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名质区注射Ibotenic酸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江 刘多三 +2 位作者 张昱 祝世功 李琦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本文采用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方法——跳台试验和水迷宫法,观察了鼠脑双侧无名质区域注入 Ibotenic 酸后,对大鼠学习获得和记忆巩固能力的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是:1.大鼠自水迷宫起点游至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和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 本文采用被动回避性条件反射方法——跳台试验和水迷宫法,观察了鼠脑双侧无名质区域注入 Ibotenic 酸后,对大鼠学习获得和记忆巩固能力的影响。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是:1.大鼠自水迷宫起点游至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和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2.跳台试验中从台上跳下双足触电的错误次数。实验结果表明:鼠脑的双侧无名质区破坏,可使大鼠的学习获得和记忆巩固能力均发生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质 Ibitenic酸 学习 记忆
下载PDF
无名质区破坏的Wistar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生长抑素活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江 张淑琴 +3 位作者 饶明俐 张昱 朱德志 姚迪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0-132,共3页
本研究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通过向鼠脑的无名质区注射Ibotenicacid,造成中枢胆碱能系统破坏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方法,测定了无名质区破坏后大鼠不同脑区ChAT活性和SS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一侧无名... 本研究选用Wistar系雄性大鼠,通过向鼠脑的无名质区注射Ibotenicacid,造成中枢胆碱能系统破坏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方法,测定了无名质区破坏后大鼠不同脑区ChAT活性和SS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鼠一侧无名质区破坏后,同侧大脑皮质额叶,顶叶的ChAT活性显著下降,同时同侧额叶、顶叶及海马的SS含量也明显降低。结果提示:中枢胆碱能系统和生长抑素系统有极密切的关系,无名质区破坏后脑内SS含量的下降,可能是伴随着胆碱能系统损伤的继发性改变。推测SS系统可能接受胆碱能系统的传入,参与对学习、记忆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乙酰 转移酶 生长抑素 基底神经核 无名质
下载PDF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无名质核的MRI测量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文娟 范洋溢 +2 位作者 张万蕾 程敏 高旭光 《北京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863-865,共3页
目的对正常认识功能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痴呆患者进行MRI检测,比较三者无名质核厚度的差异。方法对正常认知功能老龄者(11例)、MCI(13例)及痴呆患者(15例),分别应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评分,应用快速回波序列进行MR扫描,在... 目的对正常认识功能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痴呆患者进行MRI检测,比较三者无名质核厚度的差异。方法对正常认知功能老龄者(11例)、MCI(13例)及痴呆患者(15例),分别应用MMSE和MoCA量表进行评分,应用快速回波序列进行MR扫描,在平行于脑干长轴经白质前联合的冠状斜切面上测量无名质核的厚度。结果正常认知功能老龄对照组男6例,女5例,平均年龄(78.6±6.7)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27±0.06)cm;MCI组男7例,女6例,平均年龄(72.8±7.8)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23±0.04)cm;痴呆组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78.5±5.8)岁,无名质核厚度平均(0.12±0.03)cm。3组无名质核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痴呆组较正常对照组及MCI组缩小(P<0.01),MCI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痴呆及MCI者无名质核较正常认知功能老龄者均存在明显萎缩,随着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无名质核的萎缩可能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无名质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无名质解剖和生理及磁共振成像测量与脑变性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范洋溢 高旭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脑疾病 无名质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无名质核与阿尔茨海默病
5
作者 聂永慧 王鲁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26-427,共2页
关键词 无名质 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段树民教授和虞燕琴教授团队发现“愤怒”和“攻击”均与大脑杏仁核延伸区域——后侧无名质有关
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36,共1页
2021年3月18日浙江大学段树民教授和虞燕琴教授团队题为"A substantia innominata-midbrain circuit controls a generalaggressiv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1.03.002)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2021年3月18日浙江大学段树民教授和虞燕琴教授团队题为"A substantia innominata-midbrain circuit controls a generalaggressive response"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016/j.neuron.2021.03.002)在线发表于《神经元》(Neuron)。该研究聚焦于小鼠大脑杏仁核延伸区域——后侧无名质(p SI),发现激活后侧无名质可触发情绪性攻击,从而介导多种类型攻击行为的表达,并揭示了其对多种攻击行为的梯度式编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名质 杏仁核 攻击行为 NEURON 编码方式 神经元 情绪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