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美术史研究的岔路口--从沃尔夫林的“无名”到瓦尔堡的“无名”
1
作者
高越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美术史是从历史角度对人类往昔视觉艺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现代人文学科。在美术史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艺术家轶事为主的传记性美术史书写。后来随着美术史学科的不断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被陆续提出,沃尔夫林的“...
美术史是从历史角度对人类往昔视觉艺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现代人文学科。在美术史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艺术家轶事为主的传记性美术史书写。后来随着美术史学科的不断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被陆续提出,沃尔夫林的“无名的美术史”和瓦尔堡的“无名之学”便是如此。这两个概念是在传记性写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研究方法的声音。基于此,文章将这两个美术史概念的提出比喻为美术史研究中的“Y”字形三岔路,“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首先都关注艺术作品本身,而后发展为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当今时代的美术史研究角度来看,在美术史研究的三岔路上,“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两个概念都扩展了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定义“无名”的概念,其是相对于传记性质的“有名的”美术史而提出的;紧接着指出“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都源于对艺术品形式的研究,然后分析“无名”在两个概念中的不同之处,进而探究从沃尔夫林的形式主义到瓦尔堡的图像学两个美术史研究方法分别选择的道路;最后将“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这两个概念放置于当代的美术史研究语境之中,分析这两个概念对当代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的美术史
无名
之学
沃尔夫林
瓦尔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沃尔夫林平面与纵深下的《夜巡》与《洛神赋图》探究
2
作者
翟雨凡
李春艳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目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艺术史不同阶段发展的描述,核心的基础来源是奥地利艺术学家李格尔关于艺术史从触觉向视觉发展的这一历史分析基本观点。以沃尔夫林“无名的美术史”五对范畴中的平面与纵深作为分析依据,分析巴洛克...
目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艺术史不同阶段发展的描述,核心的基础来源是奥地利艺术学家李格尔关于艺术史从触觉向视觉发展的这一历史分析基本观点。以沃尔夫林“无名的美术史”五对范畴中的平面与纵深作为分析依据,分析巴洛克时期伦勃朗《夜巡》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两幅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艺术形式表达,并分析二者如何将五对范畴中的平面与纵深的理论依据对应于两幅艺术作品的理论表达形式中并加以阐述。方法:以沃尔夫林提出的五对范畴中的平面和纵深为论点,以巴洛克时期伦勃朗《夜巡》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这两幅作品的视觉效果表达为逻辑主线,对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特征加以分析。结果:通过简述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及二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探索不同风格作品如何通过有限的形式传递出无限的意境,并从中得到相似的逻辑关系。结论:沃尔夫林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艺术史家,不仅从理论方面提出风格转换的五对范畴,为艺术史带来了形式分析的基本原理,还为美术史的视觉艺术研究提出了绘画表现形式要回归画面本身的论断,通过对画面形式的分析,探析如何表达画作背后隐藏的艺术价值和明晰多重学说思潮的影响,描绘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夫林
“
无名的美术史
”
《夜巡》
《洛神赋图》
黑格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美术史研究的岔路口--从沃尔夫林的“无名”到瓦尔堡的“无名”
1
作者
高越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8期127-129,共3页
文摘
美术史是从历史角度对人类往昔视觉艺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门现代人文学科。在美术史研究的早期阶段,主要是以艺术家轶事为主的传记性美术史书写。后来随着美术史学科的不断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许多新的研究方法被陆续提出,沃尔夫林的“无名的美术史”和瓦尔堡的“无名之学”便是如此。这两个概念是在传记性写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同于之前研究方法的声音。基于此,文章将这两个美术史概念的提出比喻为美术史研究中的“Y”字形三岔路,“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首先都关注艺术作品本身,而后发展为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当今时代的美术史研究角度来看,在美术史研究的三岔路上,“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两个概念都扩展了美术史的研究范围,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定义“无名”的概念,其是相对于传记性质的“有名的”美术史而提出的;紧接着指出“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都源于对艺术品形式的研究,然后分析“无名”在两个概念中的不同之处,进而探究从沃尔夫林的形式主义到瓦尔堡的图像学两个美术史研究方法分别选择的道路;最后将“无名的美术史”和“无名之学”这两个概念放置于当代的美术史研究语境之中,分析这两个概念对当代美术史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无名的美术史
无名
之学
沃尔夫林
瓦尔堡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沃尔夫林平面与纵深下的《夜巡》与《洛神赋图》探究
2
作者
翟雨凡
李春艳
机构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103-105,共3页
文摘
目的: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对艺术史不同阶段发展的描述,核心的基础来源是奥地利艺术学家李格尔关于艺术史从触觉向视觉发展的这一历史分析基本观点。以沃尔夫林“无名的美术史”五对范畴中的平面与纵深作为分析依据,分析巴洛克时期伦勃朗《夜巡》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两幅不同艺术风格作品的艺术形式表达,并分析二者如何将五对范畴中的平面与纵深的理论依据对应于两幅艺术作品的理论表达形式中并加以阐述。方法:以沃尔夫林提出的五对范畴中的平面和纵深为论点,以巴洛克时期伦勃朗《夜巡》与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这两幅作品的视觉效果表达为逻辑主线,对构图、色彩、人物形象等特征加以分析。结果:通过简述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及二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探索不同风格作品如何通过有限的形式传递出无限的意境,并从中得到相似的逻辑关系。结论:沃尔夫林作为一位继往开来的艺术史家,不仅从理论方面提出风格转换的五对范畴,为艺术史带来了形式分析的基本原理,还为美术史的视觉艺术研究提出了绘画表现形式要回归画面本身的论断,通过对画面形式的分析,探析如何表达画作背后隐藏的艺术价值和明晰多重学说思潮的影响,描绘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
关键词
沃尔夫林
“
无名的美术史
”
《夜巡》
《洛神赋图》
黑格尔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美术史研究的岔路口--从沃尔夫林的“无名”到瓦尔堡的“无名”
高越
《艺术科技》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沃尔夫林平面与纵深下的《夜巡》与《洛神赋图》探究
翟雨凡
李春艳
《艺术科技》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