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龙运动的仪式叙事与族群记忆
1
作者 姜凯 徐曼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5期70-73,共4页
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图腾记忆的物化形态,具备极强的仪式叙事功能。仪式叙事作为传递族群文化、保存族群记忆的有效方式,可以建构一个稳固的社会传袭机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叙事角度对舞龙运动的仪式进行解读,梳理出... 舞龙运动作为中华民族图腾记忆的物化形态,具备极强的仪式叙事功能。仪式叙事作为传递族群文化、保存族群记忆的有效方式,可以建构一个稳固的社会传袭机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叙事角度对舞龙运动的仪式进行解读,梳理出舞龙运动的叙事嬗变过程,进而提出构建舞龙族群记忆的思路。研究认为,舞龙运动的叙事方式有语言形式、物件形式、行为形式和声音形式四类。舞龙运动经历了从“娱神”到“娱人”的目的转向,从“图腾祭仪”到“文化表演”与“体育竞技”的叙事方式过渡。为建构新时代的舞龙族群记忆,需重视舞龙叙事形式的多元组合,注重舞龙“神性”“俗性”“体性”三者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龙运动 仪式叙事 族群记忆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仪式体育:作为身体实践的族群记忆 被引量:16
2
作者 郭军 仇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17,共5页
通过对人类学仪式概念的分析,提出了"仪式体育"概念并进行了界定。认为傈僳族的"爬刀杆"是仪式体育典型代表项目。在20世纪以前,傈僳族没有关于自己族群的文字记录,其历史主要是通过仪式、口述记忆、神话等方式代... 通过对人类学仪式概念的分析,提出了"仪式体育"概念并进行了界定。认为傈僳族的"爬刀杆"是仪式体育典型代表项目。在20世纪以前,傈僳族没有关于自己族群的文字记录,其历史主要是通过仪式、口述记忆、神话等方式代代相传。"爬刀杆"仪式是一个融合了族群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口述记忆、技术记忆等为一体的宏大叙事体系,为族群成员提供了一个习得和追忆族群过往史的"场域",对族群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的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爬刀杆"仪式是用身体来理解并用身体来展现族群记忆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文化传统的"规训"下,重复上演的族群记忆经由族群成员的内化积养成符合族群价值规范的行为举动,最后长久地储存在族群成员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民间体育 传统文化 人类学 体育人类学 仪式体育 身体实践 族群记忆 爬刀杆
下载PDF
族群记忆与文明转变:白裤瑶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态变迁——基于广西南丹里湖“勤泽格拉”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唐元超 蒋东升 +2 位作者 李国冰 马祥 田权 《体育科研》 2018年第5期28-34,共7页
"勤泽格拉"是白裤瑶民俗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勤泽格拉"的文化源流、"变迁"脉络等进行田野调查,旨在梳理其当代文明发展之路。认为:勤泽格拉缘起于白裤瑶群众... "勤泽格拉"是白裤瑶民俗体育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对"勤泽格拉"的文化源流、"变迁"脉络等进行田野调查,旨在梳理其当代文明发展之路。认为:勤泽格拉缘起于白裤瑶群众的早期精神"夙愿",并成为一种族群记忆和民族信仰。勤泽格拉文化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在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处于文化延续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国家权力"强力介入导致"勤泽格拉"文化的断裂,改革开放后其文化得以"重生",在政府和各界力量的支持下逐渐迈向繁荣。伴随"文明"流变,勤泽格拉也在社会发展中做着积极的社会生态适应,其文化功能也发生了从早期宗教娱神到现代文化娱人、原始文化形态到时代经济抓手的转变,并成为白裤瑶民俗体育现代文明价值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记忆 文明转变 民俗体育文化 生态变迁 勤泽格拉
下载PDF
史诗之谜与族群记忆——汉民族没有史诗的深层原因探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恒礼 杨树喆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史诗作为一种韵文体神话作品在我国的许多族群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占我国人口多数的汉族有无史诗,却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作为族群的一种集体记忆,史诗的形成与族群的早期历史密切相关。族群记忆的多元化和以书写记忆为主的存...  史诗作为一种韵文体神话作品在我国的许多族群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占我国人口多数的汉族有无史诗,却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作为族群的一种集体记忆,史诗的形成与族群的早期历史密切相关。族群记忆的多元化和以书写记忆为主的存储方式,以及汉族知识分子对民间口头记忆的消解和重构是导致汉族族群未能形成史诗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 族群记忆 书写记忆 口传记忆 汉民族
下载PDF
基于族群记忆及公共生活的广西壮族板鞋运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永 王易萍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1-34,共4页
广西壮族板鞋运动的起源与族群的历史记忆及公共生活密切联系,承载了广西壮族鲜明的族群文化特性。它从族群符号、集体记忆到运动文化,从原生形态到多元融合的演变历程,体现着社会公共生活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族群记忆 公共生活 板鞋运动 壮族
下载PDF
口头文本的意义:民族想象、族群记忆与民俗“书写”——以裕固族民间故事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建宗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寓言和民族神话的建构。在口头文本的传承过程中,裕固族民间故事成为展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不断实... 口头文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民族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裕固族民间故事映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在想象中进行着民族寓言和民族神话的建构。在口头文本的传承过程中,裕固族民间故事成为展现民族历史的"活化石",不断实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族群意识和族群认同感。与此同时,在大量的裕固族民间故事中还表现了丰富生动的民俗生活,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民族志材料。裕固族民间故事为人们全面了解裕固族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想象 族群记忆 民俗生活 口头文本 裕固族 民间故事
下载PDF
论壮族的族群记忆——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 被引量:11
7
作者 彭恒礼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7-96,共10页
本文通过对壮族族群现存的为族群或族群中的大多数所共享的记忆形态的历史性考察, 以壮族族群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变幻中,壮族族群的集体记忆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族群的自我表象施... 本文通过对壮族族群现存的为族群或族群中的大多数所共享的记忆形态的历史性考察, 以壮族族群的起源、发展、形成与延续为背景,探讨在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变幻中,壮族族群的集体记忆经历了怎样的传递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对族群的自我表象施加了怎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记忆 体化实践 刻写实践 口传记忆 书写记忆
下载PDF
祖先的路:大花苗“大迁徙舞”与族群记忆 被引量:6
8
作者 曾雪飞 王唯惟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3期118-124,共7页
大花苗"大迁徙舞"是集芦笙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整个乐舞分为三个部分:鸡叫舞、行路舞、追忆与欢乐舞等,完整再现了苗族祖先艰苦的迁徙历程。大迁徙舞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而且需要将舞蹈与苗族的音乐、诗歌结合起... 大花苗"大迁徙舞"是集芦笙音乐与舞蹈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整个乐舞分为三个部分:鸡叫舞、行路舞、追忆与欢乐舞等,完整再现了苗族祖先艰苦的迁徙历程。大迁徙舞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舞蹈,而且需要将舞蹈与苗族的音乐、诗歌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其内容在于回顾祖先迁徙之路,表达对英雄祖先的纪念和对故土的眷念。大迁徙舞之艺术内涵在于其艺术的社会化意义,即成为族群历史的共同记忆和族群认同的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先认同 大花苗 大迁徙舞 族群记忆
下载PDF
瓯骆族裔—壮侗语民族的族群记忆与人文重建 被引量:12
9
作者 覃德清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1-88,共8页
作为西瓯、骆越族群的后裔,壮侗语族群历史记忆渊源久远,壮侗语族各民族作为单一民族地位的确立,并非只是现代政治建构的产物,而是对被遮蔽的潜隐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认。针对西方“族群建构理论”对中国民族识别的“他者”解读,我们... 作为西瓯、骆越族群的后裔,壮侗语族群历史记忆渊源久远,壮侗语族各民族作为单一民族地位的确立,并非只是现代政治建构的产物,而是对被遮蔽的潜隐的民族文化主体性的确认。针对西方“族群建构理论”对中国民族识别的“他者”解读,我们有必要强化基于“我者”叙事的族群记忆,同时,更需面向未来,整合瓯骆族裔的文化力量,建构富有生机活力的文化系统和人文世界,维护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骆族裔 族群记忆 文化整合 人文重建
下载PDF
族群记忆、社会变迁与家国同构:宗祠、族谱与祖茔的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徐俊六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宗祠、族谱与祖茔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印证,共同构筑宗族文化主体。宗祠、族谱与祖茔是族群记忆的文本叙事,是社会变迁的历史书写,蕴含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以... 宗祠、族谱与祖茔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三者相互补充又相互印证,共同构筑宗族文化主体。宗祠、族谱与祖茔是族群记忆的文本叙事,是社会变迁的历史书写,蕴含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广大乡土社会兴起修建宗祠、修纂族谱与修缮祖茔的民间活动,深刻说明宗祠、族谱与祖茔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建构功能。为了实现家庭、家族与国家的良性互动,应在国家顶层文化战略的导引下,重新认识与判析宗祠、族谱与祖茔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着力挖掘宗祠、族谱与祖茔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力度对其保护与传承,为家族寻根、历史考证与家国情怀留下一份乡愁,同时为复兴中华文化、构建中华文化共同体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传统智慧资源,为中华现代国家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效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祠 族谱 祖茔 族群记忆 社会变迁 家国同构
下载PDF
歌谣与族群记忆——黎族情歌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启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361-365,共5页
论题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黎族情歌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黎族婚恋仪式活动中,以"隆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阈限空间,"夜游"、玩"隆闺"与婚后的"不落夫家"等实际上是黎族人生命历程中转变仪式的一种... 论题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黎族情歌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黎族婚恋仪式活动中,以"隆闺"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阈限空间,"夜游"、玩"隆闺"与婚后的"不落夫家"等实际上是黎族人生命历程中转变仪式的一种中间状态:阈限阶段。与仪式直接相关联的"隆闺"情歌、"槟榔"情歌和"不落夫家"情歌的歌唱,不仅推动了仪式进程,同时也是仪式过程本身的阐释。而仪式与歌唱及其相关联的故事则以诗性叙事的方式达成和强化着族群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族情歌 “玩隆闺” “放槟榔” 阈限 “不落夫家” 族群记忆
下载PDF
民族班调查:族群记忆正在走失——以贺州市土瑶民族班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韦祖庆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关键词 族群记忆 民族班 贺州市 学生群体 传统教育 青少年 最佳时期 思想情感
下载PDF
身体语言表达、族群记忆DNA与族际文化互惠——赛罕塔拉裕固族“赛马”的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茂昌 祁进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作为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裕固族,在祁连山北麓赛罕塔拉举办的裕固族赛马已成为周边藏、蒙古、土、汉等民族参与的重大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活动。草原上牧民人马合一的身体展演活动在呈现裕固族游牧生活特征和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 作为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的裕固族,在祁连山北麓赛罕塔拉举办的裕固族赛马已成为周边藏、蒙古、土、汉等民族参与的重大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活动。草原上牧民人马合一的身体展演活动在呈现裕固族游牧生活特征和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也为不同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分享民族文化记忆,真正实现了族际之间文化互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语言表达 族群记忆 文化互惠 裕固族赛马
下载PDF
从台湾客家族群记忆溯源河洛文化底蕴——以台湾客家文学为观照对象 被引量:5
14
作者 樊洛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台湾客家精神特征的形成,来自客家族群开山拓土的迁徙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记忆,又可追溯到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底蕴。透过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在铭记故乡的祖根文化记忆、传承耕读文明的客家庄生活方式以及坚守客家的语言、族谱和民间崇拜等方... 台湾客家精神特征的形成,来自客家族群开山拓土的迁徙历史和悠久的文化记忆,又可追溯到源远流长的河洛文化底蕴。透过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在铭记故乡的祖根文化记忆、传承耕读文明的客家庄生活方式以及坚守客家的语言、族谱和民间崇拜等方面,都可寻觅客家族群生活中保留的河洛文化遗风,也由此见证了客家"根在中原"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客家文学 族群记忆 河洛之根 文化渊源
下载PDF
族群记忆的影像重构——羌村镜语:从《羌笛颂》到《尔玛的婚礼》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力 吴瑜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羌笛颂》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描述了有关民族解放的族群记忆。以金坦密、沙格甲为代表的羌族民众与以董永珍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构成了被拯救者—拯救者、拯救者—被拯救者的互补关系。而21世纪初拍摄的... 20世纪60年代拍摄的《羌笛颂》在国家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描述了有关民族解放的族群记忆。以金坦密、沙格甲为代表的羌族民众与以董永珍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构成了被拯救者—拯救者、拯救者—被拯救者的互补关系。而21世纪初拍摄的《尔玛的婚礼》却把民族解放经典叙事消融在族群个体生命体验之中,讲述了当下一位羌族女孩的爱情故事,表现出全球化经济大潮对羌族文化的冲击和羌族人民对族群文化环境的忧虑与困惑。两部电影从二元对立到多元融合的叙事嬗变中,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在族群记忆和个体体验的不同向度上,同质异构或异质同构地展示出古老的羌民族历史、文化、生存环境、民族习俗和族群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笛颂》 《尔玛的婚礼》 羌族 族群记忆 个体体验
下载PDF
“族群记忆”与“镜像表达”——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91,共3页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了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 呈现多元文化形态的"原生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描绘了绚烂的少数民族"族群记忆"。"原生态"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民俗意象的表达方式,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策略。在与"他"民族的文化对视中,少数民族文化往往陷入"被想象"和失语状态。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解读当代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原生态"现象,发掘文明表象下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原生态 族群记忆 镜像表达
下载PDF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泉 刘彦武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少数民族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理论 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
下载PDF
从族源神话到平民传说——从南诏文学的发展看“族群记忆”的嬗变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亚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7-160,共4页
从"西南夷"叟()、昆明、部落到南诏,作为"族群记忆"的一些"口头传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从父系氏族时期至奴隶制时期文学发展的一些带普遍意义的现象,具有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价值。南诏统一以前,... 从"西南夷"叟()、昆明、部落到南诏,作为"族群记忆"的一些"口头传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从父系氏族时期至奴隶制时期文学发展的一些带普遍意义的现象,具有揭示文学发展规律的价值。南诏统一以前,南诏统治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援引族群原有的九隆神话标明自己的神圣出身,并为了证明自己是得神意、得天意,出现了"祭铁柱显异"的故事。佛教传入并逐渐代替原始宗教以后,南诏又把阿育王子嗣与九隆神话联姻,"祭铁柱显异"的故事便增加了"观音三化"的情节。进入奴隶主制社会以后,社会各阶层人们的意志感情逐渐出现部分分裂,族群记忆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南诏,是以村寨保护神"本主崇拜"的对象扩展到平民阶层的形式以及相关的传说来表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源神话 平民传说 南诏文学 族群记忆
下载PDF
现代国家与族群记忆重构——以西南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勇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9,共7页
在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族群记忆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实现了对族群文化价值传承的同时,也凝聚起少数民族共同体共同力量,进而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忠诚。而在其中,国家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 在中国的多民族文化形成过程中,族群记忆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在实现了对族群文化价值传承的同时,也凝聚起少数民族共同体共同力量,进而形成对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和忠诚。而在其中,国家始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在对民族地区的治理当中,试图通过控制和重构历史记忆来引导少数民族成员实现对国家的认同。其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教育是重要的柔性途径,国家在对少数民族的族群权利保障是重要的硬性途径,它们共同为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提供了坚实基础,实现了在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认同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推动多民族国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记忆 国家认同 民族教育 权利保障
下载PDF
羌族的族群记忆--以羌族神话和传说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毓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6期82-88,共7页
羌族神话按内容可分为自然神话与文化神话,是羌族人民认识自然和世界的反映。羌族神话传说中涉及的内容构建和传播了本民族的历史、风俗,对于羌族的族群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羌族 神话 传说 族群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