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的PCR检测 被引量:5
1
作者 石拓 孔杰 +3 位作者 刘萍 包振民 韩玲玲 徐怀恕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 为建立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的快速诊断技术,应用PCR技术分别对暴发性流行病发生前、流行中和发病后的对虾样品进行了检测.根据已克隆的对虾杆状病毒部分基因组序列而设计的引物能特异性地扩增出靶DNA片段,最低可以检测1pg的病素DNA.由典型发病症状对虾的胃、腮、肝胰腺、中肠、游泳足、肌内和心脏等器官和组织中成功地检测到病毒.不同组织和器官经扩增得到的信号强弱不同:病虾的胃扩增得到的信号最强,中肠、肌肉、心脏和游泳足次之,腮和肝胰腺信号最弱,说明病毒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数量及感染程度不同.在对虾发病前及发病后,用二次PCR还能检测表面不发病呈隐性感染状态的对虾携带的病毒;而对野生健康虾的检测结果为阴性.研究表明,PCR是检测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快速、灵敏而准确的方法,对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防治和高健康对虾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无包涵体杆状病毒 PCR技术 病原检测
下载PDF
无包涵体杆状病毒在中国对虾主要器官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姜静颖 李霞 +2 位作者 李华 邢殿楼 李君丰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7年第3期270-277,共8页
研究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胃等10种器官组织内杯状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病虾的胃、皮下组织、鳃、循环血细胞,肠的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是该杆状病毒侵染的主要器官组织;在类淋巴、,肝脏、肝胰腺的... 研究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的中国对虾胃等10种器官组织内杯状病毒的分布情况,结果在病虾的胃、皮下组织、鳃、循环血细胞,肠的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是该杆状病毒侵染的主要器官组织;在类淋巴、,肝脏、肝胰腺的组织细胞中,观察到中等数量的病毒粒子;在症状典型的病重虾腹神经索,肌肉组织细胞中观察到少量病毒粒子。表明病毒在病虾机体内广泛分布,已形成周身性感染。该病毒主要侵染以上器官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循环血细胞,其次是神经胶质细胞和心肌细胞。在中国对虾的神经胶质细胞、心肌细胞、循环血细胞以及各主要器官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中,目前尚未见到报道存在有杆状病毒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无包涵体 杆状病毒 侵染 器官 组织
下载PDF
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姜静颖 王斌 宋良国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411-411,共1页
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电镜观察姜静颖*王斌宋良国(大连水产学院电镜室,*微生物教研室,大连116023)目前,对引起对虾病毒病的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形态学研究主要采用超薄切片剖面观察,而对其表面的形态... 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电镜观察姜静颖*王斌宋良国(大连水产学院电镜室,*微生物教研室,大连116023)目前,对引起对虾病毒病的一种无包涵体杆状病毒病原形态学研究主要采用超薄切片剖面观察,而对其表面的形态结构描述不多,为了对该病毒的形态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病 病毒病 无包涵体 杆状病毒 病毒粒子 形态
下载PDF
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综合防治
4
作者 王春霞 《河北渔业》 2005年第4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白斑综合症 对虾病毒 综合防治 暴发性流行病 杆状病毒 对虾养殖业 无包涵体 宿主范围 地域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