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辽东地区的旗民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妍 《历史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3-83,共11页
在清代各种社会关系中,旗民关系是最具特色且重要的问题之一。清朝实行旗人与民人分治的管理体制,强调旗民畛域。辽东,作为清朝的“根本之地”,在旗民分治的体制上有着集中体现。但通过对60余件乾嘉朝相关刑科题本的梳理,可以看到辽东... 在清代各种社会关系中,旗民关系是最具特色且重要的问题之一。清朝实行旗人与民人分治的管理体制,强调旗民畛域。辽东,作为清朝的“根本之地”,在旗民分治的体制上有着集中体现。但通过对60余件乾嘉朝相关刑科题本的梳理,可以看到辽东旗民之间并不像制度设计那样各有隶属、彼此疏离,而是形成了高度依赖的关系。而这一关系的形成,与辽东旗民既定关系的多重性和复杂性,以及交往关系的频繁、深入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辽东 旗民关系 刑科题本
原文传递
清代青州八旗驻防民族关系浅探
2
作者 张瑞英 《民族史研究》 2019年第1期156-168,共13页
青州八旗驻防集军事性与社会性于一体,旗、民长期相处与交往过程中,既有友好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并且,青州驻防中包含满、汉、蒙古、回多个民族成分,他们居青州的200多年间,逐渐由客居到土著,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部分,形成了特殊... 青州八旗驻防集军事性与社会性于一体,旗、民长期相处与交往过程中,既有友好的一面,又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并且,青州驻防中包含满、汉、蒙古、回多个民族成分,他们居青州的200多年间,逐渐由客居到土著,成为当地居民的一部分,形成了特殊的民族间的交往现象和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青州 驻防 旗民关系 土著化
下载PDF
清代畿辅旗地的私有化与租佃制发展
3
作者 刘小萌 《清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本文以旗民关系为切入点,考察清代畿辅旗地私有化进程与租佃制发展。清初旗地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的演变;因清廷禁止旗民交产,旗地交易大量采取“典”“老典”“长租”“白契买卖”等形式。清代中期,租佃制成为旗地经营的普遍形态,并呈... 本文以旗民关系为切入点,考察清代畿辅旗地私有化进程与租佃制发展。清初旗地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的演变;因清廷禁止旗民交产,旗地交易大量采取“典”“老典”“长租”“白契买卖”等形式。清代中期,租佃制成为旗地经营的普遍形态,并呈现如下特点:一是旗人地主与民人佃户构成租佃关系的两极;二是清廷只准旗人地主食租,不准夺佃增租;三是旗地所有权与租佃权分离,并导致永佃权的确立。这些情况,对畿辅地区旗民关系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畿辅 租佃制 旗民关系
原文传递
清代东北封禁政策下的旗民交往关系——以乾隆朝吉林珲春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马金柱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3,共7页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珲春设置八旗驻防,该地由此形成了一个以旗人为主体的军事管制型社会。珲春原不准民人居住,至乾隆时期清政府开始将珲春有限地开放。民人进入该地后,与旗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结成雇佣关系与买卖关系,相互依...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珲春设置八旗驻防,该地由此形成了一个以旗人为主体的军事管制型社会。珲春原不准民人居住,至乾隆时期清政府开始将珲春有限地开放。民人进入该地后,与旗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结成雇佣关系与买卖关系,相互依赖、补充。在经济互惠基础之上,双方开始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在日常社交活动中建立了跨旗民的社交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珲春旗人的文化面貌并未因此产生明显流变,他们在长时间里较好地保持了以"国语骑射"为代表的"满洲旧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交往关系 东北地区 珲春 封禁政策
原文传递
晚清八旗会馆续考
5
作者 刘小萌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1,共7页
笔者在《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0期上,曾发表《晚清八旗会馆考》一文,对各地八旗会馆的基本情况加以梳理,并就其人员构成与特点等问题加以考察。本文作为前文的后续研究,重点考察八旗会馆的管理制度、经费来源、社会功能,文末复就八... 笔者在《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10期上,曾发表《晚清八旗会馆考》一文,对各地八旗会馆的基本情况加以梳理,并就其人员构成与特点等问题加以考察。本文作为前文的后续研究,重点考察八旗会馆的管理制度、经费来源、社会功能,文末复就八旗会馆与民间会馆的异同、八旗会馆的发展与旗人地域观变化等问题加以探讨,旨在揭示晚清时期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 旗民关系 满汉关系 同乡关系
原文传递
晚清八旗会馆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小萌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1-129,共9页
八旗会馆出现于晚清,主要分布在内地各省会都市。文章利用会馆《章程》《同乡录》《同官录》等史料,对各地八旗会馆概况进行了梳理,就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民间会馆异同等问题加以探讨,借以揭示晚清时期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 八旗会馆出现于晚清,主要分布在内地各省会都市。文章利用会馆《章程》《同乡录》《同官录》等史料,对各地八旗会馆概况进行了梳理,就其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与民间会馆异同等问题加以探讨,借以揭示晚清时期旗民关系——核心是满汉关系的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馆 旗民关系 满汉关系 同乡关系
原文传递
《儿女英雄传》管见 被引量:3
7
作者 关纪新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7,共12页
文康利用其笔底叙事勾画出他认为可行的再造祥瑞的蓝图,有其历史局限,却未可厚非。小说主要涉及的是清后期旗族如何面对"八旗生计"的问题。作品所宣扬人的"儿女"属性须跟"英雄"属性相辅相依的思想,是对... 文康利用其笔底叙事勾画出他认为可行的再造祥瑞的蓝图,有其历史局限,却未可厚非。小说主要涉及的是清后期旗族如何面对"八旗生计"的问题。作品所宣扬人的"儿女"属性须跟"英雄"属性相辅相依的思想,是对满洲民族精神传统的继承和诠释。书中对社会现实的揭露以及对八旗子弟精神蜕变的针砭,颇具价值。该书秉承满族艺术传统,在语言与意趣等方面,显示出了特殊的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女英雄传》文康 清代满族社会题材 旗民关系 族传统文化价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