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失忆到重建:《夸父逐日》神话的族源记忆与文化修复 被引量:4
1
作者 段友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夸父逐日》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保留了炎帝部族及其支系的族源记忆,是根植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象征。"逐日"行为实则体现出夸父对炎帝部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以及对部族秩序的维系。在后世的流传... 《夸父逐日》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保留了炎帝部族及其支系的族源记忆,是根植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象征。"逐日"行为实则体现出夸父对炎帝部族文化的强烈认同,以及对部族秩序的维系。在后世的流传中,夸父神话却因典籍的失载、民间口头叙事的断裂、传统习俗的缺位而日益衰微。面对悠久、厚重民族文化的失落,实现夸父文化、黄帝文化、蚩尤文化"三位一体"的整体性保护,是河南灵宝地区唤醒古老族源记忆、进行传统文化修复与重建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夸父逐日 神话 逐日意蕴 族源记忆 文化重构
下载PDF
论白马藏族族源记忆与传说——以陇南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蒲向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5-21,137,共7页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 白马藏族的族源记忆与传说比其神话的出现要晚,一些传说追溯了远古先祖通过艰难的迁徙得以使族群存留下来的历史过程。白马藏族以传说映现了他们民族的集体想象,不断实现着他们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着其族群意识和认同感,其中的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物传说是主要种类和存在形式,它们多用奇妙的幻想、超自然的形象、神奇变化的手法并经口头辗转加工创作而成,因而形成很多奇特生动的情节,大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文学性。这些传说结合叙述现实生活的创作方法,以十分明显的地方性、民族性引人入胜。从而已成为多姿多态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民间传说品种之一,至今还具有重要的文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藏 族源记忆 陇南 传说
下载PDF
康巴地区蒙古族族源记忆与身份认同——以四川项脚蒙古族乡为例
3
作者 艾丽曼 陈皓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75-80,共6页
蒙古族自历史上进入康巴地区,在与周围民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呈现出独特的族源脉络历史遗存及社会文化实践形态。在族群边界模糊、复杂的边缘地带,其生计模式、文化选择、民族认同、社会记忆等都形成自身独特的印记。项脚蒙古族乡... 蒙古族自历史上进入康巴地区,在与周围民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呈现出独特的族源脉络历史遗存及社会文化实践形态。在族群边界模糊、复杂的边缘地带,其生计模式、文化选择、民族认同、社会记忆等都形成自身独特的印记。项脚蒙古族乡的蒙古族与周边民族族际关系的历史积淀及在此基础上呈现的民族认同意识,为我们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价值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源记忆 身份认同 项脚蒙古
下载PDF
花灯与族源记忆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晓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5-89,共5页
花灯是一种流行于我国西南诸省的民间歌舞小戏。以往对于花灯功能的认识主要局限于它的娱乐性和仪式性,田野调查发现,花灯的表演还具有传递族源记忆的功能。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村落,在汉化后,借助花灯中的戏剧妆扮来实现对族源记忆的传承。
关键词 族源记忆 花灯 戏剧妆扮
下载PDF
瑞丽江流域德昂族历史互动中的族源记忆
5
作者 马晓帆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5,19,共6页
文章在对中缅边界瑞丽江流域德昂族自我起源口述史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同源说这一德昂族社会最具群体影响力的族源观的表述由来及其意义。认为他们有关傣族身份意识的恒定性认知既是族群演变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脉络中群体社会关系变... 文章在对中缅边界瑞丽江流域德昂族自我起源口述史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傣族同源说这一德昂族社会最具群体影响力的族源观的表述由来及其意义。认为他们有关傣族身份意识的恒定性认知既是族群演变的真实写照,也是历史脉络中群体社会关系变迁在族群起源表述上的反映。在德昂族民族身份被国家识别界定后,傣族同源说仍以一种绵延的历史韧性延续至今,作为一种"血缘"标记的族源叙事来强调德昂族与傣族的民族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 族源记忆 认同结构
下载PDF
解构“攀附”:民族起源的多源性与族源记忆中的华夏叙事根由 被引量:7
6
作者 祁美琴 王苏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0-138,215,共20页
民族起源的多源性可以从族源记忆的不同叙事中得到阐释。民族的族源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族源记忆的书写与建构是族群共同体意识演变的反映。学界多将周边族群起源记忆中的华夏先祖叙事,归结于现实利益需要所进行的"攀附"。&... 民族起源的多源性可以从族源记忆的不同叙事中得到阐释。民族的族源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族源记忆的书写与建构是族群共同体意识演变的反映。学界多将周边族群起源记忆中的华夏先祖叙事,归结于现实利益需要所进行的"攀附"。"攀附"理论或观点的泛化,容易导致在民族起源上盲目推崇一源性或否定民族在起源上有混合的事实和研究结论。周边族群与华夏"共祖同源"历史记忆出现的原因,应是族源多样化叙事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各民族在形成过程中普遍具有的多源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攀附” 族源记忆
原文传递
金朝始祖函普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继岩 辛时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在辽、宋、高丽等优势政治、文化情境的冲击下,女真统治者开始编修"谱牒",表述、建构和传递本民族的起源记忆,以获取周边地区的注意与认知。随着女真大小字的广泛使用,女真文字书写体系在社会上层形成一种强势的社会记忆媒介... 在辽、宋、高丽等优势政治、文化情境的冲击下,女真统治者开始编修"谱牒",表述、建构和传递本民族的起源记忆,以获取周边地区的注意与认知。随着女真大小字的广泛使用,女真文字书写体系在社会上层形成一种强势的社会记忆媒介。女真统治者借助文字的流布、融合和保存功能,有意识地收集祖先的资料,来诠释女真各族群的血缘关系与地理空间的由来。金熙宗即位以后,极力推行汉制改革,健全政治礼仪制度。女真始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名字、谥号、庙号,享受皇家的四时香火,以及后代子孙的顶礼膜拜。文本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函普的位置由原来的"四世祖"或"五世祖"变成了女真人的共祖——"八世祖"。以函普为共祖的族源"记忆"使族群成员们相信,他们之间因为拥有共同的祖先而天然地形成拟血缘关系。同时,函普的族源"记忆"强化了不同地域的女真人对民族国家的根本感情与族群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真 金朝始祖 函普 金熙宗 族源记忆 群认同
原文传递
从苗傩“芒蒿”看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表达
8
作者 高静 《北京民俗论丛》 2020年第1期115-129,共15页
芒蒿仪式是广西安陲地区苗民对共同族源记忆的文化表达。各村屯的芒蒿仪式流程相似,但芒蒿造型却各有不同,呈现出"野人型""稻草人型""野人与稻草人折中型"三大类型。这种分化是文化传播周圈论作用下,芒... 芒蒿仪式是广西安陲地区苗民对共同族源记忆的文化表达。各村屯的芒蒿仪式流程相似,但芒蒿造型却各有不同,呈现出"野人型""稻草人型""野人与稻草人折中型"三大类型。这种分化是文化传播周圈论作用下,芒蒿造型不同时间断面的共时性呈现,更是共同体之间对不同层次的认同与边界的象征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傩芒蒿 族源记忆 文化传播周圈论 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