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OOP效应及其反转:无意识和意识知觉 被引量:19
1
作者 耿海燕 朱滢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3-556,共4页
该研究基于Stroop效应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间的质的差异 ,刺激特性 (呈现时间 )的改变和注意的改变引起了非常类似的行为上的质差模式 ,二者在决定意识时存在着补偿作用。当色词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时 ,被试在对靶颜色进行命... 该研究基于Stroop效应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间的质的差异 ,刺激特性 (呈现时间 )的改变和注意的改变引起了非常类似的行为上的质差模式 ,二者在决定意识时存在着补偿作用。当色词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时 ,被试在对靶颜色进行命名时不能利用色词提供的预期信息 ,从而反应时出现典型的Stroop效应 ;而通过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可以使色词被有意识知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OP效应 无意知觉 有意识 存在 刺激 决定 行为 改变 命名 反应时
下载PDF
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耿海燕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8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介绍了关于无意识知觉的心理学研究。在长期以来采用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未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并获得了相当一致的研究结果。过程分离程序的应用也支持了上... 本文介绍了关于无意识知觉的心理学研究。在长期以来采用任务分离的研究范式未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研究者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在行为结果上的质的差异,并获得了相当一致的研究结果。过程分离程序的应用也支持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知觉 无意知觉 任务分离 质的差异 过程分离程序
下载PDF
无意识知觉和知觉的信息加工理论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积家 彭聃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91年第2期26-29,共4页
一无意识知觉,又称阈下知觉,它指人对于某种刺激虽然不产生有意识的识别,但却能作出某种反应,即知觉了刺激,却不产生知觉的意识。无意识知觉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种现象,其理由是:(1)担心无... 一无意识知觉,又称阈下知觉,它指人对于某种刺激虽然不产生有意识的识别,但却能作出某种反应,即知觉了刺激,却不产生知觉的意识。无意识知觉一直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种现象,其理由是:(1)担心无意识知觉是非科学的、虚构的。这种担心在心理学中是起源于对于行为尺度的强调,在哲学中则是起源于对于人类理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知觉 信息加工理论 知觉过程 启动效应 启动物 未识别 启动刺激 目标刺激 有意识 自动加工
下载PDF
阈上与阈下知觉启动之间的差异:来自Stroop效应的证据 被引量:8
4
作者 周仁来 杨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7-570,共4页
本研究采用Oddball与Stroop相结合的范式,对导致Merikle与Daza等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SOA为300毫秒的即时掩蔽条件下,启动刺激"红"和"绿"对随后的目标刺激的判断产... 本研究采用Oddball与Stroop相结合的范式,对导致Merikle与Daza等研究结果之间的矛盾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SOA为300毫秒的即时掩蔽条件下,启动刺激"红"和"绿"对随后的目标刺激的判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表现出典型的Stroop效应,后者表现出反转的Stroop效应;主观觉知阈限测验显示,启动刺激"红"是在阈下状态被知觉的,而启动刺激"绿"是在阈上状态被知觉的。结果表明,阈下知觉启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延续性,并不局限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启动刺激的知觉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OP效应 无意知觉 觉知阈限 启动刺激 目标刺激
下载PDF
简论无意识的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郑希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9-83,共5页
在无意识问题的研究上,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无意识神秘化(如佛洛伊德的本能和id),另一种是忽视或不对无意识进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产物,是人所独具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 在无意识问题的研究上,迄今为止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无意识神秘化(如佛洛伊德的本能和id),另一种是忽视或不对无意识进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产物,是人所独具的,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理解上的片面性,心理学界只强调意识的研究,而忽视了无意识问题的研究。 无意识科学的兴起是心理学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由于轻视对无意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心理发展 心理学发展 片面性 意识科学 意识性 无意知觉 学界 心理活动 创造性
下载PDF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评介 被引量:39
6
作者 周楚 杨治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09-912,共4页
文章概括评介了当前错误记忆研究的几种主要范式及其各自可能的认知机制。联想研究范式 (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与类别联想研究范式 )和无意识知觉范式描述了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 ,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研究范式则描述了人们对持续事... 文章概括评介了当前错误记忆研究的几种主要范式及其各自可能的认知机制。联想研究范式 (包括集中联想研究范式与类别联想研究范式 )和无意识知觉范式描述了人们对单词的错误记忆 ,而误导信息干扰范式和KK研究范式则描述了人们对持续事件的错误记忆。这两类不同的研究范式证实了可能存在不同类型的错误记忆 ,且可能具有不同的认知加工机制。它们都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错误记忆现象的本质和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误记忆 无意知觉 集中联想 类别联想
下载PDF
分散和集中注意条件下的Stroop效应:意识的影响
7
作者 耿海燕 李云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1-426,共6页
基于Stroop效应证实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引起的行为结果存在质的差异 ,色词的无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出现 ,而色词的有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反转。一个处于分散注意状态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 ,既可以通过集中注意的方法使之... 基于Stroop效应证实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引起的行为结果存在质的差异 ,色词的无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出现 ,而色词的有意识知觉导致Stroop效应的反转。一个处于分散注意状态下被无意识知觉的刺激 ,既可以通过集中注意的方法使之达到有意识知觉 ,也可以通过增强刺激特性使之达到有意识知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OP效应 意识知觉 无意知觉 分散注意 集中注意
下载PDF
关于机遇的哲学思考
8
作者 李异諴 赵洪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72-74,61,共4页
机遇问题是人们谈论得很多的问题。有人不承认机遇的客观存在,认为所谓怀才不遇只是无能者的借口;有人则把机遇说得神乎其神,认为只要坐等良机,就能功成名就。因此,对机遇问题作些哲学的思考,搞清机遇的本质、特征以及它的产生和如何把... 机遇问题是人们谈论得很多的问题。有人不承认机遇的客观存在,认为所谓怀才不遇只是无能者的借口;有人则把机遇说得神乎其神,认为只要坐等良机,就能功成名就。因此,对机遇问题作些哲学的思考,搞清机遇的本质、特征以及它的产生和如何把握的条件,对于科学的发展,事业的成功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遇说 无意知觉 偶然性 客观存在 抓住机遇 必然性 社会实践 青霉素 发现过程 科学发现
下载PDF
物理学发现中的机遇
9
作者 邢玉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3期69-74,共6页
物理学发现中的机遇有两种类型,其中的每一种都在物理理论和物理技术的突破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历史上不少科学家却与机遇失之交臂,让重大发现从鼻子尖前溜走。怎样把握机遇?怎样不失时机取得重大发现?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并... 物理学发现中的机遇有两种类型,其中的每一种都在物理理论和物理技术的突破中起重要的作用。但是,历史上不少科学家却与机遇失之交臂,让重大发现从鼻子尖前溜走。怎样把握机遇?怎样不失时机取得重大发现?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遇、发现、无意知觉、转化、记录、科学诚实
下载PDF
错误记忆研究范式综述
10
作者 李盼盼 邹慧婷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2年第4期63-64,共2页
文章概括评价了当前错误记忆的几种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基于实验室情境的对单词和事件研究的错误记忆研究范式和基于日常生活错误记忆研究的想象膨胀范式。
关键词 集中联想 无意知觉 误导信息 想象
下载PDF
陪孩诵读英文经典的实验报告
11
作者 邱德辉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6-77,共2页
历时一年多的教学实验报告。相对于现行中小学校的英语教学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值得研究。
关键词 “私塾先生” 主动模仿 无意识的知觉学习能力 静定训练 经典诵读
下载PDF
试谈“隐蔽课程”及其现实意义
12
作者 郭刚明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2,51,共2页
所谓"隐蔽课程",即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些已经超出正式组织的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未作规定、教师和学生也不了解的教学内容。如,西方国家进行了一个有关"性格分工"的测验,发现教科书的插图已不知不觉给... 所谓"隐蔽课程",即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那些已经超出正式组织的活动范围、教学大纲或课程计划未作规定、教师和学生也不了解的教学内容。如,西方国家进行了一个有关"性格分工"的测验,发现教科书的插图已不知不觉给学生形成了一种观念:女孩子是"勤劳、清洁"的;男孩子总是"勇敢、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课程 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过程 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 无意知觉 学生 正式组织 活动范围 教育教学环境
下载PDF
当代知觉哲学的发展及特征
13
作者 王姝彦 王孝清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5,共7页
知觉在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古老且常新的重要论题,哲学史上关于其本体论、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止。20世纪中叶以降,基于新的科学及哲学语境,知觉哲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是创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知觉话题的新论域,更为重要的... 知觉在哲学研究中是一个古老且常新的重要论题,哲学史上关于其本体论、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与争论从未停止。20世纪中叶以降,基于新的科学及哲学语境,知觉哲学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变化,不仅是创生了一些有别于传统知觉话题的新论域,更为重要的是,当代哲学关于知觉的言说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即以知觉的自然化认识为前提,密切关注具体科学如心理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经验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学科多方法交叉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这在根本上为当代知觉哲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 知觉哲学 认知渗透性 无意知觉 基于行动的知觉
原文传递
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少卿 李波 +1 位作者 马长燕 贺兰淼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3-588,共6页
目的:检验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参加正念训练课程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40名未经任何干预的学生作为控制组,课程结束后,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和信号检测论分析两组被试对不同愉悦度情绪词再认的差异。结果:... 目的:检验八周正念训练对无意识情绪加工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参加正念训练课程的大学生作为实验组,另选40名未经任何干预的学生作为控制组,课程结束后,采用加工分离程序和信号检测论分析两组被试对不同愉悦度情绪词再认的差异。结果:八周正念训练显著提升了被试的正念水平;相比控制组,正念组被试在无意识层面对正性情绪词存在加工偏向;两组被试再认情绪词的辨别力没有差异,但正念组被试再认情绪词的反应标准适中,控制组更为宽松。结论:正念训练能促进正性情绪信息的无意识加工;促进情绪信息的意识知觉,减少情绪信息无意识知觉引起的自动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加工分离程序 信号检测论 无意知觉
原文传递
心理学与哲学的互动——“知觉与意识:2012年心灵与机器北京会议”纪要
15
作者 张志伟 张佳一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5-126,共2页
今年9月1--2日,“知觉与意识:2012年心灵与机器北京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心灵与机器Workshop联合主办。本届会议是“心灵与机器Workshop... 今年9月1--2日,“知觉与意识:2012年心灵与机器北京会议”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心灵与机器Workshop联合主办。本届会议是“心灵与机器Workshop”第九届跨学科年度会议,也是心灵与机器Workshop第一次专门与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合作办会。本届会议的主题是“知觉与意识”,分为五个专题:视觉与注意;意识与无意识知觉;概念与知觉经验;机器觉知与机器意识;情感与道德的神经机制。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阳明大学等十几所院校的哲学、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师范大学 无意知觉 心理学家 机器 心灵 哲学 认知神经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
原文传递
论机遇的本质——兼与杨敏才、李光同志商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志健 《哲学研究》 1987年第3期47-51,共5页
一般说来,对于什么是机遇,作者们是不愿或不屑深入回答的,似乎应该是不言而喻,或者顾名思义就行了。于是,在不同的论著中,对机遇就有不同的解释。有多少种著作就可以读到多少种理解。在这里,我们摘抄几种流行的说法:(1) 在研究某一现象... 一般说来,对于什么是机遇,作者们是不愿或不屑深入回答的,似乎应该是不言而喻,或者顾名思义就行了。于是,在不同的论著中,对机遇就有不同的解释。有多少种著作就可以读到多少种理解。在这里,我们摘抄几种流行的说法:(1) 在研究某一现象A时却意外地发现了另一新现象B等,这种在观察和实验中出乎人们意料的新现象,称为机遇(参见《自然辩证法讲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2) 所谓机遇,就是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遇 无意知觉 自然辩证法 新现象 科学发现 实验 观察者 研究者 科学研究工作 思维
原文传递
英语快速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17
作者 廉音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6期50-54,共5页
英语快速教学法又叫做暗示学教学法。英文为Suggestology,也称为Suggestiveacceler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又译为启发学、暗示学。它的首创者是保加利亚的医学和心理学博士乔治·洛扎诺夫,所以也称此方法为洛扎诺夫教学法。... 英语快速教学法又叫做暗示学教学法。英文为Suggestology,也称为Suggestiveaccelera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又译为启发学、暗示学。它的首创者是保加利亚的医学和心理学博士乔治·洛扎诺夫,所以也称此方法为洛扎诺夫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自1966年始,首先在保加利亚开始施行,然后在苏联、美国、加拿大及法国、英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现;先是在成人中实验,后来普及到儿童;先是在外语一科实验,后来普及到多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示学 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家 无意识心理活动 无意知觉 自我暗示 消极状态 儿童 接受暗示 扮演角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