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肱后动脉降支延续为桡侧副动脉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新民 阮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7-437,共1页
关键词 旋肱后动脉降支延续为桡侧副动脉 尸体解剖 交通支 旋肱后动脉
下载PDF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郑和平 谭金海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分别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和小结节部。降支有2 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外侧降支下行分布于肱骨上段外侧面三角肌前部所覆盖区。结论:以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近端骨不连或小范围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头坏死 缺血性 旋肱前动脉 动脉外侧降支
下载PDF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3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瓣移位 骨头缺血性坏死
下载PDF
右侧旋肱后动脉伴肱深动脉走行变异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奇 方凌凌 +3 位作者 任同明 范子豫 何晓静 付升旗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M0002-M0002,共1页
旋肱后动脉一般起自腋动脉的第3段,伴腋神经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分布于肩关节和三角肌。旋肱后动脉与腋动脉其他分支共干起自腋动脉或直接发自其他分支曾有报道,但尚未见旋肱后动脉未穿四边孔的报道,本例中的旋肱后动脉未穿四... 旋肱后动脉一般起自腋动脉的第3段,伴腋神经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分布于肩关节和三角肌。旋肱后动脉与腋动脉其他分支共干起自腋动脉或直接发自其他分支曾有报道,但尚未见旋肱后动脉未穿四边孔的报道,本例中的旋肱后动脉未穿四边孔,而是绕过大圆肌在腋窝底、皮下走行,其位置相对表浅,皮肤切口或损伤时易造成血管破损而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肱后动脉 深动脉 走行 变异 右侧 骨外科颈 腋动脉 四边孔
下载PDF
旋肱后动脉起自肩胛下动脉及肋间臂神经变异合并单侧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崔海敏 张馨月 +2 位作者 赵文洁 郭重阳 冯宇鹏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M0002-M0002,共1页
在腋窝局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旋肱后动脉起自肩胛下动脉及肋间臂神经变异合并单侧肌皮神经至正中神经交通支变异1例。为丰富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肋间臂神经 肌皮神经 肩胛下动脉 旋肱后动脉 局部解剖学实验 解剖学 腋窝 变异
下载PDF
旋肱后动脉变异类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彭鸿翔 赵良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7-359,共3页
旋肱后动脉(the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PHCA)起自腋动脉第3段外侧缘、旋肱前动脉起点的后方,与腋神经一同穿过四边孔,分支营养三角肌、肱三头肌,及肩关节,并与旋肱前动脉、肱深动脉、肩胛上动脉、胸肩峰动脉等的分支吻... 旋肱后动脉(the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PHCA)起自腋动脉第3段外侧缘、旋肱前动脉起点的后方,与腋神经一同穿过四边孔,分支营养三角肌、肱三头肌,及肩关节,并与旋肱前动脉、肱深动脉、肩胛上动脉、胸肩峰动脉等的分支吻合。通常肱深动脉发出桡侧副动脉及中副动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旋肱后动脉 变异类型 中副动脉 三角肌 腋神经 骨近端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同种异体带血供肱骨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刘经南 喻爱喜 张宗平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肱骨 ,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 目的 :为吻合血管同种异体肱骨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着重观测肱骨上端及肱骨干滋养血管和骨膜血管的来源、分布、长度和外径 ;5 0根干燥成人肱骨 ,观察肱骨上端及肱骨干的滋养孔。结果 :肱骨上端外科颈周围平均有 (7.7± 2 .0 )个 (4~ 12个 )滋养孔 ,滋养支来自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肱骨干滋养孔 1~ 3个 ,主要位于肱骨中段前内侧面 ,距内上踝 (11.7± 2 .2 )cm(6 .5~ 17.0cm)。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肱动脉 ,长 (2 .6± 0 .7)cm(1.5~ 5 .0cm) ,外径(1.3± 0 .6 )mm(0 .8~ 2 .2mm)。结论 :选用旋肱前血管为蒂 ,可行肱骨上段移植 ,选用肱血管和肱深血管为蒂 ,可作肱骨中段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血管 血管 旋肱前血管 深血管 同种异体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肱深动脉起源变异1例报告
8
作者 钟纯 《宜春医专学报》 1996年第Z2期6-6,共1页
作者在做解剖学实验时,观察到腋窝有一肱深动脉 处发出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及肩胛下起源异常,现报告如下:肌支,在其进入桡神经沟之前,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伴尺神 本例系成年女性,左侧,于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于腋 经走行。动... 作者在做解剖学实验时,观察到腋窝有一肱深动脉 处发出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及肩胛下起源异常,现报告如下:肌支,在其进入桡神经沟之前,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伴尺神 本例系成年女性,左侧,于肩胛下肌下缘附近起于腋 经走行。动脉第三段,伴桡神经一起下降,进入桡神经沟,在起始处发出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及肩胛下肌支,在其进入桡神经沟之前,发出尺侧上副动脉伴尺神经走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动脉 尺侧上副动脉 异1 桡神经沟 起源异常 旋肱前动脉 解剖学实验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下动脉 肩胛下肌
下载PDF
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家明 雷英 黄永春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侧动脉(LT)主要起自第2段,占68 33%,肩胛下动脉(S)主要起自第2、3段,分别占23 33%和65%,旋肱前动脉(AH)主要起自第3段,占83 33%,旋肱后动脉(PH)直接起自第3段者为38 33%,主要与肩胛下动脉共干(41 67% ),右侧桡动脉(RR)起自第2段者1例,占1 67%,胸背动脉(TD)和肱深动脉(DB)起自第3段,分别占3 33%。结论腋动脉的分支大多为6支,也有9支者;胸肩峰动脉起点及出现率最恒定,胸外侧动脉发出部位最不恒定,可发自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大多与肩胛下动脉共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分支 解剖学观察 肩胛下动脉 胸肩峰动脉 胸外侧动脉 旋肱后动脉 胸背动脉 旋肱前动脉 右侧桡动脉 尸体标本 正常成人 固定处理 深动脉 腋动脉 出现率 起点 共干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春波 周思 +3 位作者 陆明深 兰羚元 张幸 蒋常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6-706,共1页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 笔者在解剖1例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分支异常,现报道如下:①解剖发现从右侧腋动脉第2段远侧端发出一变异动脉干,长8.1cm,起端外径为7.9mm。②变异动脉干近侧端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动脉,旋肱前动脉为2支,近侧分支较小,起端外径为1.0mm,远侧分支较大.起端外径为1.6mm。肩胛下动脉分支正常,分为旋肩胛动脉和胸背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腋动脉 右侧 旋肱前动脉 肩胛下动脉 肩胛动脉 分支异常 男性尸体
下载PDF
臂外侧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吉 姜树学 +3 位作者 郝咸春 杨果凡 陈宝驹 高玉智 《解剖学报》 CAS 1983年第4期354-358,461,共6页
对42侧成年人上肢臂外侧皮瓣的动脉来源、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及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臂外侧皮瓣的动脉主要来自肱深动脉及桡侧副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的皮支。皮瓣移植时主要以肱深动脉或桡侧副... 对42侧成年人上肢臂外侧皮瓣的动脉来源、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的吻合情况及神经分布等进行了观察和测量。1.臂外侧皮瓣的动脉主要来自肱深动脉及桡侧副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旋肱后动脉的皮支。皮瓣移植时主要以肱深动脉或桡侧副动脉作为血管蒂。2.分布于臂外侧皮瓣的皮动脉在皮及皮下组织内吻合成微血管网。而由臂内侧、前臀上部来的皮动脉也参与这个动脉网的形成。3.臂外侧皮瓣的静脉包括浅、深两组:浅组是头静脉,外径较粗;深组是肱深静脉或桡侧副静脉,多数有两条与同名动脉伴行。皮瓣移植时,浅、深组静脉可依据受区的条件和需要分别或同时与受区的静脉缝合。4.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在不周高度穿出臂外侧肌间隔,分布于臂外侧和前臂背侧皮肤。后者与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皮支极为密切。5.依据用红墨水灌注肱深动脉所显示的结果,讨论了臂外侧皮瓣的切取范围。臂外侧皮瓣可分为上、中、下臂外侧皮瓣,分别以旋肱后动脉皮支、肱外侧皮动脉和肱深动脉或桡侧副动脉作为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副动脉 后支 外径 旋肱后动脉 皮瓣移植 臂外侧肌间隔 皮支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征诊治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官士兵 陈德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腋神经 旋肱后动脉 三角肌 三头肌长头 桡神经 臂丛 小圆肌 QSS
下载PDF
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朋朋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1-301,共1页
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具成年男尸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报告如下:右侧腋动脉在第2段发出深、浅2条分支。深支被臂丛的3个束包绕,是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肱深动脉4支的共干血管,另外肱深动脉还发出1支肌支(营养... 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发现1具成年男尸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报告如下:右侧腋动脉在第2段发出深、浅2条分支。深支被臂丛的3个束包绕,是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肱深动脉4支的共干血管,另外肱深动脉还发出1支肌支(营养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和尺侧上副动脉。浅支走行正常,其内侧有腋静脉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变异 腋动脉 右侧 尺侧上副动脉 深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下动脉
下载PDF
左侧腋动脉变异一例
14
作者 张凯辉 段晨颖 +1 位作者 王丽娜 司道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08-1008,共1页
笔者在解剖l具男性尸体(169cm,60岁左右)时,见其左侧腋动脉第2段发出一粗大的变异主干并被正中神经的2个根夹持,该变异主干发出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5个分支。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 笔者在解剖l具男性尸体(169cm,60岁左右)时,见其左侧腋动脉第2段发出一粗大的变异主干并被正中神经的2个根夹持,该变异主干发出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5个分支。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变异 腋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肩胛下动脉 旋肱前动脉 旋肱后动脉 男性尸体 正中神经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15
作者 陈又年 刘莉 《伤残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34-35,共2页
四边孔综合征是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在四边孔处受压而引起的一组极少见的临床症侯群.我科从1994年~2003年,共收治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手术治疗 诊断 旋肱后动脉 2003年 1994年 症侯群 腋神经
下载PDF
复合伤中胸腹联合伤误诊1例分析
16
作者 辛永祥 《福建医药杂志》 CAS 1991年第1期56-56,共1页
患者男,15岁。因左臂及左胸壁刀刺伤半小时余,于1990年7月15日入院。体检:神志清.体温37.5℃,脉搏10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6/9.3kPa.左侧胸壁第七、八前肋之间一刀口约3cm长、渗血,腹式呼吸存在,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 患者男,15岁。因左臂及左胸壁刀刺伤半小时余,于1990年7月15日入院。体检:神志清.体温37.5℃,脉搏108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6/9.3kPa.左侧胸壁第七、八前肋之间一刀口约3cm长、渗血,腹式呼吸存在,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左上臂内外侧一刀口3cm长,左上肢肿胀明显,刀口用敷料加压包扎,桡动脉搏动正常。胸片示左侧气胸,肺压缩5%。初诊左上臂刀刺伤,左胸壁刀刺伤,在臂丛神经麻醉下行清创缝合(左上臂)、神经血管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臂内外侧各有一刀口(贯通伤),肱三头肌不完全切断,旋肱后动脉断裂,探查桡神经不完全损伤(神经鞘膜割破)。对症处理,胸壁清创缝合,腹部穿刺2次(下腹)未见异常。次日体温39.2℃,血压11.97/6.65kPa。咯血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胸闷呼吸困难,气管轻度右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伤 胸腹联合伤 清创缝合 桡动脉搏动 左侧胸壁 旋肱后动脉 左上臂 腹部持续性疼痛 贯通伤 肺压缩
下载PDF
正中动脉高位变异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莲莲 谭昭 +1 位作者 张国灵 袁立明 《解剖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M0002-M0002,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右上肢过程中发现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发出,分支形成掌浅弓和变异拇主要动脉,报道如下。此标本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外径6.68mm)距离旋肱后动脉(外径4.00mm)10.10mm处发出,此处正中动脉外径为2.82mm;跨过正中...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右上肢过程中发现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发出,分支形成掌浅弓和变异拇主要动脉,报道如下。此标本正中动脉自腋动脉第3段(外径6.68mm)距离旋肱后动脉(外径4.00mm)10.10mm处发出,此处正中动脉外径为2.82mm;跨过正中神经起始部,在臂部于肱动脉和正中神经之间经肱二头肌内侧至肘窝,臂部长度227.00mm,后跨过旋前圆肌和桡侧腕屈肌,行于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与正中神经伴行经屈肌支持带深面至手掌掌腱膜深面,前臂长度(内上髁平面至屈肌支持带近侧缘)为237.8mm,分为2支:1支与尺动脉终支吻合形成掌浅弓,由掌浅弓上发出3条指掌侧总动脉和1条小指掌侧动脉;另1支为变异拇主要动脉,在拇收肌近侧端分2支,1支为拇指掌侧面桡侧缘动脉并发出分支穿过大鱼际肌与桡动脉分支吻合,另1支为示指桡侧动脉,在拇收肌远侧端与桡动脉变异支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变异 中动脉 指掌侧总动脉 桡侧腕屈肌 屈肌支持带 正中神经 二头肌 旋肱后动脉
下载PDF
左侧腋动脉多发分支伴胸内侧神经异常一例
18
作者 赵晓博 马建军 +1 位作者 李德媛 杨璐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7-757,共1页
制作成年男性左侧上肢标本时,见其腋动脉分支、肱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起源等多处变异,双支胸内侧神经,十分罕见,报道如下。其腋动脉第2段发出外径为6.34mm的粗大变异干,斜向内下至大圆肌上方,距变异干起点27.22mm处发出4大分... 制作成年男性左侧上肢标本时,见其腋动脉分支、肱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起源等多处变异,双支胸内侧神经,十分罕见,报道如下。其腋动脉第2段发出外径为6.34mm的粗大变异干,斜向内下至大圆肌上方,距变异干起点27.22mm处发出4大分支:旋肱后动脉、肱深动脉与尺侧上副动脉的共干支、肩胛下动脉、旋肱前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5.90mm、3.14mm、5.66mm、1.7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内侧神经 腋动脉 神经异常 尺侧上副动脉 多发 深动脉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下动脉
下载PDF
左锁骨下动脉及腋动脉多分支变异1例
19
作者 范红波 甘胜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30,共1页
笔者在解剖一具女尸过程中,发现其左上肢动脉分支发生较大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女尸身长约160 cm,其左锁骨下动脉直径为11 mm,在其从主动脉弓发出2.0 cm处,向前上外侧发出一条管径为7 mm的动脉干,
关键词 左锁骨下动脉 动脉干 分支发生 腋动脉 女尸 前上 旋肱后动脉 肩胛上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颈干
下载PDF
四边孔综合征15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宪博 张海江 +1 位作者 赵继明 李培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期88-89,共2页
四边孔综合征是腋神经和旋肱后动脉穿经四边孔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征候群。主要症状是肩部不适、肩及上臂近端外侧感觉障碍和三角肌功能受限。该综合征临床并不少见,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诊治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四边孔综合征 旋肱后动脉 2009年 功能受限 感觉障碍 疗效满意 征候群 腋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