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相储层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的典型通用公式 被引量:5
1
作者 俞启泰 罗洪 陈素珍 《断块油气田》 CAS 1998年第6期27-29,共3页
目的:准确认识油田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的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根据建立的河流相储层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抽象模型以及河流相储层的典型参数,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 目的:准确认识油田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的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根据建立的河流相储层渗透率平面非均质抽象模型以及河流相储层的典型参数,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概率50%处渗透率、油藏大小、断层边界、含水率共9个因素,进行27个方案的数值模拟。结果:经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计算含水率1.0时的无困次采液指数JL1.0的回归公式以及无固次采液指数JL与含水率fw关系的典型通用公式。结论:计算实例表明通用公式计算结果符合油田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采液指数 渗透率 油水粘度比 储集层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归一化处理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承丽 魏明国 +1 位作者 宋国亮 殷代印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582-2584,2587,共4页
根据大庆朝阳沟油田提供的十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首先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类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种类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 根据大庆朝阳沟油田提供的十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首先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两种类型的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种类型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并将理论研究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对其开发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符合第一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提液能力有限;符合第二类无因次采液指数的区块含水率高于50%以后可以提液,最大提液幅度为初期产液量的1.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归一化相对渗透率曲线 脱气半径 无因次采液指数 朝阳沟油田
下载PDF
三角洲相储层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的典型通用公式 被引量:10
3
作者 俞启泰 余传谋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年第4期270-273,共4页
为了准确认识油藏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所建立的三角洲相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抽象模型和三角洲相储层典型参数,并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 为了准确认识油藏动态变化规律,为油田开发设计,开发调整及开发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根据所建立的三角洲相储层渗透率平面分布抽象模型和三角洲相储层典型参数,并考虑油水粘度比,油水井数比,井距不均匀系数,井网密度,平面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概率50%处渗透率,油藏大小,断层边界,含水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27个方案的数值模拟,处理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了计算三角洲相储层油藏含水率为1.0时的无因次采液指数JL1.0回归公式以及无因次采液指数JL与含水率fw关系的典型通用公式,计算实例表明,通用公式计算结果基本符合油藏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相储层 油藏 无因次采液指数 计算 含水率 渗透率变异系数 油水粘度比 回归分析
下载PDF
非均质水驱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预测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31,共5页
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 保持合理采液规模是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延缓产量递减的主要措施之一,通常可利用岩心测试得到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变化,以此预测特高含水期油藏合理产液量。然而,由于岩心与非均质油藏内的水驱油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基于岩心测试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并不适用于矿场实际情况。为此,在并联岩心水驱油实验的基础上,首先基于回归得到包含渗透率及渗透率级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方程,建立考虑油藏物性及物性非均质程度影响的无因次采液指数增量图版;然后,将水驱油藏的流场划分为水驱波及区和未波及区,将岩心水驱油实验规律仅应用于水驱波及区,并绘制不同波及系数时的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图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较少,计算快捷,能够考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并可根据矿场实测采液指数推算水驱波及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采液指数 并联管岩心水驱油实验 非均质流场 增量图版 水驱波及系数
下载PDF
考虑流体分布差异的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5
作者 谷建伟 孔令瑾 +1 位作者 刘志宏 魏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80,100,共4页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 针对目前无因次采液指数计算方法没有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特征的问题,采用一维两相水驱油理论,考虑注采井间油水分布差异的影响,引入油水视黏度概念,运用积分方法计算油水视黏度,导出了考虑油水分布特征后的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该方法对准确评价高含水油藏开发效果有指导意义。实例计算表明,由于考虑了注采井间油水分布的影响,利用平均视黏度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数值,在相同的含水条件下要高于目前常用方法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最大差异可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无因次采液指数 视黏度 含水率
下载PDF
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特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朝晖 柳茜茜 +2 位作者 潘豪 梁丹 邹枫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65,共4页
由于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及渗流场的差异,由岩心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与矿场监测的油井实际产液能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分析了水驱渗流过程中影响产液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上的表... 由于储层物性非均质程度及渗流场的差异,由岩心驱替实验数据计算的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与矿场监测的油井实际产液能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文中分析了水驱渗流过程中影响产液能力的主要因素及其在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形态上的表征;结合水驱油藏渗流场的变化特点,评价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近井带地层伤害程度及水驱波及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矿场监测数据与理论预测结果的差异,建立了地层伤害程度和水驱波及系数的诊断图版,对比矿场监测无因次采液指数与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图版的拟合程度,推测地层伤害的趋势及水驱波及系数。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油井产液能力的预测精度,并快速诊断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扩大了理论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现场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 近井带污染 水驱波及系数
下载PDF
2种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关系式的建立及优选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文君 李宁 +1 位作者 侯程程 张宁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4,共5页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变化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目前,各类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即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缺乏渗流理论支持,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无法确定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具体函数式...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变化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主要依据。目前,各类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即经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缺乏渗流理论支持,相对渗透率曲线法无法确定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具体函数式。通过改进油相相对渗透率关系式,引入俞启泰提出的两类油水相渗比值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分别建立了Ⅰ类和Ⅱ类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率模型,与不同油田相渗实验结果对比显示,Ⅱ类模型与实验结果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因次采液指数 无因次采油指数 含水率 相对渗透率
下载PDF
基于动态数据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计算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鹏霄 朱高科 +4 位作者 李红正 李堪运 李翠平 刘晨 周文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7-391,共5页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测试资料缺乏的油田。文中基于分流量方程、相对渗透率幂函数表达式和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推导建立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 水驱油田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是油藏产能评价和举升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目前常用计算方法不适用于测试资料缺乏的油田。文中基于分流量方程、相对渗透率幂函数表达式和近似理论水驱曲线,推导建立了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变化的表征公式,提出了一种利用累计产油量和累计产液量等日常生产数据直接计算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的方法。实例应用表明,计算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实际测量点在不同含水率时均能很好地吻合,证明了新方法的准确性。新方法所需数据简单易取,计算简便,结果可靠,不仅可以计算油田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还可以计算每口油井的无因次采液指数曲线,为油田现场精细化提液、设施液处理能力预留等动态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藏 动态分析 水驱曲线 相对渗透率曲线 无因次采液指数
下载PDF
启动压力对低渗透油藏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华 曾念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9,共3页
建立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数学模型,计算出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分析其开发效果。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考虑启动压力采液指数,甚至部分低渗透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含水大于50%)具有一定的提液潜力。低渗透... 建立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数学模型,计算出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分析其开发效果。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考虑启动压力采液指数,甚至部分低渗透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含水大于50%)具有一定的提液潜力。低渗透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分为两类:第一类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上升而递减,在含水率超过40%后变得平缓;第二类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上升先减小而后又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 无因次采油(液)指数 含水率
下载PDF
渤海J油田化学驱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
10
作者 未志杰 陈冠中 +2 位作者 康晓东 王旭东 张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55-58,62,共5页
针对渤海J油田化学驱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明显下降的问题,运用J油田的有关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了聚合物驱与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因次产液指数在聚合物驱阶段先呈上升趋势,聚合物驱见效后开始下... 针对渤海J油田化学驱过程中部分井产液能力明显下降的问题,运用J油田的有关数据,通过建模计算,分析了聚合物驱与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无因次产液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因次产液指数在聚合物驱阶段先呈上升趋势,聚合物驱见效后开始下降,并在含水率最低点附近出现最低值,而后随着含水率的回返而升高,在聚合物产出质量浓度突破600 mg/L后则止升为降。转为聚表二元复合驱后,各井的无因次产液指数普遍进一步下降。在聚合物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74. 26%,大多数井的下降幅度为40. 00%~60. 00%,平均值为47. 82%。在聚表二元复合驱阶段,受效井无因次产液指数的最大下降幅度为86. 15%,平均值为61. 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二元复合驱 无因次产液指数
下载PDF
支撑剂指数设计方法在压裂充填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杰 巩永刚 +2 位作者 刘正伟 阮新芳 夏金娜 《海洋石油》 CAS 2020年第1期47-50,共4页
支撑剂指数设计方法是在给定的支撑剂量条件下,从油藏的角度出发,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得到最优裂缝参数的一种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施工中,受设备能力、岩石物性参数等因素制约,实际裂缝宽度... 支撑剂指数设计方法是在给定的支撑剂量条件下,从油藏的角度出发,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得到最优裂缝参数的一种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疏松砂岩储层压裂充填施工中,受设备能力、岩石物性参数等因素制约,实际裂缝宽度难以达到优化值,导致支撑剂指数优化设计方法与现场应用脱节。通过将施工净压力、岩石物性参数等力学因素引入支撑剂指数压裂设计方法中,在施工能力范围内,以解除储层污染、获得最高产能为目的进行压裂充填裂缝参数优化。优化结果可很好地指导现场作业且与现场贴合程度高,目前已在现场获得了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撑剂指数 优化设计 无因次采液指数 净压力
下载PDF
海上油田单井提液时机探讨
12
作者 周路遥 万钧 +2 位作者 罗启源 孙琳钧 赵义强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26-127,195,共3页
海上砂岩油藏单井提液是延缓油田产量递减的有效手段,何时进行提液对于油井生产效果影响显著。本文建立了油井无因次采液(油)指数与含水率的定量表征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指导油井合理提液。
关键词 海上砂岩油藏 提液 递减 无因次采液(油)指数
下载PDF
低压特低渗透油藏采油、采液指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厉强 孙玉凯 +3 位作者 刘曰强 崔英怀 罗阳俊 杨丹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1-523,共3页
针对低压特低渗透油藏较常规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岩石压力敏感性更强的特点,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变化下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公式。以吐哈油田牛圈湖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例,讨论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 针对低压特低渗透油藏较常规低渗透油藏储集层岩石压力敏感性更强的特点,推导了考虑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压力敏感性变化下的无因次采油(液)指数计算公式。以吐哈油田牛圈湖低压特低渗油藏为例,讨论了油水粘度比、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动态变化时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特低渗油藏启动压力的动态变化对无因次采油指数有较明显的影响;此外,无因次采液指数受启动压力和渗透率变形系数的影响也较常规低渗透油藏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低渗透油气藏 启动压力 压力梯度 无因次采油指数 无因次采液指数
下载PDF
气驱油采油采液指数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李宁 孙雷 +2 位作者 冯乔 张晓林 张立强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4期57-61,共5页
针对X凝析气藏气井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普遍存在地层和井底反凝析等现象,在陈元千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了油气相渗曲线的归一化方法,分析了基质岩心和人工压缝岩心的相渗曲线特点。从凝析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相渗曲线变化规律出发,研究了... 针对X凝析气藏气井初期产量高、递减速度快、普遍存在地层和井底反凝析等现象,在陈元千方法的基础上完善了油气相渗曲线的归一化方法,分析了基质岩心和人工压缝岩心的相渗曲线特点。从凝析气驱油过程中油气相渗曲线变化规律出发,研究了低渗凝析气藏无因次采油指数、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方法、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油气粘度比和较小的M值(启动压力梯度与生产压力梯度的比值)更有利于气井高含气阶段的提气携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致密砂岩 凝析气藏 气驱油 无因次采液指数 无因次采油指数
下载PDF
油藏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与含水率关系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粉转 唐海 +1 位作者 吕栋梁 曹峰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3,57,共4页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 地层压力是判断地层能量充足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采油工艺基本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无因次采液指数和采液指数与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归一化处理,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不同采油速度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注采比之间的关系,并给出油田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无因次采液指数或采液指数取最小值时,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会急剧降低。该方法对于分析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工艺和采油速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地层压力 无因次采液指数 采油速度 注采比 含水率
下载PDF
薄差储层油水渗流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义坤 王凤娇 +2 位作者 胡超洋 王永平 刘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2,155,共4页
应用岩心水动力实验数据归一化得到薄差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引入有效驱动系数,对驱油效率、含水上升规律、不同条件下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薄差层两相共渗区范围窄,驱油效率低,其相渗特征主要受表... 应用岩心水动力实验数据归一化得到薄差层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引入有效驱动系数,对驱油效率、含水上升规律、不同条件下采液采油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薄差层两相共渗区范围窄,驱油效率低,其相渗特征主要受表外储层影响;含水上升率在含水率为40%时达到最大,且分布不对称;较高的油水黏度比、较大的有效驱动系数有利于提高无因次采液指数、采油指数,因此薄差层开发应有效提高低含水期采出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储层 相渗特征 驱油效率 无因次采液指数
下载PDF
一种考虑长期导流的人工裂缝参数优化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立峰 安琪 +2 位作者 丁云宏 崔明月 许志赫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2,共6页
无因次支撑指数法在人工裂缝参数优化时未考虑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因此优化结果在实际生产时并非最优。结合支撑剂的长期导流实验结果,将无因次支撑指数法中的裂缝宽度和渗透率转换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对无因次... 无因次支撑指数法在人工裂缝参数优化时未考虑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对压裂井产能的影响,因此优化结果在实际生产时并非最优。结合支撑剂的长期导流实验结果,将无因次支撑指数法中的裂缝宽度和渗透率转换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对无因次支撑指数法进行时间积分,求取最大的无因次累计生产指数,作为最优的裂缝参数优化结果。由于该方法引入了时间变量,考虑了支撑剂导流能力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较无因次支撑指数法更符合实际。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低渗、特低渗储层,在考虑长期导流能力的情况下,优化结果所需缝宽更大,支撑剂铺置浓度更高,改变了以往低渗、特低渗储层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要求不高、尽量造长缝的观点,对提高单井压后增产有效期和压后效果有重要意义。建议对特定区块开展有针对性的铺置浓度对支撑剂长期导流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为无因次累计生产指数法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低渗透 特低渗透 无因次支撑指数 无因次生产指数 无因次累计生产指数
下载PDF
分段射孔水平井产能计算 被引量:15
18
作者 罗万静 王晓冬 李凡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2,共6页
分段射孔是一种常用的水平井射孔工艺。由于多个射孔段的存在,使得水平井每个射孔段的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用Fourier正弦变换、势的叠加原理、三角函数变换、渐进分析求解圆形封闭地层水平井三维拟稳态渗流问题,得到水平井的均匀流... 分段射孔是一种常用的水平井射孔工艺。由于多个射孔段的存在,使得水平井每个射孔段的产能预测变得十分复杂。用Fourier正弦变换、势的叠加原理、三角函数变换、渐进分析求解圆形封闭地层水平井三维拟稳态渗流问题,得到水平井的均匀流量产量模型。通过与直井产能对比,求得水平井拟稳态当量井径,再利用压降叠加原理建立了分段射孔水平井产能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分段射孔时,相同射孔长度下,端部产量最大,而中部井段产量最小;多个射孔段同时投产时,射孔长度对射孔段产量的影响较射孔间距大。水平井射孔时宜采用中间段长、端部段短的不等距射孔方式,以期达到均衡开采或者注入。此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水平井射孔段分段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射孔 水平井 产能分析 当量井径 无因次采油指数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研究 被引量:30
19
作者 郭粉转 唐海 +2 位作者 吕栋梁 曹峰 白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0-92,140,共3页
根据采油工艺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低渗透油田考虑启动压力影响因子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饱和度、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低渗透油田不同注采比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启动压力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 根据采油工艺原理和相渗关系,推导出低渗透油田考虑启动压力影响因子的无因次采液指数与含水饱和度、含水率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注采比原理,建立了低渗透油田不同注采比下的合理地层压力与含水率以及启动压力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油田实例计算表明,在目前的注采比条件下,地层压力保持在110%左右可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相吻合,说明该理论和方法是可行的,对于分析中、低含水开发阶段注水工艺和采油速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合理地层压力 启动压力影响因子 无因次采液指数 注采比
下载PDF
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姜颜波 刘璐 +4 位作者 元福卿 潘玉萍 祝仰文 魏翠华 李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1-99,共9页
在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过程中,由于注入的化学剂溶液黏度较高、渗流阻力大,相较于水驱阶段,注入化学剂后生产井的产液指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达到预设的配产要求。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的产液能力,严重... 在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过程中,由于注入的化学剂溶液黏度较高、渗流阻力大,相较于水驱阶段,注入化学剂后生产井的产液指数普遍下降,甚至难以达到预设的配产要求。目前尚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的产液能力,严重制约了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在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和油藏数值模拟,首先以孤岛油田东区Ng3—4区块为例建立数值模拟模型,然后进行无因次产液指数影响因素研究,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建立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形成了一套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产液能力的动态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无因次产液指数定量表征模型的数学形式简洁,模型中待定系数含义明确,提出的动态预测方法可以较好地拟合矿场实际动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降黏剂复合驱 无因次产液指数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定量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