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技术哲思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其荣 李永红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 无思之思 思之 思之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下载PDF
浅议二苏对“思无邪”的心性阐释 被引量:3
2
作者 谷建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9,共8页
"思无邪"作为儒家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宋代蜀学代表人物苏轼、苏辙兄弟从心性角度出发,融会贯通佛道思想,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发挥,提出"无思之思"、"思其无所思"的概念... "思无邪"作为儒家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宋代蜀学代表人物苏轼、苏辙兄弟从心性角度出发,融会贯通佛道思想,对这一命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发挥,提出"无思之思"、"思其无所思"的概念,并以之作为个人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邪 苏轼 苏辙 无思之思 心性
原文传递
论艺术语言的“无意为语”
3
作者 骆小所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2-56,共5页
艺术语言的"无意为语"是发话主体处在"有为"和"无为"之间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从艺术语言的创造来看,发话主体的运思过程表现为"天人合一",即"天工"与"人巧"、"无意&... 艺术语言的"无意为语"是发话主体处在"有为"和"无为"之间的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从艺术语言的创造来看,发话主体的运思过程表现为"天人合一",即"天工"与"人巧"、"无意"与"有意"合二为一的一种不寻常的新境界。它所造化的一辞一语都是有感而发的,它给人一种万籁之鸣风之感。意与言会,在艺术语言中,表现为意与象融。象,便是发话主体的心象,它是"无意为语"之象。艺术语言之象有着灵动的规律,表面看,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它产生的内在性,却"从心所欲"而又"不逾距",使受话人从而体味到寻常之中非同寻常的情趣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无意为语 随情造语 无思之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