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豆科)的孢粉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勃 温洁 +1 位作者 乐志芳 朱相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956,共8页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豆科土儿属(Ap ios)和旋花豆属(Coch lianthus)7个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2个属的花粉均为三孔沟,形状为三角球形或球形.土儿属的花粉可划分为2种类型:肉色土儿(A.carnea)的花粉外壁为典型的网状纹饰,...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豆科土儿属(Ap ios)和旋花豆属(Coch lianthus)7个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2个属的花粉均为三孔沟,形状为三角球形或球形.土儿属的花粉可划分为2种类型:肉色土儿(A.carnea)的花粉外壁为典型的网状纹饰,其它种的花粉外壁较光滑,具颗粒状或短条纹状纹饰,研究结果不支持土儿属下亚属的划分;肉色土儿花粉外壁的网状纹饰式样可能反映了其在土儿属中处在较进化的位置.土儿属东亚分布种的花粉类型较为多样,原始和进化2种类型并存,表明东亚可能是土儿属的起源地和演化中心.旋花豆属的花粉特征和肉色土儿相似,说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圞儿 豆科
下载PDF
土圞儿属和旋花豆属(豆科)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勃 朱相云 姜彦成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豆科Leguminosae土圞儿属Apios和旋花豆属Cochlianthu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浅波状或波状,只有一个种——Apios gracilli...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豆科Leguminosae土圞儿属Apios和旋花豆属Cochlianthus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大多数种类的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浅波状或波状,只有一个种——Apios gracillima Dunn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多数种类的叶片蜡质纹饰通常为片状或颗粒状,一些种叶表皮未见蜡质纹饰;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这两个属内,上述叶表皮特征在物种内较稳定,因此对于解决属内种间和属间关系有一定的系统学意义。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A.gracillima叶的上表皮细胞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弧形,A.delavayi Franch.叶的上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二者存在明显差异,因此A.gracillima应处理为一独立的种,而不是A.delavayi下的一个变种;(2)A.priceana B.L.Rob.在叶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器类型和蜡质纹饰形态等方面与土圞儿属中其他种不存在显著区别,因此土圞儿属内两个亚属的划分是不合理的;(3)土圞儿属多为5或7小叶,无毛或近无毛,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或近平直,而旋花豆属3小叶,密被柔毛,叶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状,本文支持它们为两个独立的属的分类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 土圞儿 叶表皮 系统学意义
下载PDF
河南旋花科一新纪录种——刺旋花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家美 易冉 +1 位作者 李晓静 孟昭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6-768,共3页
本研究报道了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Turcz.)在河南省的新分布。该种属于旋花科,采集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荒山坡上。通过查阅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馆藏标本和出版文献,发现河南产的与其他地方的刺旋花性状差异很大。本... 本研究报道了刺旋花(Convolvulus tragacanthoides Turcz.)在河南省的新分布。该种属于旋花科,采集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荒山坡上。通过查阅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馆藏标本和出版文献,发现河南产的与其他地方的刺旋花性状差异很大。本研究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提供该种的照片。凭证标本现保存于河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H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花属 灌木 河南省 新分布
下载PDF
PATERNAL INHERITANCE OF PLASTID DNA IN GENUS PHARBITIS 被引量:5
4
作者 胡赞民 胡适宜 张金忠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6年第4期253-256,共4页
The inheritance of plastid DNA in Pharbitis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plastid DNA from Pharbitis was paternally inherited in recipro... The inheritance of plastid DNA in Pharbitis was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plastid DNA from Pharbitis was paternally inherited in reciprocal crosses,P. nil ×P. limbata and P. limbata×P. nil hybrids.But,in the cross of P. limbata×P. nil,the possibility of biparental inheritance of plastid DNA could not be roled out in our preliminary experiment.Thus Pharbitis became the third genus among angiosperms characterized with male plastid transmission.The mechanisms of paternal plastids DNA inheritance in Pharbitis is unclear.The authors proposed that dilution,exclusion and/or degeneration of maternal plastid,including their DNA,after fertiliz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RBITIS Plastid DNA RFLP PLASTID Paternal inherit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