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救助“无家可归”人员的经验和启示
1
作者 于建明 郑路 +1 位作者 陈臣 王一宏 《中国民政》 2024年第13期30-31,共2页
近年来,我国流浪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主要是传统流浪乞讨群体人数减少,务工不着等临时遇困人员不断增加,占到救助对象的50%~60%;服务对象类型也更加多样,因家庭关系不和、遭遇家庭暴力到救助管理机构寻求庇护的人员增多,... 近年来,我国流浪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出现一些新情况,主要是传统流浪乞讨群体人数减少,务工不着等临时遇困人员不断增加,占到救助对象的50%~60%;服务对象类型也更加多样,因家庭关系不和、遭遇家庭暴力到救助管理机构寻求庇护的人员增多,患精神疾病导致外出流浪的人员数量也有增加趋势。现有以短期住养、寻亲、帮助返回原籍为主的救助方式难以满足新要求,需要科学界定救助对象,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助管理 救助对象 精神疾病 救助方式 对象类型 无家可归 科学界定 家庭暴力
下载PDF
莫让孩子陷入深层次的“无家可归”——访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
2
作者 邓晓婷 《教育家》 2023年第52期9-10,共2页
与心理疾病挥手道别后,原本应走向来之不易的新生。但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却面临着比疾病本身更为沉重的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来自个体对生命热情的消减,而是社会的不应允和不接纳。这种“无家可归”是... 与心理疾病挥手道别后,原本应走向来之不易的新生。但令人痛心的是,部分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却面临着比疾病本身更为沉重的痛苦,这种痛苦并非来自个体对生命热情的消减,而是社会的不应允和不接纳。这种“无家可归”是深层次的,是社会观念的阻滞和相关机制的缺失所酿成的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贾福军迫切地希望,“家校医社媒”各方能达成共识,在儿童青少年心理疾病患者迎来新生的时刻,社会能给予他们实质性的包容,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传。只有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过程 令人痛心 心理疾病 达成共识 无家可归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普及宣传 儿童青少年
下载PDF
纽约无家可归者救助体系的民营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8
3
作者 董建新 梁茂春 《改革与战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7,共3页
20多年来,美国纽约市政府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转移给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使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有利于实现政府小型化的目标。纽约市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体系民营化... 20多年来,美国纽约市政府机构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将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转移给第三部门和私营机构,使政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定、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有利于实现政府小型化的目标。纽约市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体系民营化对我国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救助体系 民营化 工作重点转移 流浪乞讨人员 政府机构 私营机构 第三部门 职能转移 公共产品 政策制定 监督管理 纽约市 小型化 管理工 借鉴
下载PDF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与政府的救助政策浅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梁茂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26-31,121,共7页
自 198 0年代以来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一直相当严峻。政府在投入大笔救助资金、强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同时 ,对救助设施和项目实施了民营化改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应急式、看护式救助向实质性救助的转变 ,使许多无家可归者不... 自 198 0年代以来 ,美国的无家可归问题一直相当严峻。政府在投入大笔救助资金、强调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的同时 ,对救助设施和项目实施了民营化改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应急式、看护式救助向实质性救助的转变 ,使许多无家可归者不仅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 ,而且也获得了身心健康方面的照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美国 政府救助政策
下载PDF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无家可归”概念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班高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73,157,共6页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已经提出了无家可归(Unheimlichkeit)这个概念,指出无家可归状态是此在的在世的基本方式。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对无家可归状态进行了进一步阐释,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人与存在的相互逼迫。人作为强力行事者与存在者整体对抗,妄图掌控存在者整体,成为存在的主人,但人却是被存在所迫而强力行事的,存在将此在作为显示自身的场所。在这种对抗中,人变得无家可归、无路可走。显然,这里人与存在的关系是紧张的,海德格尔在后来的著作中试图克服这种紧张关系,为人找回"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无家可归 人与存在
下载PDF
从无家可归现象看体面社会的日常维系——基于参与观察的讨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荣荣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无家可归现象是后工业时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本文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叙述美国民间公益组织及个体志愿者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以及社会在救助过程中对"不羞辱"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个体化理论与"体面社... 无家可归现象是后工业时代美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问题。本文基于民族志田野调查,叙述美国民间公益组织及个体志愿者对无家可归者的救助,以及社会在救助过程中对"不羞辱"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文章借鉴个体化理论与"体面社会"的概念,思考多元的现代社会实现团结与和睦秩序的一种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个体化 体面社会 “不羞辱”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桂华 《西北人口》 2006年第4期35-37,共3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无家可归者人数稳定增加。本文定义了无家可归者,以具体实例介绍无家可归者的调查方法,分析无家可归原因,并提出了无家可归问题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无家可归 定义 调查方法 原因 解决途径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问题及其救助政策 被引量:2
8
作者 何芳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15,共6页
无家可归儿童问题是美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呈现美国无家可归儿童的生存现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从相关法案入手,简要评介美国联邦政府对无家可归儿童的救助政策,为我国流浪儿童问题的研究与应对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无家可归儿童 美国 救助政策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定义、现状及救助措施 被引量:1
9
作者 何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 美国的流浪儿童通常被称为无家可归儿童,他们数量众多,构成复杂多样,生活面临诸多风险。为应对无家可归经历为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在立法和实践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我国的流浪儿童救助带来如下启示:拓宽流浪儿童身份认定的范围;在立法的基础上制定救助计划;制定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儿童 流浪儿童 美国 救助措施
下载PDF
无家可归与还乡——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梅 《华中建筑》 2008年第3期16-19,共4页
该文通过对利伯斯金的柏林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现象学分析,说明20世纪因家园破碎导致人类无家可归,返乡也只能是永远漂泊在路上的命运,而所有这些对人类及其命运的关照都是建筑师通过建筑揭示出来的。
关键词 破碎 无家可归 还乡 漂泊
下载PDF
美国《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综述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芳 《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6期56-61,共6页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是美国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度与经费上全面介入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也体现出美国社会对于流浪儿童的观念从"麻烦制造者"向"社会问...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是美国在流浪儿童救助领域最为重要的法律之一。它的出台标志着美国联邦政府在制度与经费上全面介入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也体现出美国社会对于流浪儿童的观念从"麻烦制造者"向"社会问题受害者"的转变。该法案包括三项主要救助计划,在美国流浪儿童的生活、教育、健康、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导致部分流浪儿童更为边缘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家出走和无家可归青少年法案》 流浪儿童 救助
下载PDF
简论“无家可归” 被引量:1
12
作者 楚克松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2-13,共2页
技术、贪欲毁灭了人类的家。因而",无家可归"已经成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人类的命运。真正的家是语言之道,有家可归只有从完成人自身思想的转变才能实现。这种思想的转变包括破除和否定技术的思想、破除和否定贪欲的思想与倾听... 技术、贪欲毁灭了人类的家。因而",无家可归"已经成为了我们所处时代的人类的命运。真正的家是语言之道,有家可归只有从完成人自身思想的转变才能实现。这种思想的转变包括破除和否定技术的思想、破除和否定贪欲的思想与倾听、言说、听从语言之道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 语言之道 技术 贪欲
下载PDF
美国无家可归儿童教育政策的变迁、行动样态及实践困境
13
作者 曹雁飞 柳海民 王澍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7-69,共13页
随着美国后经济衰退时代的到来,无家可归儿童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更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美利坚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如何对日益严峻的无家可归儿童问题作出积极的政策回应,如何在现行的政策网络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突破路径... 随着美国后经济衰退时代的到来,无家可归儿童教育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体发展的问题,更关系社会的稳定和美利坚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如何对日益严峻的无家可归儿童问题作出积极的政策回应,如何在现行的政策网络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突破路径是当前美国政府和社会所面临的新的现实考验和时代诉求。通过对美国无家可归儿童教育政策的演进、行动样态及实践困境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呈现美国无家可归教育援助政策的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及其改进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无家可归儿童 教育政策 实践样态 种族
下载PDF
《天使,望故乡》中无家可归的孤独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艳兰 《文教资料》 2008年第12期28-30,共3页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除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反映了... <天使,望故乡>是托马斯·沃尔夫的第一部作品,被视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小说中主要人物都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这种孤独除了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它是人类的普遍生存状态,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人类存在的深度追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 失落 无家可归
下载PDF
乡村新貌展画卷 青年执墨谱新篇
15
作者 罗尤纯 许天洋(指导) 张齐兰(指导)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25期60-60,共1页
念她,久别重逢,牵动游子的心。十载之期,今朝再次踏上归乡路,眼前稻穗弥望、生机勃勃,稻香四溢、桂馥兰香,让人沉醉不知归路。我思潮翻涌:会昌县上坝村何时如此美丽?夏日之风不断撩动稻花轻语,仿佛在诉说这个乡村的前世今生……追忆儿... 念她,久别重逢,牵动游子的心。十载之期,今朝再次踏上归乡路,眼前稻穗弥望、生机勃勃,稻香四溢、桂馥兰香,让人沉醉不知归路。我思潮翻涌:会昌县上坝村何时如此美丽?夏日之风不断撩动稻花轻语,仿佛在诉说这个乡村的前世今生……追忆儿时记忆,寻觅兴旺乡村。稻花香将我带回十年前的上坝村:山上的大树悉数被锯,山如秃头;田野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被外出务工的人无奈抛弃;红土壤赤裸裸地暴露在空气中,仿佛流着血泪;四周一片狼藉,此时的上坝村如鲜花凋零,残败不堪,在哭泣,在呻吟,在求救……一天,一群人攥着文件来了,说要“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片狼藉 乡村振兴 稻花香 会昌县 无家可归 前世今生 外出务工 流浪汉
下载PDF
无家可归的孤魂——试论鲁迅的精神心理
16
作者 曹书文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旧家庭的叛逆者。他渴望着理想与光明,但由于来自旧的营垒,又难以摆脱旧的文化传统与伦理感情的联系。他既背叛了旧的传统,又不属于新的时代。他"在"而不"属于"两个时代,成了无家可归...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旧家庭的叛逆者。他渴望着理想与光明,但由于来自旧的营垒,又难以摆脱旧的文化传统与伦理感情的联系。他既背叛了旧的传统,又不属于新的时代。他"在"而不"属于"两个时代,成了无家可归的孤魂。在现代作家中,他的思想性格最为丰富复杂、精神心理最为痛苦和孤独。鲁迅笔下叙述者"我"作为叛逆知识分子与作者本人在精神性格上构成了一种异形同构的关系,叛逆知识分子的反叛与妥协、决绝与眷念、绝望与抗争的思想和心理矛盾无疑是鲁迅的精神自叙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心理 无家可归 叛逆者 自叙传
下载PDF
如果冰融化了,北极熊会去哪里
17
作者 洪宇(译) 《格言(校园版)》 2024年第7期38-39,共2页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答案却会让人感到很悲伤。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冰是它们的家园。所以,如果那里的冰融化了,它们将无家可归。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是海豹,它们需要利用海冰来捕猎。如果海冰消失了,它们就抓不到猎物了。大块头的北极熊...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答案却会让人感到很悲伤。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地区,冰是它们的家园。所以,如果那里的冰融化了,它们将无家可归。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是海豹,它们需要利用海冰来捕猎。如果海冰消失了,它们就抓不到猎物了。大块头的北极熊胃口很大,需要吃很多食物来维持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熊 海冰 海豹 无家可归 北极地区 猎物 食物 生命
下载PDF
美国政府救助无家可归儿童的机构、职能及运作分析
18
作者 何芳 《当代青年研究》 2013年第2期58-65,共8页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其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是影响公共救助事业的关键因素。在无家可归儿童救助领域,美国各级政府建立起权责明确的职能部门,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形成了联邦政府主导、州与地方政府协调管理、非营利组织...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其联邦、州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分配是影响公共救助事业的关键因素。在无家可归儿童救助领域,美国各级政府建立起权责明确的职能部门,并通过项目管理的模式,形成了联邦政府主导、州与地方政府协调管理、非营利组织具体执行的分工协作式的无家可归儿童救助系统。美国政府在无家可归儿童救助事务方面的机构设置、项目运作、成效评估等几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在建设流浪儿童救助体系时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家可归儿童 美国 救助体系 政府职能
下载PDF
美国《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对无家可归学生援助评述
19
作者 彭虹斌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6-51,共6页
在美国三项资助无家可归学生的法案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它增加了学校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随时注册入学,构建了支持体系。2011-2012年,有1,166,339个无家可归儿童或青少年在公立学校注册,享受《麦克基尼... 在美国三项资助无家可归学生的法案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麦克基尼-文托法案"。它增加了学校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随时注册入学,构建了支持体系。2011-2012年,有1,166,339个无家可归儿童或青少年在公立学校注册,享受《麦克基尼-文托法案》拨款相关服务并注册的学生数为790,603人,该法案的出台不仅给无家可归儿童提供了新的入学机会,它有效地废除了学校置无家可归学生于不顾的特权。地方学区组建了营救无家可归儿童的"联合体",学生的出勤率、阅读和数学考试成绩也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基尼-文托法案” 无家可归儿童 儿童资助
下载PDF
一对好朋友
20
作者 张凯淇 李昕(指导) 《新作文(小学低年级版)》 2024年第6期44-45,共2页
夏天的傍晚,天阴沉沉的。小兔子趴在窗台上看好朋友小蜘蛛在角落里织网。吐丝,拉线,“旋转、跳跃,我闭着眼”,自诩织网高手的小蜘蛛动作娴熟却又漫不经心,不一会儿,一张漂亮的蜘蛛网织好了。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过来,一下子撞在网.上。... 夏天的傍晚,天阴沉沉的。小兔子趴在窗台上看好朋友小蜘蛛在角落里织网。吐丝,拉线,“旋转、跳跃,我闭着眼”,自诩织网高手的小蜘蛛动作娴熟却又漫不经心,不一会儿,一张漂亮的蜘蛛网织好了。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过来,一下子撞在网.上。小蚊子伸伸手,抬抬腿,动弹不得。小蜘蛛看着到嘴的美食,赶紧爬过去。说时迟那时快,一阵大风刮过来,把蛛网吹得摇摇晃晃,紧接着豆大的雨点打在蛛网上,蛛网瞬间开裂,小蚊子逃之天天,小蜘蛛无家可归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网 无家可归 蜘蛛网 蚊子 朋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