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估心肌存活性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文慈 崔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2874-2876,共3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对于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血运重建术后局部心肌功能能够恢复或...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且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对于有存活心肌的患者, 血运重建术后局部心肌功能能够恢复或改善.而无存活心肌引起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血运重建术后功能不能恢复,有较高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正确评价心肌存活性,不仅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对预后的评估,还能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节约医疗费用.因此,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活性的评估成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心肌存活性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心肌存活性及其近年来的影像学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存活 影像学技术 评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无存活心肌 局部心肌功能 心肌梗死
下载PDF
识别存活心肌的技术进展
2
作者 马依彤 林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6期353-355,共3页
关键词 无存活心肌 技术进展 识别 冠状动脉腔内心电图 心肌梗死患者 彩色室壁运动 心肌声学造影 坏死心肌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心尖部血栓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3
作者 杨兴益 康春松 +1 位作者 温继军 武燕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年第10期726-728,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是否在常规2-DE左室心尖部血栓的出现预示无存活心肌的存在。方法80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DSE检查,根据心室内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1组)及无血栓组(2组),比较两组的室壁运动积分及射血分数。结果48例患者被证实/高度怀疑有左室... 目的旨在探讨是否在常规2-DE左室心尖部血栓的出现预示无存活心肌的存在。方法80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DSE检查,根据心室内有无血栓分为血栓组(1组)及无血栓组(2组),比较两组的室壁运动积分及射血分数。结果48例患者被证实/高度怀疑有左室血栓(1组),32例患者无左室血栓(2组)。1组比2组有更高的室壁积分;1组的32(67%)例及2组中8(25%)例患者证明在心尖节段无收缩储备即无存活心肌。结论在无存活心肌存在的相应节段左室心尖部血栓更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左室血栓 心肌存活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左室心尖部 无存活心肌 左室血栓 心肌梗死患者 室壁运动积分 2-DE 射血分数 DSE
下载PDF
心肌灌注MRI应用初步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永军 庞亚卿 朱杏莉 《上海医学影像》 2005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通过MRI心肌灌注成像,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I扫描仪,心电门控技术,超快速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以2ml/s的速度静脉注射Gd-DTPA15ml。采集首过期短轴成像,延迟期增强后采集短轴位... 目的通过MRI心肌灌注成像,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西门子1.5T超导MRI扫描仪,心电门控技术,超快速梯度回波电影序列,以2ml/s的速度静脉注射Gd-DTPA15ml。采集首过期短轴成像,延迟期增强后采集短轴位像及长轴位像。结果10例心肌灌注病人除2例正常外,8例心肌梗死病人显示首过期灌注成像病变区为低信号,延迟期3例为透壁性强化,3例非透壁延迟强化,混合型2例,其中1例见透壁性强化外还伴左心尖区室壁瘤。结论磁共振心肌灌注可有效评价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和非存活心肌,并能确定其部位面积,对其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 磁共振成像 首过期 延迟期 心肌灌注成像 灌注MRI 磁共振心肌灌注 无存活心肌 初步 心电门控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