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宿命论不等于无为主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郁淼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79-79,共1页
我国的某些辞书和哲学论著中,常把宿命论解释为一种根本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完全主张消极无为的学说,实际上是把宿命论和无为主义完全看作一个东西。如郭沫若同志在《十批判书》中根据孔子“颇有积极进取精神”而认为孔子“不象一个... 我国的某些辞书和哲学论著中,常把宿命论解释为一种根本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完全主张消极无为的学说,实际上是把宿命论和无为主义完全看作一个东西。如郭沫若同志在《十批判书》中根据孔子“颇有积极进取精神”而认为孔子“不象一个宿命论者”,显然就是把宿命论完全等同于无为主义了,否则便不会认为凡属主张有所作为的就不是宿命论者。认为宿命论者必然是无为主义者,这种看法虽不少见,但并不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进取精神 孔子 无为主义 宿命论者 辞书 主观能动作用 不抵抗主义 思想史 心理基础
下载PDF
冲突与融合——先秦儒道伦理思想之比较研究
2
作者 夏忠龙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8-21,共4页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源发生、多维发展,包含着众多思想成分相摩相荡的一种复合型文化。在这由多元文化所架构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之中,儒道两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过,两家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一直以来相互...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源发生、多维发展,包含着众多思想成分相摩相荡的一种复合型文化。在这由多元文化所架构组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系统之中,儒道两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不过,两家之间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而一直以来相互攻击、相互刺激。儒家以善恶界说人性,道家则倡扬人性自然;儒家大力倡导德治为本,道家则极力鼓吹道法自然。然而在攻讦与对立的同时,由于两家都面临着源自于内部的理论困惑和来自于外部的挑战,使得两派的互补与融通便也成为了一种必须。可以说,正是儒道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并立融通,才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平稳、进步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德治论 无为主义
下载PDF
老子思想的经济哲学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魏文俊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13,33,共4页
大哲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虽朴素简约却意境高远,其中蕴含的经济无为主义理念、天人合一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和为而不争理念,不但有助于解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困惑,更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的他山之石。
关键词 经济无为主义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为而不争
下载PDF
《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 被引量:5
4
作者 商原李刚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7,共5页
《逍遥游》的主旨就是逍遥游。后人许多新的说法 ,深化了对《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但却无法替代“逍遥游”的这一准确的概括。从《庄子》全书来看 。
关键词 《逍遥游》 主旨 "无为"游世主义 《庄子》 精神自由思想
下载PDF
只因为“责任缺席”
5
作者 毛志成 《前线》 1997年第3期53-53,共1页
只因为“责任缺席”毛志成将一个很严重很严重的问题,或一个很紧迫很紧迫的话题,演示成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或演绎成一大片高水平的文章,发表言论的或发表文字的又都是要人、名人。高人,这时你会听到或读到世上第一流的高见,第一... 只因为“责任缺席”毛志成将一个很严重很严重的问题,或一个很紧迫很紧迫的话题,演示成一场高规格的座谈会,或演绎成一大片高水平的文章,发表言论的或发表文字的又都是要人、名人。高人,这时你会听到或读到世上第一流的高见,第一流的学问,第一流的语言。其中有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主义 无为主义 社会功利 个人功利主义 社会角色 “意识流” 环境污染问题 学生负担 生态恶化 道义责任
下载PDF
说名人
6
作者 王愚 《税收与社会》 1995年第6期31-31,共1页
说名人王愚不知什么时候起,“名人”(文雅一点就叫“名流”)的称号满天飞,写几首歪诗就被称之为“名诗人”,唱几首流行小调就被捧为“名歌星”,演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者还是配角,却又成为“名演员”了。以至于能炒几个菜,会成... 说名人王愚不知什么时候起,“名人”(文雅一点就叫“名流”)的称号满天飞,写几首歪诗就被称之为“名诗人”,唱几首流行小调就被捧为“名歌星”,演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者还是配角,却又成为“名演员”了。以至于能炒几个菜,会成为“名厨”;开了个铺店,就成为“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主义 高级境界 文化造诣 艺术修养 名满天下 地质学家 刘禹锡 珠圆玉润 柳永 处世观
下载PDF
胡适的商业观
7
作者 唐力行 《开放时代》 1996年第3期38-41,共4页
“物质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钢铁世界,汽机世界,电力世界。理智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的科学世界。社会政治制度上的不知足产生了今日的民权世界,……神圣的不知足是一切革新一切进化的动力。”
关键词 胡适 司马迁 资本主义 商业观 商业经济思想 社会功能 近代文明 儒家 精神文明 无为主义
原文传递
论摘
8
《美术观察》 1997年第3期68-68,共1页
走出“无为文学” 毛志成撰文指出,眼下的中国作家,或用口头或用笔头彰扬自己是“无为主义者”的,颇不乏人,值得关注。“新时期”开始时,文学上提出“主题淡化”、“情节淡化”、“语言淡化”,以及“非政治化”、“非英雄化”等等口号,... 走出“无为文学” 毛志成撰文指出,眼下的中国作家,或用口头或用笔头彰扬自己是“无为主义者”的,颇不乏人,值得关注。“新时期”开始时,文学上提出“主题淡化”、“情节淡化”、“语言淡化”,以及“非政治化”、“非英雄化”等等口号,意在淡化前时极左文艺的火药味、血腥味,使文学从政治的附庸解放活生生的“入学”。但这个“淡化”,这个“非……化”,不能太惯性,太极端,变成对广义政治——国事、政事、民事、时事的远离和背对。必须承认,政治毕竟是社会生活的主杠杆,它的倾斜方向决定着包括作家在内的多元命运——乃至包括那“意识流”、“情感流”的成色。文学不等于政治,但文学走向“非政治”、“超政治”,是文化品位上的一种矮化,文化品格上的一种脆弱,也是一种虚幻式的自欺,很像在无处不在的政治空气中戴上了口罩,自以为吸到的是别的什么空气,其实那政治空气还是进入了你的鼻孔。例如眼下中国作家中的“无为主义者”,他们身上的情绪无非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由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在狂躁型或失落型知识分子身上所诱发出的趋利呼号或脆弱的呻吟而已。(土摘自《中国文化报》1996年12月13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文学批评 院士制度 现实主义精神 郑板桥 无为主义 社会科 西方文论 知识分子 中国作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