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术在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战海 石岩 +1 位作者 付婧 杜叶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6-358,共3页
目的 观察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术(PDT)在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非正常体位危重症患者并行PDT作为观察组(PDT组),同期48例行传统气管切开的... 目的 观察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术(PDT)在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48例具有气管切开适应证的非正常体位危重症患者并行PDT作为观察组(PDT组),同期48例行传统气管切开的非正常体位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OT组);PDT组在床边行PDT并置入气管套管,OT组采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置入气管套管.观察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操作时间以及患者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PDT较传统的手术方法损伤小、操作方便、安全、快捷,对体位要求种高,出血量少(ml:3比10),操作时间短(min:5比15),对生命体征影响小(均P< 0.01);并发症发生率PDT组低于OT组,其中切口渗血(例)4比17、感染(例)2比11、皮下气肿(例)4比9、拔管后气管狭窄(例)2比7,切口溢痰、气管食管瘘、气胸、纵隔气肿PDT组为0,OT组分别为6、1、1、1例(均P< 0.01).结论 在危重患者处于非正常体位需行气管切开时,选择PDT方式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气管切开方法,有利于提高操作成功率,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旋转穿刺气管造口 非正常体位 危重患者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旋转进针穿刺法对细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少银 胡俊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旋转进针穿刺法对血管直径<3.5 mm病人首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血管直径<3.5 mm的置管病人3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10月血管直径<3.5 mm的置管病人34例为研究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旋转进针穿刺法对血管直径<3.5 mm病人首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六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1—12月血管直径<3.5 mm的置管病人3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10月血管直径<3.5 mm的置管病人34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直刺的手法穿刺;研究组以旋转进针的手法进行穿刺。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置管成功28例,成功率为82.35%,高于对照组的17例(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1,P=0.007)。结论旋转进针的穿刺手法能有效提高经细血管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一次性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进针穿刺 血管直径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下载PDF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2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松群 肖军 +1 位作者 倪昊生 尤易文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518-5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25例。结果:25例中23例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5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并发症出现;2例出现并发症,1例因颈前静脉损伤术中出血,1例导...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25例。结果:25例中23例顺利进行手术,平均手术时间约5min,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并发症出现;2例出现并发症,1例因颈前静脉损伤术中出血,1例导丝扭曲置管困难。结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简便、快捷、安全,组织损伤小,尤其适合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人工气道 出血
下载PDF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俊雄 张伟良 刘华耀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957-96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经急救医疗系统(Emergent medical system,EMS)行院前急救气管插管的困难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经急救医疗系统(Emergent medical system,EMS)行院前急救气管插管的困难患者5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观察组采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比较2组患者的人工气道建立操作时间、手术成功率、院内重复气道建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均院前急救成功,未出现院前急救实施48h后死亡病例,对照组患者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成功17例,10例患者改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观察组的人工气道建立操作时间高于对照组,P<0.001;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成功率显著高于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P<0.01;观察组院内重复气道建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插管可提升人工气道建立成功率,降低院内重复气道建立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院前急救 困难气道 效果
下载PDF
ICU护士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中的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5
5
作者 许玉荣 《家庭护士(专业版)》 2008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介绍气管插管辅助下应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初步经验及ICU护士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做PDT术的病人先行气管插管术,在第2气管软骨环和第3气管软骨环之间正前方皮肤做1.0cm^1.5cm的横切口,仅切开皮肤,然后将气管插... [目的]介绍气管插管辅助下应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初步经验及ICU护士的配合及护理。[方法]做PDT术的病人先行气管插管术,在第2气管软骨环和第3气管软骨环之间正前方皮肤做1.0cm^1.5cm的横切口,仅切开皮肤,然后将气管插管导管拔出至门齿18cm^20cm处,经气管穿刺针导入套管,经套管置入导引钢丝,用扩张器和特殊尖端带孔的扩张钳顺导丝扩张颈前部组织和气管前壁,沿导丝导入吸痰式气管导管,拔出套管管芯,接上密闭式吸痰管,配合使用人工鼻和呼吸过滤器。[结果]102例病人行PDT术成功率100%,手术平均时间9.8min,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DT术用于急危重病人,用时短,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气胸、皮下气肿以及纵隔气肿等手术初中期并发症,减少了气管狭窄、气管软化、气管内肉芽肿、纵向瘢痕明显等远期并发症,配合严密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术中配合 护理
下载PDF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困难气道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邹海军 陈晨 +4 位作者 黄伟生 李天星 梁秀丽 陆秋霞 徐俊苗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困难气道患者91例临床资料,按照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分为常规组(n=53)和PDT组(n=38),常规组采用3#Macintosh...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困难气道患者91例临床资料,按照人工气道建立方式分为常规组(n=53)和PDT组(n=38),常规组采用3#Macintosh直接喉镜气管插管,PDT组采用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结果两组患者院前急救均成功,PDT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Macintosh喉镜成功率(P<0.05);PDT组的人工气道建立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P<0.01);人工气道建立后Sp O2、Pa O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PDT组患者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PDT组重复建立率显著合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PDT在院前急救困难气道的应用与常规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人工气道建立成功率更高,且可提升人工气道建立后的氧合水平,降低重复气道建立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足之处为人工气道建立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 院前急救 困难气道 效果
下载PDF
前列腺高精度穿刺机理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永德 张为玺 +1 位作者 梁艺 许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5-1412,共8页
针介入前列腺中,前列腺会产生漂移、变形以及针尖会产生偏转等问题。为了改善机器人操控穿刺针的定位精度,研究了振动、旋转穿刺软组织机理,建立针-前列腺相互作用力模型。利用制备的实验平台分别完成了振动穿刺和旋转穿刺效果评估实验... 针介入前列腺中,前列腺会产生漂移、变形以及针尖会产生偏转等问题。为了改善机器人操控穿刺针的定位精度,研究了振动、旋转穿刺软组织机理,建立针-前列腺相互作用力模型。利用制备的实验平台分别完成了振动穿刺和旋转穿刺效果评估实验;通过对上述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振动和旋转的高精度进针策略,并设计了相应的进针策略控制软件;最后,采用高精度进针策略完成了穿刺力评估实验,实验结果验证本文进针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振动穿刺 旋转穿刺 高精度进针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