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心力测量法无创血流动力学在评估早产儿心功能中的应用
1
作者 马敏 李明霞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665-2670,共6页
目的:评估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cal cardiometry, EC)在早产儿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100例危重早产儿为研究组,50例无需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 目的:评估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cal cardiometry, EC)在早产儿心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100例危重早产儿为研究组,50例无需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为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在生后3天及7天均应用电子心力测量法监测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及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心肌收缩力(ICON)、胸腔液体容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 TFC)、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SVR);同时使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法测定CO,分析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评价两种测量方法。结果:两组早产儿EC法或超声心动图均监测CO处于升高趋势;两组早产儿CO水平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其余血流动力学指标中,研究组的SV、CI、ICON均低于对照组,SVR、TF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EC法与超声心动图价值相当,可在床旁早期快速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趋势变化,对于危重早产儿临床诊治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心力测量法 早产儿 无创血流动力学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慢性心衰的临床意义研究
2
作者 高晨光 郭靖涛 罗东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48-0051,共4页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慢性心衰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位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在心衰组中,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大于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另选同时期129位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心衰组及对照...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慢性心衰的实际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29位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在心衰组中,根据患者年龄是否大于65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另选同时期129位无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心衰组及对照组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记录无创血流动力学数据:心输出量(CO)、左心做功(LCW)、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加速度指数(ACI)、左室射血时间(LVET)。比较心功能指标变化。同时对心衰组行BNP水平的测定,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衰组的心输出量、左心做功、加速度指数、左室射血时间较对照组降低,胸液水平、外周血管阻力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胸液水平、外周血管阻力较非老年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多项参数能够反映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变化,且能更加准确反映出患者液体潴留的情况,在心衰患者的治疗及疗效评估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评价
下载PDF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彭霞 张敏 张韶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7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老年T2DM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LEAD分为单纯T2DM组和LEAD组。比较...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与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7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中老年T2DM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LEAD分为单纯T2DM组和LEAD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LEAD的影响因素以及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指标预测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LEAD的效能。结果:空腹血糖、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外周阻力(SSVR)、每搏外周阻力指数(SSVRI)是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LEAD的影响因素(P<0.05)。CO、CI预测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LEAD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总面积为0.701、0.685。结论:空腹血糖、CO、CI、SSVR及SSVRI是中老年T2DM患者发生LEAD的影响因素,且CO、CI检测对中老年T2DM合并LEA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血管领域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文人平 汪顺银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7-9,共3页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以获得针对性治疗方案。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早期预测心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实时...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以获得针对性治疗方案。血流动力学监测能够早期预测心血管的病理生理变化,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具有实时、无创、连续监测的优点,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中的重要手段,可以准确反映心脏功能的动态变化。该文阐述了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等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范海燕 吴剑弟 +2 位作者 陈美玉 林玉莲 甘树广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859-1861,1865,共4页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 目的探讨胸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难治性心衰患者纳入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作监测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以及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其中常规组根据医师临床经验、患者临床特点以及相关指南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监测组则实施ICG,并按照相关监测指标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比较2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此外,比较2组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监测组干预后HR、TFC及SV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而ACI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5)。监测组干预后LVEF水平高于常规组,而LVESD、LVEDD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2组心律失常、低血压、心肌缺血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干预后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高于干预前,且监测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ICG在难治性心衰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根据ICG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促进心功能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心衰 胸阻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应用价值 心功能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郭亚妮 张斌斌 杜玲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在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每搏输出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加速度指数、左心做功、左心做功指数均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和收缩时间比率、胸液水平降低(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技术可有效地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在急性农药中毒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凤 高珣 肖青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34-38,54,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12例,依据监测系统不同分为无创组(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热稀释组(使...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与热稀释法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急性农药中毒患者112例,依据监测系统不同分为无创组(使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热稀释组(使用热稀释法),每组各56例。比较2组临床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15、30、60、120和240 min)时的血药质量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左心室做功(LCW)、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无创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用时、生命体征监测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热稀释组,阿托品总用量、住院费用少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治疗60、120、240 min时血药质量浓度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无创组LCWI、LCW、SV、CO水平高于热稀释组(均P<0.05);治疗240 min时、治疗结束后无创组PaO_(2)、pH值高于热稀释组,PaCO_(2)低于热稀释组(均P<0.05);无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热稀释组(16.33%比36.17%,P<0.05)。结论 与热稀释法比较,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指导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治疗时监测效果更佳,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农药中毒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热稀释法 临床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应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复苏液体管理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媛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9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 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于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早期复苏液体管理,观察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应用常规非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观察组干预前后无创动力学监测指标[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HR、血氧饱和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HR(178.61±12.35)次/min、SV(16.39±4.78)cm^(3)、CI(5.57±1.37)L/(min·m^(2))、CO(2.14±0.74)L/min;干预后HR(121.48±13.06)次/min、SV(20.36±5.18)cm^(3)、CI(4.25±1.16)L/(min·m^(2))、CO(2.48±0.42)L/min。观察组干预后HR、CO、CI、SV水平均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复苏液体管理期间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对于外周血管阻力、CI可以准确区分,有利于提升患者灌注水平,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氧代谢,值得借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感染性休克 早期复苏液体管理 应用意义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许东平 孙晋华 +9 位作者 曾志伟 杨智凯 黄明 高国晋 黄景泰 陈亮 李天林 黄馨莹 李远鹏 刘俊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43-46,共4页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 目的 观察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与左西孟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及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厦门长庚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8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0例。患者入组后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予以左西孟旦注射液持续治疗5 d,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持续治疗5 d,所有患者均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7 d血浆HBP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搏输出量可变性(SVV)]及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7 d后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血浆HB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1)。治疗后1、3、7 d,观察组血浆HB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与时间在CI、SVI、SVR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方法、时间在CI、SVI、SVRI及SVV上主效应显著(P<0.01)。观察组治疗后1、3、7 d的CI及治疗后3、7 d的SVI高于常规组,治疗后1、3、7 d的SVRI及治疗后3、7 d的SVV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治疗7 d后APACHEⅡ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乌司他丁联合左西孟旦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价值较高,可降低HBP水平,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休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左西孟旦 乌司他丁 肝素结合蛋白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心衰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
10
作者 王嫣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7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45例非急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心排血量(CO)、心...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45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45例非急性心衰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每搏量指数(SVI)、校正流动时间(FT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pH值、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碳酸氢根(HCO_(3)^(-))、住院时间、治疗后7 d及30 d死亡情况。结果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CI、SV、SVI、F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BC、HGB、WBC、pH值、NE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_(2)、PaO_(2)、HCO_(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1.95±4.37)d,与对照组的(10.38±5.9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30 d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6/45)、22.22%(10/45),高于对照组的0、2.22%(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不能很好地诊断急性心衰,但对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通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忻蔚然 管京京 潘明康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岁以下、门诊以胸闷等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共100例,其均否认基础病史,初筛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心肌酶学指标无特殊。按照运动及作息习惯,将他们分为规...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对年轻胸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40岁以下、门诊以胸闷等不适为主诉前来就诊的患者共100例,其均否认基础病史,初筛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心肌酶学指标无特殊。按照运动及作息习惯,将他们分为规律运动作息组(18例)、少动或熬夜组(35例)和少动并熬夜组(47例),分析各组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变化。按照诊室血压,将他们分为血压正常组(57例)和血压升高组(4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不同运动及作息习惯各组比较,BM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舒张早期充盈率(early diastolic filling ratio,EDFR)具有组间中等效度的统计学差异。②血压正常组与血压升高组比较,BMI、左心室做功指数(left cardiac work index,LCWi)具有组间高效度的统计学差异,SVRi具有组间中等效度的统计学差异;血压升高组相对于血压正常组更易出现BMI升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P<0.01),其异常更易表现为高LCWi(P<0.01)、高SVRi(P=0.01),可出现高CI(P<0.05)、高EDFR(P<0.05)。结论不良运动及作息习惯人群相较于有运动习惯、作息规律的人群,出现肥胖、血流动力学异常的比例更高,其异常主要表现为相对低排高阻的血流循环状态,前负荷增加。以胸闷为主诉的年轻患者中,近半数存在未察觉或未干预的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多表现为相对高左心室做功、正常或高外周血管阻力的血流循环状态,临床上须引起重视,及早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年轻人 胸闷 生活习惯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2
作者 苗淑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063-0066,共4页
研究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危重症需要进行补液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补液模式,实验组采用无创血流... 研究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2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危重症需要进行补液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补液模式,实验组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补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血气指标、补液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血气指标好转,补液有效率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管理中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补液等提供较好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 血气指标 危重患者 液体管理
下载PDF
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
13
作者 秦晓伟 方晓玲 +1 位作者 李艳 滕艳玲 《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S01期284-284,共1页
目的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为心力衰竭疾病分组,对照组(纳入非心力衰竭患者41例)、观察组(纳入心力... 目的观察胸电生物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应用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于2021年10月10日~2022年12月30日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是否为心力衰竭疾病分组,对照组(纳入非心力衰竭患者41例)、观察组(纳入心力衰竭患者4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ICG监测,观察两组ICG监测结果差异,并对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治疗后ICG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收缩加速指数(AC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心输出量(CO)、收缩时间比率(STR)、胸腔液体量(TFC)、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3h后、用药6h后,心率、TFC、STR低于治疗前,SV、SI、CO、AC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电生物阻抗法ICG监测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可以分析患者病情,而且可以指导患者治疗,有效观察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电生物阻抗法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ICG) 心力衰竭 胸腔液体量(TFC)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联合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美慧 端木鲁健 +7 位作者 赵瑞涛 张丽梅 李永豪 王卓清 董利洁 李玉茜 于心亚 王俊华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117-412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及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此三类指标在评价心功能方面的意义,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实用意义。方法应用WA-820数字阻抗...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脑钠肽(BN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及参数间的相关性,探讨此三类指标在评价心功能方面的意义,以及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的实用意义。方法应用WA-820数字阻抗血流图检测仪测定87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行心脏超声检查及BNP水平的测定,并将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与BNP及左室射血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NP水平与房缩波波幅(WA)、舒张功能指数(O/C)、总外周阻力(TPR)、肺动脉楔压(PCAP)呈正相关(r=0.885、0.881、0.897、0.846,P<0.05);与每搏心脏做功(SW)、心脏每分做功(CW)、心搏做功指数(SWI)、每搏心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心脏收缩力指数(HI)、室缩波波幅(C)呈负相关(r=-0.730、-0.731、-0.746、-0.773、-0.783、-0.759、-0.857、-0.448,P<0.05);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不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WA、O/C、TPR、PCAP、SW、CW、SWI、SV、CO、CI、HI、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从总体上评价心功能状况,左室射血分数从收缩功能角度评价心功能,这些指标与反应心功能指标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无创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左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呼吸困难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余意君 刘涛 +4 位作者 吴洪波 邹武松 吴婕 吴师伟 顾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238-2239,共2页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 呼吸困难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呼吸困难患者往往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快速准确地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床边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鉴别呼吸困难的病因.结果及时、准确、可靠,从而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呼吸困难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临床应用 鉴别诊断 患者 急危重症 病情变化 病死率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儿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梁金鑫 张琪 +4 位作者 任晓旭 郭琳瑛 曲东 刘霜 张瑾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98-702,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 目的探讨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仪(USCOM)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4月本院急诊室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观察组(接受USCOM监测)(30例)。两组患儿均按照感染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调整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剂量。结果两组间治疗前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液体复苏过程中并发症(脑水肿、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开始后1 h,观察组患儿的输液量、血气分析(PH、BE)及血乳酸与常规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开始6 h后,2组患儿的尿量、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PH)及血乳酸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外周循环阻力指数(SVRI)在休克治疗开始前及开始后第1及第6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OM对感染性休克早期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儿童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心脏指数对重症手足口病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范江花 罗海燕 +4 位作者 杨龙贵 段蔚 贺杰 陶艳 祝益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手足口病且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儿为手足口病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1日至2014年12月1日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手足口病且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儿为手足口病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依据预后分为生存亚组和死亡亚组。以同期住院的、性别分布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心功能正常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以ICON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行床旁监测,采集常规参数、泵功能、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胸液水平的15项指标,比较对照组和手足口病组及其亚组间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各指标进行ROC曲线,并计算最佳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研究期间纳入手足口病组患儿95例,男62例,年龄6月龄至8岁;一般病例亚组31例、重症亚组42例和危重症亚组22例。存活亚组81例,死亡亚组14例。对照组纳入48例,男30例,年龄4月至7岁。两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对照组与一般病例亚组、重症亚组和危重症亚组比较,心排量(CO)、心脏指数(CI)、心搏出量(SV)、心搏指数(SI)、系统血管阻力(SVR)、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I)、每博变异率(SVV)、射血前期时间(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射血分数(EF)、收缩时间比(STR)和胸腔液体水平(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手足口病死亡亚组STR、SVR、SVRI、PEP和TFC较存活亚组明显增高,CO、CI、SV、SI、SVV、LVET和EF较存活亚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SVV与死亡呈负相关,OR分别为0.568(95%CI 0.030~0.939)和0.637(95%CI 0.033~0.731),SVR、PEP、STR和TFC与死亡呈正相关,OR分别为2.003(95%CI 1.929~4.008)、2.040(95%CI 1.935~4.157)、1.011(95%CI 1.040~1.881)和1.979(95%CI 1.087~3.011)。4CI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2,CI取2.0 L·min^(-1)·m^(-2)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2%(95%CI 56.5~73.1)和80.2%(95%CI 70.7~88.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具有指导意义,SVR、PEP、STR和TFC指标与重症手足口病死亡呈正相关,CI指标预测死亡的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儿童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用于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建生 蔡琴 +3 位作者 郭瑄 马会军 李毓杰 宋庆刚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做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判定心功能分级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9月1日收治于老年心血管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并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做对比分析,初步评价判定心功能分级的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9月1日收治于老年心血管病科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共120例,按NYHA分级分为Ⅰ、Ⅱ、Ⅲ、Ⅳ共4组,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到16种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每博作功指数(LVSWI)、左心作功指数(LCWI)4项参数值按NYHA分级Ⅰ~Ⅳ组有逐渐减低趋势(P<0.05);②每博输出量(SV)、每博输出指数(SI)、速率指数(V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减低趋势(P<0.05);外周阻力(SVR)、外周阻力指数(SVRI)按NYHA分级Ⅰ、Ⅱ组间,Ⅲ、Ⅳ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Ⅰ、Ⅱ组与Ⅲ、Ⅳ组间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③胸部液体含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按NYHA分级Ⅰ、Ⅱ、Ⅲ组间无显著差异,但Ⅳ组与其他各组比较有明显增高趋势(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到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临床分级标准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心功能
下载PDF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邵仁德 汪文杰 +1 位作者 程乐平 鲁厚清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50-1551,共2页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住ICU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患者24例。所有病例在常规心电监护基础上,应用BioZ胸电生物阻抗法,进行无创学流动力学监测,选择有代表性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搏出量(SV)、心输出量(CO)、胸液水平(TFC)、外周血管阻力(SVR)进行统计分析,指导液体复苏,记录患者复苏结局等相应的临床情况。结果液体复苏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示,在TFC与氧合指数方面,复苏前与复苏后相比,TFC增加及氧合指数下降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复苏后,HR、MAP、SV、CO、SVR以及剩余碱水平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肺挫伤液体复苏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 心输出量 胸液水平 肺挫伤 外周血管阻力
下载PDF
新活素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汪亚芸 陈曼华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5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新活素)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 Z...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新活素)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应用Bio Z ICG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10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收缩压(SB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加速指数(ACI)、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率(STR)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减慢,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明显提高(P<0.05),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明显缩短(P<0.05),血浆脑利钠肽浓度(BNP)显著下降(P<0.05),收缩压、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活素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可作为评估心衰治疗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顽固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