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入口分散相重排序的旋流强化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民航 赵立新 +2 位作者 徐保蕊 刘琳 张爽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19-2232,共1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前进,适用于分离多相不互溶介质的旋流分离器已广泛应用于石化、环保等重点行业。为了提高旋流分离器在全粒径范围内分散相的分离效率,涌现出了多种旋流分离过程强化技术。其中,对入口分散相进行重排序的旋流强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前进,适用于分离多相不互溶介质的旋流分离器已广泛应用于石化、环保等重点行业。为了提高旋流分离器在全粒径范围内分散相的分离效率,涌现出了多种旋流分离过程强化技术。其中,对入口分散相进行重排序的旋流强化技术因具有加工成本及运行费用低、易于实施、强化效果明显等优势,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及推广前景。本文聚焦于入口分散相重排序的旋流强化技术,对基于惯性力场和离心力场进行分散相重排序的旋流强化原理、排序器结构类型及应用于液-液、固-液、气-固两相的分散相重排序强化技术及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构建分散相重排序后的多股液流,选择促进多股液流间协同高效分离的旋流场入射方案,强化分散相移动过程中的聚并长大和/或惯性碰撞等角度出发,总结了分散相重排序的技术路线并进行研究展望,从而指导旋流器的旋流分离过程强化及优化设计,助力于旋流分离效率的深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器 全粒径分散相 旋流强化 分散相重排序 分离效率
下载PDF
衰减性旋流强化传热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高翔 骆仲泱 +2 位作者 周劲松 倪明江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4-188,共5页
旋流强化传热是通过有效地形成不稳定流和二次流以强化流体中微团混合及减薄边界层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旋流的形式主要有衰减性旋流和非衰减性旋流两种。该文对于衰减性旋流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衰减性... 旋流强化传热是通过有效地形成不稳定流和二次流以强化流体中微团混合及减薄边界层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旋流的形式主要有衰减性旋流和非衰减性旋流两种。该文对于衰减性旋流强化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和分析,研究了衰减性旋流的衰减、传热和阻力特性,以及不同衰减性旋流的生成方式对旋流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衰减性旋流强化传热方式在电厂锅炉和余热锅炉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参考意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性 旋流强化传热 传热性能 旋流强度 热力性能指标
下载PDF
轴承旋流强化的管内污垢自动清洗扭带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德其 俞秀民 +2 位作者 俞天兰 张柱银 陈国平 《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 2004年第2期24-26,共3页
冷饮与速冻工业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结构。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为0.5~1.0m/s,易结垢,效率低。通过强化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的优化试验,研究成功了旋流轴承强化塑料扭带自动清洗技术,能够使现有光滑扭带的清洗力矩成倍增加;可... 冷饮与速冻工业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结构。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为0.5~1.0m/s,易结垢,效率低。通过强化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的优化试验,研究成功了旋流轴承强化塑料扭带自动清洗技术,能够使现有光滑扭带的清洗力矩成倍增加;可以使水冷管长度为2m、4m、6m的水冷器对管内冷却水的流速要求由原先的1m/s以上,分别下降至0.4m/s、0.5m/s、0.6m/s,从而使多数水冷器可以直接应用管内污垢自转塑料扭带自动清洗技术,并且流体的阻力不大,结构简单,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器 管内污垢 自动清洗技术 旋流轴承强化 塑料扭带 制冷设备 冷饮
下载PDF
水冷器管内污垢自动清洗扭带及旋流轴承强化 被引量:6
4
作者 俞天兰 彭德其 俞秀民 《中国井矿盐》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40,46,共3页
冷饮与速冻工业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传热设备。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在0.5-1.0m/s范围,容易结水垢,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的旋流轴承强化的塑料扭带技术,可以在1.0m/s以下流速的管内实行自动清洗防垢,又冷却强化,并且流体阻力不大... 冷饮与速冻工业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传热设备。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在0.5-1.0m/s范围,容易结水垢,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的旋流轴承强化的塑料扭带技术,可以在1.0m/s以下流速的管内实行自动清洗防垢,又冷却强化,并且流体阻力不大,结构简单,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器 管内污垢 自动清洗 旋流轴承强化 塑料扭带 制冷系统
下载PDF
水冷器管污垢自动清洗扭带及其旋流轴承强化
5
作者 蒋少青 俞秀民 +3 位作者 俞天兰 彭德其 陈国平 张柱银 《轻工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工业中使用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传热设备。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在 0 .5~ 0 .8m/ s范围 ,容易结水垢 ,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的旋流轴承强化的塑料扭带技术 ,可以在 1.0 m/ s以下较低流速的管内实行自动清洗防垢 ,又强化冷却 ,... 工业中使用的水冷器大多为列管式传热设备。实际运行的管内冷却水流速一般在 0 .5~ 0 .8m/ s范围 ,容易结水垢 ,效率低下。本文研究的旋流轴承强化的塑料扭带技术 ,可以在 1.0 m/ s以下较低流速的管内实行自动清洗防垢 ,又强化冷却 ,并且流体阻力不大 ,结构简单 ,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冷器 列管式传热设备 塑料纽带自动清洗技术 旋流轴承强化
下载PDF
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结构优化研究
6
作者 姬宜朋 陈家庆 +2 位作者 方相九 李京瑞 刘美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8年第8期17-23,共7页
为促进国内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工程化进程,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对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优化设计后的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最佳处理量为4~8 m3/h,此时分离效率可达95... 为促进国内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工程化进程,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法对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优化设计后的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最佳处理量为4~8 m3/h,此时分离效率可达95%以上,且溢流口和底流口的压力损失不高于0.36 MPa。与意大利萨伊博姆公司所研制的"3C"型柱状水力旋流器相比,在总体压降相当的情况下,优化设计后的柱状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更高,工作稳定性更好;与常规切向入口水力旋流器相比,所设计的柱状水力旋流器在压力损失相近的情况下,单体处理量大幅度提高。优化设计后的柱状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好,在液-液分离领域,特别是对空间要求较高场所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其优化设计成果也将对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器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强化柱状水力旋流 结构参数 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分离性能
下载PDF
石化废水生化处理工艺优化及提标改造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斌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2-346,共5页
针对已建炼化污水处理装置提质达标的需求,采用旋流强化工艺对缺氧-好氧(A/O)池进行改造,生化出水TN由(32.8±8.9)mg/L降至(25.6±5.7)mg/L,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约10百分点,且出水TN达标率达到10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31570—2... 针对已建炼化污水处理装置提质达标的需求,采用旋流强化工艺对缺氧-好氧(A/O)池进行改造,生化出水TN由(32.8±8.9)mg/L降至(25.6±5.7)mg/L,TN平均去除率提高了约10百分点,且出水TN达标率达到10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31570—2015《石油炼制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TN排放限值要求。旋流强化工艺技术先进,便于实施,适用于石化行业污水处理装置的改造升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好氧过程 旋流强化 炼油污水 深度脱氮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by strip-coil-baffles in tube-bundle for a tube-shell heat exchanger
8
作者 陈亚平 梅娜 施明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1期81-85,共5页
A novel strip-coil-baffle structure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and support the tube bundle for a tube-shell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The new structure can sleeve the tubes in bundle alternatively to create a vor... A novel strip-coil-baffle structure used to enhance heat transfer and support the tube bundle for a tube-shell heat exchanger is proposed. The new structure can sleeve the tubes in bundle alternatively to create a vortex flow in a heat exchange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for this new structure heat exchanger is conducted.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consists of two strip-coil sleeved tubes and two bare tubes oppositely placed at each comer of a square.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fields in such strip-coil-baffled channel are simulated using FLUENT software. The effects of the strip-coil-baffles on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and flow resistance in relation to the Reynolds number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structure bundle can enhance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up to a range of 40% to 55% in comparison with a bare tube bundle; meanwhile, higher flow resistance is also accompanied. It is believe that the strip-coil- baffled heat exchanger should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in many industry fiel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strip-coil-baffle tube-shell heat exchanger vortex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污水好氧生化处理工艺节能增效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谢伟 刘小华 胡嘉莹 《环境与发展》 2018年第4期92-93,共2页
本文从污水好氧生化处理工艺的填料增效、强化前级固液分离、增加溶氧效率等方面进行工艺节能、增效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了各种节能降耗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并结合现有污水处理的运行经验,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提出了采用... 本文从污水好氧生化处理工艺的填料增效、强化前级固液分离、增加溶氧效率等方面进行工艺节能、增效的实践与探索,分析了各种节能降耗措施的原理和实施方法 ,并结合现有污水处理的运行经验,对这些技术方法进行了可行性探讨,提出了采用活性炭粉增加填料比表面积、结合污泥回流强化前级固液分离的旋流设备、增加曝气余气利用的生物倍增浮式生物筒等三个措施来提高效率,以此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减小用电量,达到节能降耗、增效提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填料比表面积 强化旋流分离 创新的浮式生物筒 节能增效
下载PDF
Effect of Swirl Cup's Secondary Swirler on Flow Field and Ignition Performance 被引量:5
10
作者 WANG Xiaofeng LIN Yuzhen +1 位作者 ZHANG Chi TIAN Xingpe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5期488-495,共8页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combustor, highly swiding combustion is usually adopted to stabilize flame and reduce pollutant emissions. Swirl cup, as an air blast atomizer, is widely used to provide a uniform presentation ... In a gas turbine engine combustor, highly swiding combustion is usually adopted to stabilize flame and reduce pollutant emissions. Swirl cup, as an air blast atomizer, is widely used to provide a uniform presentation of fuel droplets to the combustor dome.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secondary swirler on the flow field down- stream of the swirl cup using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Three swirl cups' non-reacting flow field were studied: case A, B and C with secondary swirler vane angle 53°, 60° and 68° respectively. Detailed mean and transient velocities and vorticity in the center plane were obtained. From the PIV results, a sharp contrast flow field was obtained for case A to other two cases due to the lower secondary swirling intensity. The recirculation zone is collapsed in disorder for the case A. Ignition tests of the three cups were completed in a single cup com- bustor. In general, the ignition performan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secondary swirling intensity. For case A, the ignition performance is very unstable and has much randomness and there is no clear lean ignition boundary can be generated. This work can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wirl behavior and igni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rl cup swirl number IGNITION PIV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