孙吴县猫的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的感染率为 2 7.2 7% ,为本次调查旋毛形线虫的高发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江流域 黑河沿江区域 俄罗斯 寄生 旋毛形线虫 区系调查 阳性数 感染率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动物感染旋毛形线虫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文炳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2期109-110,共2页
文献记载在104种动物有旋毛形线虫的寄生,该线虫在动物间进行传播,人体的感染来源于动物.为了防治旋毛虫病,对各种动物感染旋毛形线虫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旋毛形线虫的调查在国内已有些报道,在内蒙古地区仅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犬体内... 文献记载在104种动物有旋毛形线虫的寄生,该线虫在动物间进行传播,人体的感染来源于动物.为了防治旋毛虫病,对各种动物感染旋毛形线虫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旋毛形线虫的调查在国内已有些报道,在内蒙古地区仅在阿鲁科尔沁旗的犬体内发现有旋毛形线虫的感染.本文报道内蒙古有代表性的地区,动物感染旋毛形线虫的调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动物感染 阿鲁科尔沁旗 旋毛 旋毛线 感染来源 赤颊黄鼠 大沙鼠 犬肉 布特哈旗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预感染对夏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Th细胞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洋 刘军 +3 位作者 赵娜 季楠 曹雅明 王继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后BALB/c小鼠抵御夏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实验组(TPC)分别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 w(TPC1)和3 w(TPC3)后感染夏氏疟原虫,对照组(PC)单独感染夏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体重的变化,并采用Real-Time RCR扩增... 为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后BALB/c小鼠抵御夏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实验组(TPC)分别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 w(TPC1)和3 w(TPC3)后感染夏氏疟原虫,对照组(PC)单独感染夏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体重的变化,并采用Real-Time RCR扩增法分析转录因子T-bet和Gata-3表达水平的消长。与PC组相比,TPC1组原虫血症峰值降低,T-bet表达水平升高,Gata-3表达水平降低;TPC3组原虫血症出现时间推迟,峰值升高,T-bet表达水平降低,Gata-3表达水平升高;TPC组体重均下降,TPC组与PC组均于感染后25 d左右自愈。旋毛虫预感染使小鼠对疟原虫的抗感染能力增强,但混合感染并不影响宿主最终清除疟原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夏氏疟原 血症 T-BET GATA-3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感染鼠血清P49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9
作者 朱江巍 《现代畜牧兽医》 2013年第6期45-47,共3页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49排泄分泌重组蛋白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检测旋毛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以本方法测定旋毛形线虫感染的实验小鼠,试验显示,以100条肌幼虫/只经口饲喂感染25只昆明鼠,于第7天可检出抗体,第31天达到最高峰,第31天至...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49排泄分泌重组蛋白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检测旋毛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以本方法测定旋毛形线虫感染的实验小鼠,试验显示,以100条肌幼虫/只经口饲喂感染25只昆明鼠,于第7天可检出抗体,第31天达到最高峰,第31天至第61天抗体水平维持稳定,随后抗体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此结果与旋毛形线虫肌幼虫感染后的生活周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P49 ES蛋白 间接ELISA 抗体消长规律
下载PDF
犬旋毛形线虫寄生部位检验报告
10
作者 曲志建 胡风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寄生部位 检验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的检疫及应用
11
作者 李思源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17-18,共2页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的宿主,该虫寄生于人体引起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可致人畜死亡。 为解决猪肉旋毛虫检疫实际操作...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其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细胞内。人和多种哺乳动物可作为该虫的宿主,该虫寄生于人体引起旋毛虫病,是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严重感染时可致人畜死亡。 为解决猪肉旋毛虫检疫实际操作中检测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视频展台+投影仪”快速检疫猪肉旋毛虫的方法并进行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快速检疫 人畜共患寄生 旋毛 应用 哺乳动物 实际操作 视频展台
下载PDF
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序列分析及重组表达产物的免疫学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鸿绪 武伟华 +3 位作者 毛玉玲 梁健 谌嘉嘉 胡旭初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2-586,共5页
目的 分析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克隆并测序分析旋毛形线虫P53的编码区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其他蠕虫同源蛋白的相似性以及潜在的线性B细胞和T细胞表位;并将成熟肽编码区克隆至pET28a(+... 目的 分析旋毛形线虫分泌抗原P53的免疫学特性,评价其免疫诊断价值.方法 克隆并测序分析旋毛形线虫P53的编码区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与其他蠕虫同源蛋白的相似性以及潜在的线性B细胞和T细胞表位;并将成熟肽编码区克隆至pET28a(+)原核表达质粒中,纯化的重组蛋白用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和其他寄生蠕虫感染血清经Western印迹法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未发现其他寄生蠕虫的P53同源基因,表明TsP53具有多个T细胞和B细胞识别表位,Western印迹法显示TsP53抗原只与旋毛形线虫感染血清反应,与其他几种蠕虫感染血清无反应.结论 P53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是非常有前景的旋毛形线虫特异性诊断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肿瘤抑制蛋白质P53 序列分析 克隆 分子 印迹法 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一例旋毛形线虫病人诊治报告
13
作者 范厚菊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00-101,共2页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人体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如猪、羊、熊肉等所感染。临床表现早期,可恶心呕吐、腹泻。中期全身肌肉酸痛,有高烧等全身症状,... 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多种动物可作为本虫的宿主。人体感染旋毛虫主要是通过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如猪、羊、熊肉等所感染。临床表现早期,可恶心呕吐、腹泻。中期全身肌肉酸痛,有高烧等全身症状,是危害性严重的动物源性疾病。现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 旋毛形线虫 临床治疗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旋毛形线虫预感染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C57BL/6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14
作者 杨洋 季楠 +2 位作者 赵娜 曹雅明 王继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73-575,585,共4页
目的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C57BL/6小鼠抵御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方法实验组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感染约氏疟原虫,对照组单纯感染约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生存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 目的研究预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C57BL/6小鼠抵御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攻击感染的能力。方法实验组在小鼠感染旋毛形线虫1周后感染约氏疟原虫,对照组单纯感染约氏疟原虫,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及生存率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T细胞数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率并未发生改变。实验组小鼠于感染后3 d,CD4+IFN-γ+T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FN-γ,转录因子T-bet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形线虫预感染1周可增强C57BL/6小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的早期抗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约氏疟原17XL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感染旋毛虫小白鼠脏器的病理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顺利 封志立 《中国兽医科学》 CAS 1987年第12期-,共2页
为了探索小白鼠受旋毛虫感染后主要脏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对移行的旋毛虫幼虫所造成的小白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旋毛虫虫种:采自河南省南阳地区旋毛虫病猪的肉尸,经大白鼠传... 为了探索小白鼠受旋毛虫感染后主要脏器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通过实验对移行的旋毛虫幼虫所造成的小白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形态学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旋毛虫虫种:采自河南省南阳地区旋毛虫病猪的肉尸,经大白鼠传代保存。实验前捕杀大白鼠2只,采肉样压片镜检。确诊为旋毛虫阳性的肉供实验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 病理态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学 旋毛 旋毛形线虫 脏器
下载PDF
毛形线虫各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铭忻 张桂红 路义鑫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通过对 4个毛形线虫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发现分离自中国猪的旋毛形线虫和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6天和 18天出现 ,第 36天和 38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 通过对 4个毛形线虫隔离种保姆细胞形成时间的研究 ,发现分离自中国猪的旋毛形线虫和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 ,分别于感染第 16天和 18天出现 ,第 36天和 38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 ,而分离自犬的毛形线虫和熊的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nativa)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 ,于感染第 2 0天和 2 2天出现 ,第 32天完全形成。结果表明 ,中国猪旋毛形线虫与波兰猪旋毛形线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形线虫 保姆细胞 成时间 隔离种
下载PDF
本地毛形线虫49 ku排泄分泌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7
作者 郑宝亮 边传周 +1 位作者 王秀荣 宋铭忻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8-71,共4页
为了获得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用Trizol提取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49 ku排泄分泌蛋白的结构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经过大肠埃希菌增殖后送检测序。序列测... 为了获得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49 ku ES蛋白的结构基因,用Trizol提取T.nativa肌幼虫的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出了编码T.nativa49 ku排泄分泌蛋白的结构基因。将PCR产物与T载体连接并经过大肠埃希菌增殖后送检测序。序列测定表明,目的基因TNPG长度为951bp,核苷酸序列同已发表的T.spiralis相应的序列P49同源性为98.63%,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5%。为T.nativa49 ku ES蛋白结构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毛线 旋毛形线虫 49ku排泄分泌蛋白 基因序列
下载PDF
猪肌旋毛虫生活阶段与形态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望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8期35-38,共4页
前言旋毛虫是一种很细小的线虫,迄今为止仅知一个种,却广泛传播于陆地哺乳动物,其整个生活史只在单个宿主体内进行,成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肠道,称为肠旋毛虫,幼虫阶段寄生于宿主肌肉内,称为肌旋毛虫。
关键词 旋毛 旋毛形线虫 包囊 态变化
下载PDF
简述”旋毛虫的形态及危害”
19
作者 郭小娟 杨滨吉 纪孝国 《肉品卫生》 1998年第3期16-17,共2页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owen.1835)〕简称旋毛虫,所致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iasis.trichinosis)分布于全世界,但是以欧美,尤以北美发病率为高。我国西藏、云南、河南等地曾多次发生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对人...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owen.1835)〕简称旋毛虫,所致的旋毛虫病(trichinelliasis.trichiniasis.trichinosis)分布于全世界,但是以欧美,尤以北美发病率为高。我国西藏、云南、河南等地曾多次发生人体旋毛虫病的流行。对人民健康威胁很大。 旋毛虫病,猪、犬、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 人体旋毛 旋毛 全部钙化 旋毛形线虫 肌纤维 住肉孢子 宿主 哈尔滨
下载PDF
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体内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润花 高晋华 +4 位作者 王思飞 裴彦江 申金雁 燕平梅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88只,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 目的观察口服不同剂量三苯双脒对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作用。方法 8周龄BALB/c小鼠88只,随机均分为11组,每鼠口服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天,分别口服三苯双脒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和500 mg/(kg.d),1次/d,连服6 d,同时设不服药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第7天,剖检各组小鼠,分别取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约0.1 g,压片法检查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观察其存活情况,并计数活虫数和死虫数,根据各组每克肌肉平均成囊期幼虫数评价疗效。结果三苯双脒50~300 mg/(kg.d)组小鼠未见不良反应;350和400 mg/(kg.d)组小鼠则有体毛蓬乱、消瘦和进食减少等现象,并有死亡,死亡率分别为25%和50%;而剂量450和500 mg/(kg.d)组小鼠在给药4 d和5 d后全部死亡。对照组小鼠膈肌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最高,咬肌次之,胸肌和腓肠肌相近。感染小鼠用三苯双脒治疗时,50 mg/(kg.d)组无效,剂量为100 mg/(kg.d)或以上,随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总数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300 mg/(kg.d)组小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活虫数分别为8.6±1.7、2.8±0.7、3.9±0.8和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 648.1±989.2、1 266.4±812.3、701.9±196.4和711.6±334.6(P<0.01),而350和400 mg/(kg.d)组4个部位肌肉中无活虫(P<0.01)。随三苯双脒剂量增高,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00 mg/(kg.d)组达98.6%~100%(P<0.01),350和400 mg/(kg.d)组则均为100%(P<0.01)。结论三苯双脒50 mg/(kg.d)对肌肉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虫荷无影响。300 mg/(kg.d)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剂量。而350 mg/(kg.d)或更高剂量对小鼠有不良反应或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双脒 旋毛形线虫 成囊期幼 疗效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