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无包埋体对虾病毒 被引量:9
1
作者 朱山 郭福生 +2 位作者 涂小林 陆承平 吴时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6-91,共6页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明,某虾场发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感染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野生脊尾白虾(Esopalaemoncarainicau...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证明,某虾场发病的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感染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野生脊尾白虾(Esopalaemoncarainicauda)也感染NOSV,并可能经卵垂直传播;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亦可感染该病毒而发病。经PCR扩增纯化的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症杆状病毒(HHNBV)与NOSV的核酸结果表明,两者为同一种病毒。选取经PCR检测的9份样品,重新编号后用ELISA法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判定的结果完全相同。将PCR和ELISA双阳性的样品制备超薄切片,观察到NOSV感染的典型细胞病变。可以认为,在国内流行的中国对虾“暴发病”病原为NO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病原 无包埋体 对虾病毒 PCR ELISA
下载PDF
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的纯化和随机文库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朱山 郭福生 +1 位作者 陆承平 吴时友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4-537,共4页
通过超薄切片和负染电镜观察,从患暴发性传染病死亡的中国对虾体组织中,发现一种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对其用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纯化,观察了其核衣壳的负染结构:核衣壳平均大小为6... 通过超薄切片和负染电镜观察,从患暴发性传染病死亡的中国对虾体组织中,发现一种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对其用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纯化,观察了其核衣壳的负染结构:核衣壳平均大小为62nm×314nm,由蛋白壳粒环堆砌而成,每3层环形成1个重复单位,重复单位之间有较大空隙;核衣壳一端较平,另一端近于帽状。提取纯化病毒的核酸,电泳后用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用EcoRI酶切,克隆于pUC18质粒中,共获得16个阳性克隆质粒,克隆片段总长度约53.45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包埋体 对虾病毒 NOSV 纯化 对虾
下载PDF
用对虾的致病病毒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 被引量:7
3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8-82,共5页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包埋体 对虾病毒 人工接种 克氏原螯虾 对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