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时无刻不”和“时时刻刻都” 被引量:2
1
作者 宗守云 刘志红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72-75,共4页
“无时无刻不”和“时时刻刻都”在句法、语义、认知、语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句法上,当搭配对象为领有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和否定词语时,一般只能用“时时刻刻都”,当前面为副词“都”时,只能用“无时无刻不”。在语义上,... “无时无刻不”和“时时刻刻都”在句法、语义、认知、语用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句法上,当搭配对象为领有动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和否定词语时,一般只能用“时时刻刻都”,当前面为副词“都”时,只能用“无时无刻不”。在语义上,“无时无刻不”比“时时刻刻都”要丰富、复杂一些。在认知上,人们对“无时无刻不”的理解难于对“时时刻刻都”的理解。在语用上,“无时无刻不”比“时时刻刻都”语气更强烈,“无时无刻不”经常进行主观陈述,“时时刻刻都”则经常进行客观描写。从规范化的角度看,只有“无时无刻不”的用法,不存在“无时无刻都”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时无刻不 时时刻刻都 认知 规范化
下载PDF
肯定义“无时无刻”的合理性
2
作者 刘赛花 《吕梁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现代汉语中,肯定句中的"无时无刻"与传统的"无时无刻不"义同而形异。不少学者认为前者是误用的结果。肯定义的"无时无刻"至迟于清代即已出现,且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均阐释了&qu... 现代汉语中,肯定句中的"无时无刻"与传统的"无时无刻不"义同而形异。不少学者认为前者是误用的结果。肯定义的"无时无刻"至迟于清代即已出现,且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均阐释了"无时无刻"表肯定是既定的事实。"无"一词的多义引起"无时无刻"多义,这为肯定义的"无时无刻"与"无时无刻不"同义而并行提供了语义基础,且《中国成语大辞典》中"无……无……"短语结构的分类为其合理性提供了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时无刻" 历史演变 语义基础 "无……无……" "没……没……"
下载PDF
《祖堂集》“还(有)…也无”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林新年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祖堂集》是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还(有)…也无”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疑问句式,这个句式已有许多专家讨论过,但没有人将它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联系起来考察,而闽南方言的定型大约也在唐五代时期,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式在结构... 《祖堂集》是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还(有)…也无”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疑问句式,这个句式已有许多专家讨论过,但没有人将它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联系起来考察,而闽南方言的定型大约也在唐五代时期,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式在结构形式与语法意义上有着系列的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语料的分析对比,提出唐五代时期“还(有)…也无”的句式应当是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的前身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堂集》 “还(有)…也无” 闽南方言 “有无”疑问句式
下载PDF
《左传》之“无宁”考辨
4
作者 郭浩瑜 郭懿鸾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1-105,144,共6页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 《左传》中的"无宁"的解释分歧很多,注家们也往往语焉不详。文章通过对《左传》及相关注释的整理分析,归纳其用法特点,发现:"无宁"是一个语气副词,不可拆分,它不等于"宁",也不是一个"愿词";它主要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一种委婉的推测语气,其中暗含确定和奉劝、提醒的意味;它后来表示确定无疑的语气,是经过历时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无宁/毋宁 无乃
下载PDF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研究
5
作者 方一芳 马宏程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5期153-155,共3页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 《海上花列传》对话中的否定词主要有四个:"覅"、"勿"、"无拨"和"无"。它们都兼属副词和动词。"覅"后可接行为动词,除祈使句外,话题性成分皆要提前。"勿"既可以表示对未然事件的否定,也可以表示对已然事件的否定。否定词"无"后可接名词词组的缩略词,而"无拨"则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花列传》勋 无拨
下载PDF
佛经翻译中的词义移植补例 被引量:4
6
作者 朱冠明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词义移植是佛经翻译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学"、"决"、"将无/得无"、"天"等词在佛经中具有的一些特殊义项或用法,正是来源于移植。这些实例进一步充实了朱冠明(2008)所提出的佛经翻译中的"... 词义移植是佛经翻译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学"、"决"、"将无/得无"、"天"等词在佛经中具有的一些特殊义项或用法,正是来源于移植。这些实例进一步充实了朱冠明(2008)所提出的佛经翻译中的"移植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经翻译 语义移植 将无/得无
原文传递
“无为而治”命题的意义之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鸿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1,共6页
"无为而治"命题旨在论证大有作为的正确途径和治国理政的最高境域。在先秦,"无为"的通用词义是实有似无、无以名状的大作为,而虽大若无乃是"无"字固有之义。构成"无"字正体的乚(隐)、人、無是... "无为而治"命题旨在论证大有作为的正确途径和治国理政的最高境域。在先秦,"无为"的通用词义是实有似无、无以名状的大作为,而虽大若无乃是"无"字固有之义。构成"无"字正体的乚(隐)、人、無是揭示无为而治命题意义之源的三个关键字符。"乚"表达隐匿遁形、虽有若无之义,"人"表达人为故意之义,"無"表达丰大之义,因而"无"字的本义是丰大因故意隐匿而遁形,可以表达多若少、大若小、实若虚、有若无之义。与天道相互诠释的"无"还可标示最高境域。"有"字本义是不宜有。"无为"与"有为"都是有为;理应作为,为而适宜,谓之"无为";不应作为,为而不宜,谓之"有为"。将无为与有为截然对立的评说方式是不恰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而治 无为 有为 先秦诸子 政治理论
原文传递
从皇极到无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中国哲学的突破,乃是对于三代精神传统的反思。《洪范》的皇极观念,以天命、王权和德为中心,为世界确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纳万物和万民于其中,是古典时代政治思想的集中表达,对后世的儒家传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立足于"无&qu... 中国哲学的突破,乃是对于三代精神传统的反思。《洪范》的皇极观念,以天命、王权和德为中心,为世界确立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纳万物和万民于其中,是古典时代政治思想的集中表达,对后世的儒家传统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立足于"无"的原则和"自然"的价值,倡导无名、无为、无知和无心等,通过对道和德的重新理解,肯定万物的独立存在,拒绝以一个明确的标准来裁制万物。"无极"便是这个思想世界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思想史的意义上,"皇极"和"无极"显然有着先后影响的关系,并成为两种不同精神的象征。从易学中最早发展出来的"太极"观念,与"皇极"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周敦颐《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的表述,引起了影响深远的无极太极之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极 无极 太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