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染小说《无处告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
作者 胡雅倩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3-48,共6页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 中篇小说《无处告别》是陈染的代表作之一。她以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对当下女性的生存状况和情感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另类解读。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的女性形象:敏感忧郁的知识女性——黛二,有姐妹情谊的友人——缪一、麦三,以及以爱为笼的母亲。文章以主人公黛二为中心,以情感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这三类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无处告别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论死亡意识在中国当代女性作品中的流变——以《青春之歌》、《风景》、《无处告别》为例
2
作者 郝凯利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0-114,共5页
作为人生终极问题的死亡,历来是中外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探索和追问的主题。的确,死是一件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构成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死亡主题在不同的作家... 作为人生终极问题的死亡,历来是中外思想家和文学家一直探索和追问的主题。的确,死是一件大事,千古艰难唯一死。死亡不仅成为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而且构成主题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死亡主题在不同的作家那里得到不同的演绎,并且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死亡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本文截取了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三部女性作品(在此,女性作品是指女性作家创作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女性 死亡意识 中国当代 《青春之歌》 无处告别 作品 《风景》 文学发展史
原文传递
生存境遇的思考与探询——《无处告别》与《局外人》的人生情境比较分析
3
作者 滕爱云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进入20世纪,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严重地威胁着以人为中心,以关注、尊重人的价值为本的传统人文精神。在这样的时代,人的主体性趋向瓦解,精神进一步被异化,人们心中充满了困惑与迷惘,不知道人生存的意义,不知该向何处去。
关键词 陈染 <<无处告别>> <<局外人>> 小说 加缪
原文传递
无处告别
4
作者 栀鸢 午小饭 《博客族》 2009年第1期18-29,共12页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 白纸一页页地向前翻起,终于翻到了那年五彩缤纷的夏天。沈依珞大学毕业,从此再没任何束缚可以让她留在这座北国之城。她走的时候随身只有一个轻便的提包,一下子就甩在了肩上,动作干净利落。离开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她早已没了后悔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无处告别 栀鸢
原文传递
陈染的自恋型人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美皆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21,共5页
关键词 自恋 陈染 人格 《嘴唇里的阳光》 《与往事干杯》 《凡墙都是门》 无处告别 《私人生活》
下载PDF
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中的流浪主题 被引量:1
6
作者 孙谦 《创作与评论》 2014年第22期39-44,共6页
流浪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目流浪终生。荷马的《奥德修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作品通过描写流浪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彰显出人类的智慧与勇... 流浪是人类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主题。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因杀父娶母而刺瞎双目流浪终生。荷马的《奥德修斯》、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等作品通过描写流浪者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彰显出人类的智慧与勇气。相比之下,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宗法制的国度,人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习性。文学中的流浪者形象总是有其特定的身份特征。与其他阶层相比,知识分子与流浪之间似乎存在着天然的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英时先生 古希腊神话 菲尔丁 俄狄浦斯 笛福 知识女性 无处告别 《废都》 本真状态 双鱼星座
下载PDF
陈染小说的语言表达方式与魅力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涵 《现代商贸工业》 2010年第19期255-255,共1页
陈染作为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中的一个代表作家,在小说的语言表达上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就以陈染的小说《无处告别》为代表,从表达方式上入手,分别从情景交融、心理活动、侧面描写和比喻联想这四个方面阐述了陈染小说的语言精髓和魅力。
关键词 无处告别 陈染 小说 语言魅力
下载PDF
另一面窗子——从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看陈染的女性视角
8
作者 杨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9期91-92,共2页
以一群孤芳自赏的知识女性为主体,叙述她们的生存困境和个体生命体验,高扬女性主义意识,这一切使陈染的视角烙有明显的女性特征。
关键词 陈染 小说 女性视角 知识女性 无处告别 肖蒙 另一面 嘴唇
下载PDF
浅析陈染小说中的街道意象
9
作者 熊端君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1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街道 小说 陈染 意象 无处告别 人物内心 视觉效果 景物
下载PDF
记忆比笔墨更深远——读陈染女士《声声断断》
10
作者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听那些了无新意的报告,疲惫又无聊,好在带了一本书,就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噪声中,默默读书吧,用心灵与书写者对话,毕竟是近一段时问来难得的休闲机会。带了一本什么书呢,临行前,走的匆忙,随便在书柜中... 参加名目繁多的会议,听那些了无新意的报告,疲惫又无聊,好在带了一本书,就在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噪声中,默默读书吧,用心灵与书写者对话,毕竟是近一段时问来难得的休闲机会。带了一本什么书呢,临行前,走的匆忙,随便在书柜中取一本书上路的。带的是陈染女士的《声声断断》,2000年作家社出版,当时买回家,随便翻翻,便束之高阁,现在终于可以有三四天的时间认真的拜读了。对陈染女士,本人了解的不多,印象中,她是一个比较另类的作家,写过《私人生活》、《破开》、《无处告别》、《纸片儿》等小说,《声声断断》是她继《私人生活》后的又一部作品,日记体文本,记录了作家自1997年10月8人至2000年3月10日两年多时间里对人生等诸多问题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声断断》 女士 陈染 《私人生活》 笔墨 记忆 无处告别 专家学者
下载PDF
浅论陈染小说的现代性——陈染小说个性化审美表达(二)
11
作者 郑榕玉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年第S1期22-25,共4页
陈染小说文本是当代文坛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风景。陈染小说的内容涉及了久被传统遮蔽和禁忌的女性私人领域,带上个人化的特征;陈染小说的叙事方式逸出了传统的叙事惯例,带有反传统、反叙事的现代主义特征;同时,陈染的写作姿态(自我写作... 陈染小说文本是当代文坛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学风景。陈染小说的内容涉及了久被传统遮蔽和禁忌的女性私人领域,带上个人化的特征;陈染小说的叙事方式逸出了传统的叙事惯例,带有反传统、反叙事的现代主义特征;同时,陈染的写作姿态(自我写作定位、自我价值确认)也与传统的价值模式保持一定的距离,带有一种独特的边缘性特征。陈染的小说充满了个性化的特征,她的小说在当代文坛是一个"个案",戴锦华曾评论说:"在她登场之初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 小说叙事 审美表达 现代性 写作姿态 戴锦华 私人生活 无处告别 恋父情结 私人领域
下载PDF
陈染:寻找停泊地
12
作者 郑红砚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陈染 女主人公 当代女性 生存困境 绝望 无处告别
下载PDF
新一代御宅族 真实的数码生存
13
《数字世界》 2007年第6期138-141,共4页
麻佐和小叶一起坐在自己公寓的沙发上,麻佐温柔地搂住小叶的肩膀,用手轻轻拨开她蓝色眼睛上的秀发。在他们的身后,站着盛装打扮的伊梨。她们都是麻佐的最爱,却永远不会争风吃醋。因为,她们不是真人,而是两个真人大小的玩偶。这是日本电... 麻佐和小叶一起坐在自己公寓的沙发上,麻佐温柔地搂住小叶的肩膀,用手轻轻拨开她蓝色眼睛上的秀发。在他们的身后,站着盛装打扮的伊梨。她们都是麻佐的最爱,却永远不会争风吃醋。因为,她们不是真人,而是两个真人大小的玩偶。这是日本电影《电车男》中的画面,通过它,让我们知道了“御宅族”的真正含义,他们所代表的人群也渐渐为人们熟知。狭义的御宅族指的是对动漫画、手办、电玩、网络、3C产品迷恋到无以复加且非常有研究的人,广义上来说是指对一种特定事物非常狂热、狂热到对其相关资料和信息达到无所不知程度的人。在这个网络时代,御宅族的特征实际上可以等同于数码产品用户所拥有的各种特征,他们是近十年来伴随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的一代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宅族 日本电影 特定事物 电车男 产品用户 恶趣味 无处告别 安妮宝贝 秋叶原 独自一人
下载PDF
景物描写在高考记叙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巧妙运用
14
作者 许存杰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14年第10期6-7,共2页
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所给题目都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同学都不太敢写记叙文,怕拿不到高分。然而,历年的高考评分结果,却呈现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很多的高分甚至满分记叙文作文。笔者参加过多年高考阅卷... 高考作文都不限文体,所给题目都能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看,很多同学都不太敢写记叙文,怕拿不到高分。然而,历年的高考评分结果,却呈现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很多的高分甚至满分记叙文作文。笔者参加过多年高考阅卷,和其他阅卷老师都有共同的感觉经历:当看着大量几乎相同面孔的议论文,差不多有一种审美疲劳时,突然出现一篇很优美很感人的记叙文,这时就极易打高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物描写 记叙文写作 阅卷老师 评分结果 人物形象 红芍药 无处告别 文学意蕴 人物精神 审美疲劳
下载PDF
孤独者的“私人生活”——试析陈染小说中的孤独内涵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军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7-7,共1页
  陈染作为个人化写作的急先锋,以女性写作的姿态与传统的男权文化相抗衡.她打破原有的禁欲主义爱情理想,将"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训诫束之高阁,从容地在自然人性的层面上以女性之躯感受生命、认识世界.陈染正是通过个人...   陈染作为个人化写作的急先锋,以女性写作的姿态与传统的男权文化相抗衡.她打破原有的禁欲主义爱情理想,将"发乎情、止乎礼"的道德训诫束之高阁,从容地在自然人性的层面上以女性之躯感受生命、认识世界.陈染正是通过个人化的写作将被集体叙事视为禁忌的个人性经历从受到压抑的记忆中释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染小说 孤独者 无处告别 试析
原文传递
文寄陈染
16
作者 从维熙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4期63-66,共4页
小染: 刚刚收到你寄来的小说集《无处告别》,看到你不断有新书出版真为你高兴。记得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我刚刚完成一次人生悲凉的漫长旅程,你拿出厚厚一叠诗作给我看,其中有一首题为《穿米色风衣的人》。
关键词 陈染 无处告别 新生代作家 次见 小染 《钟山》 大琴 斯巴达克斯 商业大潮 赵玫
原文传递
空洞的魅惑
17
作者 徐家玲 《当代油画》 2015年第3期182-185,共4页
贺文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创作。这一代人,对于"文化大革命"仅限于童年记忆,对于激情四射的20世纪80年代仅限于青春期的困惑,他们身上能找到的更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影子,甚至可以说... 贺文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典型的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创作。这一代人,对于"文化大革命"仅限于童年记忆,对于激情四射的20世纪80年代仅限于青春期的困惑,他们身上能找到的更多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影子,甚至可以说是整个20世纪90年代塑造了他们。改革开放之后,贺文斌和其他同龄艺术家一样没有参与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新潮运动,但是整个20世纪80年代的新潮运动无疑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这一代人 城市化运动 绘画语言 德尔沃 无处告别 西方思想 生活阅历 市井文化 装置艺术 知识分子群
原文传递
BOOKS
18
作者 王天翔 《优品》 2008年第1期186-186,共1页
《故事》董桥当年因为香港作家苏柳的一篇《你一定要读董桥》,董桥的名字一度被内地读者所追捧。董桥短小的散文自成风格,他的文字间素、古典、婉媚,他的文章标题如"文字是肉做的"、"为红袖文化招魂"等。
关键词 董桥 香港作家 红袖 陈染 BOOKS 舒婷 无处告别 小说作家 先锋派 石架
原文传递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9
作者 甄丽娜 《城色》 2014年第Z2期141-144,共4页
林徽因曾写过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人说,这是她为悼念徐志摩而写,也有人说,这是她为庆祝儿子的新生所写,可我更愿将其理解为为赞美... 林徽因曾写过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中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人说,这是她为悼念徐志摩而写,也有人说,这是她为庆祝儿子的新生所写,可我更愿将其理解为为赞美女性而写,毕竟林徽因就被世人称为"人间的四月天"。女性是这世界独特而有魅力的一个种群,她们就如诗中所说,总给人温暖和希望。人类的发展史上,男性与女性承载着截然不同的历史任务,男性与女性总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天 林徽因 徐志摩 无处告别 庐隐 《呼兰河传》 行为方式 陈染 莎菲 萧红
原文传递
纯真与世俗的辩证法——吕魁小说论
20
作者 徐刚 徐勇 《西湖》 2013年第4期96-100,共5页
彰显青春气息,书写校园故事,这是一代代青年写作者必涉的主题。年轻的吕魁也未能免俗,尤其在他的创作之初。就像评论者所说的:"吕魁的小说多是关于青春的记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世界,青春的气息如风如潮扑面而来... 彰显青春气息,书写校园故事,这是一代代青年写作者必涉的主题。年轻的吕魁也未能免俗,尤其在他的创作之初。就像评论者所说的:"吕魁的小说多是关于青春的记录,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世界,青春的气息如风如潮扑面而来,让人躲闪不及无法拒绝,只能欣然面对。"①然而,吕魁的独特之处并不在此,与其说他是一个十足的青春写手,不如说他探讨得更多的是青春时代终结以后,如何面对庸俗的日常生活的问题。当然,其间也有那些"伟大的小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论 小染 漂泊者 上海姑娘 成长小说 无处告别 《十月》 文学青年 少年行 汪曾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