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群艺术学语境下的苗族文化——贞丰型苗族背扇艺术引发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淳于步 张化良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4期112-118,共7页
苗族背扇与服饰一样,往往与苗族生产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种民族工艺的时代性烙印,不但是其阶段性历史和文化的侧证,也是发现苗族局部迁徙活态的科学文献。居住在贵州黔东南黄平一带的"黑苗",有一部分在清代中后期迁徙... 苗族背扇与服饰一样,往往与苗族生产生活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这种民族工艺的时代性烙印,不但是其阶段性历史和文化的侧证,也是发现苗族局部迁徙活态的科学文献。居住在贵州黔东南黄平一带的"黑苗",有一部分在清代中后期迁徙到黔西南和安顺一带。从族群艺术的角度,对迁徙到西部方言区这部分"黑苗"族群的背扇艺术进行工艺符码的文化解码。该支系的文化嬗变的过程,证明了人类学界对于民族迁徙比较倚重的"文化最小变化原则"在特定的族群内不一定通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艺术 苗族背扇 文化变迁
下载PDF
族群艺术的身份建构与表述——以丽江洞经音乐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杰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7,共5页
丽江洞经音乐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被建构、表述,其背后是国家、文化精英、族群民众、西方等不同社会力量的权力实践的结果,隐喻着在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作用下社会关系不断地刷新、书写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反思,有利于&qu... 丽江洞经音乐的身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地被建构、表述,其背后是国家、文化精英、族群民众、西方等不同社会力量的权力实践的结果,隐喻着在意识形态和权力结构作用下社会关系不断地刷新、书写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反思,有利于"还原"族群艺术被不同权力话语所遮蔽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这也是深入理解、阐释族群艺术的文化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理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艺术 身份 表述 丽江洞经音乐
下载PDF
族群艺术的资本利用与身份危机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杰宏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3-79,共7页
在"非遗"运动及"遗产旅游"语境下,作为族群艺术的"纳西古乐"从参与的边缘向边缘的参与转化,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族群艺术象征资本。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文化精英、族群民众及作为"他者&qu... 在"非遗"运动及"遗产旅游"语境下,作为族群艺术的"纳西古乐"从参与的边缘向边缘的参与转化,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了族群艺术象征资本。在这过程中,地方政府、文化精英、族群民众及作为"他者"的游客成为族群艺术资本利用的推动力量,但因对其经济资本属性被过度利用,导致了族群艺术的"展演化""污名化"、"同质化",加深了传统族群文化的身份认同及传承的双重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艺术 纳西古乐 资本利用 同质化 身份认同
下载PDF
民俗学视野中的族群艺术传承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迟燕琼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传承是民俗艺术活态存在的生命动力,深入研究传承是做好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艺术民俗学"传承论"、"社会论"和"生活论"三个视角梳理族群艺术传承的研究现状,以丰富族群艺术的传承研究并做... 传承是民俗艺术活态存在的生命动力,深入研究传承是做好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艺术民俗学"传承论"、"社会论"和"生活论"三个视角梳理族群艺术传承的研究现状,以丰富族群艺术的传承研究并做一些材料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民俗学 族群艺术 传承 研究
原文传递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族群艺术研究述评
5
作者 杨杰宏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82,共9页
中国艺术人类学对族群艺术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价值取向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但从整体来看,艺术人类学的学科特质及优势在研究成果中仍未得到充分彰显,这与学科理论构建与实践进程也有内在关系。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族群艺术 研究 述评
原文传递
一种观念:族群社会艺术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玖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任何人都是族群的人,族群总是有自己特性的社会内容,从"族群+社会"视角讨论艺术,是一个新的焦点关注与注意力分配的观念与方法。文章以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的方法,对何谓"族群社会艺术学"进行剖析认为,族群社会... 任何人都是族群的人,族群总是有自己特性的社会内容,从"族群+社会"视角讨论艺术,是一个新的焦点关注与注意力分配的观念与方法。文章以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学的方法,对何谓"族群社会艺术学"进行剖析认为,族群社会艺术学是指深入族群社会内部空间,揭示艺术存在状态的学说。旨在以艺术为核心、以族群为边界、以社会为空间,全面深入揭示族群自身的艺术状貌、揭示人类艺术的共性、揭示人类共性的艺术。同时认为,族群社会艺术学也是一种认识"本土社会"或"族群社会"的艺术学说与方法。文章具体从"需要+方法 +思想+认识"这四个维度,结构性、系统化地讨论了族群社会艺术学的时空内涵,为消解族群艺术偏见、调控族群艺术多元阶层冲突、增强族群艺术生长合力提供认识论与方法论。总之,该研究是拓展艺术学术视野和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理论的尝试,具有学科创新与启示研究取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社会艺术 族群 族群 整合三维法
下载PDF
电视艺术中“中国元素精神”的构建——传媒艺术“族群”之责任与担当
7
作者 陆斌 方元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72-174,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世界的集中体现,即"中国元素精神"。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艺术既是当下传媒艺术"族群"中的重要代表,也是传播"中国元素精神"的重要媒体之一。文章就电视艺术中"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人民精神文化世界的集中体现,即"中国元素精神"。作为主流媒体的电视艺术既是当下传媒艺术"族群"中的重要代表,也是传播"中国元素精神"的重要媒体之一。文章就电视艺术中"中国元素精神"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电视文化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地发展,同时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元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精神" 传媒艺术"族群" 电视艺术
下载PDF
族群社会艺术视点的“世界民族音乐学研究”分析
8
作者 马琦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文章基于对"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暨东南亚音乐论坛"的全景式观察和思考,结合研究实践,比较研究后认为:世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新视野、沉入"族群社会"深耕世界民族音乐学、信守"理气互为"的世界... 文章基于对"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暨东南亚音乐论坛"的全景式观察和思考,结合研究实践,比较研究后认为:世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新视野、沉入"族群社会"深耕世界民族音乐学、信守"理气互为"的世界民族音乐学研究;在中国的"世界民族音乐学"和"少数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学""民间音乐"研究中,引入和确立"族群社会艺术学"观念与理论,有助于从"族群社会"这个更全面的思想与角度,去深入立体地透析世界各个族群社会的音乐艺术内涵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社会艺术 世界民族音乐学 东南亚音乐 理气互为
下载PDF
艺术接受之变:传统艺术·传媒艺术 被引量:2
9
作者 鲁乾辉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9年第7期24-26,共3页
艺术接受是艺术作品完成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族群的变化促使艺术接受方式的变迁.传媒艺术时代,艺术接受发生新的转向.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不满足于单向权威意义的解构,建构作品含义"人本+文本"多方位解读方式.单一感... 艺术接受是艺术作品完成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族群的变化促使艺术接受方式的变迁.传媒艺术时代,艺术接受发生新的转向.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不满足于单向权威意义的解构,建构作品含义"人本+文本"多方位解读方式.单一感官刺激难以满足当下受众审美体验需求,多感官审美体验呼之欲出.艺术作品的精神陶冶逐渐被娱乐目的取代,人们追求愉悦自我的消遣式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接受 传统艺术 传媒艺术 艺术族群
下载PDF
电影艺术与中国元素精神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斌 《中国报业》 2019年第18期12-13,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中国元素精神。电影艺术作为当代传媒艺术族群中的代表,是传播中国元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电影艺术中怎样更好地构建中国元素精神进行一些思考。首先,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反映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中国元素精神。电影艺术作为当代传媒艺术族群中的代表,是传播中国元素精神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电影艺术中怎样更好地构建中国元素精神进行一些思考。首先,要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其次,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段再现、重构、发展中国元素,让中国元素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元素精神 传媒艺术族群 中国电影艺术
原文传递
浅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雪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7年第4期129-133,共5页
基于当前媒介融合的传媒新生态,胡智锋教授提出"传媒艺术"的概念。当前不仅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新的文化环境。新媒体艺术脱胎于传统媒体艺术形式,目前仍处在对其是否具有独立... 基于当前媒介融合的传媒新生态,胡智锋教授提出"传媒艺术"的概念。当前不仅是人类艺术发展史的重要阶段,也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新的文化环境。新媒体艺术脱胎于传统媒体艺术形式,目前仍处在对其是否具有独立审美性的探索阶段。而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同作为艺术载体和传播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其内容与渠道的关系,既符合艺术发展的自律性,也是联系当前社会文化背景,对传媒、艺术、文化、社会之间联系的再认识,有利于应对新的时代环境和新艺术发生的可能。在大众文化甚嚣尘上、媒介融合趋势明显的今天,在学术和实践层面考量传媒艺术存在的必要性,把握传媒艺术内部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艺术 新媒体艺术 媒介融合 艺术族群 时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