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重大改革 被引量:4
1
作者 高静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1期9-15,共7页
1962年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半个世纪里虽屡经修改,但原形主义始终是制度的核心理念。然而,无形文化财制度艺能领域所认定的文化原形却先天不足,大多是在备战全国民俗竞演大会过程中人为创作的产物。这种“伪民俗... 1962年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半个世纪里虽屡经修改,但原形主义始终是制度的核心理念。然而,无形文化财制度艺能领域所认定的文化原形却先天不足,大多是在备战全国民俗竞演大会过程中人为创作的产物。这种“伪民俗”被无形文化财制度赋予话语权后,使真民俗的生存举步维艰。21世纪初原形主义引发的诸多弊端受到民俗学界激烈批判后,“典型”概念取代“原形”成为无形文化财制度的新理念。但由于法规制度本身的运作逻辑,“典型”最终沦为另一种“原形”,引发新的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无形文化财制度 原形 典型 改革
下载PDF
韩国无形文化财制度的民俗学实践——学术研究与政策实践之间
2
作者 高静(译) 《北京民俗论丛》 2020年第1期77-98,共22页
在韩国,民俗(folklore)或民众生活(folklife)中的部分现象经过制度的筛选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民俗学者经常会介入到无形文化财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笔者曾多次受各广域自治体以及国家文化财厅的邀请,参与了无形文化制度的实施。... 在韩国,民俗(folklore)或民众生活(folklife)中的部分现象经过制度的筛选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民俗学者经常会介入到无形文化财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过程中。笔者曾多次受各广域自治体以及国家文化财厅的邀请,参与了无形文化制度的实施。本文是笔者从民俗学实践角度,对无形文化财制度在手工艺与民俗酒领域的实施过程进行的观察与思考。对无形文化财制度在运作中遇到的困难,笔者做出以下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一,在认定广域自治体无形文化财时,由于很难将文化事象的乡土性进行量化,所以曾发生过很多争议。笔者认为:应缜密地调查文化事象的传承系谱,据此评价该文化事象与其所属地域的紧密程度。第二,生产民俗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后,大多排斥产业化带来的新技术,因为接受新技术会被视为脱离无形文化财的原形。笔者认为:如果机器的使用仅仅为了节省劳动力,这种情况的机器使用应当予以许可;但如果新技术的使用导致产品质量发生化学变化时,这种情况的技术使用应当予以禁止。第三,无形文化财的技能保有者同时拥有"传统技术生产线"和"新技术生产线"时,后者常被禁用。笔者认为:后者作为技能保有者维持生计的手段也应给予正视,但其产品不应以无形文化财的名义进行宣传和销售。第四,日本殖民时期许多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中断,后来经过人为复原后,得以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但由于此类无形文化财没有明确的原形作为评价标准,因此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笔者认为:如果文化事象拥有重要的稀缺价值时,即使只是部分性的复原也应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第五,有些文化遗产过去曾是地区居民的共享资源,经历漫长的传承空白期后,经人为复原被认定为无形文化财,但此时该文化遗产却逐渐沦为私有资产,这种情况应引起重视。笔者认为:应将此类无形文化财还原为地区共同体所共享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形文化财制度 文化财委员会 民俗学实践 乡土性 产业化 手工艺传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