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然无执:文学批评的圭臬——马修·阿诺德批评理论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吕佩爱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超然无执"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即要求评论家超越任何外在的、实际的考虑;克服偏狭,拓展视野,向其他国家学习;要克服个人好恶,不迷信权威;避免抽象的体系,运用比较的方法,从... "超然无执"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即要求评论家超越任何外在的、实际的考虑;克服偏狭,拓展视野,向其他国家学习;要克服个人好恶,不迷信权威;避免抽象的体系,运用比较的方法,从而做到客观公允的真实评价。为此,他还提出了著名的"试金石"理论。指出,要恰当地运用"试金石",实现"客观地学习并传播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言论"的批评目标。他的观点对今天的批评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超然无执 “试金石”
下载PDF
追求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马修·阿诺德的文学批评观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青 《兰州学刊》 2007年第9期185-187,共3页
马修.阿诺德是位颇受争议的文学批评家。这大概与人们认为其理论自身存在悖论有关。一方面,他主张文学批评一定要保持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和实践保持距离。与此同时,他又提倡文学批评乃是人生的批评,即文学批评最终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生... 马修.阿诺德是位颇受争议的文学批评家。这大概与人们认为其理论自身存在悖论有关。一方面,他主张文学批评一定要保持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和实践保持距离。与此同时,他又提倡文学批评乃是人生的批评,即文学批评最终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生。他主张文学创作须产生最好的思想,文学批评应指出作品之中最好的思想,从而指导人生。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极易引起人们争议。文章指出:二者表面看来确显矛盾,但究其实质却相通。阿诺德提出"超然无执"的批评原则是有针对性的。"超然无执"与"人生的批评"之间无本质冲突,确切地讲二者乃手段与目的关系,即为了更好地为人生指明方向必须本着"超然无执"的态度进行文学批评。国内评论家多将以上两点作为对立面来看待,实乃是受了中国具体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今日重温阿氏在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他在阐述自身观点时所表现的广阔文化视野与深厚文化底蕴,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仍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然无执 健全理智 文化
下载PDF
无执始能逍遥游——方以智《药地炮庄·逍遥游》浅析
3
作者 韩焕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5-82,共8页
方以智的撰述宗旨在《药地炮庄·逍遥游》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他将《逍遥游》的宗旨概括为"见独"和"寓诸庸"。他赞大而不执大,谅小亦不执小,主张超越大小而又能大能小;有名而不应执名,居实亦不应执实,应当超越... 方以智的撰述宗旨在《药地炮庄·逍遥游》中体现得尤为充分。他将《逍遥游》的宗旨概括为"见独"和"寓诸庸"。他赞大而不执大,谅小亦不执小,主张超越大小而又能大能小;有名而不应执名,居实亦不应执实,应当超越名实而又能示现为有名有实;真正的智者不执著于有用,不执著于无用,在超越有用与无用的同时,又能示现为有用,从而实现真正的逍遥游。很显然,方以智在诠释《逍遥游》时,运用中医制药的办法、般若学的无执观念和天台宗的本迹思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诠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庄子 无执 逍遥游
原文传递
心无执念,何以永恒?
4
作者 杨惜然 王玉杰(指导)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13期8-9,共2页
顾城曾称:“执者失之”,那大概是劝说那些在世人眼中对某些事物执着到顽固的人吧。但我想问,你们可曾听过:不疯魔,不成活?这红尘大千又能有几人无欲无求?而所有的爱恨情仇、贪嗔痴怨又何尝不是执念?生而为人,便要用其一生来完... 顾城曾称:“执者失之”,那大概是劝说那些在世人眼中对某些事物执着到顽固的人吧。但我想问,你们可曾听过:不疯魔,不成活?这红尘大千又能有几人无欲无求?而所有的爱恨情仇、贪嗔痴怨又何尝不是执念?生而为人,便要用其一生来完成夙愿。若真能心无执念,那么我的存在又有何意义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教育 语文 作文 《心无执 何以永恒?》
原文传递
天王合一与执一无为——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合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丰乾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的思想主题多处呼应,该文选取“天地”、“帝王”、“执一”、“无为”等核心范畴进行分析,论述了天地与万物、天地与帝王的关系以及“执一”的具体含义,认为道家的“无为”实际上是“为无为”,越是有地位的... 竹简《文子》与竹简《老子》的思想主题多处呼应,该文选取“天地”、“帝王”、“执一”、“无为”等核心范畴进行分析,论述了天地与万物、天地与帝王的关系以及“执一”的具体含义,认为道家的“无为”实际上是“为无为”,越是有地位的人越需要“无为”。竹简《文子》强调帝王要“执一无为”,以求得“功遂天地”,而不仅仅是“富有天下”,这是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古典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在政治领域中的重点在于“天王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简《文子》 竹简《老子》 天地 帝王 无为
下载PDF
“幸福的艺术”:庄子与禅佛教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伟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55,109,共11页
庄子与禅佛教的幸福论包含四个方面:顺生、适意、无执、中观。所谓顺生,就是接受并且顺应我们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有限性,幸福的实现就在每个个体的有限性存在之中。适意指的是个体幸福的独特性,强调每种生命类型都可以体现与实现幸福。然... 庄子与禅佛教的幸福论包含四个方面:顺生、适意、无执、中观。所谓顺生,就是接受并且顺应我们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有限性,幸福的实现就在每个个体的有限性存在之中。适意指的是个体幸福的独特性,强调每种生命类型都可以体现与实现幸福。然而,无论顺生或者适意都不能涵盖个体追求幸福的全部内容,真正的或完满的幸福还包括无执与中观。无执的幸福要求彻底泯消一切差别,包括泯消个体我的"有执",这其实是一种超越了世间的有执幸福才能体验到的幸福。但对于庄子和禅佛教来说,最高义的或胜谛义的"幸福"是中观的幸福,这是一种既包括有执的世间幸福,又包括无执的出世间的幸福的幸福。而这才可以称得上完满意义上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幸福 顺生 适意 无执 中观
下载PDF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现代人间佛教及佛教传统再发明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恭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06,177,178,共11页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 现代人间佛教从一开始就有改革传统佛教积弊,适应现代社会文化需要的价值追求,因此很多人一直以来都习惯从传统佛教的对立面的角度来理解现代人间佛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角度对于人间佛教未必公允,也很难揭示人间佛教的根本实质及其价值意义。借助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书所揭橥的哲学诠释学的“前见”思想及其为“传统”“正名”的哲学洞见,可以对20世纪以来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问题的真实态度和基本理念作出对照性的澄清和说明。可以认为,现代人间佛教关于传统理解的旨趣,正是在于突破古今封滞、打消新旧对立、化解传统与现代争执、实现传统与现代无间的智慧。现代人间佛教的这种“传统”智慧,不仅可以与现代西方哲学诠释学的“传统”见地相互对读,也可为消解西方哲学诠释学语境下传统与现代、理性与前见、主观与客观、特殊与普遍种种固有的内在紧张性,提供来自佛教思维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间佛教 传统 哲学诠释学 无执的智慧
下载PDF
牟宗三“坎陷”内涵述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立恩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70-73,84,共5页
牟宗三先生的"坎陷"概念同"良知坎陷"说一样,有认识论、历史文化和本体论三个层次的内涵,据其哲学问题意识的不断深入和言说语境的不断变换展现为不同的特质。认识论意义上的"坎陷"是指"天心"... 牟宗三先生的"坎陷"概念同"良知坎陷"说一样,有认识论、历史文化和本体论三个层次的内涵,据其哲学问题意识的不断深入和言说语境的不断变换展现为不同的特质。认识论意义上的"坎陷"是指"天心"坎陷自我转为"了别心"。历史文化意义上的"坎陷"是指在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中,良知的自我否定、辩证发展和现实展开。在本体论意义上的"坎陷"是指学理上的辩证开显和具体过程上的"无执"转为"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坎陷 良知 实践 无执
下载PDF
《肇论》的境界形而上学意义
9
作者 宁新昌 许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20,共6页
就本质而言佛教哲学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就境界形而上学的“学”来说,它不仅具有“学问”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觉悟”的意义。僧肇哲学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首先在“学问”意义上建立无执的存在论,说明世界本身是“空”... 就本质而言佛教哲学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就境界形而上学的“学”来说,它不仅具有“学问”的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觉悟”的意义。僧肇哲学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它首先在“学问”意义上建立无执的存在论,说明世界本身是“空”的;其次从“物不迁”方面进一步论证世界“空”的性质;最后则从“般若”智慧出发,通过“觉悟”说明如何走向“空”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执的存在论 境界 形而上学
下载PDF
评牟宗三的道德的形上学
10
作者 张祥浩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67-72,共6页
道德的形上学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思想的核心。这一哲学理论, 以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为框架.以良知的自我坎陷为纽带,贯通道德本体界和自然存在界 的阻隔,把儒家的心性本体论和康德的形上学结为一体,在海外有着... 道德的形上学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思想的核心。这一哲学理论, 以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为框架.以良知的自我坎陷为纽带,贯通道德本体界和自然存在界 的阻隔,把儒家的心性本体论和康德的形上学结为一体,在海外有着很大影响。本文详细地剖析了 这一哲学思想,指出这一哲学理论是儒家道德的形上学在近代受到西方文化挑战的产物,其目的 是将西方文化推重科学的精神纳入儒家的心性本体论,重建儒家道德的形上学,以回应西方文化 的挑战。本文同时指出了这一哲学理论的缺陷及其面临的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形上学 的与无执的存有论 智的直觉 良知的自我坎陷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对威廉·华兹华斯的评价浅析
11
作者 吕佩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马修·阿诺德根据"诗歌即人生批评"的诗学理念,给出了威廉·华兹华斯在其诗人排行榜上的显赫位置。阿诺德提出,华兹华斯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其能把思想崇高而深刻地运用到生活中,而且在于其师法自然、质朴无华的创作... 马修·阿诺德根据"诗歌即人生批评"的诗学理念,给出了威廉·华兹华斯在其诗人排行榜上的显赫位置。阿诺德提出,华兹华斯的卓越之处,不仅在于其能把思想崇高而深刻地运用到生活中,而且在于其师法自然、质朴无华的创作风格。同时,华兹华斯之所以还未被公众所广泛认可,主要是存在影响其声誉的三大障碍:良莠不齐的诗作堆积;不拘常理的排列标准;虚无缥缈的哲学体系。要让华兹华斯的价值得以展现,就必须消除这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威廉·华兹华斯 人生批评 超然无执
下载PDF
马修·阿诺德的“拿来主义”
12
作者 袁晓军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19,29,共4页
马修.阿诺德在其文化批评生涯中借用了诸如"非利士""超然无执""甜蜜与光明"等术语,这种"拿来主义"用意甚为深刻。他借用"非利士"抨击了中产阶级的物质崇拜症;用"超然无执"... 马修.阿诺德在其文化批评生涯中借用了诸如"非利士""超然无执""甜蜜与光明"等术语,这种"拿来主义"用意甚为深刻。他借用"非利士"抨击了中产阶级的物质崇拜症;用"超然无执"批评了维多利亚人狭隘的阶级观念;用"甜蜜与光明"阐明了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修·阿诺德 “拿来主义” “非利士” “超然无执 “甜蜜与光明”
下载PDF
王夫之《庄子解》中的知
13
作者 谭明冉 《中国文化论衡》 2017年第1期95-103,共9页
本文主要从知的产生、局限、真知和如何获取真知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王夫之《庄子解》中对"知"的看法。"知"有作为认识能力的知和作为知识的知之分别。王夫之并不否定作为认识能力的知,但是他坚持人们要认识到作为知识的知的局限性,从... 本文主要从知的产生、局限、真知和如何获取真知等方面详细探讨了王夫之《庄子解》中对"知"的看法。"知"有作为认识能力的知和作为知识的知之分别。王夫之并不否定作为认识能力的知,但是他坚持人们要认识到作为知识的知的局限性,从而做到不以偏概全、不固执己见。唯认识到知的局限而自觉地不固执、不超出知识的局限,方能舍弃小知,而冥合于真知。真知即无知,但无知不是无知觉、无认识能力,而是无固执成心。明白这个道理,人便可顺自然而所为皆当,无论言与不言、知与不知,都与道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知 无执
下载PDF
略论佛教的和谐社会思想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细梅 张小建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2期24-26,共3页
佛教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在其基本教义的“缘起论”中。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境界。佛教认为只有内在心灵的和谐,才有外在社会... 佛教的“和谐”思想,首先表现在其基本教义的“缘起论”中。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这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境界。佛教认为只有内在心灵的和谐,才有外在社会的和谐。社会的种种冲突、暴力乃至战争,都是根源于“我执”、“法执”,只有做到“无执”,认识到“自我”亦是待缘而起,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相待而生,才能根除自私自利主义、内心的紧张痛苦和人际间的利益冲突。为了破除“我执”的观念,佛教在道德实践中提倡慈悲的菩萨人格精神,这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理想人格是相一致的。佛教提倡的“六和敬”的僧团伦理原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相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 无执 六和敬 慈悲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立交桥效应”给人类管理的启示——关于经济社会管理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思考
15
作者 程崇仁 强春风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4-37,共4页
立交桥是人类管理智慧的结晶,同时"立交桥效应"也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以极大的智慧启迪。文章从和合、无执、无为、无我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旦在整个社会都建立起能产生"立交桥效应"的管理机制,... 立交桥是人类管理智慧的结晶,同时"立交桥效应"也给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管理以极大的智慧启迪。文章从和合、无执、无为、无我等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一旦在整个社会都建立起能产生"立交桥效应"的管理机制,就会使人类管理变得高度简单化、有效化、和谐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交桥效应 和合 无执 无为 无我
下载PDF
Intelligent emergency service system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s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颖 张军 +2 位作者 宋光明 乔贵方 宋爱国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1期39-44,共6页
An intelligent emergency service( IES) system is designed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based on a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 WSAN) composed of a gateway, sensor nodes, and a multi-robot system( MRS). If th... An intelligent emergency service( IES) system is designed for indoor environments based on a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 WSAN) composed of a gateway, sensor nodes, and a multi-robot system( MRS). If the MRS receives accident alarm information, the group of robots will navigate to the accident sites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emergency services.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RS, a distributed consensus formation protocol is designed, which can assure that the multiple robots arrive at the accident site in a specified formation. The prototype emergency service system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and some relevant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that the MRS can successfully provide emergency lighting and failure node replacement services when accidents happe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are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ergency service wireless sensor and actuator network intelligent illumination multi-robot system
下载PDF
早期中印哲学比较——以《薄伽梵歌》为例
17
作者 李孟洁 《传承》 2015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薄伽梵歌》作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第六篇"毗湿摩篇"中的一部分,逐渐演化成印度教一部独立的经典。此时中国思想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在早期中印哲学中,尽管其产生背景与...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薄伽梵歌》作为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第六篇"毗湿摩篇"中的一部分,逐渐演化成印度教一部独立的经典。此时中国思想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大繁荣。在早期中印哲学中,尽管其产生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相去甚远,但就其思想内容和义理来看不乏相似之处,如《薄伽梵歌》的"梵"与老子的"道",《薄伽梵歌》的智解与道家的境界说,《薄伽梵歌》的"无执之行"与老子的"无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 无执之行 《薄伽梵歌》 道家 境界论
下载PDF
牟宗三与萨特哲学思想之比较
18
作者 谢凌飞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1-83,共3页
牟宗三和萨特都对人的经验作出了两个层面上的划分,在第一个本原性的层面上,认识和活动是统一的,知与行的分离只是在另一个非本原的派生的经验层面上才得以可能。对于牟宗三来说,知行合一的经验承担着其道德哲学的最高旨归的地位,而对... 牟宗三和萨特都对人的经验作出了两个层面上的划分,在第一个本原性的层面上,认识和活动是统一的,知与行的分离只是在另一个非本原的派生的经验层面上才得以可能。对于牟宗三来说,知行合一的经验承担着其道德哲学的最高旨归的地位,而对于萨特来说,知行合一的经验不过是一种对于任何生存者来说平凡的经验,它意味着任何人总已经处在一种根本性的自由生存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执 前反思意识 自发性的生存
下载PDF
Dynamic System Level Frequency Spectrum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Cognitive Radio Technology 被引量:2
19
作者 WEI Zaixue YANG Dacheng SANG Lin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4年第7期84-91,共8页
Cognitive radio is being widely discussed,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s drawing a lot of attention.Although the exis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ies have successfully enhanced spectrum efficiency,some critical c... Cognitive radio is being widely discussed,and resource allocation scheme is drawing a lot of attention.Although the existed resource allocation strategies have successfully enhanced spectrum efficiency,some critical challenges still remain unanswered such as the jointly consideration of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the rational description of the spectrum resources,and the execution mode of the spectrum allocation.This paper presents a system level dynamic frequency spectrum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a central heterogeneous network architecture,evaluates the matching degree of the spectrum demand and the available spectrum resources with corresponding matrices,jointly considers the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f different cognitive radio systems.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are also presented and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spectrum allocationscheme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gnitiveradio spectrum resource manage center
下载PDF
Smart Home Based on Wireless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岩 陈强 罗红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1年第1期102-109,共8页
Wireless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can bring flexibility to smart home.We design and develop a smart home prototype using wireless sensor-actuator network technology to realize environmental sensing and the control of ... Wireless sensor-actuator networks can bring flexibility to smart home.We design and develop a smart home prototype using wireless sensor-actuator network technology to realize environmental sensing and the control of electric appliances.The basic motivation of our solution is to utilize the collaboration among a mass of low-cost sensor nodes and actuator nodes to make life convenient.To achieve it,we design a novel system architecture with assembled component modules.In particular,we address some key technical challenges:1)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Implementation of 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ADPCM) for audio data;2) FPGA Implementation of Lempel Ziv Storer Szymanski (LZSS) for bulk data;3) combination of complex control logic.Finally,a set of experiments are presen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our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 home sensor-actuator network FP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