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的产生与复原——《无声告白》中的创伤叙事
1
作者 王祉及 梁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81-84,共4页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跨族裔家庭的悲剧故事,记录了家庭成员各自的创伤及创伤复原经历。本文从创伤叙事角度出发,分析华裔男主人詹姆斯的“文化他者”创伤、白人妻子玛丽琳的性别创伤、混血女儿莉迪亚...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跨族裔家庭的悲剧故事,记录了家庭成员各自的创伤及创伤复原经历。本文从创伤叙事角度出发,分析华裔男主人詹姆斯的“文化他者”创伤、白人妻子玛丽琳的性别创伤、混血女儿莉迪亚的家庭创伤,讲述家庭成员通过莉迪亚的自杀事件开始自我反思,直面内心的创伤并进行创伤复原的经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叙事 无声告白 伍绮诗 创伤复原
下载PDF
智识书生:《无声告白》中的新型华裔男性气质建构
2
作者 张玉敏 《海峡人文学刊》 2024年第1期44-52,157,共10页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男性詹姆斯在白人霸权和华人族裔性的冲突中建构男性气质身份的困境。伍绮诗在小说文本中对华裔男性气质的建构,展现出对美国男性气质身份中心与边缘二分法的超越。詹...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描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华裔男性詹姆斯在白人霸权和华人族裔性的冲突中建构男性气质身份的困境。伍绮诗在小说文本中对华裔男性气质的建构,展现出对美国男性气质身份中心与边缘二分法的超越。詹姆斯为了获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同,致力于建构白人支配性男性气质,但由于其华裔身份不断被边缘化。随着詹姆斯对支配性男性气质和华裔身份的反思,他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男性气质身份。这种强调智识,融合了中国古代“书生”传统的柔性男性气质从生命感性出发,批判了主流文化强加给边缘人群的男性气质规范,为华裔男性身份气质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想象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伍绮诗 支配性男性气质 边缘性男性气质 智识书生
下载PDF
顺应视角下《无声告白》汉译本分析
3
作者 林灵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2期1049-1054,共6页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其中融合了种族、性别、家庭、伦理、教育等诸多矛盾,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育类文学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该汉译本的研究有助于国人了解海外华人的成长环境及现状,反思自身教育... 《无声告白》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其中融合了种族、性别、家庭、伦理、教育等诸多矛盾,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育类文学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该汉译本的研究有助于国人了解海外华人的成长环境及现状,反思自身教育,摆脱“他者”烙印。《无声告白》作为一本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鲜活的人物形象是其广受欢迎的关键要素,语境又是影响人物角色呈现的重要因素。而顺应论认为语境是翻译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以顺应论为视角,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与案例分析的办法,从语言语境顺应与交际语境顺应两大角度来分析孙璐的译作《无声告白》,探究语境顺应论对翻译实践和研究的指导作用,研究该译本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根据不同人物的社会背景、性格、情绪、目的、姿态等突出人物特点,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凸显文学价值,为文学翻译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论 无声告白 语言语境顺应 交际语境顺应
下载PDF
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美籍华裔的文化身份认同探究——以小说《无声告白》为例
4
作者 董格格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3期7-9,共3页
《无声告白》是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詹姆斯作为一名典型的美籍华裔,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一直试图融入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摆脱“华裔”身份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和社会环境,可以看出,20世纪美籍华裔在白人... 《无声告白》是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经典作品,小说中的詹姆斯作为一名典型的美籍华裔,面临着文化身份认同的困惑,一直试图融入美国白人主流文化,摆脱“华裔”身份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文本内容和社会环境,可以看出,20世纪美籍华裔在白人主流文化冲击下缺失文化身份认同,只有正确认识自身文化与外在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认同。借助文化身份认同理论,探讨美籍华裔如何正确在“大熔炉”的社会文化中进行正确的身份构建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身份 文化 美籍华裔
下载PDF
创伤叙事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自我救赎类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庄益玲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71-77,共7页
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是一部中美跨族裔婚姻悲剧,主要记录了这一跨族裔家庭的创伤和自我救赎经历,呈现了华裔男性詹姆斯·李的种族创伤、白人女性玛丽琳的性别创伤及其混血子女莉迪亚的代际创伤,引导读者去感悟跨族裔家庭成员... 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是一部中美跨族裔婚姻悲剧,主要记录了这一跨族裔家庭的创伤和自我救赎经历,呈现了华裔男性詹姆斯·李的种族创伤、白人女性玛丽琳的性别创伤及其混血子女莉迪亚的代际创伤,引导读者去感悟跨族裔家庭成员不可言说的内心创伤和不断抗争的疗伤之旅。作者对《无声告白》中主要人物的创伤叙事与自我救赎进行探索,不仅可以引发社会对跨族裔家庭成员创伤困境的关注,还可以激发人们重新审视与思考全球化时代的代际冲突、种族关系、性别关系等社会问题,从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伍绮诗 创伤叙事 自我救赎
下载PDF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剧的必然性——从家庭系统理论视角
6
作者 唐琳薇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96-198,共3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以家庭为单位,以莉迪亚死亡为故事开端,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困境。以家庭系统理论作为深入思考故事的方法,梳理文本中家庭情绪系统下父母与上一代的情感代际传递对衍生家庭的... 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以家庭为单位,以莉迪亚死亡为故事开端,揭示了家庭关系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困境。以家庭系统理论作为深入思考故事的方法,梳理文本中家庭情绪系统下父母与上一代的情感代际传递对衍生家庭的影响、父母与孩子间的连接性融合而产生的家庭投射、子女个体的自我分化程度以及家庭内部子女之间的手足竞争,以期系统全面地解读家庭情感场域下所产生的家庭异化和悲剧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莉迪亚 家庭 家庭系统理论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无声告白》中的生存焦虑
7
作者 郝静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文章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人物的生存焦虑:父亲詹姆斯身份焦虑源自“他者”对少数族群的注视,女儿莉迪亚的存在焦虑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注视。运用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理论,导出人挣脱他人注视枷... 文章以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分析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人物的生存焦虑:父亲詹姆斯身份焦虑源自“他者”对少数族群的注视,女儿莉迪亚的存在焦虑来自于父母对自己的注视。运用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理论,导出人挣脱他人注视枷锁,解决生存焦虑的方法在于对强权说“不”,遵从自己的自我意识。也即,人的存在先于本质,人只有强调自己的主体性,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才能实现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萨特 无声告白 注视 生存焦虑 主体性
下载PDF
论《无声告白》的创作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成霞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5,共9页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21世纪华裔作家向欧美主流文学界的又一次成功进军。小说描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及其他主要人物...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英文长篇小说《无声告白》,是21世纪华裔作家向欧美主流文学界的又一次成功进军。小说描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中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人生以及其他主要人物的人生渴望、困惑,对命运的顺从、屈服以及抗争、把握的过程。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小说的背景特点、人物特点、故事特点、叙事特点、启示特点,来阐释作品的精彩和作者创作的匠心独具,激发读者对种族认同、女性角色、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展现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社会哲理、所带来的丰富人生启示,以及对当今社会和公众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跨族裔 伍绮诗
下载PDF
无声觉醒——《觉醒》与《无声告白》逃离主题比较
9
作者 陈旭 柏云彩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1期66-69,共4页
19世纪,女性主义浪潮在西方风起云涌,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因展现了复杂典型的女性困境以及女性逃离既定范式而被誉为“美国女性觉醒开山之作”。一个多世纪后,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再现女性困境以及对社会... 19世纪,女性主义浪潮在西方风起云涌,美国作家凯特·肖邦的《觉醒》因展现了复杂典型的女性困境以及女性逃离既定范式而被誉为“美国女性觉醒开山之作”。一个多世纪后,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中再现女性困境以及对社会范式的反抗逃离。两个文本在不同时空同频聚焦性别角色困境与反抗,各自诠释不同的逃离主题,值得当下的人们思考。本文比较两者中的“逃离”主题,探究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以期对现代社会的性别困境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觉醒》 无声告白 逃离主题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身份协商理论视角下《无声告白》中詹姆斯的跨文化生存困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琳 《今古文创》 2023年第12期19-22,共4页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于2014年凭借处女作《无声告白》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该书以中美混血女孩莉迪亚的离奇死亡为叙述起点,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中美跨族婚姻家庭生活背后暗藏的激烈矛盾与冲突,揭示了被隔离在美国社会边缘的华裔... 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于2014年凭借处女作《无声告白》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该书以中美混血女孩莉迪亚的离奇死亡为叙述起点,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中美跨族婚姻家庭生活背后暗藏的激烈矛盾与冲突,揭示了被隔离在美国社会边缘的华裔群体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困境。本文从身份协商理论视角切入,从身份的脆弱性与身份的差异性两个维度分析了该书主人公詹姆斯跨文化身份构建的消极性表现,以及其在身份焦虑的干扰下采取的消极身份协商策略,以期为生活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华裔群体可能会面临的跨文化生存困境起到警示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身份协商理论 跨文化交际 文化身份 生存困境
下载PDF
传染的阉割——小说《无声告白》的悲剧成因
11
作者 李虹仪 康有金 《世界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0-15,共6页
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成为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小说绝非偶然,它是亚裔–欧美混血家庭悲剧的缩影。阉割焦虑是小说所讲述的詹姆斯一家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在这个家庭中阉割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除了小... 美籍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处女作《无声告白》成为2014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1名小说绝非偶然,它是亚裔–欧美混血家庭悲剧的缩影。阉割焦虑是小说所讲述的詹姆斯一家家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在这个家庭中阉割具有强烈的传染性。除了小女儿汉娜以外每位家庭成员都是这个链条上的实施者和承受者。他们互相阉割,互相伤害,这是家庭悲剧产生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阉割 传染式阉割 悲剧成因
下载PDF
离散视角下《无声告白》的空间叙事及其文化隐喻
12
作者 周银银 《华文文学》 2023年第5期46-57,共12页
伍绮诗的小说充满了移动的空间感,其中,《无声告白》围绕东方/西方、历史/现实、他者/自我诞生了多种物理空间和抽象空间。作者以米德伍德的“家宅”为原点,设置了主人公对“家宅”的逃逸和回归。在圆圈式的地志空间迁徙中,文本不仅打... 伍绮诗的小说充满了移动的空间感,其中,《无声告白》围绕东方/西方、历史/现实、他者/自我诞生了多种物理空间和抽象空间。作者以米德伍德的“家宅”为原点,设置了主人公对“家宅”的逃逸和回归。在圆圈式的地志空间迁徙中,文本不仅打造了“神圣空间”与“世俗空间”对峙的模式,更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转折,尤其刻画了离散群体在精神流浪中的历史伤痕和现实失重。主人公之所以逃离具有“母性”基因的“家宅”,其根源在于社会空间的区隔。作者借詹姆斯、玛丽琳、莉迪亚等人的创伤性体验和空间位移揭露了与空间及跨代对应的族裔文化观、性别观、家庭观、教育观的分野,在边缘人或多余人身份中隐喻了身份认同、文化融入和精神空间建构的艰难。《无声告白》也在错位式、桔瓣式、拼图式结构中筑造了经纬交织的文本空间,经由“现在”与“过去”交汇的坐标轴呈现了东西方跨域化的历史时空感,围绕“莉迪亚之死”向读者敞开了多重解读的可能,众声喧哗中也为文学公共性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提供了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离散 家宅空间 神圣空间 文学公共领域
下载PDF
身份认同焦虑与多元化男性气质:以伍绮诗《无声告白》为例
13
作者 张付花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108-114,共7页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伍绮诗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的故事,涉及族裔身份认同、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等多个主题,男性气质书写则是该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该小说主要塑造了四位男性人物:詹姆斯父亲、詹姆斯、内... 《无声告白》是美国华裔新生代作家伍绮诗的作品,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婚姻家庭的故事,涉及族裔身份认同、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等多个主题,男性气质书写则是该小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该小说主要塑造了四位男性人物:詹姆斯父亲、詹姆斯、内斯和杰克。他们面临着种族、文化和家庭背景之间的差异和冲突,因此身份认同焦虑和多元化男性气质成为主要议题。本文以康奈尔男性气质理论为基础,对四位男性人物进行深入分析,挖掘男性身份认同焦虑和多元化男性气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并探讨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种族背景之间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关系的途径,以构建多元化的男性形象和男性气质,促进男性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男性气质 身份认同焦虑
下载PDF
空间视域下《无声告白》中莉迪亚的身份建构
14
作者 王壮壮 刘少杰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2期173-176,共4页
美国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跨族裔家庭的悲剧,展示出他们在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下面临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莉迪亚作为小说中的主角,其身份建构过程展示出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对小说情节的... 美国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跨族裔家庭的悲剧,展示出他们在白人至上主义的影响下面临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莉迪亚作为小说中的主角,其身份建构过程展示出明显的空间结构特征,对小说情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分别在地志层、时空体层以及文本层分析莉迪亚的身份危机、身份建构以及身份重构过程,并借此观照以莉迪亚为代表的美国华裔群体在面临身份焦虑时对于主体身份建构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加布里尔·佐伦 空间叙事 身份
下载PDF
《无声告白》中莉迪亚悲剧原因探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润润 张慧荣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34-36,75,共4页
吴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故事。从族裔理论、创伤理论以及人格分析理论视角解读《无声告白》,可以发现,莉迪亚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 无声告白 种族 莉迪亚
下载PDF
困在文化夹缝中的“他者”——《无声告白》评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殷燕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无声告白》探索了完全不同于以往华裔小说的主题,讲述了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俄亥俄小镇上一个华裔教授和一个白人女性跨种族婚姻家庭里发生的悲剧故事。80后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立足于"华裔—美国人"双重身份,用文学的方式道出了华裔族群在文化混杂空间里所遭遇的文化冲突,逼真再现了身处文化夹缝中的"他者"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华裔文学 他者 文化混杂空间
下载PDF
时间·人格·自我图式——《无声告白》与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辉辉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9-95,112,共8页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将创伤叙事植入悬疑小说框架,构建了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小说通过叙事时间塑形,预设"讲述"、"体验"和"反思"三种视角框架,充分调动叙事化过程中叙述者、人物... 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将创伤叙事植入悬疑小说框架,构建了创伤认知叙事新范式。小说通过叙事时间塑形,预设"讲述"、"体验"和"反思"三种视角框架,充分调动叙事化过程中叙述者、人物和读者意识的认知参与,强化对创伤根源、后果及疗治路径的深层认知。叙事刻意凸显情境时间和臆想时间,勾勒出受创者的时间人格与自我图式表征。同时,小说迂回往复的叙事时间塑造了体验时间和自由时间,形成对莉迪亚一家时间洞察力缺失的对抗和纠偏,揭示人物与读者最终形成觉知化与洞见化自我图式的可能性及路径。在伍绮诗看来,创伤疗治实则是一场在体验与自由时间内修复时间人格、回归真实自我和重塑自我图式的认知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绮诗 无声告白 时间人格 自我图式 创伤认知叙事
下载PDF
《无声告白》族裔文化表征背后的沟通主题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莹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89-97,共9页
新一代华裔美国作家武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呈现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冲突与矛盾:亚裔与白人、女性与事业、父母期待与子女压力、子女的得宠与失宠等,表现出族裔与异质文化的显性特性。然而,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在上述表征的背后,作者通... 新一代华裔美国作家武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呈现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冲突与矛盾:亚裔与白人、女性与事业、父母期待与子女压力、子女的得宠与失宠等,表现出族裔与异质文化的显性特性。然而,细读文本可以发现,在上述表征的背后,作者通过沟通缺失导致悲剧的设置,突出了隐性的沟通主题。小说中的族裔差异和异质文化,只是承托作者价值观的一个载体,而现代人共通的沟通主题才是触动不同读者心灵的精神所在。这种超越族裔本质论的主题转型,反映了新一代华裔美国文学的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族裔性 异质文化 沟通缺失 文化差异
下载PDF
华裔小说《无声告白》的文化价值和出版意义解读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蕊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0-52,共3页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无数个图书奖项,并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用独特的洞察力将一个混血家庭中的脆弱人性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出版的视角来看,该书的文化价值在于引发人们对族裔、家庭教育、女性价...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的小说《无声告白》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无数个图书奖项,并在多个国家发行。作者用独特的洞察力将一个混血家庭中的脆弱人性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从出版的视角来看,该书的文化价值在于引发人们对族裔、家庭教育、女性价值、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反思,具有实现图书效益,呈现华裔文学主题全视角转变,助力华裔文学走向主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无声告白 文化价值 出版意义
下载PDF
逃离之殇与文化病理:论伍绮诗《无声告白》的叙事伦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本文从叙事伦理分析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视域和精神分析传统的文化批判,对作为《无声告白》核心叙事结构的“逃离之殇”进行伦理解读,认为它是一种基于文化总体性的“症候叙事”,揭示作品文体的文化病理书写特征。作品家庭... 本文从叙事伦理分析出发,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视域和精神分析传统的文化批判,对作为《无声告白》核心叙事结构的“逃离之殇”进行伦理解读,认为它是一种基于文化总体性的“症候叙事”,揭示作品文体的文化病理书写特征。作品家庭叙事空间所彰显的“捆绑型关系”和“双重束缚死结”、社会叙事空间所蕴含的“自我污名化”和“群体妄想症”、历史叙事空间所显现的“谱系蜕变”和“历时寄生”,分层级体现以美国文化为典型的“沼泽性文化”病理特征,暗含叙事伦理作为诊断文化本身病理的“疗性”伦理属性,昭示出更广泛意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秉承文化病理学批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声告白 逃离之殇 文化病理 叙事伦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