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尿激酶和(或)维拉帕米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危小军 廖伟 +4 位作者 钟一鸣 谢东明 王小萍 廖祥中 谢东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01-903,共3页
目的 探讨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和(或)维拉帕米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靶血管的无再流现象,首先予冠脉内硝酸甘油,其中64例(94.11%)血流无改... 目的 探讨冠脉内注射尿激酶和(或)维拉帕米改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时无再流现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冠脉介入治疗时出现靶血管的无再流现象,首先予冠脉内硝酸甘油,其中64例(94.11%)血流无改善,随机将该64例分为三组:A组(21例):交替给予尿激酶(10-50)×10^4U及维拉帕米0.5-1.5mg冠脉内注射;B组(19例):给予维拉帕米0.5~2.0mg冠脉内注射;C组(24例):给予尿激酶(20~60)×10^4U冠脉内注射。结果 A组21例(100%)TIMI血流改善达3级(P〈0.01),B组17例(89.47%)TIMI血流改善达3级(P〈0.05)。C组19例(79.17%)TIMI血流改善达3级(P〈0.05)。结论 无再流现象与靶血管远端的冠脉微血栓形成及痉挛有关。冠脉内予以小剂量尿激酶和(或)维拉帕米是安全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再流现象 心肌灌注 尿激酶 维拉帕米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无再流现象 被引量:48
2
作者 陈跃峰 杨跃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5年第1期4-8,共5页
无再流现象 (no reflowphenomenon)是指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后重新恢复血流 ,却无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的现象 ,可发生于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本文就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机制、检测、预防和处理等方... 无再流现象 (no reflowphenomenon)是指冠状动脉闭塞 ,血流中断后重新恢复血流 ,却无心肌组织的有效灌注的现象 ,可发生于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本文就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情况、机制、检测、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术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冠状动脉闭塞 溶栓治疗 心肌组织 恢复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对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奇 沈卫峰 +3 位作者 张建盛 张瑞岩 胡健 张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3年第5期245-247,共3页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包括 12 7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 (直接支架组 )和一般情况匹配的 12 7例球囊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 (常规支架组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冠脉... 目的 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 (冠脉 )内直接支架术对术后无再流的影响。方法 包括 12 7例接受冠脉内直接支架术的患者 (直接支架组 )和一般情况匹配的 12 7例球囊扩张后行冠脉支架术的患者 (常规支架组 ) ,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即刻和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直接支架组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较轻 (82 %± 6 %和 87%± 11% ,P <0 0 5 ) ,支架置入术最终扩张压力明显增高 [(15± 5 )atm和 (12± 3)atm ,P <0 0 5 ],11例 (8 7% )支架置入后发生无血流现象 [常规支架组18例 (14 2 % ) ,P =0 17]。随访期两组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无血流组患者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 (4 8%和 8% ,P =0 0 0 1)。结论 冠脉内直接支架或常规支架术对术后无血流现象发生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初次冠脉支架术后发生无血流现象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术 无再流现象 预后 心脏不良事件 介入疗法 心肌梗死
下载PDF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荣英 傅向华 +5 位作者 马宁 王国忠 胡少东 吴伟力 李世强 谷新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113-,共1页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AMI患者 ,均在发病 12h内行PCI术。无再流现象定义为PCI术后IRA远端血流≤TIMIⅡ级 ,无有意义的残余狭窄。所有患者按照无再流现象的有无分为 2组 :无再流组 (15例 )和再流组 (85例 )。监测心肌酶谱变化 ;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 ;观察室壁瘤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无再流组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 (2 0 %和 6 1% ,P <0 .0 1) ;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再流组(6 7%和 35 % ,P <0 .0 5 ) ;肌酸激酶同功酶峰值显著高于再流组 (4 0 3± 132和 2 77± 15 1,P <0 .0 1)。②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 (2 7.6± 9.1%和 2 0 .9± 9.4 % ,P <0 .0 1) ;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 (4 6± 8%和 5 3± 9% ,P <0 .0 1) ;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 (2 0 %和 4 % ,P <0 .0 5 ;2 0 %和2 % ,P <0 .0 5 )。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 =6 .12 ,P =0 .0 1)。结论 缺乏梗死前心绞痛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高危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患者 心绞痛 冠心病 PC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中无再流现象的预防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慧 马建琴 宋彦恩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700-702,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脉再通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出现无再灌注,称为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发生率高达37%。因此心肌组织微血管灌注已成为评估AMI患者PCI治疗成功与...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冠脉再通后,心肌组织再灌注并不完全、甚至出现无再灌注,称为无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发生率高达37%。因此心肌组织微血管灌注已成为评估AMI患者PCI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超选择性冠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再流现象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家安 汝磊生 +4 位作者 李俊峡 彭育红 徐若华 杨莉 梅静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72-575,共4页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21例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梗死相关...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急诊PCI后再通的IRA存在无复流现象者43例。21例患者经血栓抽吸导管超选择性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内注射法,22例患者采用常规指引导管内注射方法。药物均采用硝普钠100μg,2 s内"弹丸式"快速注射完毕。10 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评定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及校正TIMI帧数(cTFC)。结果:两组均可明显改善急诊PCI后的无再流现象,超选择组所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恢复TIMIⅢ级,cTFC帧数由用药前的(84±7)帧降至(26±6)帧,与常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选择性IRA内快速注射硝普钠100μg能更有效地改善AMI急诊PCI中无再流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硝普钠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再流现象 血栓抽吸装置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合贝爽冠状动脉内注射对PCI无再流现象疗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韩艳丽 陈玉国 +3 位作者 李贵双 李继福 许维亮 王营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09-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PCI,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0例,PCI术中38例出现IRA的无再流;不稳定型心绞痛310例,...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梗死相关动脉(IRA)无再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PCI,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50例,PCI术中38例出现IRA的无再流;不稳定型心绞痛310例,7例出现无再流。45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组24例,交替给予尿激酶及合贝爽冠脉内注射,尿激酶总量20万U,合贝爽总量2 mg;合贝爽组21例,给予合贝爽冠脉内注射,总量2 mg。结果: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组24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hrombolysis inMyocardial Infarction,即TIMI)血流明显改善,P<0.005;合贝爽组21例TIMI血流亦明显改善,P<0.005。对4例TIMI血流Ⅰ级者继续给予尿激酶10-20万U推注后,TIMI血流Ⅲ级者3例,TIMI血流Ⅱ级者1例,术后24h死亡2例,静点多巴胺1周维持血压1例。两组相比,术后TIMI血流改善以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组更为显著,P<0.005。结论:无再流现象与IRA远端的冠脉微血栓形成及痉挛均有关,PCI中给予冠脉内小剂量尿激酶+合贝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合贝爽 无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行PCI并发无再流现象8例急救护理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长芹 葛建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2期8-8,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急救护理 并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泉 雷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707-71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近年来,有斑块切除及远端保护装置、扩血管、抗血小板、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白细胞黏附、减轻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治疗方法用于无再流的防治,但无再流现象并未得到完全解决。现就...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现象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近年来,有斑块切除及远端保护装置、扩血管、抗血小板、改善内皮功能、抑制白细胞黏附、减轻再灌注损伤等多种治疗方法用于无再流的防治,但无再流现象并未得到完全解决。现就无再流现象的概念、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下载PDF
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
10
作者 谷新顺 王荣英 +1 位作者 胡少东 傅向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47-749,共3页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PCI术。所有患者按照有无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无再流组(15例)和再流组(85例)。监测心肌酶谱和C反...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PI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100例首次AMI患者均在发病12h内行PCI术。所有患者按照有无无再流现象分为2组:无再流组(15例)和再流组(85例)。监测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放射性核素测定心功能;观察室壁瘤、心力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无再流组PIA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而前壁梗死的发生率高于再流组(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再流组(P<0.01)。无再流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大于再流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再流组(P<0.01);心力衰竭、室壁瘤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再流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OR=6.12,P=0.01)。结论缺乏PIA是发生无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无再流现象与心力衰竭和死亡率增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前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再流现象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无再流现象机制与诊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现亮 赵希军 何国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6期930-933,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时,无再流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件,这严重影响了再通治疗的成功率。无再流的机制尚不明确,并且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也可能不同。现对无再流现象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发病机制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梁允兰 彭宇竹 郭锡熔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再流现象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等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现象 中医药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再流现象的防治进展
13
作者 赵希军 刘现亮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无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再通治疗的成功率。因此,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再流现象的发生率成为当今PCI治疗的新热点。本文主要对PCI后无再流现象的预防和治疗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无再流现象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干预治疗后的无再流现象
14
作者 陈茂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6-237,共2页
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无再流现象的定义、发生机制、后果、检查方法、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干预治疗 无再流现象
下载PDF
无再流现象
15
作者 陈科丹 徐耕 《浙江实用医学》 2005年第6期427-429,431,共4页
随着血管再通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无再流现象是限制血管再通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理解无再流现象的发生机理,进行合理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无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 灌注 干预
下载PDF
再灌注治疗成功后的无再流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振华 王立华 葛钧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灌注 无再流现象 治疗
下载PDF
PCI术后冠状动脉无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同汉 魏向龙 刘映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2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PCI 术后 冠状动脉无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预防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无再流现象1例分析
18
作者 朱智明 高连如 +3 位作者 费宇行 李贤峰 王丽华 张军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88-188,共1页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无再流现象 发生机制 病例
下载PDF
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
19
作者 吕忠英 李鹏 +3 位作者 王娟 阿布都·苏迫尔 巴·巴音斯勒玛 郑丽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3期448-451,583,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 目的:探讨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0只SD大鼠构建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根据再灌注后有无再流分为2组,分别为无再流组(n=42)和有再流组(n=28)。分析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微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相关性。结果:有再流组大鼠HR和LVEDP值、纤维蛋白原水平、VCAM-1值显著高于无再流组,而SBP、DBP和LVSP值、微血栓形成数量、ApoB值和ApoB/ApoA1值、P-selectin、ICAM-1、IL-6和IL-10值则显著低于无再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血栓形成(r=0.654,P=0.005)和载脂蛋白比值(r=0.582,P=0.004)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纤维蛋白原(r=-0.552,P=0.002)与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微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原、载脂蛋白比值与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三者可作为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无再流现象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载脂蛋白比值 急性心肌缺血灌注无再流现象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肌灌注分级无再流现象对心室功能和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刘君 傅向华 +6 位作者 马宁 吴伟力 谷新顺 李世强 姜云发 刘晓堃 张强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4-878,共5页
目的 应用心肌灌注分级 (MBG)的方法判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MI PCI)后的无再流现象 ,并评价其对局部、整体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方法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首发前壁AMI并于 6~ 12小时... 目的 应用心肌灌注分级 (MBG)的方法判断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AMI PCI)后的无再流现象 ,并评价其对局部、整体心室收缩功能和同步性的影响。方法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2月首发前壁AMI并于 6~ 12小时内行直接PCI的患者 12 8例 ,应用MBG方法将患者分为无再流组 (MBG 0~ 1级 )和有再流组 (MBG 2~ 3级 ) ,其中无再流组 36例 (男 2 2例 ,女 14例 ) ,平均年龄 (6 6 2 3± 13 17)岁 ,有再流组 92例 (男 5 8例 ,女 34例 ) ,平均年龄 (6 3 18±11 73)岁。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 ,测定心室容积、压力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 (WMS) ;AMI后 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 ,测定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 ;AMI后 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心室造影和核素心室造影检查测定上述参数 ,同时随访并记录术后 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1)AMI PCI后 6个月随访时 ,无再流组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均较有再流组明显增高 [(5 0 35± 7 2 4 )ml/m2 比 (39 6 4± 7 15 )ml/m2 ,(86 4 7± 11 77)ml/m2 比 (77 19± 9 2 9)ml/m2 ,(10 11± 1 94 )比(7 92± 1 6 6 ) ,(16 38± 3 2 1)mmHg(1mmHg =0 13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再流现象 AMI 左室 患者 核素心室造影 心肌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 同步性 收缩 记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