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外救助“无家可归”人员的经验和启示 |
于建明
郑路
陈臣
王一宏
|
《中国民政》
|
2024 |
0 |
|
2
|
莫让孩子陷入深层次的“无家可归”——访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 |
邓晓婷
|
《教育家》
|
2023 |
0 |
|
3
|
纽约无家可归者救助体系的民营化及其启示 |
董建新
梁茂春
|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4
|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与政府的救助政策浅析 |
梁茂春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8
|
|
5
|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家可归”概念探微 |
班高杰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从无家可归现象看体面社会的日常维系——基于参与观察的讨论 |
李荣荣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3 |
2
|
|
7
|
美国无家可归问题研究 |
胡桂华
|
《西北人口》
|
2006 |
2
|
|
8
|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问题及其救助政策 |
何芳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9
|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定义、现状及救助措施 |
何芳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0
|
无家可归与还乡——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解读 |
姜梅
|
《华中建筑》
|
2008 |
2
|
|
11
|
美国《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综述研究 |
何芳
|
《当代青年研究》
|
2012 |
1
|
|
12
|
简论“无家可归” |
楚克松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13
|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教育政策的变迁、行动样态及实践困境 |
曹雁飞
柳海民
王澍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天使,望故乡》中无家可归的孤独 |
杨艳兰
|
《文教资料》
|
2008 |
1
|
|
15
|
乡村新貌展画卷 青年执墨谱新篇 |
罗尤纯
许天洋(指导)
张齐兰(指导)
|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2024 |
0 |
|
16
|
无家可归的孤魂——试论鲁迅的精神心理 |
曹书文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0 |
|
17
|
如果冰融化了,北极熊会去哪里 |
洪宇(译)
无
|
《格言(校园版)》
|
2024 |
0 |
|
18
|
美国政府救助无家可归儿童的机构、职能及运作分析 |
何芳
|
《当代青年研究》
|
2013 |
0 |
|
19
|
美国《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对无家可归学生援助评述 |
彭虹斌
|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一对好朋友 |
张凯淇
李昕(指导)
|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
202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