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环境置换与族群变迁:以回族为例
1
作者 孙振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回族 ,从某种意义上讲 ,她的形成契机以及一些重要的中国化特征的形成 ,与其先民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根本置换有关 ,围绕回族的这一情况 ,从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相结合的角度 ,尝试探讨一下有关环境置换与族群变迁之间的关系理论问题。
关键词 环境置换 族群变迁 回族
下载PDF
族群变迁与信仰内涵——南诏铁柱信仰及族群关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何正金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52,共11页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是白族传说中的"白子国"故地,也是彝族腊罗支系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明清以来,这里又是汉族屯垦的重要区域。南诏铁柱庙位于弥渡县境内,庙内铁柱铸造于南诏时期,一千多年来受当地白、彝、汉等各族...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是白族传说中的"白子国"故地,也是彝族腊罗支系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明清以来,这里又是汉族屯垦的重要区域。南诏铁柱庙位于弥渡县境内,庙内铁柱铸造于南诏时期,一千多年来受当地白、彝、汉等各族群众祭祀崇拜。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族群关系的影响,南诏铁柱的信仰内涵各有侧重。从族群关系对信仰内涵的影响来研究南诏铁柱,对突破已有认知是一种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铁柱 信仰内涵 族群变迁 族群记忆 历史建构
下载PDF
“消失的索伦”:清中叶西迁达斡尔人的族群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燕浏翔 《满族研究》 2018年第1期34-43,共10页
清乾隆时期西迁至新疆的达斡尔人在其族群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变迁,这一变迁过程基本以索伦部之下的达斡尔——索伦营之下的达斡尔——索伦族——达斡尔族为脉络而呈现。新疆达斡尔人族群变迁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人数较少的族群在不同历... 清乾隆时期西迁至新疆的达斡尔人在其族群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次变迁,这一变迁过程基本以索伦部之下的达斡尔——索伦营之下的达斡尔——索伦族——达斡尔族为脉络而呈现。新疆达斡尔人族群变迁的过程不仅反映了人数较少的族群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外力介入的回应与自我调适的历程。更揭示了在清代,国家权力所塑造的组织与被其塑造的族群间的复杂关系,为我们进一步理解"旗人"与"族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窗口。此外,新疆达斡尔人的发展历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斡尔 索伦 族群认同 族群变迁 新疆
下载PDF
武陵地区族群关系研究的一部力作——《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评介
4
作者 董建辉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年,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国古代边地的国家化以及边地的族群关系是民族学、历史学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据笔者所了解,曹大明教授出版的《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应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武陵... 近年,关于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我国古代边地的国家化以及边地的族群关系是民族学、历史学比较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据笔者所了解,曹大明教授出版的《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应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研究武陵地区土客关系和国家化的学术专著,而且是饶有新意,颇具学理性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地 国家化 族群关系 武陵地区 学理性 学术专著 族群变迁 宋元以来
下载PDF
研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作——《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评介
5
作者 黄柏权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0,共4页
《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一书全面、深入探讨了宋、元至民国九百余年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以及与之同步发生的区域社会转型,较系统地展示了武陵地区的移民史以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程。该书具有研究... 《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一书全面、深入探讨了宋、元至民国九百余年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以及与之同步发生的区域社会转型,较系统地展示了武陵地区的移民史以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程。该书具有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运用合理、充分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研究结论独特的特点,是一本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兼有的学术专著,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交流交融 武陵地区 边界流动 族群变迁
下载PDF
多维视野下的武陵山区民族关系史研究——评《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
6
作者 陈廷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处,为汉、土家、苗、侗等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这一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而土客关系是透视区域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的重要视角。曹大明教授新著《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从历... 武陵山区地处湘、鄂、渝、黔四省交界处,为汉、土家、苗、侗等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这一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而土客关系是透视区域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的重要视角。曹大明教授新著《边界流动与族群变迁:宋元以来武陵地区的土客关系》从历时与共时、国家与地方、理论与实证的视野探讨了宋元以来该区域土客边界的流动、族群变迁及与之同步展开的区域社会转型和多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族聚居区 区域边界 民族关系史 族群变迁 武陵山区 武陵地区 土客关系 四省交界
下载PDF
靺鞨族群变迁研究——以扶余、渤海靺鞨的历史关系为中心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昊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2,共9页
扶余靺鞨是在靺鞨七部离散之后,因支持唐朝东北经略活动而被识别的一支靺鞨族群。该部靺鞨曾与渤海对峙,直至被吞并,最后融入女真社会之中。由扶余靺鞨与渤海靺鞨的衍生过程来看,7—10世纪中原王朝与靺鞨社会的政治互动决定了靺鞨族群... 扶余靺鞨是在靺鞨七部离散之后,因支持唐朝东北经略活动而被识别的一支靺鞨族群。该部靺鞨曾与渤海对峙,直至被吞并,最后融入女真社会之中。由扶余靺鞨与渤海靺鞨的衍生过程来看,7—10世纪中原王朝与靺鞨社会的政治互动决定了靺鞨族群变迁的走向。中原王朝对靺鞨政治属性的识别与归类,能够推动靺鞨社会新族群归属意识的出现。同时,靺鞨族群也具有能动性,能够突出、展现最有利的族群归属范畴,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当时的历史语境看,扶余、渤海靺鞨的族群意识皆呈内向中原王朝历史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变迁 扶余靺鞨 女真 渤海靺鞨
原文传递
族群认同、族群认同变迁及族属标示及认同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同凯 朱筱煦 孙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7,共5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地区的人群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接触使人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格局中愈发关切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更加注重与他群体的特质区分与互动关系。族群认同与变迁以及族属标示与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各个地区的人群交往更为密切,频繁的接触使人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格局中愈发关切自己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更加注重与他群体的特质区分与互动关系。族群认同与变迁以及族属标示与认同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理解当下族群问题的动态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不同个案间进行比较、提炼,与相关理论进行对话,进而提出更多符合我国实际的族群认同本土化理论,是未来这类研究主题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认同 族群认同变迁 族属标示 动态性
下载PDF
旅游背景下族群内部关系变迁的实证研究——以“五落钟离山”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莫代山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通过对廪君神话发源地"五落钟离山"发展旅游后,岛上居民与邻村村民关系变化的描述,总结了人与自然——旅游参与方式——旅游利益分享——旅游区族群内部关系的互动模式。
关键词 族群关系 发展旅游 族群内部关系变迁
下载PDF
族群变迁中的德性生活——以裕固族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雄刚 《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57-76,共20页
道德主要关涉的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脱离日常生活便没有道德,用道德的视角探究社会生活,即为德性生活。裕固族人的德性生活指的是裕固族人有道德规范和德性的社会生活。描述裕固族人... 道德主要关涉的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脱离日常生活便没有道德,用道德的视角探究社会生活,即为德性生活。裕固族人的德性生活指的是裕固族人有道德规范和德性的社会生活。描述裕固族人的德性生活,可从另一层面勾勒出其族群画像,进而洞察其族群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变迁 德性生活 裕固族
原文传递
谁人为畲?——家族文书与“畲”的族群变迁
11
作者 刘婷玉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作为福建地区重要民族之一,畲族的族群变迁史,不仅关系着畲族本身的历史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东南地区各族群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畲族的族群起源和迁徙又是其中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前辈研究颇著,“畲为越后说”“畲为武陵蛮”等不同... 作为福建地区重要民族之一,畲族的族群变迁史,不仅关系着畲族本身的历史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东南地区各族群相伴相生的历史进程。畲族的族群起源和迁徙又是其中悬而未决的核心问题,前辈研究颇著,“畲为越后说”“畲为武陵蛮”等不同观点争议不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变迁 文书 家族 历史进程 东南地区 畲族 武陵蛮 民族
原文传递
新书推介:唐晓涛《俍傜何在:明清时期广西浔州府的族群变迁》出版
12
作者 黄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1-61,共1页
《俍傜何在:明清时期广西浔州府的族群变迁》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唐晓涛的近作。 本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项目“重构西江:明清帝国的建构与土著社会的演变”的结项成果,同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由... 《俍傜何在:明清时期广西浔州府的族群变迁》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唐晓涛的近作。 本书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项目“重构西江:明清帝国的建构与土著社会的演变”的结项成果,同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由民族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出版社 明清时期 族群变迁 广西 新书推介 州府 香港特别行政区
原文传递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香仪式 族群认同变迁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互动 瓦乡人 武陵民族走廊
下载PDF
云南西部金齿和百夷的历史变迁
14
作者 丁存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6-92,共7页
南诏时期云南西部有金齿、染齿等习俗的部落,大理国时期,白夷逐渐崛起,并大量向北迁徙与金齿部族杂居。元朝在大理国统治基础上加以拓展,设置金齿宣抚司管理云南西部的诸多部族,因以金齿和白夷为主,故常称金齿百夷。麓川势力崛起吞并元... 南诏时期云南西部有金齿、染齿等习俗的部落,大理国时期,白夷逐渐崛起,并大量向北迁徙与金齿部族杂居。元朝在大理国统治基础上加以拓展,设置金齿宣抚司管理云南西部的诸多部族,因以金齿和白夷为主,故常称金齿百夷。麓川势力崛起吞并元代金齿之地后,即以"百夷"称之。从地理空间上看,明代之百夷包有元代之金齿,从族群分布看,元代金齿所辖部族至明代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齿 茫蛮 百夷 族群变迁
下载PDF
乌克兰族群历史变迁与族群冲突原因分析——以敖德萨州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苟利武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1期113-122,167,168,共12页
乌克兰独立以来,族群冲突与分离长期存在。通过对乌克兰族群结构最为复杂的敖德萨地区族群历史变迁和当前族群结构分析发现,敖德萨地区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俄帝国和苏联因领土和文化的扩张对敖德萨产生的影响至... 乌克兰独立以来,族群冲突与分离长期存在。通过对乌克兰族群结构最为复杂的敖德萨地区族群历史变迁和当前族群结构分析发现,敖德萨地区族群冲突的原因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因素。俄帝国和苏联因领土和文化的扩张对敖德萨产生的影响至今存在;而乌克兰长时间的经济衰退和治理失效等因素使少数族群对乌克兰政府产生不满情绪,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族群对乌克兰政府的认同,在此背景下,任何动荡都有可能成为族群冲突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克兰 敖德萨州 族群变迁 族群冲突
原文传递
佤山一段鲜为人知的史话 被引量:4
16
作者 汪宁生 《今日民族》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17—19世纪汉族移民曾在中缅边境至少开办过四个银厂,其中的“茂隆银厂”和“新厂”位于中国境内的佤山,据文献记载,他们有“二三万人”或“万人”之多。如今三百多年过去,矿场早已停办,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佤族 民族学 族群变迁 人口迁移
下载PDF
家族文化需要个“好信使”
17
作者 戴荣里 《小康》 2017年第24期83-83,共1页
家谱作为记录家族演变历史的文化符号,承载着血脉传承、先人事迹、家风形成和族群变迁的历史.作为家族文化的符号和传递家族文化的信使,家谱应受到各个家族的重视.
关键词 家族文化 文化符号 族群变迁 历史 家谱
下载PDF
义尊、义方彝及相关问题研究
18
作者 李晓健 《西部考古》 2023年第2期110-119,共10页
文章以新出土义尊、义方彝为线索,探讨了商末周初“■”族的变迁,认为“■”族因有功于克商之业,在周初得以享有不错的待遇。同时,对中原地区主要地方族氏进行了分析,认为晚商时期这些族氏分为殷墟迁出与地方土著两大类,殷周剧变时有的... 文章以新出土义尊、义方彝为线索,探讨了商末周初“■”族的变迁,认为“■”族因有功于克商之业,在周初得以享有不错的待遇。同时,对中原地区主要地方族氏进行了分析,认为晚商时期这些族氏分为殷墟迁出与地方土著两大类,殷周剧变时有的顽固支持殷商、有的叛商投周。面对历史变革,族氏的不同抉择导致了不同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之际 中原地区 族群变迁
原文传递
“宅”与“御宅”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秀梅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 2017年第1期77-87,149,共12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御宅'和'宅'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族群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就其现状进行了中日对比。汉语中'宅'的新用法源自日语'御宅'一词,但与后者在意义、用法及语感上有很大差异。汉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御宅'和'宅'这两个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族群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就其现状进行了中日对比。汉语中'宅'的新用法源自日语'御宅'一词,但与后者在意义、用法及语感上有很大差异。汉语'御宅'与日语'御宅'亦因文化传统和时代环境的差异,在语感和实际形态上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宅 族群变迁 中日“御宅” 异同
原文传递
拉脱维亚“非公民”问题成因、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20
作者 苟利武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1年第1期109-118,152,共11页
苏联时期的移民政策,使大量俄罗斯人移入拉脱维亚,成为拉脱维亚"非公民"问题产生的大背景。苏联解体后,拉脱维亚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是导致以俄罗斯人为主的"非公民"问题产生的催化剂。1991年恢复独立后的拉脱维亚采... 苏联时期的移民政策,使大量俄罗斯人移入拉脱维亚,成为拉脱维亚"非公民"问题产生的大背景。苏联解体后,拉脱维亚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是导致以俄罗斯人为主的"非公民"问题产生的催化剂。1991年恢复独立后的拉脱维亚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去俄化政策,其中《国籍法》是导致"非公民"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随着本土人口大量流失,"非公民"在族群结构、语言文化和国家安全方面给拉脱维亚带来结构性挑战,拉脱维亚国内"非公民"问题将成为今后拉脱维亚社会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脱维亚 “非公民” 族群结构变迁 去俄化政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