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共生”——基于印度语言多样性治理的考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和红梅 周少青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印度被认为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化和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语言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中,印度政府秉承“承认”“包容”和“团结凝聚”等理念,通过推行宪法框架... 印度被认为是世界上语言最多样化和最复杂的国家之一。语言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构成了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印度多民族国家治理过程中,印度政府秉承“承认”“包容”和“团结凝聚”等理念,通过推行宪法框架下的“第八附则”“语言建邦”“三语政策”等一系列构筑国家认同的策略选择,最终将语言多样性化解为印度国家认同的力量和土壤,实现了“两种认同”的和谐共生。印度构建国家认同的独特范式,将其内部貌似“松散”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凝聚成为一种“互嵌式”的团结,客观上造就了“印度式团结”。正是这一独特范式,成就了印度“崩而不溃”的历史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国家治理 语言多样性 语言族裔认同 国家认同 和谐共生
下载PDF
妮基·李《计划》系列作品中的全球化与族裔认同
2
作者 张侣莹 《美术大观》 2021年第2期98-100,共3页
妮基·李通过融入不同的社群创作了《计划》系列摄影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在阐明社会身份流动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身份的不可渗透性,两种冲突和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于妮基·李的摄影作品中,而这也正是在全球化世界中,世界性移民对于... 妮基·李通过融入不同的社群创作了《计划》系列摄影作品。这一系列作品在阐明社会身份流动性的同时,也揭示了身份的不可渗透性,两种冲突和矛盾的观念同时存在于妮基·李的摄影作品中,而这也正是在全球化世界中,世界性移民对于族裔问题不断反思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妮基·李 新亚洲移民 全球化 族裔认同
下载PDF
美国学界关于族裔认同的研究与去白人文明说的争论——兼议美国“新清史”研究中的族裔认同问题
3
作者 梁茂信 梁春艳 《世界历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美国是一个依靠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建设起来的国家。建国精英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政治信念以及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奠定了美国走向种族多元化社会的基础。自19世纪以降,有色种族移民的到来助长了这种多元化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多元化社会 政治信念 移民政策 外来移民 新清史 族裔认同 美国学界
原文传递
文化符号与族裔身份认同:符号域理论视角下的《接骨师之女》
4
作者 邢延娟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聚焦美国华裔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女儿的身份追索和母亲的身份宣示都表明,文化符号作为特殊的意识秩序在移民身份的构建中提供了身份族裔性言说的关键手段。在符号域理论视角下,茹灵母女各自的精神境遇俨然是文... 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聚焦美国华裔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女儿的身份追索和母亲的身份宣示都表明,文化符号作为特殊的意识秩序在移民身份的构建中提供了身份族裔性言说的关键手段。在符号域理论视角下,茹灵母女各自的精神境遇俨然是文化符号在身份言说中的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师之女》 文化符号 身份认同 符号域
下载PDF
美国非白人移民文学中的族裔文化认同研究——以托妮·莫里森和谭恩美的创作为例
5
作者 叶珍 文爱军(英文译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40-43,共4页
表现非白人移民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和他者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是诸多非白人移民文学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通过探讨造成这种文化认同困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表明具有不同族裔身份的人在多元文化景观中应该互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族裔... 表现非白人移民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和他者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是诸多非白人移民文学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通过探讨造成这种文化认同困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表明具有不同族裔身份的人在多元文化景观中应该互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族裔文化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非白人移民文学 文学形象 文化困境 互为主体性
下载PDF
彼得·凯里小说中的民族认同问题研究
6
作者 张计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06-111,共6页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 澳大利亚是一个后殖民的移民社会,又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因此其民族认同问题非常复杂。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包含了欧洲白人遭遇澳洲土著人之后形成的种族认同,澳大利亚人为与英国人、美国人等相区分而形成的民族认同,白澳内部的爱尔兰人的认同以及华裔、德裔等不同的族裔认同。彼得·凯里那些取材于澳大利亚历史和现实的小说,建构了一个丰富的民族认同世界。在凯里小说中有白人和土著人的冲突,有白人对华裔的压制和迫害,也有殖民统治下的爱尔兰裔顽强不屈的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凯里 澳大利亚文学 认同 认同 族裔认同 主义 白澳政策
下载PDF
华侨新生代中华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研究——以浙江青田华侨新生代青少年为例
7
作者 孙君洁 沈婷婷 《生活教育》 2017年第9期59-62,共4页
为了解华侨新生代中华文化传承与民族认同现状,对189名青田华侨新生代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华侨新生代对于学习中文的态度积极,对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较高,族裔差别的认识较为明确,有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和民族归属感。
关键词 华侨新生代 中文学习 文化认同 族裔认同
下载PDF
多重·流动·情境:认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竞红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29,共5页
认同与人类思想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多重性、流动性和情境性特征,在中国语境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其特定的结构,需要具体的分析才可能深入理解。社会实践表明族裔民族认同的存在并不必然削弱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 认同与人类思想活动密切相关,具有多重性、流动性和情境性特征,在中国语境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有其特定的结构,需要具体的分析才可能深入理解。社会实践表明族裔民族认同的存在并不必然削弱国家认同,国家认同的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取代多民族国家的族裔认同,国家凝聚认同进程不是仅仅以命令式的强制获得,而是要在富强、民主、文明目标实现中,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生活环境,顺应认同生成、发展、变化和存续的规律,在完成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巩固各民族平等,推动民族团结,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上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 认同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海外华人面临的这些困境——美国社会种族主义与排华主义透视 被引量:4
9
作者 姬虹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06-109,共4页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的排华因素和种族因素,造成人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华裔在政治上少有发声、在职场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放大了对华人的偏见,使海外华人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人... 一直以来,美国社会的排华因素和种族因素,造成人们对华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华裔在政治上少有发声、在职场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剧了西方社会的种族歧视,放大了对华人的偏见,使海外华人面临双重困境:一方面是人身安全难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要面对来势汹汹的排华浪潮。这种歧视背后反映出的是价值认同、国际关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华主义 歧视 族裔认同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的少数民族青年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畅榕 顾雪松 刘卫华 《东南传播》 2015年第10期96-99,共4页
本研究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陆地区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获取、消费、自我创造以及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与族裔认同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围绕使用者、使用行为、支持/限制条件、评价建议... 本研究聚焦于"互联网+"时代中国大陆地区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获取、消费、自我创造以及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与族裔认同间的关系问题。研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法,围绕使用者、使用行为、支持/限制条件、评价建议四个核心维度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行为进行了调查。本文将描述和分析广西、云南、贵州地区的调查数据,涉及网络与终端偏好、接触率和接触频次、内容源与主题偏好、创造性参与方式、需求与使用评价等;本文也将进一步探讨样本来源地的民族分布情况、语言使用习惯、媒介接触、少数民族题材的数字文化资源使用等因素与族裔认同、社会融入等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少数民青年 数字文化资源 需求与使用 族裔认同
下载PDF
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的冲突、流变与杂合——华美女性文学性别身份与种族身份的建构
11
作者 李丽华 杨政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77-79,88,共4页
笔者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石,结合性别视角,对最具影响力的四位华裔女作家进行历时研究,聚焦作品反映的中西性别文化、种族文化的冲突、流变与杂合。无论是多元认同,还是双重解构,种族和性别的不断流变与杂合将为性别问题和族裔问题的... 笔者以后殖民主义理论为基石,结合性别视角,对最具影响力的四位华裔女作家进行历时研究,聚焦作品反映的中西性别文化、种族文化的冲突、流变与杂合。无论是多元认同,还是双重解构,种族和性别的不断流变与杂合将为性别问题和族裔问题的解决带来意想不到的先决条件。全球化必将导致种族问题的弱化甚至消弭,但要消除基于生理的性别差异带来的不公正则需要更漫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身份 身份 华关女性文学 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 性别与族裔认同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苑两生花——水仙花与任碧莲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5,共8页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 以任碧莲为代表的许多当代华人女作家几乎都从相距近90年的北美亚裔女性文学的先驱水仙花那里汲取过精神力量和创作灵感。水仙花与任碧莲她们对种族问题、族裔文化认同问题、女权问题皆有着理性、深刻的思考,也都通过文学述说了自己的话语。她们文风迥异,但或公开或隐晦地揭露种族歧视与偏见,宽泛关注多个民族、多个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问题,期盼建立一个没有种族差别的"一家人"的理想世界。她们以女权主义者的敏感性触及和批判了中西文化中封建父权观念和物质至上的男性中心意识对两性的精神荼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仙花 任碧莲 美国华女作家 问题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美国洛杉矶海南籍越南华人的田野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黎相宜 周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7,124,共13页
原籍海南、出生越南并辗转美国的移民群体,为了抵御来自越南及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在跨国迁徙与流动中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中国人"和"海南人"的双重族裔身份,形成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这种类型的身份认同建构,不仅... 原籍海南、出生越南并辗转美国的移民群体,为了抵御来自越南及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在跨国迁徙与流动中不断强化自己原有的"中国人"和"海南人"的双重族裔身份,形成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这种类型的身份认同建构,不仅受到传统"侨"文化的影响,还与其多国的跨境经历、在不同移居国的社会地位和被接受的程度等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抵御性族裔身份认同,可以理解为"离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对既往的族裔身份认同理论——情境论与建构论的一种完善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籍越南华人 国际移民 难民 抵御性身份认同 离散文化
原文传递
浅谈跨界民族的认同构成及调控 被引量:7
14
作者 严庆 周涵 《民族论坛》 2012年第06X期5-10,共6页
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跨界民族认同的基本组成部分,族裔认同与国家认同分别忠诚于不同的对象,并在不同的族裔群体成员中形成不同优先性组合,从而导致认同差异。厘清和认知跨界民族的认同组成与本质,是正确施以认同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跨界民 认同 族裔认同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华裔学生的双重认同研究--美国华裔青年身份认同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燕玲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91,共13页
本文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华裔大学生为个案,试图以实证的方法检验当代美国华裔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状态,并分析其双重认同的表现和内在关系。本研究通过对UCSD华裔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本文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华裔大学生为个案,试图以实证的方法检验当代美国华裔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状态,并分析其双重认同的表现和内在关系。本研究通过对UCSD华裔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主要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在目前阶段,大部分受访华裔学生的双重认同(华美认同)特征较为明显,其华人认同和美国认同都较强;第二、在其双重认同的内在关系上,族裔认同(华人认同)和国家认同(美国认同)不存在相关性,而华美认同与华人认同和美国认同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在态度与行为的关系上,其自我认同、文化行为和跨国活动三者之间存在着某些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认同 族裔认同 国家认同 UCSD华大学生
原文传递
从离散叙事到跨族裔想象——论李安电影创作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宇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6-121,共6页
李安是当代华人导演跨界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他同时运用两种编码方式再现中国,使其华语电影成功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界限。李安这种双重的编码方式与离散族裔的双重视野、双重意识是分不开的,它反映了离散族裔双重的文化与身份协商。同时... 李安是当代华人导演跨界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他同时运用两种编码方式再现中国,使其华语电影成功跨越东西方文化的界限。李安这种双重的编码方式与离散族裔的双重视野、双重意识是分不开的,它反映了离散族裔双重的文化与身份协商。同时,李安的电影创作又突破了族裔身份的限制。其英语片具有一种对其他种族和性别内部的边缘者、少数民族的跨族裔同情,并将这种不利的身份转化为一种批评性的对话位置。本文就主要聚焦于李安如何跨越文化与族裔的界限,深入分析其中涉及的文化与身份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双重编码 双重协商 族裔认同 少数话语
原文传递
跨族裔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飞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5-116,共2页
毋庸讳言,好莱坞的美国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球电影的主宰,欧洲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亚非拉电影则更加弱势。欧洲电影人流向好莱坞、亚非拉电影人同时流向好莱坞和欧洲是不争的事实。在好莱坞电影行销全球之时,欧洲和亚非拉... 毋庸讳言,好莱坞的美国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全球电影的主宰,欧洲基本处于弱势地位,亚非拉电影则更加弱势。欧洲电影人流向好莱坞、亚非拉电影人同时流向好莱坞和欧洲是不争的事实。在好莱坞电影行销全球之时,欧洲和亚非拉弱势族裔电影对于好莱坞和世界电影产生了多方位的重要影响,这些弱势族裔电影与好莱坞的良性互动自然就成为非常值得关注的论题。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来自英国(以及德国)的盎格鲁一萨克逊新教徒白人(WASP)无疑占据着统治地位。好莱坞也是一个移民大熔炉,除主导性的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白人文化外,犹太文化和西南欧的拉丁文化等也都是铸造好莱坞电影文化的重要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 双重编码 双重协商 族裔认同 少数话语
原文传递
教育对美国华裔作家身份建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元元 郭英剑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9-108,共10页
本文以少数族裔认同发展模型、社会认同理论以及亚裔文化适应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帕迪.刘、黄玉雪、马克辛.洪.金斯顿、吉什.任、大卫.亨利.黄等人的教育经历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探... 本文以少数族裔认同发展模型、社会认同理论以及亚裔文化适应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美国华裔作家帕迪.刘、黄玉雪、马克辛.洪.金斯顿、吉什.任、大卫.亨利.黄等人的教育经历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他们所受的公立教育、大学教育以及中文学校的教育对他们身份建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教育 影响 国家认同/身份 认同/身份 文化认同/身份
原文传递
李安珞:《美国多元文学:比较黑人文化,本土传统,拉美与亚裔小说》
19
作者 陈淑仪 《跨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271-278,共8页
这是一组在广阔视野下再现当代文学研究景观的书评,覆盖了存在主义、批判的人文主义、理论的当代处境、酷儿研究和多元语境下的美国文学。这些书评将存在主义呈现为一个充满道德与宗教张力的有机文学整体,在'理论终结'的时刻反... 这是一组在广阔视野下再现当代文学研究景观的书评,覆盖了存在主义、批判的人文主义、理论的当代处境、酷儿研究和多元语境下的美国文学。这些书评将存在主义呈现为一个充满道德与宗教张力的有机文学整体,在'理论终结'的时刻反思理论的歇斯底里和意识形态,描述从人文主义到反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其从浪漫到批判的演化,尝试通过对酷儿研究的跨学科考察而重构主体、文化与政治话语,以及在当代争论之中重审多元文化语境下的美国文学,突出族裔认同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理论的未来 人文主义 酷儿研究 后殖民主义 族裔认同
原文传递
当代英国的穆斯林问题 被引量:16
20
作者 洪霞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8-64,共7页
欧洲穆斯林一直是欧洲社会一个醒目的问题,如何使人数众多的穆斯林融入所在国,一直是欧洲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作为推行多元文化模式的英国,其穆斯林与当地社会的相对融洽在西欧是比较突出的。但同时,穆斯林社团和英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之... 欧洲穆斯林一直是欧洲社会一个醒目的问题,如何使人数众多的穆斯林融入所在国,一直是欧洲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作为推行多元文化模式的英国,其穆斯林与当地社会的相对融洽在西欧是比较突出的。但同时,穆斯林社团和英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以及一系列国际危机,却往往引起穆斯林和英国社会的冲突。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多元文化模式固有矛盾所造成的困境,是国民身份认同与族裔认同之间的矛盾带来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穆斯林 多元文化模式 国民身份认同 族裔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