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宗族“保甲乡约化”的开端——雍正朝族正制出现过程新考 被引量:21
1
作者 常建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71,共7页
自宋代以后士大夫与国家主张以宗族、乡约、保甲治理基层社会,明代发生宗族乡约化,清代进一步出现宗族保甲乡约化,宗族因受保甲、乡约的影响更加组织化。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现的族正制正是这种宗族保甲乡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解... 自宋代以后士大夫与国家主张以宗族、乡约、保甲治理基层社会,明代发生宗族乡约化,清代进一步出现宗族保甲乡约化,宗族因受保甲、乡约的影响更加组织化。清雍正四年(1726年)出现的族正制正是这种宗族保甲乡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解析新发现的福建、浙江总督觉罗满保的两篇奏折以及朱批等资料,探讨了族正制出现的过程,并确定了族正具有宗族保甲乡约化的属性,进而阐发了对于明清宗族特点以及宋代以后基层社会体系发展历史趋势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宗 保甲乡约化 族正制 福建宗
下载PDF
政府规制与民间舆情的互动——以清代族正制的制度内涵及存废推展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尔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0-125,共6页
清朝族正制实行之初衷是在保甲制不能通行之处,用族正弥补之,以利维护社会治安,然在实践中扩大了预定范围,行于聚族而居、社会治安状况不良之地区,如械斗、诘讼、会党活动频繁之地,遂与保甲制并行,且扩充其职能到施行教化、监督宗族公... 清朝族正制实行之初衷是在保甲制不能通行之处,用族正弥补之,以利维护社会治安,然在实践中扩大了预定范围,行于聚族而居、社会治安状况不良之地区,如械斗、诘讼、会党活动频繁之地,遂与保甲制并行,且扩充其职能到施行教化、监督宗族公产管理、捆送不稳定分子诸多方面。族正由民举官定,平民承担职役。族正之职役与宋代保正、明代里长之职役相同。因而,族正制设立之初清朝期望该制度由政府与宗族双方配合推行,然而从实际政策效果来看,并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正制 职役 保甲 灵活性
下载PDF
近代基层政权的“空心化”
3
作者 陈忠海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太平天国'高调'起事,丝毫不在意起义是否保密,显示出晚清时期基层政权体系已经失效了基层政权建设是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根基,历代统治者都视县以下政权建设为大事,从秦汉的乡里制到清代的保甲制,都有一套细致的管理体系。曾经... 太平天国'高调'起事,丝毫不在意起义是否保密,显示出晚清时期基层政权体系已经失效了基层政权建设是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根基,历代统治者都视县以下政权建设为大事,从秦汉的乡里制到清代的保甲制,都有一套细致的管理体系。曾经的制度很严密清世祖入关后就颁布了编制牌甲的命令。据《清史稿》记载,州县城乡每10户立一牌长,每10牌立一甲长,每10甲立一保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权 保甲 保甲 道光时期 族正制
下载PDF
浙西牌楼门探源及其作为“立面”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力智 《建筑史》 2015年第1期142-157,共16页
本文主要关注浙西地区牌楼门的形式源流与象征意义。通过分析牌楼门出现的年代、位置、制度渊源和具体社会功能,指出牌楼门是宗族领导权力的象征,清中期族正制对牌楼门的建造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在最后又从理论上关注,为何房厅牌楼门会... 本文主要关注浙西地区牌楼门的形式源流与象征意义。通过分析牌楼门出现的年代、位置、制度渊源和具体社会功能,指出牌楼门是宗族领导权力的象征,清中期族正制对牌楼门的建造具有推动作用。本文在最后又从理论上关注,为何房厅牌楼门会打破中国传统建筑没有'独立设计的立面'这一规律,简要指出了立面与独立的公共空间,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牌楼门 立面 族正制 浙江西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