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随访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
1
作者 郑泽 史雨晨 +4 位作者 何松原 王韶屏 李世英 程姝娟 柳景华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71-75,共5页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目的分析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房室同步率,探讨术后程控优化对房室同步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持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于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进行程控和优化,记录房室同步率、电学参数和超声心动图等。结果共入选68例植入Micra AV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平均年龄(68.2±9.7)岁,其中男47例(69.1%)。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 AV,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中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阈值、感知、阻抗参数稳定;术后超声心动图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平均房室同步率分别为(75.2%比83.8%比9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icra AV作为心房机械感知,需要个性化来调整相关参数。术后随访程控和优化对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Micra AV后的房室同步起搏和舒适度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程控 优化 房室同步率
下载PDF
布-加综合征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1例报告
2
作者 刘元庆 柴育亮 刘强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06,F0003,共3页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可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应于起搏器植入风险高的患者。江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食管静...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可降低并发症,尤其适应于起搏器植入风险高的患者。江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9月收治1例布-加综合征(BCS)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同时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低蛋白血症、脾功能亢进、全血细胞减少及2型糖尿病等。术后半年随访,患者血细胞升高,症状改善。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病态窦房综合征 球囊扩张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崔祎 马如意 刘西平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55-1060,共6页
传统经静脉起搏器(transvenous pacemaker,TVP)挽救了万千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起搏器装置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无导线心脏起搏器(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LCP)的诞生解除了传统经静脉起搏器电极导... 传统经静脉起搏器(transvenous pacemaker,TVP)挽救了万千患者生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起搏器装置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也给患者带来痛苦。无导线心脏起搏器(leadless cardiac pacemaker,LCP)的诞生解除了传统经静脉起搏器电极导线及囊袋所带来的并发症,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尚存在许多未知和挑战。本综述将进一步介绍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来源和种类、安全性和临床性能,心脏植入电子装置感染后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功能终止的管理以及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传统经静脉起搏器 并发症 感染 房室同步起搏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下载PDF
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的可行性临床研究
4
作者 郭雨龙 刘晨 +4 位作者 郭金锐 刘可 乔宇 付明鹏 郭涛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例患者,其中4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为电极导... 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例患者,其中4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为电极导线断裂,3例为电量耗竭,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记录转用起搏器后新发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后1例出现慢性心包填塞。无新发感染,无导线起搏器(微)脱位及工作故障。结论: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可行;对于心腔内遗留有传统电极导线的患者,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存在一定远期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慎重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 起搏并发症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应用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何明 者春阳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总结8例患者应用经验,分析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4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8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等信息,出院后1月随访患者。... 目的总结8例患者应用经验,分析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3年4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8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患者的疾病特征、治疗经过、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等信息,出院后1月随访患者。结果8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81.25±10.3岁。均因缓慢性心律失常符合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治疗的适应证。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某公司Micra系列无导线起搏器,平均手术耗时50.00±14.19min,平均曝光时间5.00±1.42min,术中测试的起搏阈值平均0.66±0.29V@0.24 ms,感知到的平均右室波振幅14.78±12.31mV,平均起搏阻抗893.75±324.69Ω;除1例腹股沟区伤口愈合延迟外,无严重并发症(0%)。术后1月随访,8例患者的起搏阈值、感知功能、起搏阻抗均良好且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提高。结论无导线永久心脏起搏器为部分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安全、简便、快捷、微创的起搏治疗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缓慢性心律失常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圈套器在大右室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中应用1例
6
作者 刘元庆 邹国辉 王小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2-724,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1年,再发胸闷2 d入院。患者1年前因胸闷不适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房颤、扩张性心肌病、尿毒症(CKD 4期)、肾性贫血,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中起搏器阈值1.5 V,脉宽0.24 ms,... 1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行起搏器植入1年,再发胸闷2 d入院。患者1年前因胸闷不适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房颤、扩张性心肌病、尿毒症(CKD 4期)、肾性贫血,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中起搏器阈值1.5 V,脉宽0.24 ms,感知6 mv,阻抗370Ω。术后起搏阈值逐渐增高,出院时达阈值5.0 V,脉宽1.0 ms,感知5.7 mv,阻抗360Ω,胸片示起搏器位置正常,考虑无导线起搏器微脱位,出院多次随访示起搏器阈值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大右心室 圈套器
下载PDF
8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7
作者 王璐 胡春阁 +2 位作者 石夏兰 张银雪 张春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6期394-396,共3页
总结8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临时起搏器的管理和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预防心包积液、起搏器移位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健康指导。8例患者均顺利... 总结8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做好临时起搏器的管理和心理护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监测,预防心包积液、起搏器移位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同时做好出院健康指导。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及不适主诉,起搏器功能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性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经导管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滕飞 丁春华 +3 位作者 张凯 杜婉婷 林涛 李广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评估经导管植入无导线Micra起搏器系统(Medtroni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符合无导线起搏推荐意见适应证的患者植入无导线Micra起搏器系统。观察和评估手术持续时间(从股静脉穿刺到静脉通路闭... 目的评估经导管植入无导线Micra起搏器系统(Medtronic)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20年8月至2021年11月期间符合无导线起搏推荐意见适应证的患者植入无导线Micra起搏器系统。观察和评估手术持续时间(从股静脉穿刺到静脉通路闭合)、X线透视时间、器械回收重新释放次数、围手术期起搏器程控检测(感知、阈值和阻抗)以及住院期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1、3、6个月随访检测起搏器参数,观察手术相关的中长期不良事件。结果入选20例患者,均经导管均成功植入无导线Micra无导线起搏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38.5±3.3)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10.8±6.1)min,平均Micra起搏器释放次数(1.56±0.75)次,其中14例患者1次释放成功,3例患者2次释放成功,1例患者3次释放成功,2例患者回收释放次数大于5次。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部位首选在右中位室间隔成功植入14例,高位间隔4例,低位间隔2例。术中平均起搏阈值(0.50±0.21)V,心室感知(8.87±1.52)mV,阻抗为(758.9±187.9)Ω。出院时、术后1、3及6个月随访,20例患者的起搏器阈值、感知及阻抗未见明显变化,无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经导管植入无导线Micra无导线起搏器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安全性 随访 并发症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在特殊人群中植入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牟秦娇 张玥 王楠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94-698,703,共6页
无导线起搏器(LP)被开发并引入临床,以解决传统经静脉起搏器导线与囊袋相关的并发症。在对既往LP可用临床数据的回顾中,笔者发现其植入并不复杂,但因特殊人群自身情况的复杂性,LP的植入存在一定难度。现就近几年LP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分... 无导线起搏器(LP)被开发并引入临床,以解决传统经静脉起搏器导线与囊袋相关的并发症。在对既往LP可用临床数据的回顾中,笔者发现其植入并不复杂,但因特殊人群自身情况的复杂性,LP的植入存在一定难度。现就近几年LP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分析LP在特殊人群中植入的可操作性、成功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为特殊人群植入LP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无导线起搏器 特殊人群
下载PDF
下腔静脉经奇静脉异常延续致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失败1例
10
作者 张文波 丁信法 +3 位作者 王丽华 潘庆丽 许轶洲 潘小宏 《心电与循环》 2023年第4期399-400,403,共3页
本文报道2022年4月21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例拟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前患者超声心动图、胸部CT未报告明显异常。术中发现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经奇静脉异常延续,多次尝试未能将无导线起搏器递送至... 本文报道2022年4月21日收治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例拟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前患者超声心动图、胸部CT未报告明显异常。术中发现患者合并下腔静脉经奇静脉异常延续,多次尝试未能将无导线起搏器递送至右心室内,遂放弃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术后下腔静脉超声、胸腹部CT血管成像(CTA)证实为下腔静脉肝段膈上段缺如伴奇静脉延续。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X线透视下多体位影像观察导丝走行及位置,早期发现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有助于完善手术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以及医疗资源的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下腔静脉畸形 奇静脉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与传统起搏对三尖瓣反流短期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雨龙 付明鹏 +4 位作者 刘晨 乔宇 郭金锐 刘可 郭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比较无导线起搏与传统起搏患者的短期三尖瓣反流变化情况,并分析三尖瓣反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新植入起搏器94例患者,分为无导线起搏组(47例)和传统起搏组(47例),通过... 目的比较无导线起搏与传统起搏患者的短期三尖瓣反流变化情况,并分析三尖瓣反流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新植入起搏器94例患者,分为无导线起搏组(47例)和传统起搏组(47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术前、术后6月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及恶化情况,比较两组三尖瓣反流恶化的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三尖瓣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三尖瓣反流恶化者共29例(30.9%),无导线起搏组和传统起搏组的发生风险相似(14例比15例,29.8%比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0,P=0.82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腔起搏器是发生三尖瓣中、大量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χ^(2)=10.031,P=0.010)。结论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可能并不减少术后短期发生三尖瓣反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 心脏起搏 三尖瓣反流 三尖瓣瓣下复合体
下载PDF
无导线心脏植入装置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高于斯 周菁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39-447,共9页
心脏植入装置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经静脉心脏植入装置因导线、囊袋的存在易出现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感染高危人群而言,无导线心脏植入装置因没有导线和囊袋而独具优势。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及临床应用,主要介绍无... 心脏植入装置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经静脉心脏植入装置因导线、囊袋的存在易出现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感染高危人群而言,无导线心脏植入装置因没有导线和囊袋而独具优势。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临床证据及临床应用,主要介绍无导线心脏植入装置的心室起搏功能、房室同步功能、除颤功能及心室同步化治疗的尝试,同时对该装置的优劣势以及目前临床使用的推荐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 无导线起搏器 并发症 感染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团队为8岁患儿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1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0-640,共1页
2023年5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主任及其团队顺利地将一枚仅2 g重的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到一位8岁的男童体内。这是国内最小年龄安装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患者需要卧床2~3 d,术后5~6 d才可出... 2023年5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吴立群主任及其团队顺利地将一枚仅2 g重的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到一位8岁的男童体内。这是国内最小年龄安装无导线起搏器的患者。相较于传统起搏器患者需要卧床2~3 d,术后5~6 d才可出院,无导线起搏器术后6~8 h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1~2 d即可出院。外观上,无导线起搏器像一颗维生素胶囊,重量仅2 g。虽然体积只有传统起搏器的1/10,但续航时间可达10~12年。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证明,无导线起搏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优于传统的起搏器,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试验数据 并发症发生率 起搏器植入 下床活动 续航时间 起搏器术后 吴立群 无导线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Micra AV植入患者房室同步效果观察分析
14
作者 王佳 邹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12期57-63,共7页
目的 观察Micra AV植入后实际房室同步(atrio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AVS)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医院连续植入VDD型无导线起搏器的12例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6... 目的 观察Micra AV植入后实际房室同步(atrioventricular synchronization,AVS)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北京医院连续植入VDD型无导线起搏器的12例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一般临床资料,进行6个月起搏器相关电学参数门诊随访观察,分析各患者AVS比例特征。针对AVS比例低的患者,复查Holter并结合起搏器内置数据探究AVS比例低的原因,进行程控管理。结果 最终入选患者12例,中位初始AVS比例为74.3%。完全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对高A4阈值、心室率50~80次/min的患者(4例)AVS生理性起搏比例高(84.1%~87.0%),房室传导阻滞比例低、窦房结功能障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心房增大的患者(4例)AVS比例降低(66.0%~76.6%),合并房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例)AVS比例大幅降低(27.8%~50.1%),使用Holter监测仪对程控优化AVS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论 窦房结功能正常伴三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对高A4阈值、心室率50~80次/min的患者更易实现AVS生理性起搏。Holter监测作为辅助工具,为优化起搏器工作参数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a AV 无导线起搏器 生理性起搏 房室同步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研究进展
15
作者 禹子清 宿燕岗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54-260,共7页
近年来兴起的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LPM)避免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电极导线断裂、电极导线心内膜炎或囊袋感染。LPM不仅在安全性上较传统起搏器有显著优势,而且起搏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也... 近年来兴起的无导线起搏器(leadless pacemaker,LPM)避免了传统有导线起搏器的导线和囊袋相关并发症,如三尖瓣反流、电极导线断裂、电极导线心内膜炎或囊袋感染。LPM不仅在安全性上较传统起搏器有显著优势,而且起搏相关参数的稳定性也在相对较长的随访时间内得到证实。目前,LPM已在我国获批上市,虽然其应用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但植入量迅速增长,因此可预见到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本文将围绕现有LPM的临床应用证据、LPM植入相关技术及术后管理、未来LPM的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并发症 导线 三尖瓣反流 囊袋感染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比较分析
16
作者 卢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012-0015,共4页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或常规单腔起搏器治疗疗效。方法 抽选20例BA患者为样本,时间2020年4月-2023年4月,随机分组,A组无导线起搏器治疗,B组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对比手术指标、电学参数、心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及...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BA)患者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或常规单腔起搏器治疗疗效。方法 抽选20例BA患者为样本,时间2020年4月-2023年4月,随机分组,A组无导线起搏器治疗,B组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对比手术指标、电学参数、心功能指标、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差异。结果 A组手术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电学参数指标与B组无差异,P>0.05;A组LVEF、LVESD、LVEDD等心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P<0.05;A组SF-36评分较B组高,P<0.05;A组并发症率与B组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BA患者接受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电学参数与常规单腔起搏器无异,可改善BA患者心功能、减少BA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心律失常 单腔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 疗效
下载PDF
2例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介入护理
17
作者 马强 何阳胜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5期90-94,98,共6页
目的:总结2例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与心得体会。方法:选取2021年4月2日行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2例患者,对其全程介入手术配合及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目的:总结2例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与心得体会。方法:选取2021年4月2日行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2例患者,对其全程介入手术配合及围术期护理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2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无导线起搏器作为新兴技术,其围术期的规范化护理流程还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术前有针对性的访视、齐全的备物准备、术中默契精细的护理配合,对手术取得成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 心脏起搏器 护理
下载PDF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对比
18
作者 李炜媛 梅雪梅 方爱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2期0012-0015,共4页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 对心内二病区自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共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植入传统单腔起搏器15例,植入Mi...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对比。方法 对心内二病区自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共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植入传统单腔起搏器15例,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19例,比较两组费用、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长及术后舒适度、术后住院时长情况。结果 与传统单腔起搏器术后相比,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手术并发症更少。,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较短,较传统单腔起搏器舒适,但费用显著高于传统单腔起搏器。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虽然费用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也较短,且较传统单腔起搏器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器 单腔起搏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无导线微型起搏器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巧元 郭成军 《中国医药》 2016年第5期765-767,共3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起搏器治疗.传统起搏器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这两者也是起搏器并发症的主要来源.无导线微型起搏器是新近研发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易、微...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退行性病变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起搏器治疗.传统起搏器包括导线和脉冲发生器,这两者也是起搏器并发症的主要来源.无导线微型起搏器是新近研发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易、微创、无需囊袋等特点.目前已有3种无导线起搏器研制成功,包括超声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电磁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和微型无导线起搏器.但由于心房壁薄,缺乏腱索等结构,如何植入和固定心房微型起搏器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无导线起搏器及无导线微型起搏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导线起搏 无导线微型起搏器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与传统单腔起搏器临床应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梁静 史冬梅 +6 位作者 李月平 周玉杰 张琳琳 韩红亚 柴萌 孙铁男 吴亚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01-40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分析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并首次置入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收集临床... 目的:通过比较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在真实世界的临床应用,分析无导线起搏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并首次置入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单腔起搏器的患者,收集临床基线资料,置入术中、出院前,术后1,3,6,12个月的起搏电学参数,记录与起搏器相关的再住院率、患者不适主诉、并发症及主要不良事件,不适主诉包括伤口疼痛、肩部疼痛,并发症包括气胸,囊袋血肿,电极脱位,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主要不良事件包括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结果:共入选患者46例,其中置入无导线起搏器15例,置入传统单腔起搏器31例,手术成功率100%。无导线起搏器组置入时电学参数:阈值0.5(0.38,0.63)V/0.24 ms,感知(9.14±4.46)mV,阻抗(873.83±228.26)Ω,传统单腔起搏器组置入时电学参数:阈值(0.95±0.21)V/0.4 ms,感知(10.71±4.10)mV,阻抗(784.97±167.65)Ω,两组患者的电学参数在出院前,术后1,3,6,12个月均在理想范围且稳定。无导线起搏器组与传统单腔起搏器组相比,伤口疼痛(零vs. 25.8%,P=0.030),肩部疼痛(零vs. 22.6%,P=0.046)及总并发症发生率(零vs. 25.8%,P=0.03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极脱位(零vs. 3.2%,P=0.482),气胸(零vs. 3.2%,P=0.482),囊袋血肿(零vs.19.4%,P=0.068)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再住院率(零vs. 9.7%,P=0.2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无导线起搏器组低于传统单腔起搏器组,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股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假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及置入器械移位,心脏穿孔,心包积液和感染等主要不良事件。结论:无导线起搏器置入手术成功率高,避免了囊袋和电极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创伤小,感染风险低,电学参数理想且稳定,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无导线起搏器 心动过缓 单腔起搏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