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和短轴平面外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聂明辉 张晓侠 +7 位作者 刘会玲 李义学 王晓岩 吴文瑛 冯佩明 丁华杰 王志学 赵胜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和短轴平面外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应用,为选择动脉血压监测置管引导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长轴平面内和短轴平面外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中的应用,为选择动脉血压监测置管引导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长轴组和短轴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长轴平面内、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操作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种方案的优缺点。结果长轴组患者刺入目标血管时间和总穿刺时间均长于短轴组(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短轴组(P<0.05),穿刺次数少于短轴组(P<0.05)。长轴组和短轴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短轴平面外技术超声引导相比,长轴平面技术具有更高的穿刺成功率,但穿刺时间较长,存在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平面技术 感染性休克 动脉血监测 穿刺置管
下载PDF
动脉血压张力测量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林治川 董庆龙 欧阳葆怡 《广州医药》 2001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 :研究张力血压 (TBP)测量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对血压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下经足背动脉行IBP监测 ,同侧上肢行TBP和NIBP监测 ,每间隔 2min同步记录IBP、NIBP和TBP的SBP、MAP和DBP值 ,每例患... 目的 :研究张力血压 (TBP)测量法的临床应用特点及对血压变化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方法 :40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全麻下经足背动脉行IBP监测 ,同侧上肢行TBP和NIBP监测 ,每间隔 2min同步记录IBP、NIBP和TBP的SBP、MAP和DBP值 ,每例患者均记录 2 0对数据。结果 :IBP和TBP、IBP和NIBP、TBP和TBP之间的SBP ,MAP和DBP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其中以NIBP和TBP的相关性最好 (SBP :r=0 98,MAP :r=0 96 ,DBP :r=0 97)。三种测量方法的SBP、MAP和DBP的变化趋势一致。血压出现急剧变化时 ,与IBP相比 ,TBP波峰滞后出现 ,峰值偏低。结论 :TBP测量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患者的无创血压水平 ,能连续和实时地反映患者的动脉血压状况及变化趋势 ,但当血压发生急剧和 (或 )异常波动时需注意其应用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血 无创 动脉血张力测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防止血栓形成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吴艳 《微创医学》 2007年第5期454-455,共2页
关键词 动脉血监测 血栓形 平均动脉 动脉 直接测量 周围动脉 足背动脉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
4
作者 陶海燕 《工企医刊》 2006年第6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动脉血监测 护理 动脉内血 临床实践 危重症病人 直接测量 导管置入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动脉血压测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玲 《医学文选》 2005年第4期644-646,共3页
关键词 动脉血测量 血液动力学变化 周围血管阻力 测量技术 收缩期血 处理和预防 循环血量 心输出量 动脉管壁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杰 李美琪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11期636-636,共1页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现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60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其中35例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25例未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情况...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是将动脉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内血压的方法。现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6年8月至2010年5月60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其中35例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25例未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情况对比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监测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应用 动脉内血 中国医科大学 直接测量 导管置入 护理观察
下载PDF
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段媛媛 刘惠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3-53,共1页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各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肱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55%的患者289例(排除1个月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合并有严重瓣膜疾病)...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各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肱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且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射血分数>55%的患者289例(排除1个月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合并有严重瓣膜疾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常规用6F鞘管穿刺左侧或右侧桡动脉,连接压力传感器,校零待压力波稳定后记录血压(桡动脉有创血压),同时用监护仪测量血压(桡动脉无创血压),使桡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同步测量。造影结束后2 min待压力波稳定测量中心动脉各血压值,并同时用监护仪再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使中心动脉压和肱动脉压同步测量。分别计算中心动脉和肱动脉收缩压分数(FSP)、舒张压分数(FDP)等血压参数。采用Judkin法划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对照组85例,单支病变组50例,两支病变组66例,三支病变组88例。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中心动脉收缩压、脉压(PP)、FSP依次升高(分别为131.2±18.3比133.3±19.2比134.5±19.6比136.7±20.2,61.2±12.1比62.3±12.9比63.4±13.3比64.5±14.2,1.46±0.12比1.50±0.14比1.54±0.16比1.62±0.16, P值均<0.01)。对照组、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中心动脉FDP依次降低(分别为0.78±0.03比0.77±0.03比0.76±0.02比0.05±0.01,P<0.01)。各组间中心动脉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FSP、FDP、PP是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FSP为:OR=1.29,95%CI= 1.23-1.58;FDP为: OR=0.63, 95%CI= 0.38=0.94 ; PP为: OR=1.17, 95%CI= 1.03-1.32)而非肱动脉各血压值。肱动脉有创收缩压和舒张压与无创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系数:收缩压系数0.871,舒张压系数0.872,均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单支病变、两支病变、三支病变其中心动脉收缩压、PP、FSP、FDP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SP、FDP与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呈正相关。肱动脉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呈正相关,故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血压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无创 三支病变 单支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 动脉血 同步测量
下载PDF
中心静脉压和有创动脉血压测量过程中校零和零点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晶 左祥荣 +2 位作者 刘少华 褚敏娟 田雅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明确中心静脉压(CVP)和有创动脉血压(IBP)测量过程中的校零时机及零点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方法:运用液体容器实验模型模拟连续压力监测系统的测压过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并结合血压的生理学及心血管解剖学知... 目的:明确中心静脉压(CVP)和有创动脉血压(IBP)测量过程中的校零时机及零点位置,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科学准确的监测结果。方法:运用液体容器实验模型模拟连续压力监测系统的测压过程,基于流体力学理论并结合血压的生理学及心血管解剖学知识,分析校零及标定CVP和IBP零点位置过程中充液导管系统内压力的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校零时充液导管系统内的压力由大气压、加压袋压力、墨菲滴管液面与压力传感器的垂直距离(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组成,此压力数值为基线0 mmHg(1 mmHg≈0.133 kPa);测压过程中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下10 cm水平位置时,不同的导管尖端位置测得的压力均为10 cmH 2O(1 cmH 2O≈0.098 kPa);当压力传感器置于容器最高液平面水平时,测得压力为0 mmHg。 结论:仅在评估到大气压、加压袋压力、ΔH水柱重力和导管壁阻力其中1个或多个条件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复校零;测量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压力传感器于零点位置以消除静水压的影响,确保数值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 动脉血 校零 零点位置 测量 准确性
原文传递
基于脉搏波速法的无创连续血压检测系统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顶立 陈裕泉 +4 位作者 邢雷 李艳 严洪 陈杭 叶树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设计基于脉搏波速法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系统。方法分析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原理,提出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压的关系方程,并论述了方程参数标定方法。根据心电与脉搏波信号的特点,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16位A/D等先进的电... 目的设计基于脉搏波速法的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系统。方法分析基于脉搏波传导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原理,提出脉搏波传导时间与血压的关系方程,并论述了方程参数标定方法。根据心电与脉搏波信号的特点,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16位A/D等先进的电子器件设计了同步采集心电和脉搏波信号,准确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并计算动脉血压的仪器。结果实验表明,仪器的测量误差优于AAMI推荐标准。结论本系统能满足无创连续血压测量的基本要求,已应用于航天员日常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连续血测量 脉搏波速法 动脉血
下载PDF
危重症监护室护士有创血压监测技能掌握现状及改进对策 被引量:16
10
作者 汤卫红 陈泳 +3 位作者 朱艳萍 陈华玉 曹芳 钟广红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3期81-83,共3页
目的:调查危重症监护室护士有创动脉血压(IABP)监测技能掌握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对策。方法:采用已获认可自行研制 IABP 监测技术与应用调查表调查江苏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3个危重症监护室165名护士 IABP 监测技能掌握情况(条目掌... 目的:调查危重症监护室护士有创动脉血压(IABP)监测技能掌握现状,分析原因,探讨对策。方法:采用已获认可自行研制 IABP 监测技术与应用调查表调查江苏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13个危重症监护室165名护士 IABP 监测技能掌握情况(条目掌握正确得分反映)、McGhee 标准评定掌握水平,探讨掌握与否原因,进而阐述 IABP 生理及影响因素、技术规范、动力反应性校准及波形识读,以此内容教学1年后变换调查表再次调查并比较。结果:初次调查条目掌握得分0-75分,平均(31.32±13.71)分,水平评定为差。其缘于 IABP 生理及影响因素一知半解、部分监测技术把握不够规范、系统动力反应性校准茫然、波形识读经验不足。通过教学1年的197名危重症监护室护士再次调查掌握得分62.5-100分,平均(86.90±13.10)分,显著高于初次调查(P 〈0.05)。结论:强化 IABP 生理及影响因素学习、全面把握技术规范、厘除系统动力反应性影响、积累波形识读经验,有助于克服危重症监护室护士 IABP 监测技能掌握差现状,提升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 危重症监护室护士 技术规范 波形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动脉测压管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郑菁 陈鑫鑫 林娜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动脉置管测压是将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它能连续测量患者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及瞬间改变的情况,使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也提供了持续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通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动脉置管测压是将导管置入动脉内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它能连续测量患者每个心动周期的动脉血压、血压变化趋势及瞬间改变的情况,使医护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也提供了持续监测动脉血气分析的通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重大手术和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中,是目前血压测量的金标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动脉血 测量 动脉血气分析 效果评价 连续测量 肝素钠 动脉置管 冲管
下载PDF
颅内压力监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瑞初 赵英俊 +3 位作者 王宪民 陈延航 李钰绩 胡耄祺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2年第1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颅内 测量方法 颅内监护仪 计算机 无创技术 神经外科
下载PDF
连续4h不解袖带监测儿童无创血压的研究
13
作者 刘春艳 占亚萍 王宝琳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0年第2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无创 监测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袖带 动脉血 血流灌注 测量
下载PDF
关于血压间接测量气袋正确放置的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陈英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 2003年第4期249-250,共2页
动脉血压是临床检查循环系统机能的重要指标,上肢动脉血压间接测量也是临床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基础护理教学过程中,常发现教科书中血压测量袖带放置的位置,各家说法不同.
关键词 动脉血 间接测量 气袋 放置位置 护理技术 测量
下载PDF
袖带宽度与臂围的比例对病人血压值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丽华 高丽萍 韩喆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2期350-351,共2页
关键词 病人资料 影响的研究 袖带 宽度 动脉血监测 血流动力学变化 比例 臂围 间接测量
下载PDF
有创动脉血压连续监测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显杰 刘玉静 《丹东医药》 2002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动态行血压监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以指导临床工作。经动脉穿刺导管采取动脉血标本随时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1cm的重患25例,经左桡动脉或右桡动脉穿刺一置管,... 目的 经桡动脉穿刺、置管、连续、动态行血压监测,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以指导临床工作。经动脉穿刺导管采取动脉血标本随时测定血气分析,电解质变化;方法 选择收治1cm的重患25例,经左桡动脉或右桡动脉穿刺一置管,通过换能器连接到计算机上,以显示器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以及动脉压的波形。记录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miBp)数值及测压时间,血压组对照并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iBp的测压时间为3秒±0.4秒,niBp的测压时间为23±2秒,iBP的数值比NiBp高18±2mmHg,两组对比,P<0.05。结论 有创动脉血压能提供准确、及时的血压数据,便于对危重患者的血压连续、动态监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连续监测 无创 测量
原文传递
不同卧位双上肢无创血压测量值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岳仙红 姜建慧 王芳新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第1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测量 无创 双上肢 卧位 生命体征 治疗效果 病情判断 动脉血
原文传递
冠心病监护病房护士观察病情能力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洪宝丽 《现代护理》 2005年第4期301-302,共2页
关键词 能力培养 观察病情 病房护士 动脉血监测 冠心病监护病房 心导管介入治疗 血管支架植入术 恶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 肾功能不全 急性左心衰 心源性休克 危重病房 病人病情 病情发展 其他疾病 医疗水平 医疗技术
下载PDF
针刺太冲穴、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降压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浩 黄金 +3 位作者 汪露 林璐璐 杨静雯 刘存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降压效果的差异。方法:6只Wistar大鼠为对照组,2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人迎组和非穴组,每组6只。每天固定时间针刺治疗1次,共14d。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技术检测血... 目的:探讨针刺太冲穴、人迎穴对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降压效果的差异。方法:6只Wistar大鼠为对照组,24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太冲组、人迎组和非穴组,每组6只。每天固定时间针刺治疗1次,共14d。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技术检测血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同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显著增高(P<0.05),太冲组SHR大鼠SBP自第7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人迎组SHR大鼠自第6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太冲组和人迎组SHR大鼠DBP和MAP自第6天开始显著下调(P<0.05),降压效果呈时间依赖性。结论:针刺太冲、人迎穴可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但太冲穴和人迎穴降压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太冲穴 人迎穴 自发性高血 效果 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