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在ICU危重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维生 黄东伟 +4 位作者 曾景 邓荣华 邓国鹏 陈伟花 邹云良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5期2085-2087,共3页
目的评价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对ICU危重病患者心功能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接受治疗并进行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的40例危重病患者,在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立即应... 目的评价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对ICU危重病患者心功能测定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接受治疗并进行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的40例危重病患者,在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后立即应用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行心功能测定,监测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两种仪器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测定的SV、CO及LVEF分别为(51.73±15.49)mL、(4.27±1.34)L/min、(57.05±11.29)%,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的SV、CO及LVEF分别为(44.01±17.05)mL、(3.67±1.46)L/min、(54.88±13.76)%。两种仪器测定的SV、CO及LVEF经Pearson相关分析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761、0.448,P<0.01),排除心律失常患者后的两种仪器测定的SV、CO及LVEF经Pearson相关分析也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5、0.869、0.691,P<0.01)。结论基于生物阻抗法的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可有效地用于ICU危重病患者评价心功能,其监测的SV、CO及LVEF与床旁超声心动图测定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临床一致性,可反映患者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 重症监护室 心功能监测 每搏输出量 心输出量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庆君 肖广辉 +2 位作者 王丽莉 杜卫京 张蕴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8-1149,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IC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老年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ICG、超声心动图、血浆B型利钠肽(BNP)检测,选出ICG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IC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老年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ICG、超声心动图、血浆B型利钠肽(BNP)检测,选出ICG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指标,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率的比较。结果 ICG中的参数心肌收缩加速指数(ACI)、心肌收缩速度指数(VI)、胸腔液体量(TFC)在慢性心力衰竭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5、0.021、0.029),AC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11),TFC的诊断准确率低于BNP(P=0.030),ACI、VI与BN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I、TFC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G中的参数ACI、VI、TFC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ACI能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 血浆B型利钠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的工作原理、参数意义和临床价值 被引量:27
3
作者 马立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8年第1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心脏血流动力 监测仪 工作原理 临床价值 监测方法 不安全性 操作技术 反复使用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检测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栋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0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分为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效果。方法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分为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检测。观察比较各级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每搏做功指数(LSWI)、心搏量(SV)、每搏外周阻力(SSVRI)、收缩时间比(STR)、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前期(PEP)、心率(HR)、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结果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CO、CI、LSWI、LVET不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患者的PEP、HR、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不断增加,SV、SSVRI逐渐降低,STR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检测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仪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监护中的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陆中元 王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599-599,共1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 心脏体外循环术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在米力农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明 孙志欣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13-313,共1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方法 米力农 治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 心力衰竭 疗效
下载PDF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对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黄东伟 曾景 +3 位作者 邓荣华 邓国鹏 陈伟花 陈维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65-66,共2页
目的评价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ICU危重病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需容量复苏的危重病患者,根据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以容量负荷试验后△CVP≤2 mm Hg者为有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评... 目的评价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预测ICU危重病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6例需容量复苏的危重病患者,根据对容量负荷试验的反应(以容量负荷试验后△CVP≤2 mm Hg者为有反应)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评价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PLR预测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PLR与容量负荷试验后两组SV均增加,反应组SV增加幅度明显大于无反应组(P<0. 05);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PLR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50. 0%(95%CI 29. 1~70. 9%),特异性为88. 2%(95%CI 63. 6~98. 5%),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容量负荷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敏感性为79. 2%〔95%CI(57. 8~92. 9)%〕,特异性为82. 4%〔95%CI(56. 6~96. 2)%〕;两者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PLR预测容量反应的价值不优于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联合容量负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监测仪 被动抬腿试验 容量负荷试验 容量反应性
下载PDF
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妊高征性心脏病救治中的应用
8
作者 庄启超 崔爱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新一代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于妊高征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动态观察28例妊高征性心脏病急性心力衰竭孕妇诊疗过程中血压、心率、心输... 目的:探讨新一代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对于妊高征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动态观察28例妊高征性心脏病急性心力衰竭孕妇诊疗过程中血压、心率、心输出量指数、心脏指数、周围血管阻力指数、胸液水平等指标,并与无心力衰竭表现的妊高征孕妇相比较。结果:妊高征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生期上述各项指标具有特征性改变,与治疗好转后及与无心力衰竭的妊高征孕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病情演变的相关性高。结论:新一代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妊高征性心脏病早期诊断、掌握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简便、可靠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 妊高征性心脏 早期诊断 治疗效果评价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心脏功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包永江 蒙婷 +4 位作者 王晓芳 米叶斯尔 闫素芳 展眉 李婧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1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心脏功能的临床诊治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40例老年人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测的项目... 目的分析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人心脏功能的临床诊治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入住我院的40例老年人心脏功能障碍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检测的项目包括心脏指数、心率、胸腔液体量、心脏收缩率、每搏量以及每搏指数。结果患者的心率、心脏收缩率没有明显变化,心脏指数、每搏量以及每搏指数以及胸腔液体量有明显的变化。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比较快速的检测出老年人心脏功能障碍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 心脏衰竭 老年 研究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秋辉 王俊岭 +1 位作者 江智龙 李萍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8期42-44,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124例(肝硬化组)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性心脏血流动力检测仪记录两组3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每搏指数(SI)...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肝硬化患者124例(肝硬化组)和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9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性心脏血流动力检测仪记录两组30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动脉压(MAP)、每搏指数(SI)、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LCW)、左心做功指数(LCWI),取其平均值。记录肝硬化组Child-Pugh 分级、肝硬度、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无腹水及病毒载量情况。结果肝硬化组MAP高于对照组,SV、SI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肝硬化患者中,CO、CI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增大,SI、SV、CO、CI、LCW、LCWI随着肝硬度的升高而增大;食管静脉曲张F2~3者CI高于F0~1者,有腹水者CO、CI均高于无腹水者;P均<0.05。不同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的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尤其是CO、CI,与肝硬化严重程度、肝硬度、有无腹水和食管静脉曲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脏无创血流动力 动力循环 硬化性心肌病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肺心病患者机械通气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波 陆中原 孙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66-566,共1页
关键词 肺源性心脏 通气 机械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湛贤 罗洪民 江杏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53-56,60,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随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随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1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脏结构变化相关参数的差异,并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相关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周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搏量、每搏指数、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及左心做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及左房内径呈正相关(r>0,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每搏指数、心排出量及心脏指数呈负相关(r<0,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相关参数相关性较好,其可以作为评估心脏结构变化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 心脏结构 相关性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隐性心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苏爱梅 张洪 +2 位作者 章海燕 龚海燕 杨帆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监测 临床意义 隐性心衰 老年人群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心血管病 心脏功能
下载PDF
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14
作者 王丽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第7期155-157,共3页
无创动态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是对心脏机械收缩、舒张及排血量进行实时监测,连续观察心脏机械收缩、舒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实现对心脏血流动力学全面评估。
关键词 心脏血流动力 心阻抗法 无创动态血流动力监测技术
下载PDF
缺血性心肌病或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继发心力衰竭患者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时用多普勒超声优化房室延迟和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Jansen A.H.M. Bracke F.A. +1 位作者 Van Dantzig J.M. 柴大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6年第6期42-42,共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hemodynamically appropriate atrioventricular(AV) delay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for heart failure. Doppler echocardi...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echocardiographic indexes to determine the most hemodynamically appropriate atrioventricular(AV) delay in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 for heart failur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optimization of AV delay in CRT has not been correlated with invasive hemodynamic indexes. In 3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RT, invasive left ventricular(LV) pressure measurements with a sensor- tipped pressure guidewire and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 were performed< 24 hours afte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vasively, the optimal sensed AV delay was determined by LV dP/dtmax. The Doppler echocardiographic methods evaluated were the velocity- time integral(VTI) of the transmitral flow(EA VTI), diastolic filling time(EA duration), the VTI of the LV outflow tract or aorta(LV VTI), and Ritter’ s formula. Biventricular pacing with optimized interventricular and AV delay increased LV dP/dtmax from 777± 149 to 1,010± 163 dynes/s(p< 0.0001). The optimal AV delay with the EA VTI method was concordant with LV dP/dtmax in 29 of 30 patients(r=0.96), with EA duration in 20 of 30 patients(r=0.83), with LV VTI in 13 patients(r=0.54), and with Ritter’ s formula in none of the patients(r=0.35). In conclusion, to obtain the optimal acute hemodynamic benefit of CRT, Doppler echocardiography is a reliable tool to optimize the AV delay compared with the invasive LV dP/dtmax. The measurement of the maximal VTI of mitral inflow is the most accurate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血流动力学指标 多普勒超声检查 心力衰竭患者 房室延迟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缺血性心肌病 优化 继发
下载PDF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与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输出量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舒茵 梁子敬 +2 位作者 曾量波 叶政 温燕杭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6-547,共2页
目的评价USCOM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测定心输出量(CO)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患者同时进行USCOM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心输出量。结果USCOM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输出量检测结果分别为(5.113±... 目的评价USCOM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测定心输出量(CO)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3例患者同时进行USCOM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心输出量。结果USCOM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心输出量检测结果分别为(5.113±1.035)L/min和(5.117±1.155)L/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r=0.905,P<0.001)。结论USCOM可以准确检测CO,使用简便,适合在急诊急救中在床边对患者进行快速心功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输出量监测仪 心输出量 血流动力 无创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在心脏血流动力学测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超 樊文峰 +1 位作者 张源祥 刘明瑜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39-64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心脏血流动力 彩色多普勒 并发症 介入检查 无创 心导管技术 重复 准确 意义
下载PDF
心脏术后有创动脉压的监测和护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耿兢 乐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2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平均动脉压 护理工作量 心脏术后 术后监测 血流动力 动脉收缩压 术后患者
下载PDF
持续心排量监测评估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19
作者 王永武 孙益峰 +3 位作者 冯靖 蔡建志 张晓庆 王迎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4-36,共3页
目的 观察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变化 ,评价持续心排量监护仪监测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心功能状况的价值。方法 重症瓣膜置换手术病人 2 4例 ,手术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 2、4、6h利用持续心排量监测仪测... 目的 观察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全身血流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变化 ,评价持续心排量监护仪监测重症瓣膜病人手术前后心功能状况的价值。方法 重症瓣膜置换手术病人 2 4例 ,手术麻醉前、术后即刻、术后 2、4、6h利用持续心排量监测仪测定并计算心指数 (cardiacindex ,CI)、每搏指数 (strokevolumeindex ,SVI)、外周阻力指数 (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 ,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 (pulmonaryvascularresistanceindex ,PVRI)、左室每搏功指数 (leftventricularstrokevolumeindex ,LVSWI)、右室每搏功指数 (rightventricularstrokevolumein dex ,RVSW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氧供指数 (DO2 I)、氧耗指数 (VO2 I)等指标 ,连接HP多功能检测仪测定右房压 (RAP)、肺动脉平均压 (MPAP)、肺动脉楔压 (PAWP)。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CI、LVSWI、SvO2 、DO2 I、SVI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升高 ,术后SVRI、PVRI、MPAP、PAWP较术前下降明显 ;其余指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结论 重症瓣膜患者手术后血流动力学较术前明显好转 ,心功能较前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血流动力 持续心排量监测仪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
作者 高胜利 高淑红 +1 位作者 翟晓娟 李莉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l(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O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78例,依据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l(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A/C多态性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O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78例,依据ABCG1基因启动子区rs1378577位点基因型,将患者分为AA组、AC组和CC组,分别检测无创心脏血流动力学有关参数,检测血细胞ABCG1 mRNA的表达水平,测定血浆血脂水平、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以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与AA组相比,AC组、CC组左室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VI)、最大射血速率(AMP C)下降(P<0.05);射血前期(PEP)和左室射血期(LVET)时间延长,PEP/LVET收缩时间比(STR)增大,射血分数(EF)下降,收缩指数(IC)和收缩功能指数(HI)下降(P<0.05);左室每搏作功(SW)和搏功指数(SWI)显著下降(P<0.05)。与AA组相比,AC和CC组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G1/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值降低(P<0.05);血浆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5);AC和CC组eNOS活性降低(P<0.05),NO含量降低(P<0.05)。结论: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与AA基因型相比,AC和CC基因型患者的心脏泵功能、收缩功能及作功均下降,可能与ABCG1表达下降导致胆固醇增高、引起eNOS活性降低和NO含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结合盒转运体G1 陈旧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无创心脏血流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