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分析:以四川盐源盆地古地磁研究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卢海建 王二七 +1 位作者 李仕虎 李海兵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88-1201,共14页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 探究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旋转变形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内部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挤出过程。目前,有关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旋转研究主要针对于两套地层:侏罗系—始新统和中新统—第四系。对侏罗系—始新统研究表明了大范围的顺时针旋转变形的存在,而对中新统—第四系的研究则表明该区域可能同时存在逆时针旋转变形。然而,对这两种构造旋转变形的时间和幅度仍缺乏充分的制约。位于川滇地块的四川盐源盆地同时出露这两套地层。磁性地层研究表明,上新统—中更新统的时代为〉3.6~0.6 Ma。磁偏角数据揭示上新统—中更新统经历了逆时针旋转变形(-14.4°±2.7°),而古新统—始新统经历了明显的顺时针旋转(10°~21.5°),两套地层间的旋转幅度高达36.6°。鉴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大规模顺时针旋转变形的最年轻地层为始新统地层,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发生在始新世—中新世某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与红河—哀牢山走滑断裂带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因此顺时针旋转变形可能与该大型断裂带的活动直接相关。盐源盆地记录到的逆时针旋转变形发生于至少3.6 Ma以来,平均旋转速率为4°/Ma。由于磁组构数据表明上新世—中更新世地层并未受到挤压变形作用,因此其逆时针旋转变形可能受周围走滑断裂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旋转变形 新生代 盐源盆地 青藏高原东南缘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旋转变形机制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2
作者 范桃园 孙玉军 吴中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2,共6页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受到华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等不同程度的阻挡,引起高原的整体隆升。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物质向南"逃逸",青藏高原东缘现今的地壳运动表现为围绕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的旋转... 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下,青藏高原受到华南块体、鄂尔多斯块体等不同程度的阻挡,引起高原的整体隆升。青藏高原东南缘发生物质向南"逃逸",青藏高原东缘现今的地壳运动表现为围绕青藏高原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的旋转。针对青藏高原东缘的旋转变形特征,基于以大型活动断裂为界的块体构造模型,利用粘弹性接触单元有限元模拟,分析了控制青藏高原东缘旋转变形的动力学环境,模拟的GPS速度与实测GPS速度能够较好的地吻合,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和活动断层的性质也能够较大程度地吻合,模拟过程采用的边界及其代表的动力学环境表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受控于印度板块的持续碰撞和稳定的华南板块的阻挡,在下地壳的拖曳和重力作用下,青藏高原物质从南部边界"逃逸"。在"逃逸"过程中,受印度板块斜向俯冲作用的影响,沿实皆断裂缅甸板块对巽他板块的剪切拉升作用是形成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旋转运动和地壳变形的重要因素,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旋转活动构造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旋转变形 块体模型 数值模拟 接触单元
下载PDF
平面旋转变形边坡及形成条件初探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法锁 彭建兵 +2 位作者 毛彦龙 胡高社 程谦恭 《西北地质科学》 1999年第1期57-65,共9页
介绍了高陡岩质边坡平面旋转变形的典型实例,并初步讨论了这种不大引起人们注意的变形形式产生的地质条件,研究的理论意义,实际价值及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高陡岩质边坡 平面旋转变形 边坡变形 形成条件
下载PDF
一种彩色旋转变形验证码的识别方法
4
作者 高建清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2-36,共5页
针对彩色旋转变形验证码提出了一种连通区域法和颜色空间法相结合的字符分割方法,并采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首先,对验证码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以及去除噪声点;接着,使用连通区域法分割字符,而对于重叠字符采用HSI模型的颜色... 针对彩色旋转变形验证码提出了一种连通区域法和颜色空间法相结合的字符分割方法,并采用多分类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首先,对验证码图像进行灰度化、二值化以及去除噪声点;接着,使用连通区域法分割字符,而对于重叠字符采用HSI模型的颜色空间法进一步分割,分割后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训练速度快,不需要大量的训练样本,对旋转和变形特征的验证码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同时也说明了该字符分割方法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证码 彩色旋转变形 字符分割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温度体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炎 张勤昭 曹树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7-451,468,共6页
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取决于动网格模型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以运动边界分别占计算域外边界5%与20%的旋转圆柱为例,将温度体动网格方法、弹簧法和弹性体法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动网格方法旋转变形能力的根本原因... 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取决于动网格模型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以运动边界分别占计算域外边界5%与20%的旋转圆柱为例,将温度体动网格方法、弹簧法和弹性体法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进行比较,探讨影响动网格方法旋转变形能力的根本原因.采用温度体动网格方法和弹簧法(包括传统弹簧法和改进弹簧法)分别生成翼型不同旋转角度下的动网格,对生成的动网格质量进行比较,进而对不同动网格方法的旋转变形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体动网格方法与弹簧法和弹性体法对旋转变形的传递方式不同,它通过引入旋转映射,使运动边界的旋转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到整个计算域;温度体动网格方法单步生成翼型90°大角度旋转的动网格质量比传统弹簧法和改进弹簧法多步生成翼型小角度旋转运动的网格质量好,具有更优的旋转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变形 温度体模型 动网格 流固耦合 弹簧法 弹性体法
下载PDF
柴北缘早新生代旋转变形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栗兵帅 颜茂都 张伟林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9-264,共16页
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地带,新生代以来变形十分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和生长模式的关键地区之一。然而高原东北部何时卷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变形系统以及高原扩展的运动学、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在... 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高原北东向扩展的前缘地带,新生代以来变形十分强烈,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变形过程和生长模式的关键地区之一。然而高原东北部何时卷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挤压变形系统以及高原扩展的运动学、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等仍存在很大争议。大陆碰撞及持续挤压过程往往会伴随块体及其内部的旋转变形,而古地磁磁偏角可以定量恢复块体绕垂直轴发生的旋转变形,在研究块体旋转变形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高原东北部,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缺乏早新生代的细致旋转变形研究,制约了我们对高原东北部地区早新生代的旋转变形特征及其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远程响应的理解。柴北缘地区出露有近乎连续完整的早新生代路乐河组-下干柴沟组地层,为研究青藏高原东北部早新生代旋转变形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对柴北缘逆冲带北中部的驼南和高泉两剖面早新生代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地层开展精细古地磁旋转变形研究:包括在驼南剖面布设4个时间节点、24个采点260个古地磁岩心样品,高泉剖面布设2个时间节点、14个采点150个古地磁岩心样品。通过系统岩石磁学和热退磁实验分析,揭示两剖面早新生代样品的载磁矿物主要是赤铁矿,并含有少量磁铁矿;所获得31个有效采点的高温特征剩磁方向通过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指示可能是岩石沉积时期记录的原生剩磁方向。结合柴北缘中部红柳沟剖面已有古地磁数据,三剖面古地磁结果一致表明柴北缘地区在45~35 Ma期间发生了显著(约20°)逆时针旋转变形。结合东部陇中盆地同时期古地磁旋转变形记录,发现二者具有反向的共轭旋转变形关系。综合青藏高原东部早新生代(52~46 Ma)旋转变形和渐新世以来走滑断裂活动等证据,我们认为:(1)高原东北部的共轭旋转变形是该地区对印度-欧亚碰撞的远程响应,其时间不晚于中始新世(约45 Ma);(2)早新生代自喜马拉雅东构造结至高原东北部,其两侧系统的共轭旋转变形很可能是该时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北北东向压入欧亚大陆引起的右旋和左旋剪切作用导致,且剪切应力及相关的地壳缩短和旋转变形等呈现自东构造结地区沿北北东向逐步向高原东北部传递的特征;(3)古新世—始新世时期高原构造变形可能主要通过南北向挤压-地壳增厚模式、渐新世以来主要以沿主要断裂带的侧向挤出模式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部 古地磁旋转变形 早新生代 柴北缘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旋转变形的三维动力学模拟分析
7
作者 曹海波 《神州》 2017年第7期208-210,共3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大型活动断裂及其围限的块体为基础,利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位移场及构造应力场,并根据施加的边界载荷条件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旋转变形的动力学来源.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大型活动断裂及其围限的块体为基础,利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该区域的位移场及构造应力场,并根据施加的边界载荷条件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旋转变形的动力学来源.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作用,稳定的华南块体和巴颜喀拉喀拉块体的阻挡作用,缅甸板块沿实皆断裂带对巽他板块的剪切拉伸作用以及下地壳和上地幔物质流的横向拖拽作用均是青藏高原东南缘旋转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场 旋转变形
下载PDF
旋转变形 Aigo MS-Z9000
8
作者 王欣 《个人电脑》 2007年第6期28-28,共1页
在鼠标产品上到底能做出什么名堂?提高DPi、采用新的传感器.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模具.提供自选配重.基于蓝牙技术、附带演示辅助功能……这些都是令普通鼠标与众不同的卓越设计.那么,除去这些提高鼠标性能.功能方面的传统做... 在鼠标产品上到底能做出什么名堂?提高DPi、采用新的传感器.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的模具.提供自选配重.基于蓝牙技术、附带演示辅助功能……这些都是令普通鼠标与众不同的卓越设计.那么,除去这些提高鼠标性能.功能方面的传统做法之外,还有什么出其不意的招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变形 AIGO 蓝牙技术 人体工学 辅助功能 鼠标 DPI 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UV线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算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贵 柳玉起 +1 位作者 孙世岩 文伏灵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6-109,共4页
针对汽车高强钢板结构件的特点和回弹变形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UV(等参)线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UV线对曲面进行离散,通过截面线的旋转变形原理获得离散点的变形量,并以曲面原有UV方向对变形后的离散点进行曲面重构.该... 针对汽车高强钢板结构件的特点和回弹变形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UV(等参)线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算法.该算法利用UV线对曲面进行离散,通过截面线的旋转变形原理获得离散点的变形量,并以曲面原有UV方向对变形后的离散点进行曲面重构.该算法考虑了冲压方向的回弹补偿修正量,以满足冲压工艺性.介绍了几何旋转变形算法的实现流程,并利用CAA(组件应用架构)技术将算法与CATIA(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平台无缝集成,以获得较高质量的模具几何补偿型面,可以直接用于数控加工.最后以一个典型的高强钢板汽车结构件的几何旋转变形回弹补偿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板 旋转变形 回弹补偿 UV(等参)线 CATIA(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应用) 无缝集成
原文传递
水洞中旋转螺旋桨动态变形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亚霖 祁恩荣 +2 位作者 徐秉汉 伍小平 束勇生 《船舶力学》 EI 1997年第2期33-38,共6页
桨叶叶片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测量是螺旋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亚象元素精度位置检测的光电测量方法。一束激光照射到桨叶表面的小反射镜上,反射光线聚焦在接收屏上形成光斑。测量点的角变形引起光斑运动,... 桨叶叶片在水动力作用下的变形测量是螺旋桨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亚象元素精度位置检测的光电测量方法。一束激光照射到桨叶表面的小反射镜上,反射光线聚焦在接收屏上形成光斑。测量点的角变形引起光斑运动,光斑运动由图象处理系统检测。本文给出了考虑折射率影响的运动和角变形之间的关系,讨论了频闪法和光斑图象摄取方法,运用本文方法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空泡水洞中,对2800TEU集装箱船大侧斜螺旋桨模型进行了测试,成功地获得了在系泊工况下,转速分别为500rpm和750rpm时桨叶表面48点的角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螺旋桨变形 大侧斜螺旋桨 亚象素精度检测 水洞中测量 光电测量 频闪法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东端破裂生长点的最新构造变形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萍 王增光 +1 位作者 雷生学 张克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6,共9页
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阿尔金断裂向东扩展的新破裂生长点,两断裂构造与新生的红柳峡断裂构成似三联点构造。破裂生长点附近的最新构造变形表现为:阿尔金断裂的旋转隆升和向北扩展;祁连山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兼右旋走滑... 阿尔金断裂与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交汇部位是阿尔金断裂向东扩展的新破裂生长点,两断裂构造与新生的红柳峡断裂构成似三联点构造。破裂生长点附近的最新构造变形表现为:阿尔金断裂的旋转隆升和向北扩展;祁连山北缘断裂的逆冲推覆兼右旋走滑;红柳峡断裂的挤压拖曳弯曲,它们共同受制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和向外扩张作用。推测阿尔金断裂自西而东的破裂扩展就是似三联点构造逐一形成而又被切割贯通的过程。阿尔金断裂以蠕滑活动为主,2002年玉门地震与祁连山北缘逆冲断裂及其伴生的调节断层的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东端 破裂生长 似三联点构造 旋转变形
下载PDF
乡韵的回响
12
作者 赵玉洁 张建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2-I0002,共1页
设计说明:系列女装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嘉善田歌代表作《五姑娘》中的“八月桂花”。选取桂花以及田歌旋律作为服装元素,充分发挥田歌元素的特色和优势,从点、线、面、色彩讲述女装服饰糅杂故事的甜蜜与悲伤,将其古朴曲调独特的艺术魅... 设计说明:系列女装作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嘉善田歌代表作《五姑娘》中的“八月桂花”。选取桂花以及田歌旋律作为服装元素,充分发挥田歌元素的特色和优势,从点、线、面、色彩讲述女装服饰糅杂故事的甜蜜与悲伤,将其古朴曲调独特的艺术魅力融入服装设计中。服装图案是将部分常见桂花花型经旋转变形处理而成,花型结构丰富精细,表现了服装情感魅力,同时注重了传统美感与现代感的融合创新设计。版型上以收腰的形式为主,既有造型感又不失柔美,既展现出兼容并蓄的时代内涵,又彰显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装图案 服装设计 花型 收腰 版型 融合创新 设计说明 旋转变形
下载PDF
一种旋转式轮履复合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军 张敏 +3 位作者 陈一心 任礼成 王飞宏 丁志远 《机电工程技术》 2020年第1期9-12,23,共5页
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各有优缺点,为了综合运用2种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一种共用同一驱动装置的新型轮履复合式机器人,实现轮式行走和履带式行走的切换。在Solid Worsks对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在Solid Works Simuation中对机器人底... 轮式机器人和履带式机器人各有优缺点,为了综合运用2种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一种共用同一驱动装置的新型轮履复合式机器人,实现轮式行走和履带式行走的切换。在Solid Worsks对机器人进行三维建模,在Solid Works Simuation中对机器人底盘进行静应力分析,同时通过高位双目摄像头完成对机器人周围环境的采集,经过视差计算后,在Matlab 3D中进行环境建模,完成对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履转换 机器人 旋转变形 环境建模 路径规划
下载PDF
变形到底 ThinkPad S1Yoga
14
作者 王欣 《个人电脑》 2014年第1期17-18,共2页
ThinkPadS1Yoga依旧采用了键盘360度旋转变形的设计,可提供笔记本、平板、演示以及帐篷等四种使用形态。
关键词 旋转变形 笔记本 键盘
下载PDF
基于压电纤维复合材料的旋转叶片主动控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博 丁虎 陈立群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93-1102,共10页
旋转叶片结构的振动失效占据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故障的相当比重.发展针对旋转叶片结构的减振技术对于减轻叶片重量,提升叶片性能,延长叶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传感器和作动器,研究预变... 旋转叶片结构的振动失效占据了航空发动机整机故障的相当比重.发展针对旋转叶片结构的减振技术对于减轻叶片重量,提升叶片性能,延长叶片寿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压电纤维复合材料(macro fiber composite,MFC)传感器和作动器,研究预变形旋转叶片2:1内共振的主动控制.建立考虑时滞效应的旋转叶片比例微分闭环控制系统运动方程.通过摄动分析推导出受控叶片的演化方程,并结合延拓法揭示速度增益、位移增益、时滞量等系统参数对受控系统稳态响应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理论研究结果与数值结果得到相互验证.研究发现时滞量对系统稳定性影响显著,当时滞超过某临界值时,演化方程原有的平衡点失稳,闭环受控系统将缓慢进入一个大振幅的周期运动,从而丧失控制效果.位移增益存在一个范围使得系统出现多值稳态响应,进而破坏了增益平面内系统稳定区和非稳定区域的直线边界.不恰当的速度增益和位移增益会给受控系统引入新的共振.研究结果为叶片结构的减振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纤维复合材料 变形旋转叶片 主动控制 稳定性 多尺度法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新生代古地磁新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6
作者 李朋武 崔军文 +1 位作者 高锐 李莉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3-570,共8页
5个新的古地磁数据结合已发表的成果反映了柴达木地块晚第三纪以来的旋转运动特征。东西部旋转运动的差异性反映了不同地区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 ,即从西到东从北转向北东 ,与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对应性。与塔里木南缘相对照 ,则更进一步... 5个新的古地磁数据结合已发表的成果反映了柴达木地块晚第三纪以来的旋转运动特征。东西部旋转运动的差异性反映了不同地区应力场方向变化特征 ,即从西到东从北转向北东 ,与震源机制解有很好的对应性。与塔里木南缘相对照 ,则更进一步说明了青藏高原北缘旋转变形的差异性。柴达木盆地和酒泉、肃北旋转方向的差异预示了两地区间存在左旋错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磁 柴达木 青藏高原 旋转变形 新生代 构造
下载PDF
基于DETR和改进去噪训练的光学遥感图像多尺度旋转目标检测(特邀)
17
作者 金睿蛟 王堃 +3 位作者 刘敏豪 腾锡超 李璋 于起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旋转目标检测是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任务之一,存在目标方向任意、小目标密集排列、目标表示引起的角度周期性等典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tection Transformer(DETR)目标检测器和改进去噪训练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即arbitrary... 旋转目标检测是遥感图像解译的重要任务之一,存在目标方向任意、小目标密集排列、目标表示引起的角度周期性等典型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Etection Transformer(DETR)目标检测器和改进去噪训练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即arbitrary-oriented object detection Transformer with improved deNoising anchor boxes(AO2DINO)。首先,该方法引入一种多尺度旋转可变形注意力模块,将角度信息以旋转矩阵的形式引入注意力权重的计算,提高了模型对旋转目标的适应能力。其次,针对小目标密集排列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的样本分配器,引入旋转交并比和自适应阈值,实现对密集目标更加精确的采样,提升了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能力。最后,在模型中引入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并比(KFIoU)作为回归损失,以解决旋转目标表示引起的角度周期性问题。AO2DINO在DOTAv1.0和DIOR-R两个公开数据集上与典型的旋转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在DETR系列旋转目标检测方法中检测精度最高,且训练时收敛速度更快,在训练12个epochs时就几乎达到了其他旋转目标检测方法训练36个epochs时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目标检测 DETR目标检测器 多尺度旋转变形注意力
原文传递
2D周期蜂窝结构面内静动态压缩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博 张雄 徐胜利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81,共8页
基于"平板开缝-装配-焊接"工艺制备了以高聚物为基体的Kagome等蜂窝结构,并开展了Kagome,正三角形和菱形蜂窝结构的面内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应用CCD图像采集系统和图像相关法对试件进行了全场位移监测.另... 基于"平板开缝-装配-焊接"工艺制备了以高聚物为基体的Kagome等蜂窝结构,并开展了Kagome,正三角形和菱形蜂窝结构的面内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应用CCD图像采集系统和图像相关法对试件进行了全场位移监测.另外对比传统正六边形蜂窝,采用数值分析技术,模拟了低速冲击下不同蜂窝结构坍塌行为.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均揭示了在材料用量和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情况下,Kagome蜂窝结构的面内能量吸收性能优于其它3种蜂窝结构,并发现了Kagome蜂窝压缩变形时所特有的局部蜂窝旋转变形.研究结果表明改变蜂窝形状和周期性排布会对蜂窝结构整体的变形模式以及能量吸收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GOME 蜂窝结构 能量吸收 力学性能 旋转变形
下载PDF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对Ni_3Al基超合金IC6相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洪涛 王天民 +5 位作者 王聪 王文军 韩宝玺 颜莎 赵渭江 韩雅芳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对定向凝固Ni3Al基超合金IC6,以不同功率密度的强脉冲离子束进行辐照,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辐照后材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当以低功率密度辐照时,材料表面形成形变织构;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材料表面还会发生部分非晶化... 对定向凝固Ni3Al基超合金IC6,以不同功率密度的强脉冲离子束进行辐照,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辐照后材料表面所产生的物相变化。结果表明:当以低功率密度辐照时,材料表面形成形变织构;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材料表面还会发生部分非晶化;当功率密度进一步增加时,材料表面出现了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离子束辐照 Ni3Al基超合金 相变 织构 集体旋转变形机制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思茅盆地反S型构造属性的古地磁约束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颖超 仝亚博 +1 位作者 王恒 杨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9-567,共19页
兰坪—思茅(盆地)内部发育的一系列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了显著的弧形构造,其中部呈现反S形构造形态。该地区地壳构造变形方式及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物质新生代侧向挤出逃逸密切相关,对其开展地壳构造变形方式的定量分析,具有... 兰坪—思茅(盆地)内部发育的一系列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了显著的弧形构造,其中部呈现反S形构造形态。该地区地壳构造变形方式及其演化过程与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物质新生代侧向挤出逃逸密切相关,对其开展地壳构造变形方式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兰坪—思茅盆地中部反S形构造区域四条白垩纪红层剖面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获得南涧牛街地区早白垩世LN-a和LN-b剖面的特征剩磁方向分别为D_s=244.7°,I_s=-47.3°,Ks=31.6,α_(95)=16.6°(K_1j^1),和D_s=245.4°,I_s=-46.4°,K_s=52.2,α_(95)=9.4°(K_1n^2),两剖面在99%置信度下通过了Mc Fadden(1990)褶皱检验;小湾镇地区早白垩世NX-a和NX-b剖面(两套地层分属轴向不同的两褶皱)特征剩磁方向分别为D_s=244.9°,I_s=-40.2°,K_s=1067.5,α_(95)=2.3°(K_1j^1)和D_s=182.6°,I_s=-42.1°,K_s=335.2,α_(95)=3.7°(K_1j^2)。结合前人在兰坪—思茅地体中部获得的可靠古地磁数据及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新生代断裂活动演化过程的分析,指出兰坪—思茅盆地中部弧形反S形构造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兰坪—思茅盆地构造区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作用主要受控于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侧向旋转挤出过程中的相互挤压作用和临沧花岗岩基对兰坪—思茅地体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的阻挡等一系列构造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古地磁 兰坪-思茅盆地 反S形构造成因 旋转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