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后囊膜支撑Ⅰ期植入两种类型人工晶状体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志英 丁勇 邱永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9年第3期97-97,99,共2页
关键词 前房型 后房型 人工晶状体 Ⅰ期 无后囊膜支撑
下载PDF
人工晶体悬吊术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长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35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15例,二期手术10例。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追踪8个月。视力≥0.5有22例,占88%,低于0.5有3... 目的评价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5眼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无巩膜瓣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一期手术15例,二期手术10例。结果 2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追踪8个月。视力≥0.5有22例,占88%,低于0.5有3例,占12%。术后无一例发生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角膜失代偿、继发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状态,提高患者视力,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无巩膜瓣悬吊式人工晶状体植入 无晶体眼 无后囊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国华 李如龙 +2 位作者 谢阳 毛平安 孙新成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66-768,共3页
目的研究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点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60例。其中一期植入42例,二期植人18例。随访8个月。结果1例马凡综合症术后视力0.05,其余59眼视力0.2~1.0,平均... 目的研究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三点悬吊固定植入XLSTABI—SKY三襻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60例。其中一期植入42例,二期植人18例。随访8个月。结果1例马凡综合症术后视力0.05,其余59眼视力0.2~1.0,平均视力(0.53±0.39)。平均屈光度:球镜:(-2.37±1.35)D。柱镜:(-1.21±2.38)D,随访期间,未见人工晶状体发生脱位、偏心等。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三点悬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后视力提高明显,人工晶状体稳定,散光小,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人工 折叠式 三点悬吊固定 无晶状体眼 无后囊
原文传递
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庆芬 张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对于无品状体眼,植入人工品状体已经是标准的治疗方法。最理想的植入位置是囊袋内,因为后囊可提供一个稳定且最接近人眼节点的位置。然而,有一些情况是不能进行囊袋内植入的,如先天性、创伤或手术并发症等导致的无足够后囊支撑人工... 对于无品状体眼,植入人工品状体已经是标准的治疗方法。最理想的植入位置是囊袋内,因为后囊可提供一个稳定且最接近人眼节点的位置。然而,有一些情况是不能进行囊袋内植入的,如先天性、创伤或手术并发症等导致的无足够后囊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虹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品状体(PCIOL)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文中对虹膜缝线同定后房型人工品状体的不同术式、并发症情况及在小儿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对虹膜缝线同定后房型人工品状体的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为无后囊支撑眼的患者提供一个较好地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晶状体眼 无后囊支撑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虹膜固定
原文传递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分析虹膜固定折叠人工晶状体的位置
5
作者 田庆芬 刘景 +3 位作者 宋玮 郝琳琳 杜洋洋 张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虹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评价手术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手术的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7例17只眼,二期施行虹膜缝合固定... 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虹膜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位置,评价手术安全性。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眼科手术的无足够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患者17例17只眼,二期施行虹膜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手术,术后6个月行UBM检查,确定人工晶状体与睫状沟和睫状体的关系、前房深度(ACD)、人工晶状体倾斜情况、人工晶状体光学部与虹膜位置关系和房角情况。主要指标是襻的位置、前房深度和房角改变。结果17个人工晶状体的34个襻中,27个(79.4%)襻位于睫状沟,5个(14.7%)襻位于睫状突,2个(5.9%)襻位于睫状体平坦部。17只眼中有11只眼(70.6%)双襻均位于睫状沟。前房深度为(3.39±0.47)mm。未发现虹膜周边前粘连、房角异常和晶状体光学部的倾斜。结论经UBM观察,虹膜缝合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襻均位于睫状沟或睫状体,无明显的人工晶状体倾斜。这种术式不影响房角结构,无房角的关闭。前房深度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最为接近。弄清人工晶状体位置可能有助于确定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生物显微镜 无后囊支撑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虹膜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