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在胎儿脉络丛囊肿筛查染色体异常的应用
1
作者 代鹏 孔祥东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胎儿脉络丛囊肿(CPC)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选择NIPT的临床资料,总结NIPT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608例胎儿CPC或CPC合并...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技术(NIPT)应用于胎儿脉络丛囊肿(CPC)筛查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选择NIPT的临床资料,总结NIPT的检出率、阳性预测值等指标。结果608例胎儿CPC或CPC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中,16例胎儿为高风险,检出率为2.6%(16/608),9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7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15例孕妇选择了浸入性产前诊断,确诊8例,阳性预测值(PPV)为53.3%(8/15)。≥35岁和<35岁的胎儿CP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iCPC和cCPC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8,P=0.003)。双侧、左侧和右侧胎儿CPC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C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相关性。NIPT可应用于超声提示胎儿CPC孕妇的可选筛查技术,且筛查准确性较高,避免侵入性检查,有助于提高产前诊断的检出率,降低产前诊断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技术 脉络丛囊肿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分析
2
作者 查斌斌 范晓宇 张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6期122-124,共3页
目的 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情况。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1 257例经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统计无创产前基因检... 目的 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高风险的检出情况。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3年5月—2024年1月泰安市中心医院1 257例经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统计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结果和各类性染色体异常的检出数量,以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金标准,分析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与其符合率。结果 以羊水染色体核型为金标准,检出18例阳性、1 239例阴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检查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为99.84%(1255/1 257)、88.89%(16/18)、100.00%(1 239/1 239),与羊水染色体核型的Kappa值为0.940。结论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在筛查胎儿异常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早地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 检出率
下载PDF
“岗课证赛创”融合育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食品理化检测技术”为例
3
作者 卓秀英 梁可 +2 位作者 刘佳颖 张伟爱 吴春娇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岗课证赛创”是以课程为核心,将岗位、比赛、技能证书、科研融入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设典型工作项目,以比赛、“1+X”证书为抓手,对标国赛和技能证书标准,规范化、标准化操作,通过以岗设课、以证促课、赛... “岗课证赛创”是以课程为核心,将岗位、比赛、技能证书、科研融入课程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文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开设典型工作项目,以比赛、“1+X”证书为抓手,对标国赛和技能证书标准,规范化、标准化操作,通过以岗设课、以证促课、赛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方式,全方位实施食品专业核心课程“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的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岗课证赛创”融合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满足了行业人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证赛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产前筛查指标异常孕妇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贞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9-0112,共4页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在产前筛查中对于指标异常孕妇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比5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分别采用无创产前DNA检测和唐氏筛查的结果,结果 发现无创产前DNA检测的阳性率(...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NIPT)在产前筛查中对于指标异常孕妇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比5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分别采用无创产前DNA检测和唐氏筛查的结果,结果 发现无创产前DNA检测的阳性率(0.04%)显著低于唐氏筛查(0.12%)。同时,无创产前DNA检测的诊断准确率(96.00%)明显高于唐氏筛查(88.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664,P=0.0064)。因此,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为产前筛查提供了一种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对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无创产前DNA检测组并发症率为0%,明显低于唐氏筛查组4%,差异具有统计学(X2=10.2064,P=0.0064)。结论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于诊断21-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假阳性率低,无并发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 基因检测技术 产前筛查 指标异常孕妇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覃秀川 张明华 刘国树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3-514,共2页
目的:了解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CardioVision MS2000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高血压患者和50名体格检查健康者,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动脉硬化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收缩压、舒... 目的:了解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CardioVision MS2000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高血压患者和50名体格检查健康者,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动脉硬化指数(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SI)、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脉搏,同时测定高血压组患者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C反应蛋白和体重指数,对AS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者的ASI分别为33~287(中位数49)、28~60(中位数43)(P<0.05),ASI与年龄、收缩压、脉压和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病的患者的ASI值高于健康者,主要影响因素可能为年龄、收缩压、脉压和C反应蛋白,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CardioVision MS2000测量ASI能反映血管弹性的变化,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指数 动脉硬化检测 相关分析 高血压 危险因素 检测 无创 临床研究 C-反应蛋白 高血压患者
下载PDF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欣 李广义 +1 位作者 李远洋 邱天爽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0期14-17,共4页
动脉硬化度的无创检测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三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踝臂指数、脉搏波传播速度等目前用于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的主要指标及其相关技术、装置,对近年来动脉弹性功能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无创检测 踝臂指数 脉搏波传播速度 超声检查 脉搏波波形分析
下载PDF
基于蚁群聚类算法的动脉硬化无创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丽娜 周润景 +2 位作者 武佩 刘美玲 张珏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5-241,共7页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于心电信号或脉搏波信号的单一特征源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无法全面反映心血管动脉硬化事件。为了提高动脉硬化无创检测识别精度,提出了基于心电信号、脉搏波信号的多源数据无创... 动脉硬化无创检测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基于心电信号或脉搏波信号的单一特征源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无法全面反映心血管动脉硬化事件。为了提高动脉硬化无创检测识别精度,提出了基于心电信号、脉搏波信号的多源数据无创动脉硬化识别方法,构建了具有变异特性的蚁群聚类算法,对提取的40组临床心电、脉搏波信号的特征值向量进行监督分类。通过对系统测试结果与专家分类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单一特征源的动脉硬化识别率,是一种有效的动脉硬化无创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信号 脉搏波信号 动脉硬化 蚁群算法 无创检测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虞春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健康体检者240例,分为20~40岁组(A组)80例,>40~60岁组(B组)120例,>60岁组(C组)40例。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及脉压指数(PPI),对相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与B组的PWV、ABI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与C组的PWV和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的PWV、PP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用于动脉硬化早期的筛查及诊断,对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在健康体检人群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健康体检
下载PDF
以PWV与ABI为主要内容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翟春雨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11期39-40,共2页
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人们对于动脉硬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专家学者关于动... 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动脉硬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人们对于动脉硬化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很多专家学者关于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检测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工作,实现了动脉硬化检测技术的无创化。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踝臂指数(ABI)作为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可以有效评估动脉硬化人群的血管状态,同时对于无症状亚临床动脉硬化患者的危险分层评估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近些年以PWV与ABI为主要内容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动脉硬化的检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WV ABI 动脉硬化 检测技术 应用进展
下载PDF
如何提高超声技术对颈动脉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测的准确性 被引量:29
10
作者 华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483-487,共5页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硬化 超声技术 准确 检测 ICVD 脑血管疾病 血流动力学 卒中患者
下载PDF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芳 陈玉婵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对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 000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的体检结果将所有体检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 目的对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探究。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2 000例体检者的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的体检结果将所有体检者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相关指数(包括脉搏波传播速度以及踝臂指数)处于正常水平,而研究组体检者的动脉硬化相关指数则处于异常(升高)水平。通过对两组体检者的健康体检结果(包括体检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脉压数值、总胆固醇含量、脂蛋白含量、三酰甘油含量以及动脉硬化指数)的比较分析,探究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所有体检者的脉搏波传播速度随着受检人群的年龄增加而升高,检查结果为异常的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而在体检者体检结果方面,正常组体检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值、总胆固醇含量、脂蛋白含量及三酰甘油含量结果均优于研究组体检者的体检结果(P<0.05)。结论在健康体检中应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可以在早期就可以发现动脉硬化存在的可能,并且可以进行有效及时的预防治疗,同时也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早期进行一定的筛查诊断,呈现出较好的关联性,对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发现治疗有有利的作用,值得在健康体检领域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检测技术 健康体检 脉搏波传播速度 踝臂指数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晓芳 吴焰 周文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目的以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以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强化健康宣教,患者出院后仍随访干预6个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BI、baPWV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BI、baPWV异常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熬夜、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不良生活习惯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够客观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进展,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控制动脉硬化进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护理干预 踝臂指数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旋 吴冰虹 +1 位作者 张春兰 欧学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年第32期8-10,共3页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 目的分析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健康体检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部行无创动脉硬化健康体检的10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检者年龄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36例(<40岁)、B组53例(40-60岁)、C组17例(≥60岁)三组,均对其应用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结果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PWV、ABI、PPI等无创动脉硬化指标检测异常人数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均低于合并基础疾病组,且高血压与高血脂组正常值与动脉弹性降低测量值时,PWV小于糖尿病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健康体检者尤其针对高龄者应加强无创动脉硬化检测,能及时发现被检者是否存在动脉硬化风险,有助于及时予以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干预,最大程度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或阻止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PWV ABI PPI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胡湘 黄杏贤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84-86,98,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TCD发现一条以上颅内、颅外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3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将动脉硬化检测各项指标与TCD发现一条以上颅内、颅外动脉狭窄者比较。结果: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动脉顺应性(C2)似然比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异常是导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 动脉狭窄 危险因子
下载PDF
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开隽 张梅梅 +3 位作者 叶继伦 张旭 顾家军 宋学东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33-738,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并设计相应的系统。传统仪器多采集肱部、踝部脉搏波计算传导速度,而本文提出的检测方法利用光电容积法采集手指、脚趾人体末梢脉搏波,从而实现计算,并把测量结果命名为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系统的测量重复性良好,与传统的检测仪器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传统仪器需要采用充气泵、放气阀和袖带来进行测量,而该系统使用光电容积法,只需连接光电探头即可完成测量,大大减小仪器体积和重量,为实现动脉硬化检测移动化、便携化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人体末梢脉搏波 指-趾脉搏波传导速度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下载PDF
基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动脉硬化无创检测方法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鹏栋 肖汉光 +1 位作者 任慧娇 黄金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使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无创测量动脉硬化的指标,已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主要有张力测定法、示波法、超... 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查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无创的检测方法可以使动脉硬化的早期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无创测量动脉硬化的指标,已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测量主要有张力测定法、示波法、超声成像法、光电容积描记法、生物阻抗容积描记法、磁共振成像法等方法。本文对这些技术和方法的优缺点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无创检测 脉搏波传导速度
下载PDF
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高血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冰冰 张丽芬 陈志锦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3期16-17,共2页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制...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两组均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BM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心踝血管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7.28%低于对照组的21.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对其行早期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早预防、早控制,提升患者的身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高血压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分子成像技术检测动脉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庄剑辉 李宪凯 徐亚伟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5,共3页
巨噬细胞大量浸润(〉25个细胞/0.3mm直径区域)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巨噬细胞成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分子成像广义的定义为利用各种显像材料,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进程进行... 巨噬细胞大量浸润(〉25个细胞/0.3mm直径区域)是动脉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巨噬细胞成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分子成像广义的定义为利用各种显像材料,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生物进程进行体内描述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斑块 巨噬细胞 分子成像 技术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 分子水平
下载PDF
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喜梅 王瑜 +3 位作者 傅丽玲 杨芸 许闽燕 李月凤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94-195,共2页
目前,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两种:有创检测和无创检测。有创检测包括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是直接发现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对患者来说,有创性检查费用较高,有一定风险性,不适合常规筛查,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 目前,动脉硬化的检测手段主要有两种:有创检测和无创检测。有创检测包括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是直接发现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但是对患者来说,有创性检查费用较高,有一定风险性,不适合常规筛查,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像学手段外,还可以进行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ABI)的临床检测,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进行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本研究就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的阳性结果与体检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目前医学仪器检测中如何能更准确、更方便的检测出动脉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检测 临床研究 脉搏波传导速度 评估 血管狭窄程度 心脑血管疾病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在糖尿病早期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红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年第3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 糖尿病 早期风险评估 运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