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1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舌分型治疗无临床症状慢性乙型肝炎42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静 杨华秀 +1 位作者 谢朝良 米绍平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探讨辨舌分型治疗无临床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 2例患者根据舌诊分为肝郁脾虚型、肝经湿热型和瘀血阻络型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 ,与对照组逍遥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ALT及乙肝病毒的转化方面均... 目的 :探讨辨舌分型治疗无临床症状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 2例患者根据舌诊分为肝郁脾虚型、肝经湿热型和瘀血阻络型 ,分别给予相应治疗 ,与对照组逍遥散加味治疗对比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ALT及乙肝病毒的转化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辨舌施治是治疗临床无症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临床症状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诊断 舌诊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
2
作者 杨雪 毛汇桐 +4 位作者 徐斌 刘燕敏 林潇 赵娟 黄春洋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5期415-417,423,共4页
目的观察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CHB合并PBC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2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CHB合并PBC患者。所有患者最初均因CHB就诊于我院。结果24例患者中女16例,男8例,女性占比66.7%,13例出现黄染或皮肤瘙痒症状,16例肝功能异常,以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和r-谷氨酰转肽酶(r-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升高为主,24例患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24例患者接受抗病毒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后,ALP和γ-GT水平明显下降(P=0.003,P=0.004)。结论CHB合并PBC患者接受抗病毒和熊去氧胆酸治疗后,不影响其生化应答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40例临床研究
3
作者 邹小云 魏民敏 祁培宏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48-52,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 目的:观察自拟方益气补肾健脾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青海高原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虚兼脾肾不足证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胆碱酯酶(ChE)、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ALT、AST、TB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LB、ChE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GLO、ALP、γ-G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GLO、ALP、γ-G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PT、APTT、IN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FIB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PT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FIB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胁肋隐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腹胀便溏、面色不华等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100%(40/40),对照组HBV-DNA阴转率为95.00%(38/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0%(P<0.01)。结论:在常规药物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益气补肾健脾方能有效改善CHB气虚兼脾肾不足证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以及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良好,为青海高原地区CHB的诊治提供了用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青海高原地区 益气补肾健脾方 恩替卡韦 肝功能 凝血功能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的管理水平
4
作者 童婷 张立婷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治疗终点目前被认为是临床治愈,实现临床治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的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临床治愈对疾病结局的认识和了解影响临床治愈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从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的最佳治疗终点目前被认为是临床治愈,实现临床治愈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因此,提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的管理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临床治愈对疾病结局的认识和了解影响临床治愈的关键因素至关重要。本文从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因素——宿主、病毒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识别可能实现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临床治愈 预后 影响因素 优势患者
下载PDF
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
5
作者 杨娟 黄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 目的探讨HBeAg/HBeAb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 RNA的变化及临床转归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诊治的102例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双阳组,同期选取51例HBeAg阳性、HBeAb阴性的CHB患者和52例HBeAg阴性、HBeAb阳性的CHB患者设立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对比血清HBV RNA变化。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双阳组分为干扰素组(予以干扰素治疗,n=52)和恩替卡韦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n=50),对比HBeAg、HBeAb浓度及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结果双阳组的HBV RNA水平均高于对照1、2组(P<0.05)。治疗前,干扰素组和恩替卡韦组的HBeAg、HBeAb、HBV 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扰素组的HBeAg、HBeAb、HBV RNA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干扰素组的HBeAg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高于恩替卡韦组,而HBeAg未转阴,HBeAb仍阳性占比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2组HBeAg和HBeAb同时转阴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BV RNA预测CHB患者HBeAg/HBeAb双阳性和临床转归不良的AUC值分别为(0.936、0.954,P<0.05);敏感度分别为100.00%、93.10%;特异度分别为88.70%、76.70%。结论HBV RNA在HBeAg/HBeAb双阳性CHB患者中呈高表达趋势,观察其水平变化有助于为预测临床转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HBeAb双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HBV RNA 临床转归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程婉茜 李茜 杨大为 《肝脏》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 目的探究经治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患者序贯或联合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市第二医院诊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根据治疗48周后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低病毒血症组(n=37)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组(n=61)。比较患者临床特征和治疗中血清病毒载量,对造成患者低病毒学症的潜在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低病毒血症组患者基线HBV DNA、HBsAg、HBeAg、AST以及接受ETV或TDF比例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4.4(3.6,4.9)log 10 IU/mL、87.5(0.5,1214.9)log 10 IU/mL、48.5(34.6,70.3)U/L和64.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的5.0(4.1,7.2)log 10 IU/mL、2.9(2.4,3.7)log 10 IU/mL、0.4(0.1,3.8)log 10 IU/mL、25.0(20.8,43.6)U/L和41.0%,年龄、BMI、ALT、接受ALT治疗比例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比例分别为(44.3±11.8)岁、(22.1±3.2)kg/m^(2)、43.1(27.2,67.7)U/L、18.9%和2.7%,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48.4±10.2)岁、(24.5±2.7)kg/m^(2)、65.5(39.3,103.7)U/L、42.6%和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病毒血症组患者HBV DNA基线水平和治疗24周时水平分别为8.9(6.9,10.8)log 10 IU/mL和4.9(3.8,5.9)%,显著高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5.0(4.1,7.2)log 10 IU/mL和1.0(0.5,1.4)%,治疗24周时下降值和治疗24周时下降比例分别为2.2(1.5,3.0)log 10 IU/mL和23.0(19.0,29.0)%,显著低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组患者的3.8(2.8,4.0)log 10 IU/mL和74.0(60.0,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可知,患者HBV DNA水平(r=0.386)、基线HBsAg水平(r=0.265)、基线HBeAg水平(r=0.152)、基线AST水平(r=0.164)以及接受ETV或TDF治疗(r=0.422)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正相关,患者年龄(r=-0.085)、BMI(r=-0.095)、治疗中HBV DNA下降比例(r=-0.753)、基线ALT水平(r=-0.155)、接受TAF治疗(r=-0.231)以及接受ETV或TDF联合Peg-IFNα-2b治疗(r=-0.184)与低病毒血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病毒学水平是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转换用药或联合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低病毒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分析
7
作者 陈忠萍 陈怡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自我效能良好组(GSES>20分)...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8月于本院接受诊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自我效能良好组(GSES>20分)、自我效能差组(GSES≤20分)。收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PAGAR)评估2组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自我效能良好49例,自我效能差43例,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年龄、慢性乙型肝炎病程、SAQ评分、PAGAR评分均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患者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与症状管理自我效能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与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性,临床可通过正向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我接纳、家庭关怀度,以提升患者症状管理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症状管理 自我效能 自我接纳 家庭关怀度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杨世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与TDF单用...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84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与TDF单用组,每组42例。TDF单用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中成药联合组在TDF单用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8周。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中成药联合组与TDF单用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92.86%vs.85.71%,χ^(2)=0.498,P=0.480)。治疗48周后,2组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高于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低于治疗前,且中成药联合组高/低于TDF单用组(P<0.01);2组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中成药联合组低于TDF单用组(P<0.01)。中成药联合组与TDF单用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7.14%vs.16.67%,χ^(2)=1.816,P=0.178)。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胶囊 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治
9
作者 吴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38-0041,共4页
论证指向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治策略。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11月,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分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诊断,参照组执行西医常规药物处置,研究组执行甘草酸二胺+左旋门冬酰... 论证指向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治策略。方法 2022年8月-2023年11月,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分两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规范诊断,参照组执行西医常规药物处置,研究组执行甘草酸二胺+左旋门冬酰氨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药物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满意度测算数据值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围绕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实施甘草酸二胺+左旋门冬酰氨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药物处置,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 治疗 临床效能
下载PDF
替诺福韦酯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
10
作者 白苏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53-056,共4页
探究分别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出的80例患者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使用恩替卡韦片治疗为对照组,使用富马酸替... 探究分别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两种药物对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出的80例患者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本院确诊慢性乙型肝炎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使用恩替卡韦片治疗为对照组,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相比较后可直观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HBV-DNA水平和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HbeAg血清学转阴率更高,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更少(P<0.05)。结论 采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有利于患者康复,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恩替卡韦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乙肝扶正胶囊联合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杨冬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051-054,共4页
探析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选择乙肝扶正胶囊与丙酚替诺福韦的实际疗效。方法 筛选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数字标号的办法均等分为两组,常规组38例,治疗选择丙酚替诺福韦,研究组38例,治疗选择丙酚替诺福韦+乙肝扶正胶囊,综合观察对比... 探析临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选择乙肝扶正胶囊与丙酚替诺福韦的实际疗效。方法 筛选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通过数字标号的办法均等分为两组,常规组38例,治疗选择丙酚替诺福韦,研究组38例,治疗选择丙酚替诺福韦+乙肝扶正胶囊,综合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无论是临床效果、相关指标还是炎症水平,对比常规组均显著更优(P<0.05)。结论 乙肝扶正胶囊与丙酚替诺福韦的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高效手段,值得普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扶正胶囊 丙酚替诺福韦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12
作者 郭雪箐 李艳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18-0121,共4页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检验与治疗,实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80例,细致以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两个组别进行区分,确保人数均为40例... 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检验与治疗,实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抽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80例,细致以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两个组别进行区分,确保人数均为40例,还要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对三组受检人员的如下指标进行比较: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患者病情变化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参照组体检者IgG、IgA、IgM水平为(10.85±2.77)、(1.68±0.75)、(1.42±0.62);慢性乙型肝炎组为(13.44±2.21)、(2.45±0.85)、(2.01±0.41);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为(16.82±2.77)、(3.16±0.91)、(3.02±0.73);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患者的IgG、IgA、IgM、TBIL、PTA水平为(17.52±3.01)、(3.52±0.85)、(3.13±0.77)、(401.25±166.52)、(24.16±13.56),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为(13.56±3.32)、(2.11±0.49)、(2.44±0.96)、(172.31±154.88)、(54.73±13.97),组间数据存在的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检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诊断,还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肝脏受损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改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临床意义
下载PDF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研究
13
作者 李瑜南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运用恩替卡韦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分组,每组28例。其中... 目的 研究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运用恩替卡韦的价值与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2021年6月—2023年5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了分组,每组28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保肝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统计验证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TBIL、AST、ALT水平均低于参照组,ALB高于参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采用结合常规保肝措施与恩替卡韦的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优化肝功能指标,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不适,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该方案在安全性方面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可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
14
作者 李婷婷 张琳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B)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52名CHB患者,以是否发生HBV-HCC为预后评价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 目的: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CHB)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入组152名CHB患者,以是否发生HBV-HCC为预后评价指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和统计分析;通过对本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酗酒、高脂血症、糖尿病史、PT、INR、AST、ALT、血小板、GGT、总胆红素、HBV DNA和肌酐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肝癌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接着采用ROC曲线寻找GGT对HBV-HCC的最佳预测阶段值,并验证GGT对患者患HCC的预测能力。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嗜酒、糖尿病史、高血脂症、HBVDNA、PT、INR、血小板、AST、ALT、总胆红素以及肌酐(P>0.05),但GGT(P<0.001)、酗酒(P=0.004)、AST(P=0.007)、ALT(P=0.020)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多因素分析显示,GGT是HBV患者患HCC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GGT水平与HBV患者患HCC呈正相关(P<0.05);使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当GGT水平最佳截断值为75U/L时,GGT预测HBV患者患HCC的AUC值为0.915。结论:GGT对HBV-HCC的最佳预截断段值为75 u/L,GGT对患者患HCC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氨酶 慢性乙型肝炎 HBV相关肝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期携带者外周血焦孔素的表达及意义
15
作者 林洁 何君君 +2 位作者 李娟 沈冬 吴四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非活动期携带者(I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焦孔素(GSDM)分子成员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8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就诊的IC组患者22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非活动期携带者(I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焦孔素(GSDM)分子成员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3年3月至8月于杭州市上城区中医院就诊的IC组患者22例以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HC组)22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外周血PBMCs中GSDM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IC患者外周血PBMCs中GSDMA(t=0.323,P=0.323)、GSDMB(t=42,P=0.243)、GSDMC(t=57,P=0.847)和PJVK(t=44,P=0.684)mRNA的表达水平与H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GSDMD(t=19,P=0.019)和GSDME(t=20,P=0.02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HC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C组患者PBMCs中GSDMD(P=0.016)和GSDME(P=0.008)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HC组。结论持续的HBV感染可能影响GSDM分子的表达水平,不同GSDM分子在HB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孔素分子 慢性乙型肝炎 非活动期 症状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孙亚楠 侯军才 王准证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鼻黏液纤毛...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精清除时间短于对照组,黏液纤毛清除率与黏液纤毛清除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配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病症消退时间,改善鼻腔功能,缓解机体炎性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临床症状 炎性指标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对慢性盆腔炎临床症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刘薇莉 殷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予以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予以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左氧氟沙星联合丹黄祛瘀胶囊治疗,能够取得更为确切的疗效,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丹黄祛瘀胶囊 慢性盆腔炎 临床症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敬静 常彩芳 +4 位作者 陈宇 韩永平 刘金禄 周小英 白雪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临床归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均予以PEG-IFNα进行治疗,6个月后根据HBeAg、HBeAb情... 目的:探讨分析TLR10基因多态性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临床归转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HBeAg阳性CHB患者,均予以PEG-IFNα进行治疗,6个月后根据HBeAg、HBeAb情况将患者分为应答组44例和非应答组48例。提取全血基因组DNA,测定TLR10基因多态性点位(RS10004195位点和RS11096957位点),分析其不同点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而探讨TLR10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基因型中,应答组AA+AT型基因分布频率为77.27%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52.08%,A等位基因频率65.91%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10基因RS11096957位点基因型中,应答组AC+AA型基因分布频率为70.45%,与非应答组的6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A等位基因频率为61.36%显著高于非应答组的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中,A型基因、A等位基因频率和RS11096957位点中A等位基因频率是HBeAg阳性CHB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TLR10基因RS10004195位点A型基因携带、A等位基因频率,RS1109695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是HBeAg阳性CHB患者PEG-IFNα治疗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B患者治疗应答反应具有较好评估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10 基因多态性 HBEAG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 PEG-IFNα治疗 临床转归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娜 康文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1期73-79,共7页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临床治愈”概念的提出,目前认为临床治愈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理想的治疗终点,但实现临床治...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也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等终末期肝病的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临床治愈”概念的提出,目前认为临床治愈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理想的治疗终点,但实现临床治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现有2类抗病毒药物,即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能够有效地抑制外周血HBV DNA复制,但由于HBV的复制源头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 cccDNA)在受感染的肝细胞内以微染色体的形式稳定存在,加之HBV感染过程中普遍发生HBV DNA整合以及免疫逃逸,导致CHB难以彻底治愈。HBV DNA抑制后序贯/联合PEG-IFN会增加HBsAg清除率。抑制病毒进入、翻译和HBsAg分泌,调节衣壳组装和靶向cccDNA转录/降解的新型抗病毒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已显示出积极效果。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疫苗、基因工程T细胞以及激活固有免疫应答在内的多种新型免疫调节疗法也在探索中。本文总结了现阶段CHB临床治愈的方法,并探讨了实现临床治愈可能的新策略,为未来全面实现临床治愈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治愈 抗病毒药物 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 共价闭合环状DNA 免疫调节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乙型肝炎治愈的临床研究进展
20
作者 宋舒瑛 谢青 姜绍文 《肝脏》 2024年第6期725-730,共6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治愈的定义为在有限疗程后HBsAg持续消失,抑制HBV复制和病毒蛋白质的产生,并恢复对HBV的免疫应答。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NA)是目前抑制HBV复制的常用药物,但在HBsAg转阴前停药常出现疾病复... 乙型肝炎病毒(HBV)治愈的定义为在有限疗程后HBsAg持续消失,抑制HBV复制和病毒蛋白质的产生,并恢复对HBV的免疫应答。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和核苷(酸)类似物(NA)是目前抑制HBV复制的常用药物,但在HBsAg转阴前停药常出现疾病复发。新疗法包括靶向于HBV生命周期中不同靶点的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及抗HBV免疫的免疫调节剂等。此外,还需通过区分循环HBsAg来源、确定HBV免疫恢复,并标准化HBV RNA和乙型肝炎核心相关抗原(cccDNA转录的替代标记物)检测,从而根据患者/疾病特征和安全性,比较多种组合方案展开个体化治疗。本文就乙型肝炎治愈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治愈 抗病毒治疗 免疫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