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羊育肥与族际互动: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共生互惠共同体的生成
1
作者 朱金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6,共12页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 牛羊育肥作为农牧结合地带的一种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而且串联起不同区域与环节过程中的各个民族,将之编织到同一个有机的经济社会网络之中,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青海循化的牛羊育肥产业在牛羊贩运、育肥、屠宰、出售等各个阶段中,撒拉族、藏族、回族、汉族等民族都存在着广泛且深入的交往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跨区域跨民族的互惠互助关系。牛羊育肥所推动形成的多民族共生互惠关系,为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树立了典型案例,对当前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羊育肥 农牧交错 族际互动 共生互惠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传统藏医药创造性转化背景下尤阙疗法的身体实践与族际互动
2
作者 杨雅鑫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2期0131-0134,共4页
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背景下,传统藏医药的发展促使更多的民族了解、使用藏医药。该研究以青海省循化县中藏医院为田野点,主要介绍尤阙疗法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围绕尤阙疗法的医疗实践而展开的族际互动以及传统藏医药创造... 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背景下,传统藏医药的发展促使更多的民族了解、使用藏医药。该研究以青海省循化县中藏医院为田野点,主要介绍尤阙疗法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围绕尤阙疗法的医疗实践而展开的族际互动以及传统藏医药创造性转化为族际互动带来的影响。该研究旨在通过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尤阙疗法的医疗实践,以民族学视角下的藏医药族际互动为主线,非遗实践促进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 藏医药 创造性转化 族际互动 尤阙疗法
下载PDF
族际互动及其对义乌穆斯林群体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马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6-70,共5页
"义乌穆斯林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内外穆斯林商人及流动打工群体移入义乌从事贸易等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流动人口现象。义乌穆斯林群体在进行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在义乌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场域下,与义乌本地人及其他外来... "义乌穆斯林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内外穆斯林商人及流动打工群体移入义乌从事贸易等经济活动所形成的流动人口现象。义乌穆斯林群体在进行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在义乌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场域下,与义乌本地人及其他外来群体展开广泛的族际互动与社会交往,对义乌穆斯林群体的族群认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总体上看,义乌穆斯林群体认同的改变和重构并非只是在彼此认同上简单地增减,而是与群体生活态度及观念的转变一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互动 义乌穆斯林 群认同 流动人口
下载PDF
松潘漳腊地区的资源利用与族际互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锦 金锐 《开发研究》 2017年第3期51-55,共5页
应用"生态位"概念讨论了20世纪约一百年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漳腊地区藏族、汉族和回族居民的人口流动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说明,以农垦为主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争夺,造成了民族间的紧张关系;以采金为主时期,金... 应用"生态位"概念讨论了20世纪约一百年间,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漳腊地区藏族、汉族和回族居民的人口流动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说明,以农垦为主时期,对土地资源的争夺,造成了民族间的紧张关系;以采金为主时期,金矿影响了当地藏族的传统生计,激起了与藏族神山信仰的矛盾;在旅游业和蔬菜种植业发展时期,藏、汉、回族对资源的利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合作的生计模式,形成了稳定的互惠关系。因此,资源利用方式在族际互动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多民族聚居区域,要建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共居关系,必须重视和调整资源利用方式,注重推进族际间在经济结构上的互惠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利用 族际互动 关系 和谐共居
下载PDF
族际互动分析方法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黔中金筑安抚司“乞改流”史实为例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袁伊玲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31-34,共4页
并存多元文化的互动关系,贯穿了民族史的整个过程。因而任何民族的地方势力、政治行为、经济走向、社会生活变迁,不仅取决他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还将受制于各民族地方势力。明代黔中金筑安抚使自己“乞请”改流这一政治行为上的特殊性,在... 并存多元文化的互动关系,贯穿了民族史的整个过程。因而任何民族的地方势力、政治行为、经济走向、社会生活变迁,不仅取决他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还将受制于各民族地方势力。明代黔中金筑安抚使自己“乞请”改流这一政治行为上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周边各民族地方势力存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不将金筑安抚司纳入与之并存的民族关系网络中去进行综合分析就无法揭示其真实的历史过程。因此,复原了金筑安抚司的真实历史过程,可以提供一个民族史志研究与编撰的范例,可以较彻底的摆脱二元对立民族观对民族史志研究的干扰,澄清民族史志记载的偏颇与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对立民 族际互动 乞请改流
下载PDF
生计与越界:清中期青海边地的族际互动与社会控制
6
作者 王海兵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5-169,共5页
清中期青海边地蒙、藏两族在草场纠纷中的生计性资源竞争以及内地民众"越界"进入青海蒙藏地区等行为,不断突破了清朝在青海边地划定的族际与资源界线。为了达到对"界"的重塑,那彦成以防堵与区隔为核心,对青海边地... 清中期青海边地蒙、藏两族在草场纠纷中的生计性资源竞争以及内地民众"越界"进入青海蒙藏地区等行为,不断突破了清朝在青海边地划定的族际与资源界线。为了达到对"界"的重塑,那彦成以防堵与区隔为核心,对青海边地社会的族际交往进行了全面整饬,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廓清边宇之目标。由此说明在边民生计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试图以行政手段阻止游牧民的移动以及农、牧人群之间的经济交流这一做法最终难以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青海边地 草场纠纷 族际互动 那彦成
下载PDF
族际互动下族群关系的调查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回汉关系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元东 《社会工作》 2012年第6期74-76,共3页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快,族际间的互动正变得十分频繁。作为宁夏的工业开发区,宁东地区的族群关系有其突出的特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的回汉关系为个案,对族群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从民...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加快,族际间的互动正变得十分频繁。作为宁夏的工业开发区,宁东地区的族群关系有其突出的特点。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宁东镇的回汉关系为个案,对族群关系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该地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从民族社会学角度看,研究族际互动下的族群关系,就不得不提到族际通婚、族际迁移、族际冲突等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汉关系 宁东 群关系 族际互动
下载PDF
互惠与共融:共食习俗中的族际互动生态——基于贵州省怎雷村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袁东升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怎雷村水、苗两族分寨分族交错而居,呈现的“分”“合”景观,体现族际之“共融”“互惠”及差异共生的本相,进而型构怎雷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对村中共食习俗的田野工作与观察,揭示了基于族群边界的共食习俗与多族群互惠共融之间的... 怎雷村水、苗两族分寨分族交错而居,呈现的“分”“合”景观,体现族际之“共融”“互惠”及差异共生的本相,进而型构怎雷人的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对村中共食习俗的田野工作与观察,揭示了基于族群边界的共食习俗与多族群互惠共融之间的复杂关联。在这个多族群多元文化共存的村落共同体中,共食习俗场域展示出明显之包容他我的认同机理,通过具象化的地方性互惠逻辑,为多族群共居的村落共同体应对族际和谐互动贡献原生态的互惠机制及和平栖居的生存性智慧,并经由认同机理从自在的形成到自觉的建构而导致自我与他者共识的叠加交融,从而跨越民族边界,为促进族际共同体基于互惠的共融提供催化剂及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食习俗 关系 族际互动
下载PDF
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宏盛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72-73,共2页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少数民族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在此过程中,族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成为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在此机制中,民族文化是核心影响因素,其中包括语言、宗教、民族习惯、意识形态等多方文化。而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则依赖于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本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探讨族际关系的良性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民 少数民 族际互动 良性运行机制
下载PDF
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融合——川甘交界郎木寺的族际互动与民族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金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5-93,共9页
地处川甘交界区域的郎木寺跨越着地理、行政、生态的多重边界,且民族与宗教的存在也使其存在着社会文化上的族群与宗教边界,在这一多重边界的空间区域内,回藏民族展开着频繁密切的交往,并实现着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共融。本文以... 地处川甘交界区域的郎木寺跨越着地理、行政、生态的多重边界,且民族与宗教的存在也使其存在着社会文化上的族群与宗教边界,在这一多重边界的空间区域内,回藏民族展开着频繁密切的交往,并实现着跨越多重边界的共生、互动与共融。本文以多重边界的视野考察川甘郎木寺地区的回藏等民族互动,呈现其如何在多维的交往中展开着跨越生态边界的生计互补与经济共生、跨越行政边界的资源竞争与利益共享、跨越族群边界的社会互动与文化融合、跨越宗教边界的适应与调适,实现着郎木寺地区民族关系的和谐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木寺 边界 族际互动 关系
下载PDF
滇盐古道周边区域经济共生与族际互动——以白盐井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陶红 罗朝旺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盐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历史上是重要战略物资,长期由国家管控。滇盐古道是民族与民族、地方与国家之间往来的公共场域,在此场域内,有内与外的互通、汉与夷的互动、物品与金钱的交换、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地方与国家的张力、民族的认同... 盐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历史上是重要战略物资,长期由国家管控。滇盐古道是民族与民族、地方与国家之间往来的公共场域,在此场域内,有内与外的互通、汉与夷的互动、物品与金钱的交换、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地方与国家的张力、民族的认同,以此形成多样的文化基因。“滇之大,惟铜与盐”,正表达了盐于云南区域历史的意义。盐道将云南一个个孤立地理单元串联为紧凑的区域共同体。本文尝试以“滇盐古道”为研究对象,逐一展开对滇盐古道的层级田野,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实现人类学的区域研究探索,通过“微盐”探讨滇盐古道周边区域的经济共生与族际互动形态及二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盐古道 经济共生 族际互动 白盐井
下载PDF
族际互动与科际整合——“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综述
12
作者 余如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0-15,共6页
201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在成都举行,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学术活动围绕多民族文学这一主题而展开,体现了对多民族文学文本的关注和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 2011年12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发展研究"开题会暨学术活动周在成都举行,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学术活动围绕多民族文学这一主题而展开,体现了对多民族文学文本的关注和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借鉴。这些观念与方法对当今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民文学 族际互动 跨学科
下载PDF
雷山县汉族鞭炮生产与族际互动研究
13
作者 余丽 郭周卿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135-143,共9页
清雍乾时期“改土归流”后在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安屯设堡,大批汉族移民迁居雷山县,并传承了汉族鞭炮生产技艺。此后,鞭炮成为汉族与当地苗族互动的一种技术性商品。通过对雷山县屯堡村落南屏村和治安村的田野考察,探讨... 清雍乾时期“改土归流”后在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安屯设堡,大批汉族移民迁居雷山县,并传承了汉族鞭炮生产技艺。此后,鞭炮成为汉族与当地苗族互动的一种技术性商品。通过对雷山县屯堡村落南屏村和治安村的田野考察,探讨鞭炮生产与地方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鞭炮生产既满足汉族社会的需求,也融入苗族社会中。正是因为苗族民众是鞭炮消费的一个很大市场,汉族才得以传承了炮竹技艺,使得鞭炮成为苗汉民族互动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末,鞭炮生产一直是汉族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受家庭劳动力人数、鞭炮制作技艺、鞭炮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鞭炮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分层;此外,鞭炮生产也成为当地婚姻流向的重要考量。作为外来物的鞭炮成为苗汉之间建立关系的重要桥梁,为屯堡汉族更好地融入异乡社会提供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山县 移民 鞭炮生产 市场 族际互动
下载PDF
族际互动视域下的辽代契丹文墓志形制体例研究
14
作者 徐世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8-17,共10页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自南北朝以来长盛不衰。辽代统治者虽然是契丹人,但是接受了汉族丧葬活动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契丹人既用汉文也用契丹文书写墓志。契丹文墓志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汉语墓志,但是确系中国...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自南北朝以来长盛不衰。辽代统治者虽然是契丹人,但是接受了汉族丧葬活动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契丹人既用汉文也用契丹文书写墓志。契丹文墓志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汉语墓志,但是确系中国历史上首次形成体系的运用汉文墓志书写体例刻写的非汉语墓志。外观形态和铭文形式方面,契丹文墓志既有对汉文墓志形制体例的模仿和继承,也有根据契丹文字的独特结构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而进行的创制与更新,可以视为契丹民族同汉民族交往、交融过程中文化涵化的产物。辽代契丹文墓志的部分形制体例还见于同一时期契丹人的汉文墓志之中,并且影响了后续王朝的碑志文写作体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契丹文墓志 形制体例 族际互动
下载PDF
跨境民族的生计智慧与族际互动
15
作者 彭兆荣 《百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0-20,共1页
主持人语: 在人类社会史的发展过程中,民族与国家有着重要历史性联系。但以长时段的历史视野观之,民族与国家原本有着各自起源和变化的轨迹,只是到了现代,两者才走到了一起,成就了所谓“民族一国家”形制。
关键词 跨境民 族际互动 智慧 生计 历史视野 主持人 社会史 历史性
下载PDF
基于族际互动的甘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活基础考察
16
作者 陈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8期43-44,共2页
甘南地区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带,传统生计方式的转变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甘南各民族之间从日常习俗的互适、社会民风的共塑、生产方式的互补、文化交融以及互帮互助等方面都体现了良好的民族关系。通过日常互动,民族之... 甘南地区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带,传统生计方式的转变对于民族地区发展有极大的影响。甘南各民族之间从日常习俗的互适、社会民风的共塑、生产方式的互补、文化交融以及互帮互助等方面都体现了良好的民族关系。通过日常互动,民族之间的差异性逐渐缩小,交往交流交融得以增强。展望甘南新型民族关系的建构,各民族应共同把甘南打造成一颗体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璀璨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互动 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共享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玉石贸易与族际互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南阳个案研究
17
作者 马伟华 王钰蓓 《民族学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河南省南阳市涉及汉族与维吾尔族深度互动的玉石贸易,经历了由秩序混乱到统一管理、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由私人关系到集体关系的变迁。此过程由政府、社区、个人共同推动,并从市场规范、社区服务、文化交融等多方面显现出来。南阳地区... 河南省南阳市涉及汉族与维吾尔族深度互动的玉石贸易,经历了由秩序混乱到统一管理、由非制度化到制度化、由私人关系到集体关系的变迁。此过程由政府、社区、个人共同推动,并从市场规范、社区服务、文化交融等多方面显现出来。南阳地区在玉石贸易中呈现的族际互动关系,为研究中东部散杂居地区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分析视角。以玉为载体通过商贸活动的发展而促进维吾尔族与汉族间的和谐互动,实现了族际之间良好的交往交流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石贸易 族际互动 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彝族海菜腔的族际文化互动研究
18
作者 熊妮 迟燕琼 《艺苑》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彝族海菜腔是国家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是典型性彝汉文化互动的产物,其艺术传承与发展也推动着族际文化互动。文章以彝族海菜腔为个案,讨论了彝族海菜腔基于族际文化互动的生成逻辑,以及反作用于族际文化互... 彝族海菜腔是国家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主要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是典型性彝汉文化互动的产物,其艺术传承与发展也推动着族际文化互动。文章以彝族海菜腔为个案,讨论了彝族海菜腔基于族际文化互动的生成逻辑,以及反作用于族际文化互动的功能。其生成逻辑为: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民族互嵌与交融的地理空间、文化接触与整合的直接动因。其功能体现在:以艺术传承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民族性文化促进世界音乐交流、为文化差异介入族际关系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菜腔 文化互动 生成逻辑
下载PDF
族际互动模式及其转化
19
作者 何明 普成山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5-47,共13页
族体间的接触和互动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减少族际偏见,促进族际和谐;另一方面可能强化偏见,甚至引发族际冲突,因此需要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学理性分析,以便进行积极引导。族际互动可以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直接模式可进一... 族体间的接触和互动有双面性,一方面能减少族际偏见,促进族际和谐;另一方面可能强化偏见,甚至引发族际冲突,因此需要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行学理性分析,以便进行积极引导。族际互动可以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直接模式可进一步划分为:交换、互惠、强制、合作、竞争、冲突六种模式。所谓的“族际互动”,很少是不同族体的全部成员间的互动,而是少数个体的情境性互动被泛化的结果。族际互动发生机制的重点是社会认同,尤其是族体身份认同。族际互动事关社会稳定以及国家长治久安,其模式需要向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化,转化的基本条件包括:平等地位、共同目标、制度支持、媒体和教育支持、适当的时间和构建高层级身份认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互动 交往交流交融 社会认同
原文传递
多民族区域族际互动空间的圈层与秩序——以洮洲地区为例
20
作者 耿宇瀚 李静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98,185,共9页
洮州地区的各民族在生计发展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交往交流交融,并在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洮州内圈的农业经济带、中环圈的农牧交错地带以及联结洮州与外界的资源流动链,共同构成了“圈序-互嵌型... 洮州地区的各民族在生计发展历史中不断地发生着交往交流交融,并在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空间。洮州内圈的农业经济带、中环圈的农牧交错地带以及联结洮州与外界的资源流动链,共同构成了“圈序-互嵌型”的洮州地方社会。而与“圈序-互嵌型”社会相辅相成的地方文化秩序,发挥着一定社会效应,为洮州这一多民族地区创造了和谐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族际互动 地方文化秩序 地域共同体 洮州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