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70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新学 马虹 +3 位作者 董吁钢 陶军 杨惜泉 唐安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5 4例 )及对照组 (5 9例 )。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早期康复组采用期康复治疗方案 ,对照...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5 4例 )及对照组 (5 9例 )。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早期康复组采用期康复治疗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 (平均 9.3h± 1.9h)、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QT间期的测量从QRS波起点至T波终点 ,同一导联测量 3个心动周期 ,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QT值减去最小为QTd值。结果 :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QTd(分别为 6 4± 14ms,4 6± 15ms ,4 3± 12ms,39± 13ms )与对照组 (分别为 6 7± 12ms,4 8± 16ms ,4 1± 13ms,4 0± 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无合并症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QTd值 ,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 QT间期离散度 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风 梁利娜 《临床研究》 2016年第12期95-96,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和汉密顿抑郁评分(HAMD)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ADL和HAMD评分变化的更为显著,且其护理满意度为91.7%,远高于对照组的73.3%,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病情的恢复,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住院期病情
下载PDF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探讨
3
作者 党玲玲 高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09年第28期891-89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无合并症心肌梗死患者41例,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对早期康复治疗组实施有关文献提供的3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意义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无合并症心肌梗死患者41例,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传统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组20例,对照组21例。对早期康复治疗组实施有关文献提供的3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治疗计划,观察治疗3周期间2组患者在临床出现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左室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住院治疗期间,2组在死亡、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左室功能(LVEF)、Hoiter中LownⅢ级以上窦性心律失常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的左室功能、心电稳定性、病死率均无不良影响,是安全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治疗 安全性 可行性
下载PDF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淑平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93-2394,共2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康复活动内容、恢复期活动量及注意事项、饮食调整、便秘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结果]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康复活动内容、恢复期活动量及注意事项、饮食调整、便秘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宣教等。[结果]2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卧床天数、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对AMI患者施行科学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有利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康复护理 急性 恢复期
下载PDF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治疗的1年随访
5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第4期282-,共1页
关键词 心肌 早期康复 合并症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康复护理
6
作者 周建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第24期4403-4403,共1页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康复活动内容、恢复期活动量及注意事项等。结果:2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卧床时间、心绞痛发作次...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5例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施行康复护理。包括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康复活动内容、恢复期活动量及注意事项等。结果:25例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卧床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对AMI患者施行科学有效的全面护理可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减少卧床并发症,有利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康复护理 急性 恢复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线粒体基因的生物信息学鉴定与验证
8
作者 田宇诗 付强 李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1期6697-6707,共11页
背景:线粒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线粒体基因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线粒体基因是否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急性... 背景:线粒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损伤和修复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基于线粒体基因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进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究线粒体基因是否可以作为评估急性心肌梗死进展的可靠生物标志物。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急性心肌梗死数据集GSE66360,GSE12288,在线粒体蛋白质数据库获取人类线粒体基因集;对急性心肌梗死数据集GSE66360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两者取交集后获得基因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交集基因与人类线粒体基因取交集以获得差异线粒体基因,对差异线粒体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并在外部数据集GSE12288中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验证线粒体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与结论:①获得急性心肌梗死差异基因548个,差异基因分析及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显示Blue模块包含基因最多(4992个),二者交集基因共有116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B、白细胞介素6、Toll样受体4和白细胞介素10为核心基因;②基因本体论分析显示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的正调控及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细胞组成主要涉及三级颗粒膜、质膜外层和质膜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免疫球蛋白G结合、跨膜信号受体活性及趋化因子活性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7及核转录因子κB通路;③共获得8个差异线粒体基因,经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和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后筛选出4个特征基因,包括佛波醇-12-肉豆酸酯-13-乙酰基诱导蛋白1、BCL2-相关蛋白A1、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37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β,并分别对应了肿瘤蛋白53、氧化磷酸化、硫代谢及甘油磷脂代谢通路;④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4个特征基因均具有诊断意义,并与静息树突状细胞、幼稚B细胞呈显著负相关性;⑤提示佛波醇-12-肉豆酸酯-13-乙酰基诱导蛋白1、BCL2-相关蛋白A1、溶质载体家族25成员37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β表达特征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中线粒体功能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急性心肌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免疫浸润分析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凯 汪麟 +3 位作者 胡广全 范婷婷 何非 程诚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 目的观察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痛中心就诊后确诊AMI合并T2DM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降糖方案分为对照组(79例,给予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和观察组(101例,给予达格列净或恩格列净)。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比较2组患者临床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结果显示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小于对照组[(7.4±1.6)×10^(9)/L比(8.7±1.6)×10^(9)/L],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优于对照组[(-0.527±1.462)mm比(1.359±2.111)mm](均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4%(2/37)比25.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SGLT-2i较其他降糖药物12个月内能改善AMI合并T2DM患者的心脏功能及预后,且能减轻该类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2型糖尿病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与临床救治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彬 徐秋萍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00-205,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简称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与临床救治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周的临床救...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简称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与临床救治效果的关系。方法 将绵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0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1周的临床救治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1周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其比值变化情况,统计并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血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N端脑利钠肽前体等,通过点二列相关性分析入院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其比值与患者临床救治效果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其比值预测患者救治效果的价值;同时选取2023年5月至2023年10月医院收治的另外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作为验证对象,通过ROC曲线进一步验证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对患者救治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3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最终303例患者完成救治效果评价,其中有效257例(84.82%)。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入院时、治疗1周时血清铁调素及其与铁蛋白比值均较高,血清铁蛋白水平较低(P<0.05)。与入院时比较,有效组治疗1周时血清铁调素及其与铁蛋白比值均降低,血清铁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但无效组入院时、治疗1周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其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高敏肌钙蛋白、N端脑利钠肽前体、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发现,患者临床救治效果与入院时血清铁调素水平及其与铁蛋白比值呈正相关(r>0,P<0.05),与入院时血清铁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P<0.05)。ROC曲线发现,入院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及其比值对患者救治效果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二者比值预测价值更高。加以验证的ROC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对患者救治效果仍有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入院时血清铁调素/铁蛋白比值与临床救治效果有关,可辅助临床早期预测患者救治效果,指导救治方案的及时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调素 铁蛋白 急性心肌 急性左心衰竭 相关性 血红蛋白 高敏肌钙蛋白 N端脑利钠肽前体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丽 王侠 +1 位作者 韩淑洁 罗盛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7期3100-3103,共4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心电图参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治疗的80例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统计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情况、PCI术手术效果、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介入治疗后全部病人均符合冠状动脉再通标准。80例均成功置入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起搏成功率为100%。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阈值、阻抗、QT间期均小于治疗前(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感知、PR间期、QRS间期均大于治疗前(P<0.05);心肌组织灌注(TIMI)分级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TIMI分级Ⅱ级以上的比例82.50%。80例中16例发生再灌注损伤,但无因再灌注损伤发生死亡者。随访6个月18例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联合PCI术可改善AMI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心功能、心肌灌注分级、起搏器电学参数、心电图参数,冠状动脉再通率高、起搏成功率高,但可能发生再灌注损伤与不良心血管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电图 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江友 陈涵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AMI合并CS植入IABP行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西孟旦+IABP)和对照组(单纯I... 目的:本研究评估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AMI合并CS植入IABP行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西孟旦+IABP)和对照组(单纯IABP),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统计患者IABP辅助时间、CCU入住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心肌梗死后30 d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死亡及再次住院率。结果:治疗5 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下降更加明显[(-3895.37±1589.59) pg/mL vs(-2568.53±1864.23)pg/mL,P=0.0026],hsCRP降低更加显著[(-42.56±20.35)mg/L vs(-25.63±12.69)mg/L,P=0.0032],肌钙蛋白峰值更低[(89.65±36.58)ng/mL vs(98.56±32.69)mg/L,P=0.042];观察组IABP持续时间更短[(4.5±2.5)d vs(6.5±3.5)d,P=0.032],CCU入住时间更短[(7.5±3.5)d vs(9.5±4.5)d,P=0.039],总住院时间明显降低[(10.5±5.5)d vs(13.5±6.5)d,P=0.025]。2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观察组30 d内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05%vs 25.00%,P=0.515),急诊就医次数更少[(1.2±0.8)vs(2.2±1.8),P=0.042],再次住院次数更少[(0.8±1.2)vs(1.5±1.6),P=0.049]。出院时,观察组标准EQ-5D-3L健康调查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8),随访30 d时继续保持降低(P=0.029)。结论:左西孟旦联合IABP对AMI合并CS患者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左西孟旦 急性心肌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rhBNP联合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保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5期13-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8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按随机对...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8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接受PCI治疗)40例、研究组(接受rhBNP+PCI治疗)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心肌损伤指标、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Ⅰ(cTnⅠ)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比对照组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NP联合PCI治疗AMI合并心衰,能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程度,改善心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钠尿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炎症因子 心肌损伤 心功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肖浩 崔晓磊 +7 位作者 刘亮 吕宝谱 张睿 郑拓康 孟庆冰 姚冬奇 高恒波 田英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住院的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危重症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住院的AMI合并C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史(吸烟、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脑血管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院后24h内最高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入院后24h内最差辅助检查值: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钾、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急诊PCI期间是否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是否完成PCI、30 d预后等.根据是否应用ECMO将患者分为ECMO组和非ECMO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ECMO组与非ECMO组在性别、年龄、BMI、既往史、APACHEⅡ评分、VIS评分、入院后24h内最差辅助检查值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CMO组行急诊PCI期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发生率和30d病死率均较非ECMO组均明显降低[行急诊PCI期间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发生率:17.9%(7/39)比45.0%(9/20),30 d病死率:46.2%(18/39)比75.0(15/20),均P<0.05];ECMO组PCI完成率较非ECMO组明显升高[100.0%(39/39)比80.0%(16/20),P<0.05].结论AMI合并CS的危重症患者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期间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搏骤停的风险和30d病死率均降低,PCI完成率高.在ECMO团队的保障下,ECMO支持下行急诊PCI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乳酸对ECMO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15
作者 刘亮 肖浩 +5 位作者 崔晓磊 吕宝谱 张睿 郑拓康 田英平 高恒波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632-1635,1641,共5页
目的分析血乳酸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ECMO支持下行冠脉造影及... 目的分析血乳酸对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以期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ECMO支持下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AMI合并C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就诊后经充分评估行VA-ECMO支持治疗,24 h内行冠脉造影及PCI,期间多次测量患者动脉血乳酸值,收集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上ECMO后行急诊PCI之前最低血乳酸值、乳酸清除率。根据发病30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ECMO前后血乳酸值的变化,比较存活组、死亡组上ECMO前、后血乳酸值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上机前、后血乳酸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9例患者中30 d存活21例(53.8%),死亡18例(46.2%);上ECMO后最低乳酸值较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明显下降(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上ECMO后最低乳酸值均明显升高,乳酸清除率明显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上ECMO后最低乳酸值对ECMO支持下行治疗AMI合并CS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95%CI为0.601~0.911,P值为0.007,当截断值为5 mmol/L时,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57.1%;上ECMO后最低乳酸值对应的AUC为0.870,95%CI为0.761~0.979,P值为0.000,当截断值为2.45 mmol/L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1.9%。结论ECMO可以有效降低AMI合并CS患者血乳酸水平;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上ECMO后最低血乳酸值对ECMO支持下行治疗AMI合并CS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上ECMO前最高血乳酸值≥5 mmol/L,上ECMO后PCI前最低乳酸值≥2.45 mmol/L提示不良预后;ECMO支持的患者在PCI前降低血乳酸水平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乳酸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 心源性休克 预后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的列线图模型建立
16
作者 吴鹏 严宁 +3 位作者 马娟 王墨函 贾绍斌 马学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23,共9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发生心脏破裂(CR)的风险因素,并依此构建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通过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大数据研究平台、医院信息系统检索连续纳入2015年1月—2019年12月急性STEMI患者5412例,其中合并CR的91例患者为CR组,5321例未合并CR患者为非CR组。运用LASSO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并建立C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分别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估。[结果]LASSO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女性、高血压病史、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休克指数、Killip分级、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前壁心肌梗死、24 h内服用β受体阻滞剂、24 h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药物、急诊PCI共13个变量为CR的风险因素(P<0.05)。把筛选出的13个风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Killip分级、首次医疗接触时间、白细胞计数、未行急诊PCI、24 h内未服用ACEI/ARB药物是急性STEMI患者合并CR的风险因素。依据上述6个风险变量建立急性STEMI合并CR列线图模型。该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前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95%CI:0.927~0.961)、0.947(95%CI:0.927~0.959),灵敏度分别为0.957、0.904,特异度分别为0.858、0.876,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运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证明该模型的预测价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的偏差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2.70,P=0.122),说明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D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阈值在0.00~0.40之间,临床净获益最高,说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效能,能有效预测急性STEMI合并CR的发生概率,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帮助,以期降低CR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心脏破裂 风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效果
17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2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17-332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方式,分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联合IABP)支持的研究组,以及单纯IABP支持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别。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1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5/11 vs.2/29,P=0.016)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11 vs.11/29,P=0.49)更高;研究组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更低[(38.5±10.10)vs.(48.55±8.86),P=0.01],EF值<35%的患者比例更多(5/11 vs.3/29,P=0.01);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疾病率和Syntax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 vs.11/29,P=0.02)和[(33.36±13.37)vs.(25.74±5.75),P=0.015];研究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更高(9/11 vs.8/29,P=0.002);研究组器械辅助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6/11 vs.5/29,P=0.02)。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0%vs.55.17%,P=0.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时,ECMO联合IABP的器械辅助支持方式并发症相对较高,但更有利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器械辅助支持
下载PDF
新型口服抗凝药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附壁血栓消退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杨秀秀 关杨 +3 位作者 王悦 孙玉青 李峥 曾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31-335,342,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 目的: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的疗效。方法:入选2019年6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门诊和病房患者中AMI后发生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患者118例,分别给予NOAC(NOAC组,65例)或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VKA组,53例)治疗,3个月后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如血栓尚未完全溶解,则在首次给药6个月后再次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NOAC组中,使用利伐沙班治疗者为46例,使用达比加群治疗者为19例,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70.8%。所有VKA组患者均使用华法林治疗,3个月后血栓完全溶解率为67.9%,与NOA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NOAC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90.8%,VKA组的血栓完全溶解率为84.9%,两组血栓溶解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AC可考虑作为AMI后心力衰竭合并室壁瘤内附壁血栓消退的治疗药物,且无须监测INR,使用方便,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口服抗凝药 急性心肌 心力衰竭 室壁瘤附壁血栓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19
作者 韩福生 田雪 +1 位作者 米玉红 何华 《中国医药》 2024年第7期975-979,共5页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40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应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40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特征、生命体征、合并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80%∶20%将研究对象分为训练集(592例)和测试集(148例),采用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和深度神经网络5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构建MACCE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可靠性,选择最优模型。使用Shapley加性解释算法评估特征影响并进行特征选择构建最终模型。结果740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有473例(63.9%)发生MACCE。XGBoost模型的AUC最大(AUC=0.862)。在根据特征重要性等级对特征进行减少后,建立了具有5个特征的可解释的最终XGBoost模型。最终的模型可以在内部验证中准确预测MACCE发生(AUC=0.955),其中影响XGBoost模型重要临床特征分别为血尿酸、白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体重和血小板计数。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5种模型中XGBoost模型预测A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MACCE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肾功能不全 机器学习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Shapley加性解释算法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研究
20
作者 张晓静 王宝珠 +2 位作者 陈志苑 董霞 魏琴情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3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按照是否发生重症监护室留置延长...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后延长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3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112例。按照是否发生重症监护室留置延长分为2组,分别是延长组(27例)和无延长组(85例)。收集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如年龄、是否血脂异常、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等。对患者是否出现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率失常患者中治疗发生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患者有27例,未发生重症监护室时间延长的患者8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饮酒、冠心病、心脏起搏器、入重症监护室原因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年龄、血脂异常以及糖尿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符合P<0.05的单因素(年龄、血脂异常有=1,无=0、糖尿病有=1,无=0)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共线性诊断VIF> 10的因子予以删减,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年龄、糖尿病是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的影响因子(P<0.05),Y=3.647×年龄+2.439×血脂异常+1.404×糖尿病-0.206。构建的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P=0.883,决定系数R^(2 )=0.499,进一步使用ROC对所获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效能的评价,曲线下面积0.849,P=0.000,95%CI=0.774~0.924。结论 血脂异常、年龄以及糖尿病是重症监护室留置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子,在重症监护室治疗期间,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恶性 心律失常 重症监护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