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从经验到实证:对无意识现象探究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周爱保
王亚鹏
陈姝娟
陶沙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心理系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科学与学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
基金
国家攀登计划项目(95-专-09)
-
文摘
从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到西方哲学的巨匠,从心理学经典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对无意识的认识正在一步步走向深入。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领域人类对无意识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究和认识的分析,逐渐形成了这样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无意识的探讨经历了从经验到实证这样一个过程。
-
关键词
无意识现象
精神分析学派
经验
哲学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
分类号
B842.7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研究无意识现象的理论问题
- 2
-
-
作者
奥.克.季霍米罗夫
于雅琴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2年第2期22-27,共6页
-
文摘
《无意识现象、本质、机能、研究方法》是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期间出版的一部集体合著的三卷集。这部著作令人信服地论证了以下理论观点的正确性:无意识现象是实在的心理现象;离开无意识的事实不能理解人的行为的心理结构;为了充分揭示无意识观念,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解它的意义;建立无意识的科学理论,必须利用心理定势的概念[1;第1卷,第16页]。同时,对某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更广泛的讨论,这一讨论不应以研究精神分析的科学地位问题取而代之。
-
关键词
无意识现象
实验心理学
理论问题
信息加工过程
心理现象
非言语表达
心理定势
思维活动
精神分析
理论观点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关于音乐创作无意识心理现象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洪生
-
机构
山东济宁学院音乐系
-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5-108,共4页
-
文摘
音乐创作无意识心理问题的探究,对进一步全面了解音乐创作心理的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批评的态度汲取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可用之处,阐明音乐创作中无意识的潜意识与梦的心理现象及其在音乐创作的作用。
-
关键词
音乐创作
无意识心理现象
潜意识
灵感
梦
-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
-
题名论后天无意识
被引量:2
- 4
-
-
作者
杨永德
-
机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3-19,122,共8页
-
文摘
弗洛伊德提出了先天无意识,忽视了后天的社会实践、社会环境的影响及决定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作者认为不能把无意识完全归结为先天的东西,还有后天形成的无意识即后天无意识。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后天无意识的本质特征;从认识主体的角度和人类把握世界方式的角度对后天无意识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后天无意识形成的原因以及研究后天无意识的意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无意识行为
弗洛伊德
无意识现象
认知图式
个人无意识
群体无意识
社会环境
决定作用
社会实践
认识过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无意识自然本能创作动因说及其它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钱中文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
文摘
无意识、性本能、梦和文学创作在文艺理论中,创作动因常常是引起争论的问题。自弗洛伊德等人的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说引入文学创作、艺术理论研究后,那种把文学创作视为无意识本能冲动的结果的说法,颇为流行。文学创作中的理性因素、认识因素、自觉意识,不仅遭到贬抑,而且受尽嘲弄;创作中的非自觉因素、无意识现象,由于过去极少触及,现在被无限的夸大,个人的行为,心理形态中的社会因素和作用被否定了,艺术家的主要任务被说成是表现他的“心理无意识”和“内在世界的深处的冲突”等等。于是在一些人的主张中,一面说人对文艺特征的认识加深了,一面却又在创作的动因上,贬低和否定意识与理性。
-
关键词
弗洛伊德主义
无意识理论
文学创作
自然本能
创作动因
精神分析
无意识现象
文艺创作
性本能
作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认识中的无意识问题
- 6
-
-
作者
黄德良
-
机构
中国纺织大学社科部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3-17,共5页
-
文摘
重视无意识问题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正确揭示无意识的认识本质以及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顺利完成认识任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一、认识反映的特殊形式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无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再被怀疑。
-
关键词
有意识
无意识反映
大脑皮层
实践活动
认识客体
外部世界
无意识现象
客观现实
自我意识
刺激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无意识问题的研究
- 7
-
-
作者
张世英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出处
《心理学报》
1987年第4期431-438,共8页
-
文摘
本文从八个方面概括地介绍了苏联心理学家关于无意识问题的研究情况。这八个方面是:关于无意识概念的涵义;对近代无意识问题研究史的分析;突出本国的两位伟大学者的思想;对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批判;在无意识问题研究上的反省;研究无意识问题的定势理论;无意识问题在理论方面的论述;具体研究成果和当前与今后的研究课题。最后作者作了评价。
-
关键词
苏联心理学
无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学说
艺术心理学
意识反映
心理分析
心理学家
无意识现象
心理生活
心理现象
-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
-
题名论无意识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杨永德
-
机构
大连舰艇学院马列室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7-41,共5页
-
文摘
一、无意识是人类认识和个体 认识的必经阶段 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这曾是科学和哲学的难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作了回答,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有了人脑和客观存在是否会立即产生意识呢?我认为,否。从发生学意义上说,意识的产生有一个过程,它不会从客观存在一下子就变成人的意识,其间必须有个“中间环节”或“中介”。这个“中间环节”、或“中介”就是无意识。从客观存在经过无意识这个中介才能形成意识。
-
关键词
无意识现象
认知模式
地位和作用
意识阈限
弗洛伊德
刺激物
直觉
客观存在
负诱导
呓语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析无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
被引量:1
- 9
-
-
作者
汪晓萍
-
机构
四川康定师范专科学校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9-11,共3页
-
文摘
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无意识是在同意识相比较、区别和对立中存在的。一般来讲,意识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意识具有自觉、自控、深刻的特点,而无意识则更多地表现出盲目、自发的特征。随着对无意识现象研究的深入。
-
关键词
意识教育
元意识
无意识现象
意识状态
道德教育
进学
社会无意识
学校
健康教育
集体无意识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简论无意识的构成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杨永德
-
出处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7,共5页
-
文摘
关于人的心理构成问题,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第一次把它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并且认为无意识是人的心理的深层结构,是主体部分。他的学生荣格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又把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们的这些思想对于研究无意识构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看作是先天的本能行为,同时又把本能仅仅归结为性本能。荣格虽然克服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倾向,看到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作用,但他又片面强调无意识中的先天遗传因素,因此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庞大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如果从产生的条件来看,可把无意识分为先天无意识和后天意识;
-
关键词
弗洛伊德
个人无意识
群体无意识
无意识现象
集体无意识
遗传因素
本能行为
认知图式
心理构成
有意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文艺创造中无意识与意识的协同
- 11
-
-
作者
刘烜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9-17,共9页
-
文摘
每个有关梦的特质、功用和结构的假说,我们都只能把它当作是一种以经验为主的方法而己,随时随地都有修正的必要。我们在对梦进行分析的时侯,应时时不忘一个原则,即我在危险的路上走,只知前程艰难困苦。—荣格就文艺作品的整体而言,它展示广阔的时代风貌,包容深刻的历史内涵,确实可以说:它有理性的内容。于是产生了一个司空见惯的推论。文艺作品既然包含理性内容,总是艺术家有意识地写出来的。这个结论已经不太完善。因为,“有意识地写出来”显然不等于说任何时候都是在意识控制下进行创作的。但是,还有人进一步推论下去:反过来说,无意识就会导致文艺作品丧失理性。这里显然将无意识与非理性不适当地等同起来了。本文企图着重指出,无意识在艺术创造中有不可缺少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无意识与意识的协同,是艺术创造成功的一个奥秘。
-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苏联心理学
弗洛伊德
无意识现象
非理性
心理学家
白日梦
日常生活
心理活动
相似之处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关于西方美学理论中的无意识问题的历史考察
- 12
-
-
作者
汝信
-
出处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0,15,共11页
-
文摘
关于文艺创作中的无意识问题目前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作为一种文艺现象,它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某些作家和艺术家(例如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就曾经以亲身的经验说明了这一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似乎还没有对无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作过认真的探究,这看来是一个必须填补的理论空白点.为了对无意识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先对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各种看法作一简略的考察也许不是多余的.
-
关键词
弗洛依德
无意识现象
尼采
谢林
艺术家
西方美学
历史考察
文艺创作
别林斯基
柏拉图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无意识社会心理再探
- 13
-
-
作者
李海荣
-
机构
广西区党校哲学室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8年第3期61-64,共4页
-
文摘
无意识社会心理指的是社会心理结构的深层部分,也是社会心理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独特的社会功能,与四个现代化尤其是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关系。关于这些问题,笔者曾在《无意识社会心理刍议》①一文中作丁初步的分析阐述,但对于无意识社会心理概念的内涵、外延、实质以及根源等等,由于篇幅关系,未及作细致的研讨。本文想就此再淡一些个人的不成熟看法,就教于诸行家老师。
-
关键词
无意识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结构
社会地位
社会无意识
无意识现象
心理状态
自我意识
弗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
普通心理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无意识的东西——译自苏联哲学百科全书
- 14
-
-
作者
王玉琴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1981年第3期21-23,共3页
-
文摘
无意识的东西——在哲学、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精神病学以及在法学、艺术学和历史学中广为通用的术语。无意识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涵意。一部分人对它的解释完全是消极的,认为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领域,其特征是缺少意识的调节和监督,心理过程的产生和经过是不随意的,又是不知不觉地从记忆中消失(莱布尼兹、贝内克、陆宰、费希纳、哥弗金格等)。另一部分人认为,无意识的东西是人的基本的、初级的行为调节器。
-
关键词
无意识学说
莱布尼兹
心理活动
形而上学
调节器
无意识现象
心理学家
创造性
唯物主义
哈特曼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无意识教育艺术的运用
- 15
-
-
作者
尹保华
-
机构
江苏徐州师院政教系
-
出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1996年第9期12-13,共2页
-
文摘
无意识教育艺术的运用尹保华(一)所谓无意识教育艺术,一般可理解为教育者根据被教育者的潜在认识意向,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被教育者周围设置或造成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他们去感受、体味所面临的教育内容,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被这种环境和氛围所熏...
-
关键词
无意识教育艺术
思想政治课
启发诱导
教育者
无意识现象
现代心理科学
教育实践
无意识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定势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国内关于意识问题的众说与我见
- 16
-
-
作者
李令节
-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1989年第1期53-57,共5页
-
文摘
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重要问题,也是长期以来以至迄今为止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潘菽教授认为,在心理学中之所以形成这么多派别,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对意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同和差距以至完全对立。近几十年来,由于对人的问题,尤其对人的心理、意识、个性感兴趣的科学门类越来越多,对这一老的科学问题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并且日益深化。五十至六十年代,曾在科学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对意识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论争。1978年在西德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哲学会议上,
-
关键词
自我意识
有意识
认识活动
无意识现象
中国心理学会
心理活动
国际学术会议
重要问题
本质特征
心理现象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个体意识试析
- 17
-
-
作者
李铮
-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48-52,共5页
-
文摘
个体意识与社会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作为社会意识及其形态,如政治、法律、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毕竟不是心理学本身所研究的范围。心理学必须把意识作为人的个体心理现象加以考察。本文所用的“意识”概念主要指个体意识。
-
关键词
个体意识
非意识
心理学
个体心理现象
无意识现象
意识水平
心理活动
思维
客体
列昂节夫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也谈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与李述一同志商榷
被引量:3
- 18
-
-
作者
杨宏飞
-
机构
杭州大学教育系
-
出处
《哲学研究》
1988年第6期76-77,共2页
-
文摘
本刊1988年第2期刊登的李述一《文化无意识》一文,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我们陆续收到了一些来信和来稿。有的来信赞同该文的观点,认为人的社会实践不但创造了人有意识的整个思维世界,而且有一部分还积淀到无意识中,成为文化无意识。有的则与该文商榷。现发表杨宏飞的来稿,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发表见解。
-
关键词
文化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
无意识现象
集体无意识
本能
心理积淀
弗洛伊德
思维
商榷
有意识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集体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的互融性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胡潇
-
机构
华南建设学院社科部
-
出处
《开放时代》
1999年第6期55-59,2,共6页
-
文摘
本文分析了集体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的特殊关系,阐述了集体无意识对于文化无意识的补充及其方式,指出: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有意无意地发展古老的集体无意识力量来补救文明的伤害.
-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文化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
无意识现象
弗洛伊德
文化意识
元意识
无意识理论
原始意象
社会文化因素
-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
-
题名文化无意识——一种新的精神领域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13
- 20
-
-
作者
李述一
-
机构
中央党校
-
出处
《哲学研究》
1988年第2期54-59,共6页
-
文摘
我试图提出“文化无意识”这一概念。文化无意识是精神现象的一种,它的存在当然是旧有的,而它的揭示和研究则是新的课题。建立文化无意识理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笔者现将对这一理论的初步探讨简要地报告于下,就教于学术界,以便进一步研究。本能无意识与文化无意识关于无意识现象,不少学者有过论述,但真正以无意识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的,当首推弗洛伊德主义。在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与无意识相比,弗洛伊德认为。
-
关键词
文化无意识
弗洛伊德主义
无意识理论
无意识现象
有意识
心理积淀
人脑
理论意义
研究报告
研究对象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