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学早期口述记忆研究的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亚秋 《社会建设》 CSSCI 2022年第1期74-85,共12页
中国社会学的记忆研究传统中,一个鲜明特点是以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实践为田野,并能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解释中国社会的本土概念,本质上,这是一种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这一本土化的特征并不是盲目拒斥西方,而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理论概念的基础... 中国社会学的记忆研究传统中,一个鲜明特点是以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实践为田野,并能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解释中国社会的本土概念,本质上,这是一种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这一本土化的特征并不是盲目拒斥西方,而是在吸收借鉴西方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传统,并力图将自己的成果融入与世界学术的对话之中,从而推进一种文明间的对话。以方慧容的“无事件境”研究为例,方慧容提出的“无事件境”概念是传统农村社区特有的社会心态,是与现代性对张的一种存在状态;但它还不限于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文化心态,它在现代社会、扬·阿斯曼讨论的古埃及社会,以及普鲁斯特追忆中的法国社会、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理论中都存在,可能是人类文明中一个较为普遍的心态。在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人类生存理性,与现代理性之间存在一定张力。而我们个体在现代所过的生活并没有全部被“现代化”,这便是“社会底蕴”在当代所承载的意涵。“无事件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意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无事件境 社会心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