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记忆记忆》的“后记忆”叙事与族性身份建构
1
作者
陈爱香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2-56,共5页
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小说《记忆记忆》讲述一个出生于1970年代的俄罗斯籍犹太人书写家族史的故事。作者以“后记忆”的形式作为小说叙述的基本框架,由此对俄罗斯犹太人的族性身份建构问题予以整体性观照与反思...
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小说《记忆记忆》讲述一个出生于1970年代的俄罗斯籍犹太人书写家族史的故事。作者以“后记忆”的形式作为小说叙述的基本框架,由此对俄罗斯犹太人的族性身份建构问题予以整体性观照与反思。小说中的家族记忆叙述,呈现的是被俄罗斯民族逐渐同化的族性身份意识,犹太民族的本原族性日渐稀释;而小说中的俄苏及欧美作家所建构的历史图景,隐性传递着犹太民族的创伤记忆。新一代俄罗斯籍犹太人在现实理性与主体想象的张力中,努力实现俄罗斯与犹太民族双重族性身份的融合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记忆》
后记忆
族性身份
创伤记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族性身份的塑造及其政治后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平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身份是标示社会个体经由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所确定的人身位置的社会机制。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客观性身份机制演进到20世纪末,遇到了通过主观认同而构建的身份的挑战。在主观性身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族性认同为核心的族性身...
身份是标示社会个体经由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所确定的人身位置的社会机制。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客观性身份机制演进到20世纪末,遇到了通过主观认同而构建的身份的挑战。在主观性身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族性认同为核心的族性身份异军突起,并推动了族性身份群体的构建。由此形成的社会身份的异质化,对支撑现代国家体制的国民身份形成了严重冲击,并导致相关国家社会政治身份的复杂化。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为社会身份体制注入的异质化力量,直接导致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底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的底层逻辑,如果其他的社会政治因素或力量与之结合并共同发挥作用,社会的撕裂就难以避免了。因此,族性身份的塑造成为社会撕裂的深层的根源。既然如此,在族性身份塑造问题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就成为必然和理性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认同
国民
身份
族性身份
社会撕裂
原文传递
族际关系共同性的社会身份基础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2,共11页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国内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差异性、共同性是其间的基础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族际关系的性质和演变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当下,族际关系共同性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加强对族际关系共同性...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国内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差异性、共同性是其间的基础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族际关系的性质和演变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当下,族际关系共同性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加强对族际关系共同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全面的梳理不难发现,族际关系共同性与社会政治身份之间存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其中,同质性的国民身份对族际关系共同性构成了直接的支撑。国民身份的状况直接关乎族际关系共同性的走向。因此,对增进族际关系共同性的分析、阐释和谋划,都必须重视国民身份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
际关系
差异
性
共同
性
社会
身份
国民
身份
族性身份
原文传递
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美国洛杉矶海南籍越南华人的田野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7,124,共13页
原籍海南、出生越南并辗转美国的移民群体,为了抵御来自越南及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在跨国迁徙与流动中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中国人"和"海南人"的双重族裔身份,形成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这种类型的身份认同建构,不仅...
原籍海南、出生越南并辗转美国的移民群体,为了抵御来自越南及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在跨国迁徙与流动中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中国人"和"海南人"的双重族裔身份,形成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这种类型的身份认同建构,不仅受到传统"侨"文化的影响,还与其多国的跨境经历、在不同移居国的社会地位和被接受的程度等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可以理解为"离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既往的族裔身份认同理论——情境论与建构论的一种完善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籍越南华人
国际移民
难民
抵御
性
族
裔
身份
认同
离散文化
原文传递
题名
《记忆记忆》的“后记忆”叙事与族性身份建构
1
作者
陈爱香
机构
肇庆学院文学院
出处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52-56,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8XZW14)。
文摘
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玛丽亚·斯捷潘诺娃的小说《记忆记忆》讲述一个出生于1970年代的俄罗斯籍犹太人书写家族史的故事。作者以“后记忆”的形式作为小说叙述的基本框架,由此对俄罗斯犹太人的族性身份建构问题予以整体性观照与反思。小说中的家族记忆叙述,呈现的是被俄罗斯民族逐渐同化的族性身份意识,犹太民族的本原族性日渐稀释;而小说中的俄苏及欧美作家所建构的历史图景,隐性传递着犹太民族的创伤记忆。新一代俄罗斯籍犹太人在现实理性与主体想象的张力中,努力实现俄罗斯与犹太民族双重族性身份的融合式建构。
关键词
《记忆记忆》
后记忆
族性身份
创伤记忆
Keywords
Memory of Memory
post-memory
ethnic identity
traumatic memory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族性身份的塑造及其政治后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周平
机构
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出处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共13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身份是标示社会个体经由社会关系中的权利义务结构所确定的人身位置的社会机制。历史上形成并长期存在的客观性身份机制演进到20世纪末,遇到了通过主观认同而构建的身份的挑战。在主观性身份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族性认同为核心的族性身份异军突起,并推动了族性身份群体的构建。由此形成的社会身份的异质化,对支撑现代国家体制的国民身份形成了严重冲击,并导致相关国家社会政治身份的复杂化。更为重要的是,由此而为社会身份体制注入的异质化力量,直接导致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底层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的底层逻辑,如果其他的社会政治因素或力量与之结合并共同发挥作用,社会的撕裂就难以避免了。因此,族性身份的塑造成为社会撕裂的深层的根源。既然如此,在族性身份塑造问题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就成为必然和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
身份
认同
国民
身份
族性身份
社会撕裂
Keywords
Identity Identification
Nation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Social tearing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族际关系共同性的社会身份基础
被引量:
3
3
作者
周平
机构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出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42,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国内最重要的社会政治关系。差异性、共同性是其间的基础属性,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族际关系的性质和演变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当下,族际关系共同性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加强对族际关系共同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全面的梳理不难发现,族际关系共同性与社会政治身份之间存在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其中,同质性的国民身份对族际关系共同性构成了直接的支撑。国民身份的状况直接关乎族际关系共同性的走向。因此,对增进族际关系共同性的分析、阐释和谋划,都必须重视国民身份的角度。
关键词
族
际关系
差异
性
共同
性
社会
身份
国民
身份
族性身份
Keywords
inter-ethnic relations
difference
commonality
soci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ethnic identity
分类号
C956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美国洛杉矶海南籍越南华人的田野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机构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社会学系和亚美研究学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7,124,共13页
基金
中山大学“高层次人才配套--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项目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华人移民的社会地位补偿》(项目批准号:GD10YHQ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原籍海南、出生越南并辗转美国的移民群体,为了抵御来自越南及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在跨国迁徙与流动中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中国人"和"海南人"的双重族裔身份,形成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这种类型的身份认同建构,不仅受到传统"侨"文化的影响,还与其多国的跨境经历、在不同移居国的社会地位和被接受的程度等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可以理解为"离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既往的族裔身份认同理论——情境论与建构论的一种完善与补充。
关键词
海南籍越南华人
国际移民
难民
抵御
性
族
裔
身份
认同
离散文化
Keywords
Hainanese Sino-Vietnamese
immigrants/refugees
defensive ethnicity
diasporic culture.
分类号
C955 [社会学—民族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记忆记忆》的“后记忆”叙事与族性身份建构
陈爱香
《肇庆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族性身份的塑造及其政治后果
周平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原文传递
3
族际关系共同性的社会身份基础
周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原文传递
4
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美国洛杉矶海南籍越南华人的田野调查与分析
黎相宜
周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