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抬腿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评估液体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反应性研究
1
作者 罗伟雄 张龙 陈幼娟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无创心排血量(Co)监测评估液体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予以PLR、Co测定,根据液体扩容后每搏输出量(SV)结果分成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评价两组PLR所致△SV... 目的探讨使用被动抬腿试验(PLR)联合无创心排血量(Co)监测评估液体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取52例患者纳入研究,均予以PLR、Co测定,根据液体扩容后每搏输出量(SV)结果分成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评价两组PLR所致△SV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有、无反应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PLR各阶段,无反应组SV、HR无显著差异,而有反应组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PLR、无创心排血量评估液体复苏后心功能不全患者容量反应性有良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抬腿试验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评估 液体复苏 功能不全 反应性
下载PDF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在心脏术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2
作者 何文娟 王金柱 +3 位作者 刘景全 叶瑞忠 吴静 姚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27,共4页
目的提高心脏疾病术后患者液体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9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于术后进入ICU,对照组行常规液体管理,干预组实施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为核心的液体管理。... 目的提高心脏疾病术后患者液体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将95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干预组47例。两组均于术后进入ICU,对照组行常规液体管理,干预组实施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为核心的液体管理。结果干预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出科时左室射血分数、N端B型钠尿肽原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乳酸清除率、术后尿量显著高于或多于对照组,利尿剂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心脏超声用于心脏术后患者液体管理,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疾病 手术 液体管理 无创监测 脏超声 外科护理
下载PDF
每搏连续无创血压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超 林君卿 +4 位作者 翁晓丽 任宇虹 李春平 薛贻敏 郑永红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 目的:探讨每搏连续无创血压(continuous noninvasive arterial pressure,CNAP)监测系统在心脏瓣膜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心脏瓣膜术后合并LCOS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4)和CNAP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CNAP组给予CNAP指导治疗。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平衡总量。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总用量、ICU住院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AP组多巴酚丁胺总用量、去甲肾上腺素总用量、液体平衡总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NAP指导心脏瓣膜术后LCOS患者的治疗能够优化此类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连续无创监测系统 综合征 脏瓣膜手术
下载PDF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联合EGDT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何布 郁莉莉 +1 位作者 姚峰 刘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技术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重症医学科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技术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苏州九院重症医学科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EGDT组和NICOM组,每组40例。EGDT组采取EGDT液体复苏,NICOM组在EGDT基础上联合应用NICOM技术引导被动抬腿试验(PLR)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 h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尿量、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_(2))、血乳酸(Lac),以及治疗后6、24及48 h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PaO_(2)/FiO_(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和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HR、MAP、CVP、尿量、ScvO_(2)和La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6 h EGDT组CVP明显高于NICOM组〔mmHg(1 mmHg≈0.133 kPa):8.35±1.78比7.48±1.54,P<0.05〕,ScvO_(2)明显低于NICOM组(0.70±0.03比0.72±0.04,P<0.05)。治疗后6 h起EGDT组复苏液体量即明显高于NICOM组(L:2.89±0.59比2.57±0.64,P<0.05),但同期PaO_(2)/FiO_(2)明显低于NICOM组(mmHg:260.15±76.79比300.25±63.67,P<0.05),治疗后24 h开始EGDT组SOFA评分才明显高于NICOM组(分:11.13±3.85比9.45±3.08,P<0.05),持续到治疗后48 h;EGDT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NICOM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h):207.0±107.3比157.8±69.6,ICU住院时间(d):11.30±3.54比9.20±2.95,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EGDT基础上联合NICOM技术引导PLR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有利于减少复苏液体量,保护器官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监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被动抬腿试验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5
作者 王丽竹 李茜 +5 位作者 陈媛儿 王紫薇 向艳 祁学峰 胡亚玲 鲁海飞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54-561,共8页
目的 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证据,为提高临床PiCCO操作规范性与测量准确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重症医学会... 目的 总结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ous Cadiac Output,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证据,为提高临床PiCCO操作规范性与测量准确性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美国重症医学会网站、美国重症护理协会网站、英国重症监护护士协会网站、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等关于PiCCO监测护理的相关研究,包括证据总结、临床决策、推荐实践、技术报告、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研究、诊断性研究、观察性研究等,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1日-2022年4月30日。2名研究者进行质量评价后,根据主题对证据进行提取与汇总。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2篇专家共识、1篇随机对照试验、9篇类实验研究、4篇队列研究、2篇诊断性试验。最终形成23条最佳证据,包括PiCCO管路管理、指示剂推注、校准时机、特定情形下的监测、人员培训5个主题。结论 应加强医护人员关于PiCCO监测操作技术的培训,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实践证据,提高PiCCO操作的规范性与测量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 流动力学监测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用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马力忠 梁桂明 葛晓宁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0期114-116,141,共4页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管理,研究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比较两组药物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氧合指数、血乳酸监测水平。结果 研究组药物应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儿病死2例,对照组患儿病死8例,占比分别为6.67%、26.67%,研究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氧合指数、血乳酸监测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监测过程当中,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指示连续监测 静脉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儿
下载PDF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7
作者 季瑶瑶 曹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55-57,共3页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休克期液体复苏中采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处于休克期。遵循等比例原则随机分组:参照组与实验组各23例,全部在严格监测尿量与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实施液体复苏;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者中加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第1个24h胶体、第1个24h总输液量显著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APACHEII评分与HR低于参照组;MAP与CVP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处于休克期的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用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能够有效避免液体复苏引起的不良症状,更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休克期 液体复苏 脉搏轮廓监测技术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无创心排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
8
作者 姚岚 蒋沁娟 韩钱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53-0056,共4页
探究分析无创心排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脓毒性休克患者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VP监测结合常规液体复苏)与观察组(常规液体复苏结合无创心排监测),对比两组各项... 探究分析无创心排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时间: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对象:脓毒性休克患者102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CVP监测结合常规液体复苏)与观察组(常规液体复苏结合无创心排监测),对比两组各项生理指标;复苏液体量;氧合指数;SOFA评分以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无创心排监测对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状态,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监测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生理指标 复苏液体 氧合指数 SOFA评分 治疗相关指标
下载PDF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导容量治疗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9
作者 谢宇 陈文台 林捷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容量治疗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收治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3例。常规组按照早期... 目的 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容量治疗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福建省级机关医院收治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33例。常规组按照早期目标导向进行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按照PiCCO监测进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液体复苏第6、24小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多巴酚丁胺用量,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β_(2)微球蛋白(β_(2)-MG)、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量、血肌酐(SCr)]、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液体超负荷、液体不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液体复苏第6小时多巴酚丁胺用量少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液体复苏第24小时HR、CVP低于常规组,MAP高于常规组,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多巴酚丁胺用量少于常规组(P<0.01)。治疗后7 d, 2组BUN、Ccr高于治疗前,β_(2)-MG、SCr及TNF-α、CRP、IL-6水平低于治疗前,尿量多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1)。观察组治疗期间液体超负荷、液体不足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导容量治疗在脓毒症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更好地促进机体血流动力学恢复,减少复苏液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且对改善患者肾功能、消除炎症、降低液体超负荷、液体不足发生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脉搏指示连续 监测
下载PDF
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法的初步应用及价值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包睿 范晓华 +2 位作者 邓小明 李博 毛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与传统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APCO)方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液体负荷下血流动力学各监测指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骶骨肿瘤、后腹膜巨大肿瘤手术患者12例,常规... 目的:与传统热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O)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基于动脉压力波形的心排血量监测(APCO)方法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液体负荷下血流动力学各监测指标的敏感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骶骨肿瘤、后腹膜巨大肿瘤手术患者12例,常规麻醉诱导后,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FloTrac传感器和Viglieo监测仪,放置肺动脉导管鞘及六腔Swan-Ganz导管。以上操作完毕后,每间隔30min行间断心排血量(ICO)测定,同时记录APCO和CCO(经Swan-Ganz导管测得的连续CO)。采用Bland-Altman分析比较各监测方法测得CO间的差异,评价APCO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手术开始前无刺激时,七氟烷维持0.8MAC下,按理想体质量给予10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30min内输注完毕。对比输液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小动脉楔压(PAWP)、每搏量变异度(SVV)、APCO、每搏量(SV)、每搏指数(SVI)等指标的变化,筛选敏感监测指标。结果:APCO-ICO为(-0.11±0.51)L/min,95%CI为-1.12~0.89;APCO-CCO为(0.15±0.50)L/min,95%CI为-0.84~1.13。APCO与ICO、CCO间的一致性好。快速输液前后,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VP(P<0.05)、PAWP、SVV、APCO、SV、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CO与热稀释法ICO、CCO相关性好,PAWP、SVV、APCO、SV、SVI是敏感的液体负荷后血流动力学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负荷 反应性
下载PDF
无创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海燕 金善良 董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 目的分析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与有创心排血量监测(Swan Ganz导管)测定的心指数(CI)和心排血量(CO)结果间的相关性,评价NICOM在临床麻醉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择期手术患者36例,选取切皮前(T1)、打开胸腔(T2)、取乳内动脉(T3)、切开心包(T4)、吻合前降支(T5)、吻合对角支(T6)、吻合后降支(T7)、缝合心包(T8)和缝合胸腔(T9)9个时间点,分别用NICOM和Swan Ganz监测患者的CI和CO,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T1、T3、T4时间点,NICOM与Swan Ganz监测CO的相关系数曲线比较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850、0.877(P<0.05);CI的相关系数曲线较一致,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819、0.804(P<0.05)。结论在心脏解剖位置不变的条件下,NICOM与Swan Ganz的相关性较好,可为围术期目标管理提供无创、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监测 指数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乾辉 曹加明 +2 位作者 孙婷 张健 曹宇亮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935-938,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CU需要液体复苏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USCOM组26例。常规组按EGDT方案复苏。USCOM组监测被动抬...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ICU需要液体复苏的老年脓毒症患者56例。信封法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和USCOM组26例。常规组按EGDT方案复苏。USCOM组监测被动抬腿试验后每搏量(SV)变化,以△SV≥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并积极液体复苏。若△SV<10%,需限制补液或减慢补液速度。同时根据体循环外周血管阻力及心脏指数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等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6h血乳酸、前脑钠肽(pro-BNP)、氧合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和48h液体平衡情况、48h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h HR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乳酸、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均P<0.05),pro-BNP、MAP、CVP等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h乳酸、HR、MAP、CV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组较USCOM组pro-BNP更高(P<0.05),氧合指数下降更明显(P<0.05)。USCOM组较常规组48h液体平衡明显减少(P<0.01),48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1);平均机械通气时间,USCOM组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COM联合被动抬腿试验能有效指导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避免盲目液体复苏,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USCOM作为一项无创、便携的心输出量监测工具,可用于临床指导老年脓毒症患者液体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监测 被动抬腿试验 反应性 老年 脓毒症
下载PDF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铠军 杨秀芳 +1 位作者 陈简 林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4-6,1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6例,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判断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38例...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联合无创心排血量监测(USCOM)在新生儿败血症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新生儿败血症患儿66例,根据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判断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其中合并心肌损伤的38例设为观察组,无合并心肌损伤的28例设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及CK-MB水平;采用USCOM行床边动态监测并记录患儿发病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左心室输出量(CO)和全身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 2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发病后第5天和第10天(P<0.05),且观察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病后第3天和第7天时左心室CO较发病第1天时显著升高(P<0.05),SVR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发病后第1天血清H-FABP水平与左心室CO呈负相关(r=-0.446,P<0.05),与SVR(r=0.781,P<0.05)和CK-MB呈正相关(r=0.664,P<0.05)。结论血清H-FABP水平能反映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联合USCOM动态监测对评估患儿病情及预后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 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超声监测 肌损害 输出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乾辉 曹加明 +2 位作者 孙婷 张健 曹宇亮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087-2091,2117,共6页
目的评价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纳入ICU中需要容量液体复苏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先后进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在PLR和VE前后应用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目的评价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技术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纳入ICU中需要容量液体复苏的老年危重患者56例,先后进行PLR和容量负荷试验(VE),分别在PLR和VE前后应用USCO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获得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持续监测有创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将VE后SV增加值(△SVve)≥10%定义为有容量反应性,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采用ROC曲线分析UCSOM联合PLR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患者中22例患者因无法获得满意的血流信号而终止试验。余下34例患者共进行容量负荷试验42例次,有反应组16例次,无反应组26例次。(2)当VE前恢复体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与PLR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LR前比较,有容量反应性者PLR及VE后SV、CO均明显增加(P<0.01),SVR明显下降(P<0.01),PLR后CVP无明显变化(P>0.05),VE后CVP增加(P<0.05);无容量反应性者PLR后SV有所增加(P<0.05),VE后SV无明显变化(P>0.05),PLR及VE后CO、SVR无明显变化(P>0.05),CVP均增加(均P<0.05);(3)有反应组△SVPLR和△SVVE均明显大于无反应组(均P=0.000)。(4)PLR引起△SV与容量负荷试验引起△SV呈正相关(r=0.656,P=0.000)。(5)以△SVPLR预测容量反应性,AUCROC为0.954(0.900~1.000);以△CVPPLR预测容量反应性,AUCROC为0.555(0.369~0.741)。以△SVPLR≥8.8%预测容量反应性其灵敏度为0.938,特异度为0.808。结论若能够获取良好多普勒血流信号,USCOM联合PLR测量△SV可用于预测老年危重患者容量反应性,但USCOM自身缺陷及血流信号采集及判读的诸多影响因素必将限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超声监测 被动抬腿试验 反应性 老年 危重病
下载PDF
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滨 武云静 +2 位作者 李召彬 王园园 柳磊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 目的评价生物电阻抗无创心排血量监测(electrical velocimetry,EV)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6年1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患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24、48h应用EV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测量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数值。应用Altman-Bland法检验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患儿术后12、24、48h的CI、SV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法测的CI及SVI与传统TTE测量的CI及SVI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V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检测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脏病 体外循环 生物电阻抗无创监测
下载PDF
有创心排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管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春红 张培红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9年第1期93-96,共4页
目的利用有创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级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年龄85~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 目的利用有创心排血量监测指导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Ⅲ级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高龄患者100例,年龄85~97岁。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所有患者均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5~7 m L/Kg)。对照组根据CVP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行补液治疗,当CVP<5 cm H2O、MAP<65 mm Hg时适当加速补液,至CVP>5 cm H2O、MAP>65 mm Hg时停止补液。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监测中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 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变异率(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当CI<2.5 L/min/m^2、SVV>13%时适当加速补液,同时注射麻黄碱0.2 mg/kg,至SVV<13%时停止补液。分别于入室时、插管前、插管后、切皮时、手术60 min时和缝合时记录2组MAP、HR和CV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目标治疗导向液体补液和小剂量升压药后MAP和CVP恢复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后,切皮时和手术60 min时MAP及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对照组插管后HR和MAP高于观察组。对照组切皮时HR和MAP低于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P<0.05)。缝合时2组患者的MAP、HR和CVP基本接近入室时水平。结论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在有创心排量监测下,通过有效补液和应用升压药,CVP可以很快回升,而HR和血压波动较小,有助于维持高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麻醉 流动力学 高龄老人
下载PDF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文吉 周建英 +2 位作者 谢文钦 薛冬云 杨玉欣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7-88,共2页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高危患者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择期ASAⅢ级以上行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高危患者60例,应用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时监测患... 目的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在高危患者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择期ASAⅢ级以上行下肢手术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高危患者60例,应用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分别于麻醉前30 min,麻醉后5、10、30 min,术毕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后及术毕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于监测高危患者下肢手术行外周神经阻滞,可提高麻醉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无创监测 自主神经传导阻滞
下载PDF
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对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的监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文吉 赵桀 +2 位作者 谢文钦 康振明 杨玉欣 《中国伤残医学》 2011年第3期17-18,共2页
目的:本研究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应用于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Ⅲ级以上危重病人手术病人100例,于麻醉前连接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美国GE公司生产)。在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入喉罩,分... 目的:本研究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应用于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Ⅲ级以上危重病人手术病人100例,于麻醉前连接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美国GE公司生产)。在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入喉罩,分别于诱导前、置喉罩前、置喉罩时、置喉罩后1分钟及置喉罩后3分钟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等指标。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诱导前后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监测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监测 危重病人 七氟醚 麻醉诱导
下载PDF
应用无创监测技术评估腹部择期手术病人的心排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宏 杨鹏 +1 位作者 贾建国 孙家邦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通过无创胸腔生物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了解手术和麻醉对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心排量的影响。方法 我们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HeMO-601,对32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4~6h、术后24h进行心排量监测。连续测量的... 目的 通过无创胸腔生物阻抗血流动力学监测仪,了解手术和麻醉对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心排量的影响。方法 我们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HeMO-601,对32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4~6h、术后24h进行心排量监测。连续测量的数据存盘并取平均值。所有病人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结果 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心脏每分做功(CW)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在术后24h内的改变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6h的每搏心排量(SV)及每搏心脏做功(SW)比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24h的SV和SW与术前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6h心率(HR)明显快于术前(P<0.05),但术后24hHR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术后4~6hSV、SW值的降低,可能与麻醉使心肌收缩力减弱有关。术后4~6h病人HR明显增快,则是SV和SW降低后机体产生代偿机制的结果。最大程度地保证术中及未后充足的输液量,对维持CO、CI以及维护组织血液灌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监测技术 循环功能 使用方法 脏功能 抗干扰能力
下载PDF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怡 冯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6-718,共3页
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麻醉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因素包括循环容量、心排血量、血管管径和心肌收缩力。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早期最优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感染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 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麻醉医师重点关注的内容,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因素包括循环容量、心排血量、血管管径和心肌收缩力。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的早期最优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感染发生率,并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这在危重患者中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监测 流动力学 围术期患者 感染发生率 超声 肌收缩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